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張易臻 Chang, I-Chen |
|---|---|
| 論文名稱: |
新渡戶稻造的臺灣殖民論述(1900-1920) Nitobe Inazo’s Colonial Discourse about Taiwan(1900-1920) |
| 指導教授: |
陳文松
Chen, Wen-Su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 畢業學年度: | 10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1 |
| 中文關鍵詞: | 新渡戶稻造 、臺灣殖民論 、熱帶殖民 、Inner light 、糖業改良意見書 |
| 外文關鍵詞: | Nitobe Inazo, colonial discourse about Taiwan, tropical colony, Inner light, the sugar improvement opinion form |
| 相關次數: | 點閱:167 下載:3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新渡戶稻造(にとべ いなぞう,1862~1933),日本近代農業經濟學、殖民政策學及國際關係學者。其雖以農政學見長,但在殖民學方面卻有「(日本)殖民政策學的創始者、開拓者」的稱呼。
自乙未割臺後,臺灣不僅是日本第一個海外殖民地,也是「南洋開發」的起點,對於日本近代殖民活動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若以臺灣的立場來看,日本對臺灣超過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更是造成臺灣與中國截然不同的歷史發展關鍵,影響甚至延續至今。既然「殖民」無論對日本或臺灣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那麼,被稱作「(日本)殖民政策學的創始者、開拓者」的新渡戶稻造對於殖民地臺灣又有著什麼樣的看法呢?
本文希望藉由臺灣現地史料,透過分析與比較的方式來補充目前學界對新渡戶稻造的研究成果。即以臺灣為中心,分析:一、新渡戶稻造在臺灣發表的「臺灣殖民論」,到底是基於何種邏輯思考被提出;其次,該殖民論又具有怎麼樣的特色、與新渡戶稻整體的殖民思想有何異同、甚至與臺灣總督府的殖民立場有何出入;最後,新渡戶稻造又如何將其殖民論具體地實現、結果是否與原本的殖民論有所不同、與官方所執行的政策又有何異同?以上乃為本文所欲進一步深入探討並回答的議題所在。
This thesis will look at the impact on Taiwanese history of Nitobe Inazo (新渡戸稲造), a Japanese scholar, educator, diplomat, and politician. His specialty was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olonial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e was a pioneer of (Japanese) colonial studies. In 1895, Taiwan became a colony under Japanese rule. For the Empire of Japan (1868–1947), Taiwan was important because it was Japan’s first Japanese colony. For Taiwan, 50 years of Japanese rule (1895-1945)had a prodigious impact on traffic, culture, health, education, industry, trade, ideas, history and other areas of Taiwanese life and culture. However, what I will be focusing on is how the occupation was seen by Japan. To do this, I will focus on the writing of one Japanese scholar, Nitobe Inazo, called a pioneer of (Japanese) colonial studies. In his view, what was the point of the colony of Taiwan?
(以作者筆畫順序排列)
一、檔案、官方文書
《府報》
《帝國議會會議錄》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數位化檔案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台湾糖業概観》,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27。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蔡伯壎譯,《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2008。
二、戰前著作
(1)報章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協會會報》
《臺灣教育會雜誌》
(2)專書、論文
三井邦太郎編,《吾等の知れる後藤新平伯》,東京:東洋協會,1929。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編譯,《日據下之臺政 卷一》,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
矢內原忠雄著、林明德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7。
矢內原忠雄編,《新渡戸博士植民政策講義及論文集》,東京:岩波書店,1943。
石井滿,《新渡戶稻造傳》,東京:関谷書店,1934。
伊藤重郎,《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東京:臺灣製糖株式會社,1939。
守屋源二,《山田熙君談話》,東京:守屋源二,1933。
杉山茂丸,《俗戰國策》,東京: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1929。
東鄉實,《臺灣植民發達史》,臺北:晃文館,1916。
信濃教育會編,《伊沢修二選集》,長野:信濃教育会,1958。
後藤新平,《國家衛生原理》,東京:後藤新平,1889。
