| 研究生: |
馮宇呈 Feng, Yu-Cheng |
|---|---|
| 論文名稱: |
轉爐石混拌大地材料於填海造陸之研究 Research on land reclamation using Basic Oxygen Furnace Slag mixed with geo-materials |
| 指導教授: |
吳建宏
Wu, Jian-Hong 李德河 Lee, Der-Her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07 |
| 中文關鍵詞: | 填海造陸 、轉爐石 、皂土毯 、壓縮指數 、經驗公式 |
| 外文關鍵詞: | land reclamation, basic oxygen furnace slag, GCL, compression index, empirical formula |
| 相關次數: | 點閱:40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身為海島,人口相當稠密,近年來面臨產業轉型因而用地需求的增加,現有土地極度不足。此外,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因素,沿岸地帶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沖刷、侵蝕、地層下陷問題而導致海岸線內縮。填海造陸工程正是解決此問題的方式之一,但卻需要大量砂石,使用陸地砂石可能對陸地上的自然環境造成損害,而抽取海砂則會消耗大量陸地或海洋資源,而且填築材料一般穩定性不佳,需要進行夯實、改質等工程改良。同時,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世界鋼鐵需求量相當高,台灣亦有可見的鋼鐵需求量增加,因而產生相當多的製鋼副產物如:高爐石、轉爐石等…,其中體積較不穩定的副產物為轉爐石,雖然其可作為替代自然砂石的材料,但因轉爐石具有吸水回脹的缺點,無法大量使用。
為了克服轉爐石的回脹缺陷,本論文接續吳旻桓(2023)之研究,嘗試透過混拌不同性質的基質土壤與轉爐石,觀察不同混拌比例下的回脹情形,以找出抑制回脹率最佳之配比,以便後續應用於填海造陸等相關工程。除此之外,研究也試圖找出不同土壤材料的壓縮指數與混拌後轉爐石回脹率抑制之間的關係,以便未來需要大量使用轉爐石時,能根據現地大地材料條件判斷轉爐石混拌的最佳比例,同時考慮其長期和短期施作所需的混拌量。最後,本研究嘗試引入新興轉爐石填築材料-皂土毯進行回脹試驗,全面評估其在未來混拌回填實際施作中的可行性。試驗主要結果如下:
一、 在四種砂土於混拌試體中,短期而言,里港砂及營建剩餘土在小於30日時回脹率大多尚未大於0.5% (7日回脹率<0.5%),符合規範CNS15358。長期而言,300天的結果比較下,60%轉爐石混拌40%的里港砂、池底土及工業區砂土皆具有良好的回脹吸收條件,如未來要進行現場施作,則可就近採用砂土來混拌即可,而根據本研究發現混拌砂土比例大於40%能符合規範,能有效限制轉爐石之回脹。
二、 80%轉爐石混拌20%各黏土之比較,經比較可觀察到大部分試體於10天過後回脹現象已趨於平緩,已有相當程度的回脹率減低。60%轉爐石混拌40%黏土材料,大部分試體有更明顯的限制回脹效果,可見40%的黏土混拌比例已是理想的量。40%轉爐石混拌60%黏土材料,經比較可觀察到大部分於7日時皆遠低於CNS 15358規範的0.5%回脹率限制,甚至到30日時所有試體的回脹率皆低於0.5%,因此若選用60%黏土混拌,能更大幅減低回脹率,可適用於對回脹率有更嚴格要求的填土工程。長期而言,本試驗於轉爐石80%及60%混拌比例下多數黏土混拌試體的回脹率皆低於砂土混拌試體,其乃是因為黏土較砂土有更佳的壓縮性來減低回脹。
三、 本研究使用新興轉爐石填築材料-皂土毯置於試體中間,經量測觀察到皂土毯+100%轉爐石試體於前7天回脹率趨勢與100%轉爐石相近,在7日內回脹率不符合規範之規定,於60天已能觀察到和100%轉爐石試體之回脹率差異,使用皂土毯使得回脹率更小,但皂土毯效果仍需要更多天監測以確認其效果。
四、 本研究建立了轉爐石拌合不同土壤之短、長期回脹率與土壤壓縮指數的關係,經由經驗式得知短期的條件下,使用不同的土壤混拌比例時,土壤的Cc值具明確影響回脹率的大小。若要知道更多不同比例的轉爐石混拌條件,即可依本研究之經驗曲線建構不同轉爐石混拌比例如:30%、50%、70%...條件下的經驗公式,如此就能更清楚在不同土壤Cc值的條件下,能符合回脹率CNS 15358規範規定之轉爐石混拌比例。
五、 本研究亦建構正規化趨勢線,能更加快速的判斷轉爐石混拌試體之回脹率,直接將土壤Cc值、混拌試體回脹率、時間、土壤比例綜合考量,故於實務使用上應為更方便之參考資料。
This study addresses Taiwan's land scarcity and coastal erosion challenges due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proposing the use of basic-oxygen-furnace (BOF) slag, a steelmaking by-product, as a viable solut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mixing 60% BOF slag with 40% sand or clay can effectively limit back expansion to below 0.5% in the short term and maintain stability over 300 days. Additionally, incorporating geosynthetic clay liners (GCL) with BOF slag initially shows similar expansion rates to 100% BOF slag but demonstrates improvement after 60 days.
