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之昊
Wu, Zhi-hao
論文名稱: 民國36年汕頭市商業空間分佈特性之研究
The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Shantou City,1947
指導教授: 孔憲法
Kung, Shiann-Far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民國36年汕頭商業空間分佈空間統計影響因子
外文關鍵詞: Shantou City, 1947, spatial characteristic of tertiary industry, spatial statistics, impact factor
相關次數: 點閱:175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汕頭是清末依據「天津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自開埠後貿易興盛,港口輸送量長期位居中國港口前十位,1932-1937年更是高居全中國第三位。而開埠後依託港口漸成市街,并於1921年設市,則成為中國較早一批設市城市之一。
    為服務各地商人來汕辦事,汕頭時事通訊社於民國23年編撰了「汕頭指南」,并於民國36年再版編撰。在民國36年版本中,收錄有當時汕頭69種商業行業的地址,並將這些行業歸結在13個大類中。另有民國35年出版的「最新汕頭一覽」,記載了當時汕頭68種商業行業的地址。
    本研究有以下研究目的:梳理汕頭開埠至中共建政前城市發展斷代史,釐清汕頭城市發展演進脈絡;整體描述民國36年時汕頭各種商業在空間上分佈特點;復原民國36年時汕頭部分主要商業行業在細部空間上分佈特點,并探討此空間分佈特點之成因;歸結了商業空間分佈之影響因子。
    本研究通過對「汕頭指南」及「最新汕頭一覽」中商號資料進行建檔,配合田野調查,以期復原出地址資訊的空間位置,探討各商業行業空間分佈特性及成因。同時回顧汕頭城市發展歷史,并依此脈絡將當時汕頭建成區進行分區,再進行各商業行業的空間統計。
    研究發現,商號中有73.85%落入舊市場分區,且有9種商業行業大類超過一半商號數落入舊市場,有17種商業行業100%落在舊市場,足以論證舊市場商貿之興盛。金山海旁是落入商號數量僅次於舊市場的分區。燃料類商業較為顯著聚集於金山海旁。建築類商業在城市中的分佈顯得最為均勻。
    透過熱點分析,本研究發現苧麻業、棉紗業與綢緞布業有集中分佈於舊市場的現象;透過簡單的敘述性空間統計,本研究發現織造業較為集中於新市區,抽紗業較為集中於崎碌,煤炭業、柴炭業、杉業集中分佈於金山海旁靠近韓江同濟河道,燒灰磚瓦業分散分佈金山海旁、烏橋光華及建成區外,建造業則遍佈建成區各處,陶瓷業多分佈於舊市場靠近金山海旁一帶。
    關於商業空間分佈成因的研究成果包括:輕質的非本市生產的商品銷售,多分佈於舊市場。杉業、煤炭業等多沿河道分佈,採運輸之便利 。柴炭業靠近煤炭業存在,採原材料取得之便利。生產(工)與銷售(商)合一之商業,居多分佈於地價較低廉地區,如織造業;而具有污染性的工業,則可因政策因素(土地使用分區)與地價因素疊加影響,分佈於更偏僻的地區;抽紗業、陶瓷業商業分佈與族群分佈密切相關,且一旦形成,亦可讓後續進入之廠商(店家)因循現況,而不輕易變更;消費需求巨大的商業,易形成社區商業服務點的分佈形態,如建造業。并將各商業分佈特性之成因歸結成自然、人文、社會經濟、政策四大影響因子。

    Some issues about Shantou,a famous commercial port c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are discussed in this research.First,the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1860~1949) is reviewed;Second,the overall spatial characteristic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Shantou City,1947 is stated;Third,the mapping of some kinds of tertiary industry has been done and the causes have been explored;Fourth,the impact factors has been summarized.

    In this research,the excel and arcGIS are used for the statistics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spacial data. The data is collecte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survey. The statement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argument of the causes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 are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

