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云睿
Su, Yun-Jui
論文名稱: 借殼上市公司與一般上市公司財務績效分析-以建設公司為例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alyses of Backdoor-listed Companies and Normally-listed Companies – Case Studies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指導教授: 胡聯國
Hu, Len-Kuo
共同指導教授: 莊雙喜
Chuang, Shuang-Shi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營建業借殼上市私募財務指標財務比率證券市場
外文關鍵詞: Construction Companies, Back door listing, Private equity, Financial indicators, Financial ratios, Stock market
相關次數: 點閱:198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民國九十二年房地產景氣復甦,營建股又重獲投資人青睞,似乎逐逐漸擺脫前一波景氣衰退的影響,而伴隨而來的就是不少的建設公司借殼上市,自2007年起到今的五年期間,已有12間公司被借殼上市,如金美能、德豐、駿億、泓如洋、宏連科、櫻花建設、凱聚、視達電子、德士通、經緯、晶磊興業及正華通訊等,其中電子公司有8間及生技公司1間,均是政府這幾年間鼓勵或獎勵上市櫃的產業,其中駿億電子更是以重要科技產業上市,營建業借殼上市看起來似乎可做為這些新興產業在上市櫃後的退場機制,尤其私募的放寬更是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通道。
    國內上一波的借殼上市風潮是民國八十五年前後在新巨群集團吳祚欽和漢陽建設侯西峰兩大營建業實力大戶帶領下的借殼上市風潮,最後由於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於民國八十七年下半年起,陸續在我國的證券集中交易市場引爆成為地雷股。
    本研究希望能從過去的演變,及這一波借殼上市建設公司的財務指標與這十年來上市櫃的建設公司(含櫃轉市)比較,來分析借殼上市的建設公司的財務績效與一般上市相較是否有重大差異。
    分析並未發現存在有重大差異,由此了解並非借殼上市櫃的公司的財務績效和公司治理就會比較不良,而且若因為借殼上市櫃的方式使一些經營不良的上市櫃公司可以藉此退場,減少證券市場的損失及動盪,投資人在血本無歸的選擇外,也可降低損失,甚而可以獲利,故建議將借殼上市櫃視為上市櫃的一種方式與途徑,不應因上波借殼上市櫃所造成的財務危機而視之為不好的方式。

    Since 2003, with the recovery of real estate, the construction-related stocks has regained investors’ preference and seemed to get rid of the impacts from the former economic recessi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came up through back door listing. For the five years from 2007, there have been 12 companies being merged for back door listing, including 8 electronic companies and 1 biotech company, which are encouraged to go forward for IPO by our government these years. Among these companies, Jyun Yi Electronics entered the public market a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herefore, it seemed feasible for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lik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use back door listing as their retreat mechanism. Especially the restrictions of private placement loose gradually, which provided a more convenient way for those companies.
    The last trend of back door listing was brought in around 1996 by Wu Zuo Cin of New Magnitude Group and Wu Zuo Cin of Han Yang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 both of whom were powerful fo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owever, due to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se companies have become the landmine stocks in our centralized securities exchange market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98.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backdoor-listed companies and that of normally-listed companies. Not only the past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financial indexes of the backdoor-listed companies in this trend and the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ncluding switching listing, setting up in these ten years were used and compared i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other words, it is not certain that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the corporate management of backdoor-listed companies would be worse. Besides, back door listing offered a retreat mechanism for those listed companies with bad management. In this way, the loss and turbulence of securities exchange market could be decreased and the investments would not be in vain, or even in profit. As a result, it is suggested that “back door listi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method to make a public listed company, and it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 bad way just be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the backdoor-listed companies caused last time.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V 目錄 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借殼上市的分析 6 第二節 上市、櫃的條件 8 第三節 借殼上市的方式及可能的危機 14 第四節 借殼之後的措施及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22 第五節 財務危機的定義 27 第六節 建設業產業特性及相關財務指標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對像與資料來源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8 第四章 實證分析 43 第一節 財務比率分析 43 第二節 綜合分析 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0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61 參考文獻 63 附錄 72

    1.王建安、林秋瑾、張金鶚,「房地產對我國總體經濟活動之影響分析」,台灣銀行季刊第四十七卷第一期,p1-24。
    2.王凱仁,「建設公司財務危機動態預警模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3。
    3.王元佑,「新上市股票超額報酬之樣本選擇偏誤實證」,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1。
