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周學蕙
Chou, Hsueh-Hui
論文名稱: 戰後台南神學院本土神學教育的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loc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after the World War Π
指導教授: 王崇堯
Wang, Chong-Gyia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3
中文關鍵詞: 南神事件台南神學院本土神學鄉土神學處境化
外文關鍵詞: localized theology, contextualizing, TTCS incident, loc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TCS)
相關次數: 點閱:9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南神學院自1876年創校以來,一直是以教授基督教神學為主的教育機構,
    專門培育專業的基督教神職人員和從事相關的學術研究人才為宗旨,尤以畢業後進入台灣長老教會擔任傳道師者為大宗。戰後由南神院長及教師們所提出處境化神學的思想與延伸,因「在地宣教」的觀念與策略,與以往傳統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引起基督教界的重視。其在本土神學教育的研究上,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19世紀末才由西方傳入台灣的基督教,能於短短數十年間,落實且生根於台灣本土,具有相當關鍵性的影響。
    南神在戰後第一位本土院長黃彰輝提出「處境化神學」的理論後,開啟了本土化神學的研究之門。接續院長宋泉盛將之發揚光大,奠定了神學院教育的方向,朝著台灣本土神學的發展努力。從宋泉盛的「出埃及模式」神學思考;之後王憲治的「台灣鄉土神學」的建構;黃伯和提出「出頭天神學」及「自決神學」,到王崇堯提出「解放神學」等,在在皆依循台灣處境化神學之脈絡而進行本土神學的研究。
    在本土神學的內容架構中,常以批判性的神學觀點,不時審視做為一個基督徒對國家、社會所應盡的責任及影響,尤其著重在社會關懷的層面。由此,長老教會與台灣政治社會的頻繁互動是有跡可循的。長老教會在七○年代陸續發表的〈國是聲明〉、〈人權宣言〉等,強烈傳達出對台灣本土的認同,期盼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凡此種種,可說是南神的神學教育落實本土化神學思考所做的努力之展現。
    雖然在1991年,爆發了「南神事件」,造成學院內部不小的傷害,因著一些主張本土神學的教師們相繼離開,使得本土神學教育的發展遭受挫折。但學院一貫堅持本土神學教育的理念,在宣教上所做出的貢獻,仍獲得基督教神學界的肯定。

    關鍵詞:台南神學院 本土神學 處境化 鄉土神學 南神事件

    The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TCS) was established in 1876. I was started with the aim of teaching Christianity, developing Christian expertise, talents, and engaging in research. Most of those who were to be trained were pastors to serve thePresbyterian churches in Taiwan after graduating.
    After World War II, there was a shift in emphasis from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as was done in the West and the emphasis was now placed on the contextualizing of Theology. This was the initiative of the then Principal Shoki Coe and faculty, a move that was supported by the whole church. It was felt that theology had an important part to play in the life of the local churches especially for a religion that had originated in the West in the late nineteen century to be rooted and promo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aiwan. Therefore, it was felt that Contextualizing theology was crucial to the life of the church.
    Shoki Coe started implementing the initial phase through research into the local context. Choan-seng Song who succeeded Shoki Coe as second Taiwanese Principal took the initiative to great heights. He set the direction of TTCS education towards the local theology in Taiwan. Since his publication of “Model Out of Egypt” there have been streams of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contextual theologizing, for instance, Wang Cian-chi’s “Localized theology of Taiwan”, Huang Po-ho’s “Self-Determination” and “From Galilee to Taiwan.”, Wang Chung-yao’s “Liberation Theology”.
    It is very often that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influences a Christian has for his/her society and country are examined critic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theologies and are emphasized especially on social matters (care).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has been interacting with Taiwan politics and society quite frequently. In the 70’s, the Presbyterian churches issued their statement and declaration towards human rights and the government strongly conveying their recognition of this island as an entity that was a sovereign independent country. This outlook can be credited to the initiative that TTCS took to localize theology.
    The “TTCS Incident” that took place in 1991 caused great harm to the school when many of its teachers who were strong advocates of localized theology left. In spite of the frustration arising from the inciden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ological education in context to the spread of the gospel has been acknowledged by Christianity far afield.

    Keywords: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TCS), TTCS incident, local
    theological education, contextualizing, localized theology.

