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麟
Chen, Lin
論文名稱: 『可觸及的時間』----人時互動介面於歷史性展示空間中之應用
『Tangible Time』---- Human-Time Interaction Interfaces for Historical Exhibition Spaces
指導教授: 鄭泰昇
Jeng, Tay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可觸及的時間實體介面人機互動歷史性展示空間
外文關鍵詞: Historical Exhibition Spaces, Human-Time Interacti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angible User interfaces
相關次數: 點閱:111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既有的歷史性展示中,為了呈現特定主題或對象物的發展歷程,往往是將各個時期的文物(物品、圖像、文字)納入序列性的的動線與空間安排之中,讓參觀者只要循著一定的方向便可觀看概略的歷史性演變;然而在瀏覽這些片段的,有時甚至是瑣碎的歷史性展品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對於展場中各種零碎且不盡完整的歷史資訊的銜接與串連上的困難,在這樣的展示型態之下,其實並不容易讓觀者對於展示主題之歷史變遷產生整體而清晰的理解。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建構一個整合實質空間與虛擬實境的『時空結構』,透過整合於展場中的實體介面,操控實質的模型、圖面資料,以及虛擬的數位資訊之呈現,使參觀者藉由此套以人和時間的互動模式為基礎的人機介面,對特定對象物之歷史變遷,產生不同於傳統參觀模式所能提供的整體性認知與體驗。
    本研究的貢獻乃是發展出以『時間』為主軸的人機互動模式,創造出有別於既有歷史性展場所能提供的互動經驗,藉著以『時間』為控制因子的導覽機制組織與串連歷史資訊,幫助參觀者在瀏覽歷史性展品的同時,藉著『時間座標』,正確地在腦海中建構出一系列具連貫性的歷史意象。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to organize a historical exhibition is to arrange historical relics along the visiting circulations. Visitors can see a general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by following proper directions. However,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is always presented through fragmental displays.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visitors to totally 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after receiving all the fragmentary information.

    This thesis provides a new concept of time-space exhibition through “Human-Time Interaction”. We attempt to construct a physical-virtual integrated “Time-Space ” structure to organize all the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ical context.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visitor’s sense of historical context, articulate fragmental displays, and help visitors to create a series of connected historical images in their minds.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integrate visitors, exhibition media, and timeline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historical exhibition design. Tangible user interfaces are developed as motivating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 concept of time-space exhibition. The examples create a new experience of interaction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s.

    [目錄] 1 [圖目錄] 4 [表目錄] 9 第一章 緒論 10 1.1研究背景 10 1.2研究問題 10 1.3研究目的 11 1.4 研究範圍 12 1.5研究方法與架構 13 1.5-1 研究方法 13 1.5-2 研究架構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5 2.1 歷史性互動式展場的案例分析 15 2.1-1 國外案例 15 2.1-2 國內案例 17 2.1-3 綜合分析 19 2.2互動式展示介面的相關理論及案例 20 2.2-1 相關理論 20 2.2-2 介面案例 22 2.2-3 綜合分析 24 2.3 歷史性展場中的時間呈現 25 第三章 時間的解析 28 3.1 時間的概念 28 3.1-1 時間概念的演變 28 3.1-2 時間的模式 29 3.1-3 時間的結構 30 3.1-4 時間的距離 30 3.1-5 時間尺度(Time scale) 31 3.1-6 時間的位相關係 32 3.1-7 四度時空----時間與空間的交集 33 3.1-8 時間的單位 34 3.2 時間的經驗知覺----時間的感知 34 3.2-1 人體的時空知覺 35 3.2-2 視覺環境對時空知覺的影響 36 3.2-3音樂中的時空感知 37 3.2-4語言(包含視覺、聽覺)中的時空感知 37 3.3 時間具體化呈現----時間序列性資訊的呈現方法 38 3.3-1 時間的2D視覺化呈現 38 3.3-2 時間的3D視覺化呈現 40 第四章 時空共構 44 4.1 時空結構----時間模式的空間化呈現 45 4.2 探索歷史的時空結構 48 4.3 與虛擬時空疊合的空間性展示介面----時間與空間的交會 53 第五章 實體介面設計及實作 55 5.1 人和時間的互動 56 5.2 歷史性展示中的人時互動架構 57 ----人和時間性資訊(歷史資訊)的互動架構 57 5.3 實驗操作一:時光地圖 59 5.3-1 互動設計 59 5.3-2 空間媒體(media) 63 5.3-3 使用分析評估 65 5.4 實驗操作二:時光隧道 65 5.4-1 互動設計 66 5.4-2 空間媒體(media) 70 5.4-3 使用分析評估 72 5.5 實驗操作三(互動展場實作):時光盒子 72 5.5-1 互動設計 72 5.5-2 空間媒體(media) 79 5.5-3 使用性分析評估 81 5.6 綜合歸納----時間的具體化呈現形式 82 5.6-1 時間的2D視覺化呈現 82 5.6-2 時間的3D視覺化呈現 84 5.6-3 時間的聽覺化呈現 86 5.7 人時互動介面 86 5.7-1 解讀歷史的時光盒子----探索『時空結構』的導航裝置 86 5.7-2 資訊皮層模組 91 5.7-3 資訊模組配置類型 92 5.7-4 資訊模組配置原則 93 第六章 未來時空館----新型態之互動式歷史性展場的互動設計與模擬 94 6.1 整合實質和虛擬的時間流串連架構 94 6.2 可觸及的時間流----歷史展場中的時間流串連模式 95 6.2-1 模式一 95 6.2-2 模式二 97 6.2-3 模式三 99 6.2-4 模式四 101 6.2-5模式五 105 6.3 未來時空館模擬 108 6.3-1 互動式博物館 108 6.3-2. 與虛擬資訊整合的歷史性空間(閒置空間再利用) 114 6.4 小結 119 第七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121 7.1 結論 121 7.2 後續研究 122 參考文獻 124 附錄 126

