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曹芬敏 Tsao, Fen-Min |
|---|---|
| 論文名稱: |
台語構詞學原理kap詞典編輯e探討 The Principles of Taiwanese Morphology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ictionary Editing |
| 指導教授: |
何信翰
Ho, Hsin-Han 陳麗君 Tan, Leku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 畢業學年度: | 9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84 |
| 中文關鍵詞: | 台語 、語言 、詞素 、詞根 、構詞 、詞典 |
| 外文關鍵詞: | morpheme, Taiwanese, language, root, morphology, dictionar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3 下載: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般研究語詞構詞,大部分是ùi語句觀點做探討,論文是ùi語詞語用、語詞意義、語詞語法觀點做探討,ë-tang koh khah 深層去了解語詞內部結構,而且koh是以詞匯場做分析,用人類熟悉 ê 身體詞匯場、色水詞匯場等做切入點研究構詞結構規則。
論文主要研究是: 分析台語構詞內部結構規則ê特色,先ùi語料收集,以詞典當中ê語料做分析文本,主要以詞素解析台語構詞內部組合規則;透過研究分析構詞內部結構-詞素,了解語言內部系統,並深入探討台語構詞原理,深入認知台語構詞內部結構原理,為論文主目標之ㄧ。
進一步kä台語構詞如何表現t„ 詞典形式做構詞詞典初型ê建立,呈現方式以語語詞根為主軸,內容有構詞內部結構解析、意義分析、語法功能,為論文主目標之二。
Most researches in the Taiwanese morphology is from the points of view of sentences, but mine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e :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Taiwanese Grammar Studies. The more aspects one studies from, the more complete the research will be. The method I use to study the Taiwanese morphology in the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set of morphemes in the same region, for example, I use the morphemes about the human body and the morphemes about colors and so on as the beginning for searching 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Taiwanese morphology.
The main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regular pattern for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Taiwanese morphology. I begin with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morphemes in some dictionaries of this kind language as the base of my analyzing, and then analyze the rules for the combinations of some related morphemes in order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the Taiwanese morphology as one of my goals in this thesis.
Finally, I try to use the principles of the Taiwanese morphology as the guidelines to edit the Taiwanese dictionary. Maybe the Taiwanese dictionary could appears in the form using the meaningful morphemes as the elementary units and including its applications in sentences, its meanings analysis and related grammars about it. This is the other goal I emphasizing in my thesis.
參 考 冊 目
字典 / 詞 典
Tá°-má-j„ Bõk-su,(1894),《廈門音字典(Ë-M£g im ê j„-tián)》,廈門鼓浪嶼萃經堂。
甘為霖,(1913),《廈門音新字典》,台南 : 人光出版社。
沈富進,(1954),《彙音寶鑑》,斗六 : 文藝學社出版社。
Bernard L.M. Embree,(1973),≪A Dictionary of Southern Min≫。
李木杞,(1987),《國台音通用字典》,台南 : 亞洲。
吳守禮,(2000),≪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台北 : 遠流出版社。
陳 修,(2000),≪台灣話大詞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王育德,(2002),《台灣語常用詞彙》,台北:前衛出版社,黃國彥譯。
董忠司,(2002),≪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村上嘉英,(2007),≪東方台灣語辭典≫,日本 : 東京,株式會社東方書店。
外語著作(照字母順序編排)
Bertrand Russell[英]伯特蘭∙羅素,(2005),《邏輯與知識》,中國 : 北京,商務印書館,苑莉均譯。
Charles Francis Hockett [美]霍凱特著,(2003),《現代語言學教程A Course In Mrdern linguistics》,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索振羽、葉蜚聲譯。
David Crystal大衛•克里斯托,(2001),《語言的死亡Language Death》,台北 : 貓頭鷹出版社。
Edward Sapire [美]薩丕爾著,(2005),《語言論》,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陸卓元譯。
Ferdinand de Saussure[瑞士]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2007),《普通語言學教程》,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高名凱譯。
Jef Verschueren [比]耶夫‧維索爾倫,(2003),《語用學詮釋》,中國:北京,清華大學,錢冠連 霍承壽譯。
Leonard Bloomfield[美]布隆菲爾得著,(2004),《語言論》,中國 : 北京,商務印書館,趙家驊、趙世開、甘世福譯。
Matthew Y.Chen , (2001) ,《Tone Sandhi: Pattern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Stuare C.poole,(2000),《An Introduction to Lingustics》,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國立國語研究所,(2004),《分類語彙表》,日本:東京,大日本圖書株式會社
台華語著作
劉輝龍,(1934),《台灣語法》,台灣語學社發行。
李献璋,(1950),《福建語法序說》,台北 : 南風書局。
