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思妤
Lin, Szu-Yu
論文名稱: 人權議題於幼兒教育階段的教學實踐研究──以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為例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Human Rights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aking the 228 Incident and White Terror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鍾秀梅
Chung, Hsiu-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4
中文關鍵詞: 學齡前教育轉型正義人權教育行動研究法教學實踐
外文關鍵詞: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ransitional Justice,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e
相關次數: 點閱:73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將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等轉型正義相關的人權議題,融入學齡前教育中。筆者以行動研究法進行實踐和探討。由於台灣現有的人權教育與轉型正義教學,主要都是面向國、高中生,而學齡前兒童因年齡較小,常被忽視或被認為不需要理解這些議題。而筆者認為,尊重兒童的主體性和求知權利,並提供多元且與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對於自幼培養孩子的批判思維和社會責任感至關重要。
      研究結構採用文獻研究、半結構式訪談與行動研究這三種方法。首先,透過文獻回顧,釐清學齡前教育在人權教育推行中的現狀及瓶頸。其次,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蒐集教育專家、家長、及第一線幼教工作者的意見,探討他們對於在幼教階段推行轉型正義教育的看法和建議。最後,研究者在自己任教的幼兒園班級中實施行動研究,詳細記錄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及反思,檢視教育內容的適用性和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具有理解基本人權概念的能力,而適當設計的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引導他們思考和討論與人權、轉型正義相關的議題。此外,教師和同事、家長間的充分溝通和協作,以及社會大眾的支持,是成功推行此類教育的關鍵因素。筆者建議,在幼兒園推行人權教育時,應強調教師進修、多方合作以及資源共享,以促進人權教育和轉型正義的持續發展和改進。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rights issues related to transitional justice, specifically the 228 Incident and the White Terror, into preschool education. Using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often-overlooked need to include preschoolers in discussions about human rights. The motivation stems from the observation that Taiwan's existing human rights education primarily targets high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tudents, while children are frequently deemed too young to understand these issues. I contend that respecting children's autonomy and right to knowledge, while providing diverse and relevant educational content, is crucial for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from an early ag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24 第二章 實踐教學與反思 30 第一節 轉型正義於學齡前融入的探討 30 第二節 繪本融入教學 38 第三節 議題式融入教學 51 第四節 在地人權故事走讀教學 56 第五節 小結 67 第三章 個人教學應用與問題盤整 68 第一節 教學背景及使用之繪本與教材 68 第二節 111學年度第2學期(2023.02~2023.07) 76 第三節 112學年度第1學期(2023.08~2024.01) 97 第四節 112學年度第2學期(2024.02~2024.07) 118 第五節 小結 128 第四章 群體對話的探討 131 第一節 台南女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楊素芳老師 133 第二節 公立幼兒園教師──興興老師 136 第三節 公立幼兒園教師──劉老師 139 第四節 幼兒園學生家長──焦糖媽媽 142 第五節 白色恐怖受難者二代──顏司音老師 144 第六節 他山之石:參考各領域的轉譯與實踐方式 148 第七節 小結 155 第五章 結論 15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7 第二節 困境與省思 158 第三節 未竟之路與未來展望 166 參考資料 170 附錄一、楊素芳老師訪談逐字稿 178 附錄二、興興老師訪談逐字稿 187 附錄三、劉老師訪談逐字稿 201 附錄四、焦糖媽媽訪談逐字稿 210 附錄五、顏司音老師訪談逐字稿 221

    一、 法條 、政府公報
