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仲彥
Tsai, Chung-Yen
論文名稱: 刑法新增電腦條款之檢討
指導教授: 林東茂
Lin, Tung-M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電腦條款刑法
相關次數: 點閱:51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之討論對象是刑法上新增電腦條款的檢討,包括現行法既有的條文與行政院版的修正草案二者;基於此一目的,檢討電腦條款的理論背景,對於本論文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為理論背景,可以提供我們理解電腦條款的新增在理論上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亦即,在增訂電腦條款的時候,基礎的動機是什麼,我們對於利用電腦從事犯罪行為所恐懼的、所認為會造成的法益侵害是什麼。這樣的理解還是必須以理論理論作為開始。

      對於電腦條款的解釋,本文嘗試以理論發展過程的演變,以及電腦使用行為的演變,來理解法條的規範目的,基於以上目的,在條文檢討之前,本文須先行整理相關理論;且因此,本文在檢討法條時之排列順序,將依照學理之類型,而非依照法條之條次。

      其次,本文嘗試以電腦使用行為分析構成要件之描述,亦即關於電腦條款的涵攝問題,以供實務運作參考。

      本文主要之目的集中在普通刑法電腦條款及其理論背景的釋義問題,至於普通刑法以外之附屬刑法及其相互間競合的問題,並不加以探討。又,利用電腦從事犯罪之態樣與電腦技術息息相關,若對技術面無相當程度之理解,則必不能提出有效且合理的抗制犯罪手段,故關於電腦犯罪之立法論問題,限於個人學力,對電腦技術或其未來發展趨勢並無深入的理解,故除依目前電腦犯罪現象,已顯然可見的法規範不足之處外,本文不擬就其他將來可能出現的電腦犯罪現象提出立法上的建議。

      本文除前言外,分為六章,第二章至第四章,可以視為一個單元,以國內文獻上關於利用電腦的犯罪現象之理論為對象,進行討論;第五章及第六章,探討刑法上的電腦條款。本文各章大致之內容如下:

      第二章,以林山田之理論為對象,目前我國在此一領域的學說,大致均以林山田所建立的整體論述為藍本,故其意見具有相當重要性。故本文將花較多的篇幅,以檢視其理論內容。

      第三章,為電腦在犯罪過程中之功能問題,本章為一種極端類型的理論,其意見亦廣受引用。

      第四章,是當前主流的利用網路從事犯罪之概念。以範圍廣狹來區分,此一概念和第三章之功能理論處於兩極。本章,並將整理以上三章三種理論間之關係,以作為第一部份之總結。

      第五章,為現行刑法上電腦條款之檢討;分為電腦操縱、電腦間諜、電腦破壞,以及尚未入罪的電腦竊用。在電腦操縱中,內容包括刑法第二百二十條關於電磁紀錄準文書化之規定及詐欺罪章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一以下新增條文。在電腦間諜的部分,將討論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條電磁紀錄動產化之爭議及妨礙秘密罪章之規定。在電腦破壞,討論刑法第三百五十二條第二項。

      第六章之對象為日前行政院與立法院函請立法院審議之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中新增之妨害電腦使用罪章。其內容依序為:新增妨害電腦使用罪章及其中的無故入侵電腦罪、損害電磁紀錄罪、干擾電腦系統罪、以上三罪之加重事由、及製作專供電腦犯罪用之程式罪;以上,依序為新增刑法第三百五十八至第三百六十二條之草案。

      第七章,將簡要評論刑法電腦條款之相關問題,以為結論。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動機 7  第二節 研究範圍 8  第三節 本文內容簡介 9 第二章 學說的藍本 11  第一節 理論概述 11  第二節 相同時期的其他見解 14  第三節 學說檢討 16 第三章 電腦使用的功能論 28  第一節 電腦特性 28  第二節 電腦的使用方式 29  第三節 本文意見 30 第四章 當前的見解 36  第一節 使用網路從事犯罪 36  第二節 本文意見 38 第五章 在現行刑法上的對應 45  第一節 相關於電腦操縱之規定 46  第二節 相關於電腦間諜之規定 72  第三節 關於電腦破壞之規定 94  第四節 電腦竊用 97 第六章 刑法妨害電腦使用罪章草案 100  第一節 增訂妨害電腦使用罪章 100  第二節 增訂無故入侵電腦罪 102  第三節 增訂保護電磁紀錄之規定 106  第四節 增訂干擾電腦系統及相關設備罪 110  第五節 加重處罰事由 114  第六節 增訂製作專供電腦犯罪用之程式罪 115 第七章 結論 120  第一節 關於電腦犯罪的理論 120  第二節 關於電腦犯罪的立法 122 參考書目 125

    一、中文書籍 (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 甘添貴,刑法之重要理念,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六月初版。

    2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初版。

    3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初版。

    4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增訂二版,上下冊,1999年9月,作者自刊。

    5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初版二刷。

    6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初版一刷。

    7 吳永宗,電腦運用所衍生法律問題之研究,司法院八十六年度研究發展項目,司法院印行。

    8 房阿生、吳振村,電腦犯罪及防治方法之研究,司法週刊雜誌社,民國七十八年九月。

    9 陳鋕銘,網路犯罪偵察之研究,台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八年度研究發展項目,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三十日。