    西文

    ● Barrera, R. (1991), Temporal Relation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CA: National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nalysis
    ● Engeli , M. (2001), “ Bits and Spaces “, Birkhauser
    ● Howard ,W. (1997), “Visual Revelations : graphical tales of fate and deception from Napoleon Bonaparte to Ross Perot” , Copernicus
    ● James, F. (1983), Maintaining Knowledge about Temporal Intervals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Vol. 26, No. 11
    ● Junestrand ,S. (1991), The Dwelling as a Place for Work ,In Streiz et al (ed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1370,230-247
    ● Leland, W.. (1991) , “The Grammar of Graphics”, Springer
    ● Mead, P., & Pacione, C.(1996), Time and Space, Interactions
    ● Raymond ,W.(1977) , “Structure of Feeling”, Springer
    ● Schmid, C. (1983), “Statistical Graphics :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Wiley
    ● Tufte, E. R. (1990), “Envisioning Information”, Graphics Press
    ● Tufte, E. R. (1997), “Visual Explanations: Images and Quantities, Evidence and Narrative”, Graphics Press
    ● Tufte, E. R. (2001),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Graphics Press
    ● William, S. (1985), “The Elements of Graphing Data “,Wadsworth Advanced Books and Software

    中文

    ● 荒井良雄(1996),都市空間時間 : 生活活動時間地理學 ,古今書院
    ●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 : 理論與應用,五南出版社
    ● 納恩/李茂興/陳夢怡/Nairne, James S.(2000),心理學 : 適應環境的心靈 ,弘智出版社
    ● 王志弘/伍德(Wood, Denis)(1996),地圖權力學,時報文化出版社
    ● 段義孚Tuan, Yi-Fu/潘桂成(1998),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
    ● 黃超民/卡勒爾(1978),歷史的意義,臺灣商務出版社
    ● 麥克‧史丹福(Michael Stanford)/劉世安(2001),歷史研究導論,麥田出版社
    ● 二間瀨敏史/劉麗鳳(1996), 圖解時間簡史,世茂出版社
    ● 霍金/許明賢/吳忠超/(Hawking, Stephen W.)(1989),時間簡史 :從大爆炸到黑洞,藝文出版社
    ● 都筑卓司/楊清木(1987),四度時空答問錄,牛頓出版社
    ● 鄭瑩/余宇坤(1995),時間與曆法,銀禾文化出版社
    ● 鄧肯/丘宏義/(Duncan, David Ewing) (1999),抓時間的人 : 人類探索日曆的智慧接力,雙月書屋出版社
    ● 萊特曼/童元方/(Lightman, Alan)(1995),愛因斯坦的夢,爾雅出版社
    ● 基提恩/王錦堂/孫權文(1986),空間、時間、建築,臺隆書局
    ● 海德格 Martin Heidegger著,王慶節, 陳嘉映譯(1986),存在與時間,桂冠書局
    ● 路易.加迪 Louis Gardet 等著 ; 鄭樂平, 胡建平譯(1992),文化與時間,淑馨出版社
    ● 陳思仁(1998),加入時間觀點的數值地籍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 陳麒(2002),『互動式空間』---資訊空間及建築空間的整合設計研究初探,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 馬瑜嬪(2002),空間性互動介面---實體使用介面於三度空間電腦輔助建築設計上的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 李佳勳(2002),互動式媒體---以感官多模式探討數位設計環境中人機互動介面設計與應用實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3-09-1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