    《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第4條第2項,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總統(86)華總(一)義典第『8600052080號令修正公布第4條條文。
    立法院公報處(1997),《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4期,頁165,台北:立法院。
    《兒童權利公約》,1989年。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2條第2項,2017年12月27日。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5條第2項,2017年12月27日。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審定不義遺址作業要點》,2019年8月22日。
    二、 繪本
    Alain Serres(阿朗.賽赫)著,陳怡潔譯,Aurélia Fronty(奧黑莉婭‧馮媞)繪,《我是小孩,我有權利……》,(新北:典畝文化出版,2017年)。
    Bernard Waber著,幸佳慧譯,《勇氣》(三版),(台北:小魯文化出版社,2022年)。
    David McPhail著,林真美譯,《不可以》,(台北:遠流出版,2013年)。
    Gianni Rodari(賈尼.羅大尼)著,Beatrice Alemagna(碧翠絲.阿雷馬娜)繪,楊馥如譯,《基輔的月亮》,(台北:小山丘,2022年)。
    谷川俊太郎著,Noritake繪,游珮芸譯,《和平與戰爭》,(台北:三采,2023年)。
    芳因、芳安著,芳因、芳安繪,《翻頁之後》(台北:玉山社,2023年)。
    吳易蓁著,謝璧卉繪,《說好不要哭》,(台北:玉山社出版,2018年)。
    幸佳慧著,潘家欣繪,《姑婆》》(台北:玉山社,2020年)。
    幸佳慧著,蔡達源繪,《希望小提琴》,(台北:小天下出版,2012年)。
    林真美著,(陳潔晧,徐思寧,王春子,陳盈帆,蘇雅純,謝璧卉,鍾易真,南君,陶樂蒂,黃郁欽,王孟婷,黃一文,達姆,林柏廷,潘家欣,周見信)繪,《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玉山社、星月書房合作出版,2021年)。
    黃一文著,《從前從前,火車來到小島》,(台北:玉山社,2021年)。
    新井洋行著,賴惠鈴繪,《小怪獸和雞皮疙瘩》,(台北:上誼文化公司,2023年)。
    蔡旻螢著,許楚妘繪,《走出霧之森》(台北:玉山社,2023年)。
    魏樂富著,葉綠娜譯,潘家欣繪,《暗夜的螃蟹》,(台北:玉山社出版,2019年)。
    蘇振明著,陳敏捷繪,《正義與勇氣:湯德章》,(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青林國際出版社,2020年12月)。
    三、 專書
    Haynes, J., & Murris, K. (2012). Picturebooks, pedagogy, and philosophy. New York, NY: Routledge.
    John Boyne著,趙丕慧譯,《穿著條紋衣的男孩》,(台北:皇冠出版社,2008年)。
    王韶君、李奕萱、 張怡寧、 張維修、 蘇筱雯著,《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出版,2022年4月)。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研編與研修小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台北:教育部出版,2017年8月)。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人權典》》(臺北:教育部,第1版1刷,2007年6月)。
    幸佳慧,《用繪本跟孩子談重要的事》,(台北:如何出版,2014年)。
    胡幼慧,『〈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2008再版)。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任務總結報告》第1部第1章。
    孫世鐸、陳冠瑋、黃齡萱、高毅、張維修、林傳凱、林運鴻、林靖豪、何友倫,《永遠不再──台灣威權體制下的壓迫與抵抗》(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台北:奇異果文創事業有限公司,2023年)。
    夏林清,『〈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2008再版)。
    郭淑珍、賴秀芬,〈行動研究〉,『《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2008再版)。
    張旖容、林傳凱,《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台北:春山出版,2023年)。
    廖鳳瑞,張靜文,《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幼兒學習評量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9年)。
    議題融入說明手冊研發小組,《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年)。
    四、 期刊論文
    江宜樺,〈台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思想》第5期(2007年6月)。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2期(2006年9月)。
    汪宏倫,〈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思想》42期(2021年4月)。
    李佳燕,〈從青澀寶貝到放火俠女──我記憶中的幸佳慧〉,《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95期(2021年9月)。
    但昭偉,〈人權教育在台灣的推動及其進取之道〉,《台灣人權學刊》,第3卷第3期(2016年6月)。