    Some results are emerged after the research.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is defined and the built-up area of Shantou in 1947 is identified 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 areas. Most of the business establishments gathered in the “old market”.The mappings of the so called “textile industry”, “fuel industry”, “building industry” and “ceramics industry” in the basic history data are specially done and their causes are interpretated.Nature, humanities, society and economic, policy are impact factors.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研究的重要性與創新性 3 第四節、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港口城市及中國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研究 6 第二節、有關近現代汕頭的研究 9 第三節、聚集經濟與產業集群理論回顧 12 第四節、歷史地理資訊系統的建構與研究 1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8 第一節、研究方法 18 第二節、資料說明與使用 21 第三節、空間點位復原狀況描述 26 第四節、研究限制 33 第四章 汕頭城市發展回顧 35 第一節、開埠早期(1860-1921) 35 第二節、設市時期(1921-1939) 39 第三節、日占與復員重建時期(1939-1949) 42 第五章 商業空間分佈特性 46 第一節、商業整體空間分佈特性 46 第二節、紡織類商業空間分佈 50 第三節、燃料類商業空間分佈 64 第四節、建築類商業空間分佈 68 第五節、陶瓷業商家空間分佈 74 第六節、商業空間分佈之影響因子 7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結論 80 第二節、後續研究建議 82 參考文獻 84 附錄 90 附錄一、各商業行業分區商號數統計表及佔比統計表 90 附錄二、紡織,燃料,建築類商業及陶瓷業商號一覽表 96 附錄三、訪談提綱與逐字稿 123 表目錄 表 1 「汕頭指南」中各商業行業商家數一覽表 23 表 2 各路段今位址與民國36年位址映射關係推測表 28 表 3 主幹道部分點位還原狀況表 32 表 4 各商業行業大類分區商家數統計表 48 表 5 各商業行業大類分區商家數佔比統計表 49 表 6 民國36年各類綢緞國內貿易經由汕頭港進出統計表 59 表 7 織造廠與織造業商號關係表 60 表 8 民國21-24年汕頭港煤炭吞吐量 67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5 圖 2 各商號訊息 22 圖 3 「最新汕頭一覽」封面及其關於各商號訊息記載 25 圖 4 「汕頭山水社」調研街區及指認建築分佈 27 圖 5 已復原出地址資訊之街道位置圖 31 圖 6 已復原出地址資訊之街道細部圖 31 圖 7 主幹道部分點位還原狀況圖 32 圖 8 汕頭口地圖細部 36 圖 9 清宣統元年(1909年)汕頭地圖 37 圖 10 民國12年(1923年)汕頭市改造計劃圖 38 圖 11 民國12年(1923)汕頭市建成區大致邊界(局部) 39 圖 12 民國14年(1925年)汕頭市改造計劃圖 40 圖 13 民國26年(1937年)汕頭地圖 42 圖 14 民國36年(1947年)汕頭地圖 43 圖 15 套繪民36年汕頭已開闢計劃道路並套疊於今google earth 44 圖 16 民國36年汕頭市建成區結構圖 45 圖 17 民國36年汕頭市建成區在今汕頭市建成區的位置 45 圖 18 苧麻業商家空間分佈 51 圖 19 棉紗業商家空間分佈 52 圖 20 綢緞布業商家空間分佈 53 圖 21 織造業業商家空間分佈 54 圖 22 抽紗業業商家空間分佈 55 圖 23 李佳發織造廠工廠登記表(一) 57 圖 24 李佳發織造廠工廠登記表(二) 58 圖 25 煤炭業商家空間分佈 65 圖 26 柴炭業商家空間分佈 66 圖 27 杉業商家空間分佈 70 圖 28 建造業商家空間分佈 71 圖 29 燒灰磚瓦業商家空間分佈 72 圖 30 寙陋建物裸露墻體可見當年貝灰砂磚 74 圖 31 陶瓷業商家空間分佈 76

