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曾子津 Zeng, Zi-Jin |
|---|---|
| 論文名稱: |
藉京劇全本《羅成》看戲曲與人物的轉化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Opera and the figure by whole origin《Lu’o Ch’eng》 |
| 指導教授: |
高美華
Kao, Mei-hua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 畢業學年度: | 9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98 |
| 中文關鍵詞: | 戲曲 、京劇 、小生 、羅成叫關 、文本 |
| 外文關鍵詞: | opera(xi-qu), Chinese opera(jing-ju), xiao-sheng, Luo Cheng Jiao Guan, libretto |
| 相關次數: | 點閱:220 下載: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京劇的全本《羅成》是小生戲中最具特色的一齣,《叫關》更是戲中之精華。看過、聽過這齣戲或知道這個故事的人,無不被羅成那忠肝義膽、視死如歸的氣魄所感動。但是這麼一個令人動容的英勇人物卻不是真實的,是被說書、寫書的人從歷史擷取,進而轉化創造出來的。本文除了探索羅成人物從史書到說唱、小說、戲曲間轉化的關係外,並比較、討論全本《羅成》戲曲文本的來源與增刪,藉以了解此劇本的演變情況。同時將個人對於全本《羅成》的表演藝術的體會與想法提出說明,並不是一味要追尋前人的技藝,而是希望在改良傳統戲曲的過程中,能去蕪存菁,再現當年風華意氣。
“Lu’o Ch’eng”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play on the category xiao-sheng out of the whole libretto of Chinese opera, among all, “Jiao-Guan” is the most essential part. Who had ever read, heard or knew this story are definitely all touched by his virtue, and the way he faced death without fear. However, such a brave story is not real; it is a story created by story-tellers and writers based on some pieces of historical facts. In this article, to realize the evolvement of the libretto, not on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storical record and the stories shown by novels and operas will be discussed, but also on the origin and additions and deletions on the whole libretto of “Lu’o Ch’eng”. Meanwhile, the opinion and thoughts of the author by knowing more about the whole libretto of “Lu’o Ch’eng” will be illustrated in this article. It is not habitually following the artistry of the predecessors, but to modify the traditional opera, to make it more essential, to make it effloresce again.
專書:
※ 〔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歷代史料筆記叢刊《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9月第一版。
※ 〔元〕鍾嗣成:《錄鬼簿等五種》,台北:洪氏出版社,1982年1 月再版。
※ 〔元〕陶宗儀,四部叢刊子集三部《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五,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 〔明〕袁于令:《隋史遺文》,台北:幼獅月刊社,1975年7月初版。
※ 〔明〕袁于令:《隨史遺文》,台北:幼獅文化,1978年11月再版。
※ 〔明〕袁于令,宋祥瑞校點:《隋史遺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 〔清〕焦循著:《焦循論曲三種》,揚州:廣陵書社,2008年6月第一版。
※ 〔明〕熊鍾谷編集:《唐書志傳》,收入《古本小說叢刊》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6月第一版。
※ 〔明〕澹圃主人編次:《大唐秦王詞話》(上)(下),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隋史遺文》(上)(中)(下),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說唐演義全傳》(上)(下),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瓦崗寨演義》,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隋唐兩朝史傳》(上)(中)(下),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隋唐演義》(徐本)(上)(中)(下),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清〕褚人穫彙編:《隋唐演義》(褚本)(一-五冊),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明〕齊東野人編演:《隋煬帝豔史》,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中)(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 〔清〕黃文暘編,陳乃乾校注:《曲海總目提要》,天津:天津市古籍書店,1992年1月影印。
※ 侯忠義主編:《明代小說輯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8月。
※ 《戲考大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1990年12月初版。
※ 任繼愈、璿琮總主編:《文津閣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第九六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 二十五史補編編委會編:《隋唐五代五史補編》(全三冊)壹,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3月。
※ 丁汝芹:《清代內廷演出史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9月。
※ 元鵬飛:《戲曲與演劇圖像及其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第一版。
※ 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編:《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
※ 上海文藝出版社主編:《京劇曲譜集成》第四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 于天池、李書:《宋金說唱伎藝》,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6月BOD一版。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編:《京劇談往