The study establish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il compression index (Cc) and expansion rates, developing empirical formulas to predict expansion for different BOF slag mixing ratios, thus providing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A normalized trend line is created to facilitate quick assessments of expansion rates, taking into account soil Cc values, time, and material propor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ppropriately mixed BOF slag materials can b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table alternatives for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s, addressing both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resource scarcity. The tools and guidelines derived from this research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land reclamation and related engineering projects.
1. 中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中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台灣,高雄,2016。
2.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轉爐石海事工程使用手冊,台灣,高雄,2017。
3.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中鋼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台灣,高雄,2021。
4. 中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中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台灣,高雄,2021。
5.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轉爐石CLSM使用手冊110年版,台灣,高雄,2021。
6.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鋼鐵製程-如何煉鐵成鋼?,台灣,高雄,2023。
7.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https://www.csc.com.tw/csc/hr/csr/par/par9.htm,2023。
8.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鋼鐵製程-製造鋼鐵要準備什麼材料? ,台灣,高雄,2023。
9.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https://www.cnsonline.com.tw/,2023。
10. 中聯資源,https://www.chc.com.tw/,2023。
11. 中龍鋼鐵,https://www.dragonsteel.com.tw/pro/pro_pat.html,2024。
12. 世界鋼鐵協會,https://worldsteel.org/zh-hans/,2024
13. 王金鐘,轉爐石作為基底層材料及其工程性質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05。
14. 王耀寬, 轉爐石對多孔隙瀝青混凝土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08。
15. 王秋閔,營建剩餘土應用於無機聚合膠結材,碩士論文,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09。
16. 台灣營建土石資源學會,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資源回收處理與資訊交流及總量管制計畫,期末報告,台灣,台北,2023。
17. 何坤憲,營建剩餘土石方及混合物處理與再利用法制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台灣,桃園,2004。
18. 沈詩軒,爐石材料回脹行為與其改善方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13。
19. 吳旻桓,填海造陸及海岸護灘工程材料之初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23。
20. 周權英,中鋼爐石用為道路材料評估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台灣,新竹,1990。
21. 周君奕,營建剩餘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場設置評估之實例分析,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高雄,2017。
22. 林志棟、蘇育民,建築用防水材料與地工織物國家標準彙編,中國國家標準系列專輯(八),公共工程品質管理系列叢書,2000。
23. 莊鎧瑋,以轉爐石輔助本土海洋微藻培養進行人工漁礁之開發,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台灣,台南,2016。
24. 莊景豪,以轉爐石製備抗膨脹混凝土配方開發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20。
25. 陳志遠,轉爐石之回脹行為與其改善方法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12。
26. 程士豪,模擬煙道氣進行轉爐石碳酸化之研究,碩士論文,輔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台灣,高雄,2008。
27. 黃兆龍,高爐熟料在水泥上之利用,現代混凝土技術研討會,pp. 162-177,台灣營建研究中心,1984。
28. 黃兆龍,混凝土性質與行為,詹氏書局,台灣,台北,2007。
29. 黃健威,轉爐石在工程使用上之問題及改善方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台南,2011。
30. 單信瑜,掩埋場地下水汙染潛勢評估,地工技術,第134期,pp. 35-46,2012
31. 楊貫一,中鋼公司爐石應用的過去與未來,技術與訓練,pp. 31-43,1992。
32. 楊智麟,煉鋼爐渣於瀝青混凝土之應用,簡報,中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高雄,2009。
33. 甄亮絜,轉爐石應用於海岸工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灣,高雄,2021。
34. 鄭大偉、李韋皞、林冠宇、蔡志達、吳佳正、張祖恩、林凱隆、陳貞光,煉鋼轉爐石之無機聚合安定化技術開發,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會刊,第62卷,第4期,pp. 52-69,2018。
35. 綠色和平,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2024
36. 劉國忠,煉鋼爐渣之資源化技術與未來推展方向,環保月刊,第4期,pp. 117-118,2001。
37. 劉家男,地工合成材料於環境地工之應用,地工技術,第102期,pp. 5-14,2004
38. 營建剩餘土石方資訊服務中心,https://www.soilmove.tw/,2023。
39. Fan, J.,and Rowe, R.K., ”Effect of geosynthetic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otential for GCL internal erosion,”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51(4), pp. 85–94, 2023.
40. Koide, H., “Research on using BOF slag for road construction,” Nakayama Steel Works, 1993.
41. Mahieux, P.Y., Aubert, J.E.,and Escadeillas, G., ”Utilization of weathered basic oxygen furnace slag in the production of hydraulic road binder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3(2), pp. 742-747, 2009.
42. Ulusay, R., “Sugges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water-content, porosity,density, absorption and related properties and swelling and slake-durability index properties,” The ISRM Suggested Methods for Rock Characterization,Testing and Monitoring: 2007–2014, pp. 14-17, 2015.
43. Wang, G.,“Determination of the expansion force of coarse steel slag aggregat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4(10), pp. 1961-1966, 2010.
44. Zhang, N., Wu, L., Liu, X.,and Zhang, Y.,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cementitious behavior of basic oxygen furnace slag mud and electric arc furnace sla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19, pp. 11-18, 2019.
校內:2029-08-20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