    摘要……………………………………………………………………………………I ABSTRACT………………………………………………………………………….II 誌謝………………………………………………………………………………….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3 第三節 先前的研究與此論文的意義………………………………………4 第四節 資料運用與章節安排………………………………………………7 第二章 台南神學院本土神學的開展 ……………………………………………9 第一節 巴克禮與台南神學院的創設 ………………………………………9 一、 巴克禮生平簡介……………………………………………………9 二、 巴克禮與台南神學院 ……………………………………………11 第二節 黃彰輝與其所主張的處境化神學…………………………………13 一、 黃彰輝生平簡介…………………………………………………13 二、 黃彰輝所主張的處境化神學……………………………………16 第三節 宋泉盛的本土神學主張~一種亞洲的方法 ………………………19 一、 基督教傳教的重建—出埃及模式:從以色列到亞洲…………20 二、 第三眼神學………………………………………………………21 三、 移位神學…………………………………………………………22 四、 故事神學…………………………………………………………23 五、 蓮花世界中的十字架……………………………………………25 第三章 鄉土神學的成型與發展…………………………………………………26 第一節 台灣鄉土神學的開拓者~王憲治 …………………………………26 一、 鄉土神學的建構…………………………………………………27 二、 鄉土神學的論題…………………………………………………28 三、 邁向關懷社會公義之路…………………………………………29 第二節 出頭天(自決)神學的催生者~黃伯和………………………………30 一、 出頭天神學………………………………………………………31 二、 自決神學…………………………………………………………32 三、 再「告白」模式的神學…………………………………………33 第三節 台灣解放神學的先鋒~王崇堯 ……………………………………35 一、 台灣解放神學的建構……………………………………………35 二、 台灣解放神學中的三個解放層面………………………………36 三、 解放神學對長老教會在政治關懷上所產生的影響……………37 第四節 南神課程發展與本土神學之推展…………………………………38 第四章 南神神學教育發展遭遇的挫折—南神事件……………………………43 第一節 南神事件發生的原因………………………………………………43 一、 南神事件發生的背景……………………………………………43 二、 南神事件發生的導火線…………………………………………44 第二節 南神事件發生之過程………………………………………………45 第三節 南神事件後續發展及影響…………………………………………47 第五章 結論………………………………………………………………………52 參考書目……………………………………………………………………………57 附錄…………………………………………………………………………………64

    一、史料
    1. Shoki Coe,edited by Boris Anderson,‘Recollections and Reflections’ Taiwan:Taiwan Church News,1993。
    2. David J. Hesselgrave & Edward Rommen, ‘Contextualization:Meanings, Methods, and Models’,Grand Rapids:Baker, 1989。
    3. Shoki Coe,‘Contextualizing Theology’,Mission Trends N.o3 Ed. By Gerald H. Anderson & Thomas F. Stransky C.S.P.,New York:Paulist Press, 1976。
    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事錄》,19631994,原件藏於台南神學院圖書館。
    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通常年會報告書》,19871993,原件藏於台南神學院圖書館。
    6. 台南神學院第37、38屆董事會會議紀錄。
    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1965~2008。
    8. 聖經公會譯,《聖經》,香港:聖經公會出版,1976。
    9. 宋泉盛編著,《出頭天—台灣人民自決運動史料》,台南:人光出版社,1998年5月再版。
    10. 台南神學院教務處編,《台南神學院手冊》,台南:台南神學院,1990-1994。

    二、英文專書
    1. John S. Pobee, "Shoki Coe (C.H Hwang),"in Ecumenical Pilgrims:Profiles of Pioneers in Christian Reconciliation, edited by Ion Bria & Dagmar Heller, Geneva:WCC Publication, 1995。
    2. Choan- Seng Song, ‘Christian mission in reconstruction’,N.Y.:Orbis Books,1975。
    3. David F. Ford, ed., ‘The Modern Theologians’,Cambridge:Blackwell,1997。
    4. Choan-Seng Song, ‘Christian Mission in Reconstruction : an Asian Analysis’,Madras:The 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1975。
    5. Choan-Seng Song, ‘The Compassionate God : An Exercise in the Theology of Transposition’,Great Britain:Richard Clay Ltd, 1982。
    6. Choan-Seng Song, ‘From Isracl to Asia : A Theological Leap’,Theology, March, 1976。