    史料檔案:
    民國12年(1923年)汕頭市改造計劃圖。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
    民國14年(1925年)汕頭市改造計劃圖。汕頭市檔案館館藏。
    民國26年(1937年)汕頭地圖。汕頭市檔案館館藏。
    民國36年(1947年)汕頭地圖。潮網http://www.ydtz.com/ 網路資源。
    汕頭市工業商業銀行僑匯調查材料(1949)。廣東省檔案館館藏,編號006-002-0832-001~014。
    汕頭市政廳改造市區工務計劃書(1925)。汕頭市檔案館館藏,編號12-12-041。
    海關中外貿易統計年刊。中國舊海關史料,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翻印出版。
    清宣統元年(1909年)汕頭地圖。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館藏。
    經濟部工廠登記表(1947年)。汕頭市檔案館館藏,編號12-10-019。
    論文及專書:
    王琳乾、鄧特主編(1999)。汕頭市志。中國大陸北京:新華出版社。
    台灣總督官房外務部(1939)。南支那及南洋調查第二百三十九輯-汕頭の一般概況。台灣台北:總督府官房外務部。
    汕頭市政府(2016)。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規劃。中國大陸汕頭:汕頭市政府。
    汕頭山水社(2014)。汕頭市金平區永和街(東段)、永泰街、永安街(東段)、升平路(中段)沿街建築及街區文化調研報告。(未出版)
    余國(2010)。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中期澳門內港區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汪蘭香(2012)。福州城市犯罪製圖及其空間分析。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沈陸澄(2010)。城市規劃指導下近代汕頭城市格局的形成。現代城市研究,第六期(2010):56-61。
    范毅軍(1984)。汕頭貿易與韓江流域手工業的變遷(1867-193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十一期,131-160。
    林星(2004)。近代福建城市發展研究(1843-1949)-以福州、廈門為中心。廈門大學博士論文。
    林家勁(1999)。近代廣東僑匯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林瀚(2012)。潮客之間:經濟視野下汀韓流域地方社會及族群互動(1860-1930)。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玉茹(1996),清代台灣港口的空間結構。台灣台北縣:知書房。
    林會承(1983)。清末鹿港街鎮結構。台灣台北市:境與象出版社。
    周照棠 (2014)。原台南市製造業廠商存活之空間特性。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周子峰(2005)。近代廈門城市發展史研究(1900-1937)。中國大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陳漢初、陳楊平(2009)。汕頭埠圖說。中國大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陳麗(2005)。清代後期汕頭的對外貿易(1860~1911)。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許明(2008)。近代營口港的開埠及歷史變遷研究。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張仲禮(1996)。東南沿海城市與中國近代化。中國大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洪祥(1993)。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與租界。中國大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張育慈(2015)。籃篧會與岡山區域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張曉芳(2007)。蚌埠城市歷史地理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黃浩(2013)。近代華僑在潮汕地區的投資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黃啟臣、龐新平(1998)。明清廣東商人。中國大陸北京:商務印書館。
    董鑒泓(1984)。中國城市建設發展史。台灣台北:明文書局重排本。
    傅娟(2012)。近代岳陽城市轉型和空間轉型研究(1899-1949)。中國大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傅朝卿(譯)(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灣台南:台灣建築文化。
    湯志誠(2014)。中國歷史地理環境變遷與三次大規模人口遷移的關係研究。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溫在弘、范毅軍(2007)。清末中國北方集市貿易網絡的地理空間結構。2007台灣社會學年會(頁38-65)。台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曾景輝(1946)。最新汕頭一覽。中國大陸汕頭:虎豹印務公司。
    楊群熙(1997)。華僑與近代潮汕經濟。中國大陸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楊慧賢(2012)。民國前期汕頭港及其腹地經濟社會變遷之研究 (1912~1939)。暨南大學碩士論文。
    鄭莉(2014)。民國市政廳時期汕頭的兩次都市計畫。城市規劃學刊,第四期(2014):98-103。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1996)。廣東省志·城鄉建設志。中國大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1996)。廣東省志·華僑志。中國大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1996)。廣東省志·鐵路志。中國大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廣東省汕頭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1999)。汕頭市志。中國大陸北京:新華出版社。
    謝雪影(1935)。潮梅現象。中國大陸汕頭:汕頭時事通訊社。
    謝雪影(1947)。汕頭指南。中國大陸汕頭:汕頭時事通訊社。
    顏啟峯、張國楨(2015)。基隆河土地覆蓋時空變遷分析:以第二次截彎取直計畫範圍內為例。地理研究,第62期,71-90。
    蘇利冕(2008)。近代寧波城市變遷與發展。中國大陸寧波:寧波出版社。
    顧雅文(2004)。日治時期臺灣瘧疾防遏政策─「對人法」?「對蚊法」?。台灣史研究,11卷2期,185-222。
    章洞易(譯)(2007)。經濟學原理。中國大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Marshall, A. , 1890)
    Christopherson, S. and Storper, M. (1986). Flexible Speci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s: The Case of the U.S. Motion Picture Industry,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77(1): 104-117.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anovetter, M. (1985).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 481–510.
    Hoover, E. M.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Harrison, B. (1992). Industrial Districts-Old Wine in New Bottles, Regional Studies, 26(5), 469-483.
    He Wei-da, Lu Ping and Deng Pei (2014). The Impact of Water Right Transfer from Agriculture to Industries: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1051, 461-465.
    Kwan Mei-Po (2012). The Uncertain Geographic Context Problem.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02(5), 958–968.
    Krugman, P. (1991). Geography and Trade. Leuven/Cambridge, MA: Leuven University Press/The MIT Press.
    Weber, A. (1929). A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網頁:
    范毅軍(2008/07/14)。穿越時空任意門:GIS與時空資訊的整合。彰化師範大學演講。取自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網址
    http://history.ncue.edu.tw/GISworld/ppt/Fan_20080714.pdf
    維基百科(2015/12/11)。地理資訊系統。取自維基百科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C%B0%E7%90%86%E4%BF%A1%E6%81%AF%E7%B3%BB%E7%BB%9F
    Esri (2016).Arcgis for Desktop.取自Esri 網址
    http://desktop.arcgis.com/zh-cn/desktop/latest/tools/spatial-statistics-toolbox/h-how-hot-spot-analysis-getis-ord-gi-spatial-stati.htm

    下載圖示 校內:2018-01-17公開
    校外:2018-01-1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