    10 許武峰,電腦犯罪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司法院八十六年度研究發展項目,司法院印行。

    11 馮震宇、黃朝義,網路使用犯罪問題及預防措施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12 韓忠謨,刑法各論,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一年二月。

    13 電腦犯罪問題研討會實錄,法務部印,民國七十四年五月。

    14 2000年『網際空間:資訊、法律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內政部警政署、中央警察大學主辦,民國八十九年三月三日。

    15 2000年第二屆『網際空間:資訊、法律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中央警察大學、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主辦,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八日。

    二、學位論文 (依年份排列)
    1 蔡蕙芳,電腦犯罪和刑事立法的課題,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2 謝開平,電腦犯罪之研究—我國現刑法之適用與修正草案之檢討,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七月。

    3 余德正,不法使用網際網路之刑事責任,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4 謝名冠,網路犯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5 王勝毅,網際網路上犯罪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6 莊凱閔,論不法侵入他人電腦系統之刑事責任—以日本法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三、期刊論文 (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1 林東茂,詐欺或竊盜—一個案例的檢討,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三卷第二期,頁44-61。

    2 林東茂、張維平,現役軍人網路犯罪及其刑責,軍法專刊,第四十六卷第六期。

    3 林東茂、蕭宏宜,偽造信用卡的刑法回應手段,台灣刑事法學會會議發表。

    4 林山田,評詐欺罪章中之新增三罪,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6月,頁85-89。

    5 林宜隆、李建廣,網路犯罪抗制對策之探討,警學叢刊,二十九卷五期,民國八十八年三月,頁203-224。

    6 林宜隆、李建廣,網路犯罪問題極其偵防機制之探討,警學叢刊,三十一卷一期,民國八十九年七月,頁191-216。

    7 林宜隆,網路犯罪之案例分析,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三十七期,民國八十九年十月,頁221-252。

    8 林宜隆,預防網路犯罪整合安全體系之研究架構與未來發展,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三十五期,民國八十八年,頁449-472。

    9 林永謀,電腦犯罪與刑事法上之問題,法令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七期,頁9-11。

    10 李茂生,電腦犯罪與資訊政策,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25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頁2-5。

    11 李茂生,資本、資訊與電腦犯罪,權力、主體與刑事法—法邊緣的論述,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11),1998年5月出版,頁233以下。

    12 李茂生,電腦犯罪立法模式的法學比較分析,刑事法雜誌台灣法學會學報第十九輯—網路與法律研討會專輯,台灣法學會編印,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13 李茂生,我國電腦網路犯罪的虛像與實相,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四),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編印,民國九十年十一月,頁1-20。

    14 李茂生,日本不法連線行為禁止法簡介,資訊安全通訊,第八卷第一期,民國九十年十二月,頁54-61。

    15 李茂生,刑法秘密罪章新修條文評釋,月旦法學,五十一期,民國八十八年八月,頁93-114。

    16 洪光[火宣],從電腦犯罪談未來刑法修正方向。

    17 黃榮堅,刑法增修後的電腦犯罪問題,刑罰的極限,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初版二刷,頁303-344。

    18 黃榮堅,電腦犯罪的刑法問題,刑罰的極限,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初版二刷,頁171-210。

    19 黃榮堅,刑法修正與電腦詐欺罪,Internet Pioneer,民國八十七年六月,頁156-157。

    20 黃榮堅,個人使用下載MP3檔案的刑事責任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二十三期,2001年6月,頁63-72。

    21 黃常仁,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第三三九條之二與第三三九條之三,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二十七期,2001年10月,頁1-12。

    22 陳煥生,刑法上之電腦犯罪,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二卷第三期。

    23 陳家駿,談資訊網路與電腦犯罪(上),電工資訊,民國八十六年七月,頁74-77。

    24 陳家駿,談資訊網路與電腦犯罪(下),電工資訊,民國八十六年八月,頁94-97。

    25 陳建民,竊盜乎?詐欺乎?--論虛擬世界犯罪處罰問題,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九期,民國九十年十一月,頁182-183。

    26 陳煥生,刑法上之電腦犯罪,刑事法雜誌,第四十二卷第三期,頁1-10。

    27 莊忠進,電腦犯罪立法之探討,刑事科學,第三十九期,民國八十四年三月,頁107-124。

    28 張世鵬,電腦犯罪的探討,元培學報,第七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頁73-85。

    29 蔡震榮、張維平,電腦犯罪證據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2期,民國八十九年四月,頁49-63。

    30 張麗卿,機器與詐欺,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卷第六期,頁12-21。

    31 廖有祿,電腦犯罪的刑法問題,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三十期,民國八十六年,頁25-40。

    32 蔡墩銘,電腦與業務上犯罪,法令月刊,第三十六卷第五期,頁8-10。

    33 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上),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期,2001年3月,頁151-162;(下),第七十一期,頁96-107。

    34 蔡美智,談網路犯罪,資訊法務透析,民國八十八年一月。

    35 盧文祥,電腦犯罪之偵防實務,律師雜誌第二二八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頁26-42。

    下載圖示 校內:2004-01-29公開
    校外:2013-01-2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