    三、中文專書
    1. 楊士養著,《信仰偉人列傳》,台南:人光出版社,1989年6月。
    2. 賴永祥著,《教會史話 (三)》,台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
    3. 賴永祥著,《教會史話 (四)》,台南:人光出版社,1998年2月。
    4. 瞿海源著,《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5月。
    5. 葉啟政著,《社會學和本土化》,台北:巨流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6. 詹正義編譯,《巴克禮博士與台灣》,台北:長青出版社,1977年10月。
    7. 潘稀祺編著,《為愛航向福爾摩沙—巴克禮博士傳》,台南:人光出版社,2003年。
    8. 張妙娟著,《《台灣府城教會報》與長老教會的基督徒教育》,台南:人光出版社,2005年。
    9. 吳學明著,《從依賴到自立:終戰前台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台南:人光出版社,2003年11月。
    10. 張瑞雄著,《台灣人的先覺—黃彰輝》,台北:望春風文化,2004年。
    11. 黃武東著,《黃武東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2月二刷。
    12. 黃伯和著,《旅向亞洲的神學—一個本色化神學的探討》,台南:人光出版社,1985年6月。
    13. 黃伯和著,《本土神學講話》,台南:教會公報出版社,1999年6月。
    14. 宋泉盛著,《第三眼神學:亞洲環境中神學的形成》,嘉義:信福出版社,1993再版修訂。
    15. 于可主編,《當代基督新教》,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16. 黃伯和著,《本土神學與本土宣教》,台南:人光出版社,1993年3月。
    17. 王崇堯著,《台灣鄉土神學》,台南:復文圖書有限公司,2007年8月。
    18. 宋泉盛著,鄭加泰譯,《孟姜女的眼淚》,台南:人光出版社,1989年。
    19. 宋泉盛著,莊雅棠譯,《故事神學》,台南:人光出版社,2002年4月四版。
    20. 宋泉盛等著,陳南州編,《建構台灣文化的神學—神學與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信福出版社,1994年。
    21. 黃伯和著,《孕育於文化的神學—福音與文化導論》,台南:人光出版社,1987年11月再版。
    22. 宋泉盛著,《耶穌,被釘十字架的人民》,台南:人光出版社,2002年4月三版。
    23. 宋泉盛著,《耶穌的上帝國》,台南:人光出版社,2002年4月再版。
    24. 宋泉盛著,《被聖靈能力充滿的耶穌》,台南:人光出版社,2003年。
    25. 王憲治編著,《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南:豐生出版社,1988年6月。
    26. 鄭仰恩著,《台灣教會人物檔案(一)》,台南:人光出版社,2001年。
    27. 王憲治治喪委員會編,《基督心˙台灣情:故王憲治牧師追思告別禮拜紀念文集》,台南:王憲治牧師治喪委員會編印,1996年。
    28. 黃俊傑著,《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9月。
    29. 林本炫著,《台灣的政教衝突》,台北:稻鄉出版社,1994年3月再版。
    30. 黃伯和著,《奔向出頭天的子民》,台北:稻鄉出版社,1991年3月。
    3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職制委員會編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73年4月。
    32. 黃伯和著,《宗教與自決—台灣本土宣教初探》,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年11月。
    33. 莊雅棠編,王憲治著,《基督心˙台灣情》,嘉義:信福出版社,1996年。
    34. 葉仁昌著,《邁向台灣神學的建構》,台北:校園出版社,1992年12月。
    35. 鄭仰恩著,《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台南:人光出版社,2005年。
    36. 黃伯和著,《台灣本土神學工作手冊—不作陌生人》,台南:人光出版社,1996年。
    37. 劉清虔著,《邁向解放之路—解放神學中的馬克思主義》,台南:人光出版社,1996年。
    38. 張雙利、陳祥勤著,《解放神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39. 王崇堯著,《宗教與文化:基督宗教與現代倫理》,台南:復文出版社,2004年10月。
    40. 「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會」編輯小組編著,《認識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人光出版社,1986。
    41. 參閱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84。
    42. 江孟哲主編,《南神事件報告書》,台南:台南神學院牧笛會,1992年3月。
    43. 江大惠編,《基督徒與政治》,香港:崇基學院神學組,1985年11月。