    4.王俊傑,「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以現金流量觀點」,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1999。
    5.王嘉穎,「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與治理因素之關聯性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000。
    6.田弘茂、李存修、林建甫、葉銀華和王文宇,「上市(櫃)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之案例分析與因應措施之研究」,證交所研究報告,2000。
    7.台灣經濟研究院,「我國企業爆發財務危機之成因、影響及防範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經濟研究處,1999。
    8.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財務危機之分析與檢討建議」,1999
    9.吳克昌,「集中交易市場「借殼上市」之探討」,證交資料文章第452 期,1999。
    10.朱國光,「台灣地區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1.江立雯「電子業的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上市電子業為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2.呂光曜,「台灣建築投資業財務績效評估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4。
    13.呂素卿,「財務危機企業財務比率之研究-以營建業為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4.呂季蓉,「台灣上市上櫃公司私募之研究—論私募對象之影響」,中山大學財 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5。
    15.呂國志,「台灣上市電子業財務績效指標重要性評估之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16.余尚武、楊政麟,台灣企業借殼上市之經濟行為與股價報酬之關係,經濟情勢評論,第3卷第3期,1997
    17.李鴻昇,「經濟景氣循環與企業負債比率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18.沈宜蒨,「建築業推案策略與經營績效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9。
    19.沈玉婷,「營造業財務因子之初步探討」,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2。
    20.吳家德,「建築業經營策略之分析」,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21.倪偉倫,「借殼上市公司的代理問題與經營績效之關係」,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2.阮維德,「台灣上市上櫃營造公司融資順位理論暨融資決策評估模式之實證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3.林思瑢,「以財務及非財務性指標評估建築投資業經營績效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1。
    24.林郁翎、黃建華,「考慮公司治理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東吳經濟商學學報,六十四期,頁 23-56,2009。
    25.林嘉娜、陳脩文、李宥瑩及謝欣蕙,私募有價證券之經營效益分析暨監理制度之探討,證交資料第589期,14~29頁。
    26.林振榮,「財務結構決定因素:以集團內部上市公司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管理科學組碩士論文,1992。
    27.林佳穎,「財務危機公司特性與公司治理之探討」,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8.周業修,「建設公司資本結構最適化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9.周夢柏,「運用財務比率分析我國商業營行獲利能力之實證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2002。
    30.施旻孝,「上市建設公司 營運績效評等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1998。
    31.夏百陽,「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建立」,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32.徐中琦,「台灣地區股票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決定因素之研究—從財務性因素與非財務性因素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33.袁國傑,「募對企業績效與異常報酬之影響–家族企業與非家族企業」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4.戚務君,「用財務報表分析財務困難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上市公司為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35.許銘燦,「台灣建築業景氣波動與因應策略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6.許秀靜,「我國財務危機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之探討」,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37.郭素貞,「營造廠資本結構影響因子及最適資本結構模式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38.郭虹伶,「運用財務及股權結構因素建立台灣上市公司動態財務預警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39.郭建順,「建設業財務評估因子之初步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1998。
    40.陳沅玠,「營建業上市上櫃前後財務績效變動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41.陳建宏、陳麗芬、戴錦周,樣本偏誤對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影響之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五十七期:29-47 頁,1997。
    42.陳杏如,「應用財務比率分析台灣造紙業獲利能力之研究」,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43.陳桂美,「影響財務結構因素之研究—從非財務性因素探討」,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44.陳鳳儀,「台灣上市公司財務困難預測之研究」,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45.吳雅妮,「影響我國上市櫃公司選擇現金增資或私募的原因」,政治大學會計 學系碩士論文,2008。
    46.張金鶚,「台灣地區房地產景氣指標電腦輔助系統之建立與應用」,內政部營建署研究報告,1997。
    47.張智強,「如何健全公司的資本結構」,現代管理月刊,第112期,第 73-76頁,1986。
    48.張麗娟,「資金成本、融資順位、代理成本對最適資本結構決策探討」, 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 358 期,第 79-89 頁,1994。
    49.馮雨新,「資本結構決定因素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50.許雪芳,「上市上櫃公司私募之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
    51.章定煊、張金鶚,上市櫃建設公司土地投資與開發策略對經營績效影響之探討,住它學報,第14卷第1期,41~66頁,94。
    52.黃瓊華,「現金流量與傳統財務比預測企業失敗之研究」,中華大學工業研究所,1995。
    53.黃書展,「國內營建公司財務績效表現評估及分析模式之建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54.黃盈潔,「景氣循環與上市建築投資業負債比率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1。
    55.黃金瑞,臺灣建築投資業概況,產業經濟,258 期,頁 1-34,2003。
    56.黃凱玲,「上市櫃公司建商之利潤力績效與房地產景氣關聯性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在職專班論文,2008。
    57.曾祥珉,「運用財務指標建立建設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碩究」,中央大學土木所碩士論文,2002。