錄》,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2月第一版。
※ 中國戲曲學院編:《《戲曲藝術》二十年紀念文集》戲曲表演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 中國戲曲學院編:《《戲曲藝術》二十年紀念文集》戲曲導演.音樂.舞台美術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 中國戲曲學院編:《《戲曲藝術》二十年紀念文集》戲曲文學.戲曲史研究卷,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 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輯部:《清代燕都梨園史料》(上)(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
※ 天津市古籍書店影印:《戲劇叢刊》,天津:華康印刷廠,1993年8月第一版。
※ 王元化:《清園談戲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 王元富編著:《國劇藝術輯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6月。
※ 王正強主編:《秦腔辭典》,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 王安祈:《臺灣京劇五十年》,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2年12月初版。
※ 王安祈總編:《蕙風蘭生:高蕙蘭紀念特輯》,台北:國立國光劇團、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2004年9月第一版。
※ 王安祺:《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10月初版。
※ 王芷章:《中國京劇編年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 王友蘭:《談戲論曲》,台北:學海出版社,1992年1月初版。
※ 王季烈:《螾廬曲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7月臺一版。
※ 王家熙、許寅整理,上海藝術研究所編:《俞振飛藝術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
※ 王向峰主編:《文藝美學辭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 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3年9月初版2005年10月初版三刷。
※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 王志健:《說唱藝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 王秋桂主編:《中國地方戲曲叢談》,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思想文化史研究室,1995年5月。
※ 王宏維:《命定與抗爭:中國古典悲劇及悲劇精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4月。
※ 王政堯著:《清代戲劇文化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 可慶明、林明德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一)‧(二)(三)》,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10月一版。
※ 孔另境編:《中國小說史料》,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2年3月。
※ 朱一玄、張守謙、姜東賦主編:《中國古典小說大辭典》,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 朱昆槐:《崑曲清唱研究》,三重:大安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 朱恒夫:《論戲曲的歷史與藝術》,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第一版。
※ 司徒秀英:《明代教化劇群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 汪又絢:《舞台美術:幻覺與非幻覺的誘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 汪志勇:《明傳奇聯套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6年1月。
※ 西諦(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台北:明倫初版社。
※ 呂錘寬:《北管古路戲的音樂》,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年9月。
※ 李春熹選編,阿甲著:《阿甲戲劇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 李俊華:《中國古代戲劇浮世研究》,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 李熙編:《中國戲曲表演技術述要》,香港:文華圖書公司,1981年5月初版。
※ 李樹桐:《唐史考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印行,1985年5月4版。
※ 李漢飛編:《中國戲曲劇種手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1991年12月。
※ 李修生主編:《古本戲曲劇目提要》,北京:文化美術出版社,1987年12月。
※ 李肖冰,袁鶴翔,黃天驥,夏寫時編:《中國戲劇起源》,上海:知識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 李元皓:《京劇老生旦行流派之形成與分化轉型研究》,台北:國家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
※ 余從、王安葵主編:《中國當代戲曲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6月北京第1版。
※ 余濱生:《國劇音韻及唱唸法研究》,台北:臺灣中華書局印行,1972年3月初版。
※ 余漢東:《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湖北: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 余漢東編著:《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
※ 何時希:《京劇史料叢編之一:小生舊聞錄》,北京:北京市戲曲研究所,1981年4月。
※ 何時希:《京劇小生宗師姜妙香》,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年1月。
※ 何時希整理:《京劇小生曲譜六種》,上海: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4年10月第一版。
※ 吳小如:《吳小如戲曲隨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 吳小如:《吳小如戲曲隨筆續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 吳曉著:《詩歌與人生‧意像符號與情感空間》,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3月。
※ 吳同賓編:《京劇知識手冊》,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二版。