持地六三郎,〈縣治管見〉。
宮部金吾,〈小伝〉,《新渡戸稲造全集 第一巻》,東京:教文館,2001。
新渡戶稻造,《歸雁の蘆》,東京:弘道館,1907。
新渡戶稻造,《偉人群像》,東京:實業之日本社,1931。
新渡戶稻造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新渡戸稲造全集 第四卷》,東京:教文館,1969。
新渡戶稻造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新渡戸稲造全集 第五巻》,東京:教文館,1970。
新渡戶稻造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新渡戸稲造全集 第十五巻》,東京:教文館,1970。
新渡戶稻造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新渡戶稻造全集 第十七卷》,東京:教文館,1985。
新渡戶稻造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新渡戸稲造全集 第十八卷》,東京:教文館,1985。
新渡戶稻造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新渡戸稲造全集 別巻2》,東京:教文館,2001。
三、戰後著作
(1)專書
札幌市教育委員会文化資料室編,《新渡戸稲造》,札幌:北海道新聞社,1985。
松隈俊子,《新渡戶稲造》,東京:みすず書房,1969。
社團法人糖業協會,《近代日本糖業史 上卷》,東京:勁草書房,1962。
凃照彥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
派翠西亞.鶴見(E. Patricia Tsurumi)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浅田喬二,《日本植民地研究史論》,東京:未來社,1994。
陳培豐,《「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
黃昭堂主編,《後藤新平.新渡戶稻造研究》,臺北:現代文化基金會,1999。
鶴見祐輔,《正伝後藤新平3台湾時代》,東京:藤原書店,2005。
(2)單篇論文
山根幸夫,〈台湾糖業政策と新渡戶稲造〉,《論集近代中国と日本》,東京:山川出版社,1976,頁144-145。
北岡伸一,〈新渡戸稲造における帝国主義と国際主義〉,《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 4 (統合と支配の論理)》,東京:岩波書店,1993,頁179-203。
平瀬徹也,〈新渡戸稲造の植民思想〉,《紀要》,第47卷,東京:東京女子大学附属比較文化研究所,1986.01,頁1-14。
田中愼一,〈新渡戸稲造の朝鮮(韓国)観〉,《經濟學研究》,通号191,札幌:北海道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2005.3,頁389-398。
佐藤全弘,〈新渡戸稲造の植民思想の一端〉,《新渡戸稲造の信仰と理想》,東京:教文館,1985。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糖業改革之序幕〉,《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 第3輯》,高雄: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6,頁1-11。
吳文星,〈新渡戶稻造與日本治臺之宣傳〉,《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1993,頁31-43。
谷口真紀,〈新渡戸稲造のクエーカー信仰〉,《言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文化》,通号10,西宮:関西学院大学大学院言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文化学会,2012.12,頁35-50。
春山明哲演講,〈「台湾近代史」と4人の日本人—後藤新平.岡松参太郎.新渡戶稲造.矢內原忠雄〉,《師大臺灣史學報》,第2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09.03,頁241-256。
浅田喬二,〈新渡戸稲造の植民論〉,《駒沢大学経済学部研究紀要》,第46號,東京:駒沢大学経済学部,1988.03,頁1-160。
森上優子,〈新渡戸稲造の植民思想:人間観の観点から〉,《人間文化創成科学論叢》,第10卷,東京:お茶の水女子大学大学院人間文化創成科学研究科,2007,頁67-74。
森久男,〈臺灣總督府糖業保護政策之發展〉,《臺灣史論叢第一輯》,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0,頁361-363。
劉書彥,〈新渡戸稲造の台湾糖業政策と植民思想の展開〉,《アジア文化研究》,第14號,東京:アジア文化総合研究所出版会,2007.06,頁63-75。
鵜沼裕子,〈新渡戸稲造の世界―その植民地観をめぐって―〉,《聖学院大学総合研究所紀要》,第56號,埼玉:聖学院大学総合研究所,2013.10,頁253-
273。
鶴見俊輔,〈日本の折衷主義─新渡戸稲造論─〉。收錄於《鶴見俊輔著作集3 (思想2)》,東京:筑摩書房,1975,頁122-147。
(3)學位論文
吳叔玲,《總督府時代之台灣糖業研究:以新渡戶稻造之「糖業改善意見書」為中心(1901-1902)》,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
胡睿宸,《明治時期的條約改正(1871-1896)》,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康兆陽,《新渡戶稻造之研究─以《武士道》為主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莊天賜,《臨時臺灣糖務局與臺灣新製糖業之發展(1902-191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1。
黃修文,《世紀之交的臺灣糖業與蔗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
詹景陽,《戰前日本殖民政策學者的台灣論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謝佩錦,《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教師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