    四、期刊、論文
    1. 黃伯和著,〈從加利利到台南—台南神學院神學教育本土化之個案研究〉,《神學
    與教會》,第二十八卷第2期(台南:台南神學院,2003年6月)。
    2. 鄭仰恩著,〈獻身普世運動的台灣本土神學家—黃彰輝牧師小傳〉,《新使者雜誌》,第64期(台南:台南神學院,2001年6月)。
    3. 巴克禮,〈向教會請安〉,《台灣教會公報》,第95卷(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893年2月)。
    4. 潘稀祺,〈伊莉莎白˙克麗絲緹小傳〉,《台灣教會公報》,第95卷(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893年2月)。
    5. 巴克禮,〈在恆春縣旅行傳道〉,《台灣教會公報》,第20卷(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887年2月)。
    6. 高金聲,〈神學校沿革〉,《台灣教會公報》,第509卷(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27年8月)。
    7. 盧俊義著,〈倡導合一的神學教育家—黃彰輝牧師〉,《台灣教會公報》,第1914期(台南:台灣長老教會,1988年11月6日)。
    8. 李孋姃著,〈簡介教會幼稚教育系〉,《南神通訊》,(台南:台南神學院,1981年5月)。
    9. 台南神學院編印,《臺南神學院80週年特刊》,《神學與教會》,第一卷,第1期合刊(台南:台南神學院,1957)。
    10. 宋泉盛主編,《台南神學院90年院史》,《神學與教會》,第六卷,第3、4期合刊(台南:台南神學院,1967)。
    11. 房志榮著,〈本位化的神學—在亞洲及拉美〉,《神學論集》,第67期(台北:光啟社出版,1986)。
    12. 梁淑慧著,〈台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的台灣社會實況化研究〉,新竹:新竹師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3. 王昌裕著,〈處境化與台灣本土神學之探討-1970年後台灣長老會的神學發展〉
    ,台南: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2000年。
    14. 林景熙著,〈從「認同」的神學看教會社區宣教的實踐--以高雄中會永安教會聖誕晚會為例〉,台南: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2006年。
    15. 宋泉盛著,陳南洲譯,〈基督教神學~一種亞洲的方法〉,《南神神學》,第一卷第1期,(台南:台南神學院,1992年12月)。
    16. 陳南洲著,〈從宋泉盛的基督教宣教的重建:一個亞洲的分析談宣教神學的走向〉,台北:華神研究中心「宣教神學的典範轉移」研討會,2001年3月。
    17. 王崇堯著,〈台灣處境化神學的發展—論一九七○年後台灣長老教會與台灣政治社會的互動〉,《神學與教會》,第二十八卷第2期(台南:台南神學院,2003年6月)。
    18. 王憲治著,〈在生活的情境中一起來建造神學〉,《南神通訊》,(台南:台南神學院,1980年8月)。
    19. 王憲治著,〈華人本色化神學檢討問題及方向〉,《台灣教會公報》,第1448期,(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79年12月2日)。
    20. 莊雅棠著,〈台灣鄉土神學的開拓者—王憲治牧師〉,《新使者雜誌》,第43期(台南:台南神學院,1997年12月)。
    21. 王憲治著,〈論台灣鄉土神學〉,《台灣教會公報》,第1409期(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79年3月4日)。
    22. 王憲治著,〈道德經之自然觀及其神學意義—中國本色化神學方法論之探究〉,台南: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博士論文,1978年。
    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國事的聲明與建議〉,《台灣教會公報》,第1076期(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72年1月1日)。
    2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我們的呼籲〉,《台灣教會公報》,第1230期(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75年9月28日)。
    25. 高明成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的背景及神學意義之探討〉,台南: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1979年。
    2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台灣教會公報》,第1329期(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77年8月21日)。
    27. 陳玉梅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參與〉,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28. 黃伯和著,〈從台灣俗語「出頭天」探討拯救的神學意義〉,台南:東南亞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
    29. 買啟信著,〈從耶穌的上帝國教導探討「處境中的上帝國宣教」〉,台南:台南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2005年。
    30. 王崇堯著,〈台灣解放神學的建構〉,《當代》,(台南:台南神學院,2001年1月)。
    31. 王崇堯著,〈台灣解放神學的建構(一)〉,《神學與教會》,第二十三卷第2期(台南:台南神學院,1998年6月)。
    32. 王崇堯著,〈基督徒與國家的探討〉,《神學與教會》,第二十三卷第1期(台南:台南神學院,1997年12月)。
    33. 王崇堯著,〈談謝根道(Juan Luis Segundo)的釋意學循環〉,《神學與教會》,第二十四卷第2期(台南:台南神學院,1999年6月)。
    34. 台南神學院編輯小組,〈成立「黃彰輝牧師神學教育基金會」〉,《南神月刊》,(台南:台南神學院,1987年1月)。
    35. 吳克勳著,〈讀「寄語正在改革陣痛的台南神學院」有感〉,《原聲帶》,第1期(台南:台南神學院,1990年)。
    36. 郭榮敏著,〈郭榮敏牧師申述文—對「了解台南神學院兼任院長及學院部存廢事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特別小組之申述文〉,《台灣教會公報》,第2053期(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91年7月7日)。
    37. 林文珍著,〈林文珍董事長的質疑—對南神董事會在強大壓力下做出暫停宋兼任院長職務之議決是否有效及質疑?〉,《台灣教會公報》,第2053期(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91年7月7日)。
    38. 郭榮敏著,〈針對「神學系所課程規劃案」之研究報告),1987。

    四、報紙
    1. 張立名,80年5月9日,〈台南神學院爆發罷課風波〉,中華日報,第六版。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9-06-1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