※ 吳同賓、周業勛主編:《京劇知識詞典》增訂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 周世瑞、周攸編著:《周傳瑛身段譜》,台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4月初版。
※ 周志輔:《京戲近百年瑣記》,香港:周志輔,1951年12月再版。
※ 周貽白:《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 周貽白:《中國戲劇史長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 周恆:《小生隽杰-葉盛蘭》,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 武俊達:《戲曲音樂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 來新夏、馬鐵漢主編:《談史說戲》,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 苗懷明:《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文獻學述略》,收入《文獻承傳與文化認同研究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2月第1版。
※ 和寶堂:《話說京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 林同華:《中國美學史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5月。
※ 林淳鈞、陳厲明編著:《潮劇劇目匯考》(中冊),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 河洛圖書出版社編輯部:《說唐演義》,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7年8月。
※ 孟繁樹:《中國版式變化體戲曲源流研究》,北京:文化美術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 俞為民、孫蓉蓉編,《歷代曲話彙編:新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明代編》第三集,合肥市:黃山書社,2009年3月。
※ 姚一葦著:《戲劇與文學》,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7月。
※ 波多野乾一:《支那劇和其名優》,東京:大空社,2000年4月。
※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卷首》,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665冊 清代南府與昇平署劇本與檔案 崑腔單齣戲第三冊(共五冊)》,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羅成托夢P133)。
※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666冊 清代南府與昇平署劇本與檔案 崑腔單齣戲第四冊(共五冊)》,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第679冊 清代南府與昇平署劇本與檔案 亂彈單齣戲第九冊(共九冊)》,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小顯P183)。
※ 首都圖書館:《清車王府藏曲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 胡曉軍、蘇毅謹:《戲出海上-海派戲劇的前世今生》,上海:文匯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頁125。
※ 涂沛,蘇移等:《京劇常識手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 徐慕雲:《中國戲劇史》,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7年11月。
※ 徐振貴:《中國古代戲劇統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 徐征,張月中,張聖潔,奚梅主編:《全元曲》(共十二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 徐朔方撰:《徐朔方說戲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 徐慕雲撰,躲齋導讀:《中國戲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 徐城北:《中國京劇》,廣東:廣東旅遊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稿集》:台北,時報文化,1987年3月二版。
※ 馬驪珠:《戲曲武功與墊上體操技巧》,台北:開俐實業有限公司,1986年8月。
※ 馬驪珠:《戲劇肢體語言訓練》,台北:開俐實業有限公司,1986年8月初版。
※ 馬驪珠:《國劇把子大全》,台北:開俐實業有限公司,1986年8月。
※ 高小健:《中國戲曲電影史》,北京:文化美術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 高新著:《中國京劇述要》,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 許逸之:《戲劇雜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1996年2月初版。
※ 許姬傳:《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3月。
※ 張大夏:《戲畫戲話》,台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1年1月台北初版,1971年7月台北再版。
※ 張天玉:《說唱藝術概論》,台北:城昌印社,1985年12月。
※ 張伯謹編:《國劇大成》,台北:國防部印製場,1970年9月。
※ 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1)(2)(3),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8月三版。
※ 張庚、蓋叫天:《戲曲美學論文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11月3版。
※ 張敬著:《明清傳奇導論》,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6年10月初版。
※ 張正治編著:記譜:《京劇傳統戲皮黃唱腔結構分析》,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年3月北京第一版。
※ 張桂興編著:《老舍文藝論集》,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 張燕瑾主編:《中國古代戲曲專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 張發潁:《中國戲班史》,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4年1月北京第二版。
※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1月初版。
※ 烏納穆諾,蔡英俊譯:《生命的悲劇意識》,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3月再版。
※ 施叔青著:《台上台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5月。
※ 施德玉著:《中國地方小戲之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
※ 康錦屏、陳剛、劉揚体:《陸游名篇賞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 姜燕著:《香火戲考》,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7月第一版。