曾榮汾,(1988),《辭典編輯學研究》,台北 : 世界文物出版社。
何秀煌,(1991),《記號學導論》,台北 : 水牛出版社。
湯廷池,(1993),《語言學與語文教學》,台北 : 學生書局。
葉蜚聲、徐通鏘,(1993),《語言學綱要》,台北 :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桂詩春、 寧春岩,(1997),《語言學方法論》,中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鄭良偉,(1997a),《台、華語的接觸與同義語的互動》,台北:遠流出版社。
鄭良偉,(1997b),《台語的語音與詞法》,台北:遠流出版社。
周長楫、康啟明,(1999),《 台灣閩南語教程 (下冊) 》,屏東 : 安可出版社。
湯廷池,(1999),《閩南語語法研究試論》,台北 : 學生書局。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 : 南天出版社。
王育德,(2000),《台灣話講座》,台北 : 前衛出版社。
吳為章、田小琳,(2000),《漢語句群》,中國 : 北京,商務印書館。
黃宣範,(2000),《語言學新引》,台北:文鶴出版社。
楊秀芳,(2000),《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林慶勳,(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孫汝建,(2002),《現代漢語》,中國:南京大學。
孫德金,(2002),《漢語語法教程》,中國 :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謝國平,(2002),《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劉潤清,(2002),《西方語言學流派》,中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許極燉,(2003),《台語學講座》,台北:開拓出版有限公司。
葛本儀,(2003),《漢語詞匯學》,中國 : 山東大學出版社。
王 惠,(2004),《現代漢語名詞詞義組合分析》,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朱 彥,(2004),《漢語複合詞語義構詞法研究》,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 宣,(2004),《結構主義語言學思想發微》,中國 : 四川,巴蜀書局。
胡開寶,(2005),《英漢詞典歷史文本與漢語現代化進程》,中國:上海譯文出版社。
袁 暉、李熙宗,(2005),《漢語語體概論》,中國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華 邵,(2005),《語言經緯》,中國 : 北京, 商務印書館 。
張斌、范開泰、張軍,(2005),《現代漢語語法分析》,中國 : 華東師範大學。
鍾榮富,(2005),《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出版社。
文 軍,(2006),《英語詞典學概論》,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宇明,(2006),《理論語言學教程》,中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李勝梅,(2006),《修辭結構成分與語篇結構類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周 薦,(2006),《詞匯學詞典學研究》,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大明,(2006),《語言變異與變化》,中國 : 上海教育出版社。
裴 文,(2006),《索緒爾本真狀態及其張力》,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志毅、張慶雲,(2006),《詞匯語義學與詞典編纂》,中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葛本儀,(2006),《漢語詞匯研究》,中國 :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瀋 陽,(2006),《語言常識十五講》,中國 : 北京大學出版社。
朱德熙,(2007),《語法講義》,香港:商務印書館。
李恒威,(2007),《『生活世界』複雜性及其認知動力模式》,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李葆嘉,(2007),《語義語法學導論基於漢語個性和語言共性的建構》,中國 : 北京,中華書局。
胡文仲,(2007),《跨文化交際學概論》,中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馬慶株,(2007),《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構》,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碩博士論文集
林香薇,(1999),博士論文,〈台灣閩南語複合詞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邱湘雲,(2006),博士論文,《海陸客家話和閩南語構詞對比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吳紫綾,(1996),碩士論文,《台灣閩南語重疊式構詞法》,國立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
陳淑婷,(1999),碩士論文,《台灣閩南語手部動詞語意概念結構與詞彙化類型》,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劉美伶,(2001),碩士論文,《台灣閩南語數詞用法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高詩婷,(2004),碩士論文,《台灣閩南語中詞幹與詞綴之間雙同子音的真實性》,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曹逢甫,《台灣閩南語綜合語法研究 : 台灣閩南語綜合語法彙整撰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7。
曾金金,《臺灣文學出版物收集、目錄、選讀編輯結案報告說明》,〈台語斷詞原則說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p : 45-72,1997。
期 刊
連金發,《構詞學問題探討》,漢學研究第18卷特刊,p : 61-78,2000 。
唐子恒,《漢語詞複音化問題概說》,臨沂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2期,p : 29-33,2005年4月。
呂嵩雁,《漢語反序複合詞研究以閩客語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期,p:1-18,民95。
徐淑娟,《台灣閩南語重疊式形容詞之結構分析及其變調研究》,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創刊號,p : 42-44,2008。
林裕凱,《台語後綴『頭』之語意功能分析》,中山醫學大學第二屆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2007年十月七日,林裕凱教授提供。
網 站
作者:王惠 朱學鋒,〈現代漢語語法資訊詞典的收集原則〉網址:162.105.203.93/icl-collected-papers/chinese/collection-2/yyy25.htm 2007/10/21搜尋。
辭典學論文集,作者 : 曾榮汾,〈辭典學論文集(1987-2004)〉,辭典學研究室,網址:http://dictionary.myweb.hinet.net/dict/index/index.htm,2007/11/09搜尋。
作者:王逢鑫 ,北京大學英語系,網址:hantown.bokee.com/985670.html, 2007/09/10 搜尋。
作者 : 許長謨,《台灣閩南語詞彙、語法概論》,河堤詩社,網址:http://home.kimo.com.tw/andre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