    58.楊凌峰,「台灣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早期預警之研究」,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2007。
    59.劉雅慧,「營建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60.劉淑梅,「運用財務比率構建借殼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模型-鑑別分析與羅吉斯迴歸之比較」,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61.鄭超文,「營建公司財務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62.潘玉葉,「台灣股票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63.賴怡誠,「房地產景氣預測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64.賴瓊華,「股市景氣及產業別與公司資本結構相關性研究」,台灣股票上市公報。
    65.聶集煒,「企業財務結構決定因素之探討」,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66.羅國男,「台灣房地產景氣與股價關係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67.盧建良,「營建產業之財務體質檢測模型與系統建置」,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
    68.叢士強,「建築業財務績效評估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1999。
    69.蕭偉成,「以財務因子分析建置建築投資業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0。
    70.曹昌勝,「房地產泡沫化模型之探討」,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71.謝定亞,運用財務指標對企業危機之研析,營造天下,第44期,頁41-50,1998。
    72.蘇士哲 「本結構決定因素之研究—台灣資訊電子業上市公司之實證」,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73.蘇文靜,「台灣上市企業財務危機預測之實證研究」,東華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74.Altman,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pp: 589-609, 1968.
    75.Abraham, J. M and Hendershott, H. P., “Bubble in Metropolitan Housing Markets” Journal of Housing Research, pp: 191, 1996.
    76.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No. 3, pp:71-111, 1966
    77.Balakrishnan, S. and I. Fox, “Asset Specificity, Firm Heterogeneity and Capital Structure”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4, No.1, January 1993, pp:.3~16.
    78.Chung, K. H., “Asset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Debt Policy:An EmpiricalTest”,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Vol.20, No.1, January1993, pp:83~98.
    79.D.E. Allen and H. Mizuno,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CapitalStructure:Japanese Evidence”, Applied Economics, 21, 1989, pp:569~585.
    80.Edward I. Altman,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 Jorunal of Finance, Sep, P589~P609, 1968.
    81.Foster, B.P., Ward, T. J. and Woodroof, J., "An Analysis of the Usefulness of DebtDefaults and Going Concern Opinions in Bankruptcy Risk Assessment.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pp: 351~371, 1998.
    82.Irwin Friend and Joel Hasbrouck,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e, Vol.7, pp1~pp19, JAI Press Inc. Journal of Finance 37(March 1982),pp:121~144.
    83.Kaiser, H. F., ”Little Jiffy, Mark IV,”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y Measurement, pp:100-117 ,1997.
    84.Lerman, S.R. and C.F. Manski, “On the Use of Simulated Frequencies to Approximate Choice Probabilities. Structural Analysis of Discrete Data with Econometric Applications”, pp: 305-319, 1981.
    85.Micheal G. Ferri and Wesley H. Jones,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Structure:A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Finance, Vol.34, No.3, June 1979, pp:631~644.
    86.Myers, S.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ournal of Finance 39(June 1984), pp:575~592..
    87.Ohlson J.,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109-131, 1980.
    88.Pastens and Ruland, "The Merger/Bankruptcy Alternative,"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61 (2), pp: 288-301, 1986.
    89.Pearson, S., “Measurement of Computer User Satisfaction.” Ph.D. dissertation,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77.
    90.Platt, H.D. and M. B. Platt “Predicting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Reflections on Choice-Based Sample Bias.”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pp: 184-199, 2002.
    91.Platt, H. D.、M. B. Platt and B. Pedersen “Bankruptcy Prediction with Real Variable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pp: 491-510, 1994.
    92.Stephen A. Pyhrr, Ph D/James R. Cooper, JD. “Real Estate Investment”, JohnWiley S. 1982, pp.168.
    93.William H. Beaver,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 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Selected Studies, P71, 1966.
    94.Zmijewski, M. E., "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timation of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s," Supplement to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22, pp: 59~82, 1984.

    下載圖示 校內:2014-08-08公開
    校外:2017-08-0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