※ 麻文琦、謝雍君、宋波:《中國戲曲史》,北京:文化美術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 莊永明:《台灣紀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5月二版。
※ 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
※ 曾永義:《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1976年9月初版,1977年7月第二次印行
※ 曾永義主編,陳方英助編:《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0年8月出版。
※ 曾永義:《戲曲源流新論》,台北:立緒文化,2000年4月初版。
※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3年6月。
※ 曾白融主編:《京劇劇目辭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6月北京第一版。
※ 黃裳:《舊戲新談》,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 黃天驥:《中國古代戲曲與古代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2月第一版。
※ 黃仕忠:《戲曲文獻研究叢稿》,台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
※ 黃鈞、徐希博主編:《京劇小辭典》,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第一版。
※ 黃婉儀:《錦上再添花-《綴白裘》崑腔折子戲的改編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2月。
※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小說戲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2月初版。
※ 費嘯天(雲文):《中華戲劇史》(上)(下),台北: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1988年6月初版。
※ 華連圃:《戲曲叢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4年10月臺三版。
※ 夏志清等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幼獅文化,1988年7月五版。
※ 楊建文:《中國古典悲劇史》,湖北:武漢出版社,2005年4月1版。
※ 楊峰:《戲曲外譚》參訂本,台北:今日遊樂雜誌社,1970年3月初版,1972年10叁訂版。
※ 楊峰:《戲曲外譚》合訂本,台北:今日遊樂雜誌社,1970年3月初版,1984年合訂版。
※ 楊曉輝:《司鼓伴奏京劇唱腔技巧》,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
※ 駱正主編:《中國京劇藝術叢書叢書-大專院校藝術講座》,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 駱正:《中國京劇二十講》,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 駱正:《中國京劇二十講》,台北:聯經出,2006年5月初版。
※ 趙景深著:《中國戲曲叢談》,山東:齊魯書社,1986年5月第一版。
※ 齊東野人筆,洪波點校:《名清豔情小說》叢書《隋煬豔史》,北京:朝華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 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中國曲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 齊如山:《京劇之變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
※ 齊裕焜:《隋唐演義系列小說》,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 褚人穫,嚴文儒校注,劉本棟校閱:《隋唐演義》,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5月。
※ 廖奔,劉彥君編著:《中國戲曲發展史》(共四冊),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 廖奔:《躬耕集-廖奔戲曲論集》,台北:國家出版社,2009年4月初版。
※ 劉光民編著:《古代說唱辨體析篇》,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 劉嗣先生紀念文集整理委員會主編:《劉嗣論國劇》,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元月出版。
※ 劉嗣:《國劇角色和人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2月出版,1980年9月再版。
※ 劉禎:《民間戲劇與戲曲史學論》,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4月初版。
※ 劉琦:《京劇形式特徵》,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73年8月第一版。
※ 劉紹唐、沈葦窗主編:《京劇二百年歷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4年4月初版。
※ 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古本小說叢刊 第四輯 第一冊》,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89年12月。
※ 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主編:《古本小說叢刊 第四輯 第二冊》,台北:中華書局印行,1989年12月。
※ 劉列茂,郭精銳主編:《清車王府抄藏曲本‧子弟書》,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 劉列茂、郭京叡等:《車王府曲本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 劉爭義責任編輯:《戲考大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2001年12月。
※ 劉彥君:《圖說中國戲曲史》,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8月初版。
※ 劉曉明:《雜劇形成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0月第一版。
※ 僶勉出版社編印:《中國戲劇發展史》,台南:僶勉出版社,1975年9月初版。
※ 萬如泉、萬鳳姝選編、記譜:《葉盛蘭、葉少蘭父子唱腔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
※ 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
※ 葉長海主編:《中國戲劇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 董鼎名:《歷史劇考評》,台北:華光書局,1970年11月初版。
※ 郭精銳、陳偉武、麥耘、仇江編撰:《車王府曲本提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 郭精銳:《車王府曲本與京劇的形成》,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 郭英德:《明清傳奇戲曲文體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7月第1版。