    李珮瑜,『〈Paulo Freire「批判意識」對教師圖像之啟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8卷第3期(2014年9月)。
    吳雅玲,〈以社會階級為主題之幼兒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發展〉,《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2卷第2期(2009年)。
    花亦芬,〈透過轉型正義,將台灣與世界緊扣在一起〉,《新世紀智庫論壇》,第81期(2018年3月30日)。
    林佳範,〈人權及轉型正義教育—從政府機關到校園〉,《向光》,第9期(2023年12月)。
    幸佳慧,〈轉型正義與兒童文學──檢視繪本推動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可能與效度〉,《竹蜻蜓•兒少文學與文化》第3期(2016年12月20日)。
    周維毅,〈淺談人權教育的理想、現實與未來〉,《台灣人權學刊》第5卷第3期(2020年6月)。
    施正鋒,〈歷史教育、轉型正義及民族認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0卷第4期(2014年)。
    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期(2007年6月)。
    陳芳明,〈轉型正義與台灣歷史〉,《思想》第5期(2007年6月)。
    陳河開,〈那些年,我走過的人權教育―─人權教育有效教學經驗談〉,《台灣人權學刊》,第6卷第1期(2021年6月)。
    陳俊宏,〈凝視歷史災難的廢::轉型正義的文化實踐〉,《印刻文學生活誌》第20卷第9期,(2024年5月)。
    陳欽生,〈立願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印刻文學生活誌》第20卷第9期,(2024年5月)。
    湯梅英,〈聆聽孩子,改變成真?紀錄片《我還小,但我能改變世界》的省思與教學應用〉,《台灣人權學刊》第7卷第1期(2023年6月)。
    廉兮,〈沒有理解、何來公義?論主體生成的多元文化教育〉,《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第1期(2009年12月)。
    廉兮,『〈從個人到公共──抵抗與轉化的教育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第53期(2012年3月)。
    鄧宗德,〈友善平權的博物館兒童人權教育:以國家人權博物館2018年「文化體驗教育課程」為例〉,《博物館與文化》,第18期(2019年12月)。
    甄曉蘭,〈轉型正義與教育連結的意義與可行路徑〉,《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24卷第1期(2022年12月)。
    劉麗媛,〈轉型正義的教與學〉,《台灣人權學刊》第5卷第3期(2020年6月)。
    賴玉釵,〈讀者詮釋「非虛構繪本敘事」之交流歷程及反應初探:以國際繪本大獎作品為例〉,《中華傳播學刊》,第29期(2016年6月)。
    韓佩倫,〈『「轉型正義」如何與教育連結?〉,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191期(2020年1月)。
    蘇瑞鏘,〈二二八及白色恐怖轉型正義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以《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為中心〉,《國史研究通訊》11期(2016年12月)。
    五、 學位論文
    李中,〈苦難之外: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家屬敘事分析〉(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凃維瑋,〈運用繪本教學於國民小學一年級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台東: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年)。
    六、 報紙文章
    陳宜中,〈大真相與小真相:吳乃德沒說清楚的問題〉,《中國時報》,2007年2月25日,第15版。
    七、 電影
    紀錄片《我還小,但我能改變世界》(Forward (Demain est à nous)),導演:Gilles de Maistre,2019,Giloo紀實影音平台。
    八、 電子媒體(網路資源)
    518紀念基金會(The May 18 Memorial Foundation),五月學校,(來源:https://edu.518.org/main.php)。
    王育德紀念館,「等待天光──王育德podcast」,(來源:https://podtail.com/fr/podcast/154f2f66/)。
    布可小星球官網,(來源:https://kread.tn.edu.tw/)。
    台南市政府,「湯德章正義與勇氣之路走讀路線」,發起者:張耘書,協作者:Verena Wang,『(來源:https://www.tgos.tw/MapSites/Web/Map/MS_Map.aspx?themeid=25974&type=edit&visual=Class)。
    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臺灣吧—第5集,『(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Sq7tDEAYw&list=PLwItru4bLdHx3nnUrFUBFWwMHuo_4Yx9P&index=13,2015年2月27日)。
    李欣怡Tiana Lee,〈『《思慕的人》『獻給祖父/白色恐怖-民國40年獄中書信影像重現_李欣怡Tiana Lee長笛演奏_高雄天那音樂〉,(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54i5i2t14,2016年2月27日)。
    阿爾喬姆・布科維茨(Artem『Bykovets)及安娜塔西亞・布科維茨(Anastasia Bykovets)夫婦架設,「今日的烏蘭蘭兒童」(Ukraine Kids Today)兒童線上畫廊,(來源:https://www.uakids.today/en/gallery)。