※ 歐陽健:《歷史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 陸澹安:《戲曲語詞匯釋》,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 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 游宗蓉:《元雜劇排場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 雷夢水:《書林瑣記‧車王府鈔藏曲本的發現與收穫》,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 錢南揚:《戲文概論》,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元月初版。
※ 錢德蒼編選:《綴白裘》(全六冊),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北京第1版。
※ 孫書磊:《中國古代歷史劇研究》,江蘇: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 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隋唐史):聯僑東方圖書公司。
※ 魯剛著:《文化神話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7月第1版。
※ 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 2006年9月增定一版。
※ 陳耕、曾學文:《百年坎坷歌仔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初版。
※ 陳萬鼎:《元明清劇曲史》,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6年2月初版。
※ 陳紀瀅:《齊如老與梅蘭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1月初版。
※ 陳衡著:《說書小史》,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12月初版。
※ 陳玉金編著:《中國古代十大悲劇人物》,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 陳崇仁、韓絮、邵晉聲、蔣志平、李敬亭、李秀英選著:《中國話本小說精典》,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版。
※ 陳新編:《中國傳統鼓詞精滙》,北京:華藝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 陶君起編著:《京劇劇目初探》,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63年3月第一版。
※ 魏子雲:《戲曲藝說》,台北:萬卷樓圖書,2002年4月初版。
※ 魏子雲:《文學‧歷史‧戲劇》,台北:萬卷樓圖書,2003年7月初版。
※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6月臺一版。
※ 魏飴著:《戲劇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1999年6月再版。
※ 謝柏梁:《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6月初版。
※ 謝柏梁:《中國當代戲曲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版。
※ 謝柏梁:《中國悲劇史綱》,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12月1版。
※ 鄒元江:《中西戲劇審美陌生化思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
※ 潘麗珠:《清代中期燕都梨園史料評藝三論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2月第一版。
※ 羅龍治:《狂飆英雄的悲劇:「逗雨問天」之一》,台北:言心出版社,1976年11月。
※ 譚霈生:《論戲劇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3月。
※ 譚達先:《中國民間戲劇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臺灣初版。
※ 譚達先:《講唱文學.元雜劇.民間文學》,台北:貫雅文化,1993年6月初版。
※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辭海》,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4年7月大字修訂本臺十一版。
※ 顧篤璜:《崑曲史補論》,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第一版。
※ 龔德柏:《歷史與戲劇》,台北:龔德柏,1962年7月第一版。
※ 蘇國榮:《中國劇詩美學風格》,台北:丹青圖書,1987年6月。
※ 蘇國榮:《戲曲美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年1月第二版。
計畫:
※ 王安祈:「京劇形成初期劇本研究:以(清車王府藏曲本)為基礎」,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微縮小組,1997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
論文:
※ 孟繁樹:《中國版式變化體戲曲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1985年。
※ 葉仲容:《西施故事源流考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1月。
※ 邱慧瑩:《清代楚曲劇本及其與京劇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7月。
※ 宣中文:《水滸戲曲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7年8月。
※ 黃琦:《京劇小生藝術研究-以葉盛蘭為論述對象》,台北:國立台灣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7月。
※ 趙延強:《京劇小生表演藝術研究》,宜蘭: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 葉仲容:《西施故事源流考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1月。
期刊:
※ 《中國戲劇集刊》編輯委員會:《中國戲劇集刊》,台北:中國文化學院 戲劇學系中國戲劇組 中國戲劇學社,1978年12月,第一期。
※ 秦美婷主編:《傳統藝術》,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5年6月第五十五期。
※ 簡秀珍:《亂彈聲腔戲曲文本的變化——以《清蒙古車王府曲本》、《戲考》、北管劇本為比較對象》,《戲劇學刊》第二期(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2005年7月)。
※ 陳大中:〈李少春藝是初探(十)〉,發表於《戲劇春秋》第12期,1997年。
※ 陳亞民〈評劇小生表演藝術探微〉,《戲劇文學》2004年第4期,總第251期。
影音資料:
※ 明華園黃字戲劇團:《隋唐十四-羅成歸天》,嘉義地藏庵演出實況錄影
※ 葉盛蘭1958年演出的音配像《羅成》VCD,葉少蘭飾羅成。天津:天津市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謝國祥製片,張君秋監製,2000年10月。
※ 國光劇團2009年5月30日演出全本《羅成》DVD,汪勝光、孫麗紅分飾前後羅成。
※ 2000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小顯》錄影。演出者:江其虎。
校內:2012-01-28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