    林允成判決書(2018年7月31日),〈劉特等等案〉,國部部軍法局藏,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數位》藏號:B3750347701/0039/3132065/65。
    花亦芬,〈用轉型正義打造信任,德國的曲折路〉,端傳媒,(來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803-opinion-yfhua-transitional-justice,2016年8月3日)。
    幸佳慧:「從兒童文學來談人權教育的困難度和可能性」演講(2012年6月8日);歸納自陳怡萱,〈兒童繪本探討人權教育〉,『《台灣教會公報》,『(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5974,2012年6月8日)。
    林曉雲、葉冠妤,〈帶學生訪鄭南榕館,優良教師考績乙等〉,《自由時報》,(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43005,2018年10月30日)。
    信傳媒,〈「參觀中正紀念堂是否算政治活動?」是議員硬介入校園還是老師介入政治?〉,(來源: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0786,2018年7月10日)。
    洪碧霞,『〈台韓人權停看聽─台韓兒童與白色恐怖的距離-洪碧霞〉,『(來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hPo6zjSto1gQVrl7u7lKzuH1-MrPRso/view,2020年2月6日)。
    洪碧霞,『〈『【教育部國教署人權資源中心】009-臺韓轉型正義-台韓人權停看聽─台韓兒童與白色恐怖的距離(公民)〉,(來源:https://hre.pro.edu.tw/materials/512)。
    陳政偉,『〈幸佳慧用生命澆灌兒童文學『讓孩子認識多元價值〉,出自中央社,(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910170324.aspx,2019年10月17日。)
    陳宥喬,〈德國歷史教育(一):面對轉型正義,歷史課本永遠需要修訂〉,出自關鍵評論網,(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3708,2019年2月25日)。
    〈秘書長指導說明:聯合國轉型正義策略〉,『(來源:https://www.ey.gov.tw/File/7162BB5F5A4E554D?A=C,2010年3月)。
    〈第十五屆中小學人權教案設計徵選比賽辦法〉,(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來源:http://www.nylon.org.tw/mai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217:2022-12-29&catid=20:2010-03-26-02-57-18&Itemid=53,2022年12月29日)。
    國家人權博物館,〈第五屆畫話一座島的故事:人權教育繪本徵選計畫簡章〉,(來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bvvU-q01UMf4AaSeB2TGGDLVaPppZY8Z/view?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0WxFRhXtcWMxU3sqBLj5HoNl6SeasJNG4nkAQWVp0FKZQE6IeZy0XRhw4_aem_AYhJ4NtUbFM4-a6x_npRft7iJ5V-z8gOupqs3X_10bgVgH2-2nTzxV8BWAoj3ngPh1W8clOYm90vuYHvUJcsswGs,2024年1月2日)。
    葉虹靈,〈誰是陳文溪?二二八歷史中的幽微〉,端傳媒,『(來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227-opinion-yehungling-228history,2017年2月27日)。
    劉怡均主持,幸佳慧受訪者,〈20130430《愛悅讀》生活文化【希望小提琴】幸佳慧〉,(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TXEhuHpIg,2013年4月30日)。
    蔡雨辰、陳孟宏(沃時文化),〈林真美談人權繪本《OTTO》與《暗夜的螃蟹》〉,(來源: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3273,2020年2月21日)。
    德國Brandenburg-Berlin地區歷史教學課綱,(來源:https://www.berlin.de/sen/bildung/unterricht/faecher-rahmenlehrplaene/rahmenlehrplaene/)。
    賴品瑀,〈促轉會教你教小孩『推轉型正義兒童繪本書單〉,芋傳媒,『(來源:https://taronews.tw/2019/04/07/302911/,2019年4月4日)。
    九、 研討會
    李欣怡演講、李仰桓主持:〈如何教二二八的歷史?〉,「228教學在教育現場的現況與困境」研討會,(台北市:二二八國家紀念館,2024年4月27日)。
    十、 兒童劇
    頑書趣,《爸爸的白書套》,2022年。
    十一、 印刷品
    1950年代成大白恐人權地圖,指導贊助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協辦單位:成功大學博物館、成功大學人文社會中心、成功大學公眾歷史與博物館研究室、臺灣藝術史料研究中心,顧問:時任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陳愃安、林傳凱,執行團隊:二十而立工作隊、地圖繪師:花生blossom、李依珊、張知淇、Sunny Lee。
    電影《尋找湯德章》海報,2024年。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25-08-3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