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惠家
Li, Hui-Chia
論文名稱: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制下勞工保護之研究—以司法實務案例之分析為中心
The Study of th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Laws for Employees-Centered on Analysis of Judicial Decision
指導教授: 蔡維音
Tsai, Wei-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8
中文關鍵詞: 公益揭發揭弊者保護勞工權益
外文關鍵詞: Public Interest Disclosur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 the Rights of Labor
相關次數: 點閱:204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事業單位內部爆發不法情事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我國於近年來私部門內部弊案亦是層出不窮,顯見完善之公益揭弊與保護揭弊者制度之推動,愈發重要。於私部門中,吹哨者之主體乃係勞工,相較於企業以外之第三人,能在不法情事發生時更早發現,進而阻止損害之發生或擴大。惟勞工於揭發事業單位之不法時,往往會遭雇主以其揭弊違反忠誠義務或違反其他勞動基準法規定之名目為由,作出調職、降薪、解僱等不利益對待。美國及日本等國已陸續推動公益通報者保護法制,提供勞工揭發雇主、事業單位內部不法之管道、保護及救濟等規劃。而我國目前尚待社會共識之形成及研擬草案、推動立法之階段,又司法實務上,法院面對此類訴訟案件,僅能適用分散且保護程度不一之規定,對於勞工權益之保障似有不足。因此,本文認為有必要建構出以保護勞工權益及維護公共利益為目的之揭弊者保護機制。
      本文之研究方法主要使用文獻分析法及比較法。首先,透過國內文獻,整理勞工作為揭弊者面臨之困境,並從揭弊者保護架構中提出疑義,其次,透過比較法上之考察,分析我國現行法制與美、日兩國間之差異,接著以我國司法實務案例為中心,探討法院對於勞工實際上因揭弊面臨之風險時所持見解,與過往案件是否不同,並釐清對於勞工權益之保護得以如何加強。
      是以,本文將以勞工保護為中心,探討其因揭弊行為可能面臨之相關課題,包括揭弊相對於言論自由、忠誠義務所產生之衝突,以及所可能面臨之民刑事責任之權衡等,並參考及比較我國與美國及日本之揭弊者保護法制,又蒐集我國與勞動基準法第74條相關之司法實例加以分析,利用前述之經驗與啟示,檢討我國現行法制及草案,作出整理歸納,並提出建構保護勞工揭弊者之架構,藉此改善不足之處,更加完善保障勞工權益,提升揭弊意願,達到促進公共利益之目的。
      最後,本文經由比較法及文獻分析、實務案例研討後,提出以揭弊主體、揭弊範圍、揭弊行為之正當性、揭弊者之保護與救濟等,建構勞工揭弊保護機制,並提出法院應活用現行法規以及鼓勵揭弊與建置內部揭弊管道之建議。

    The issue of unlaw in private organizations has draw attention of the world,which is also Taiwan be confronted with. It is evident that a complet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system can reduce the occurance of corruption and misbehavior in the organization. The main body of the private organizations whistleblowers is the laborers. Compared with other parties in the private organizations,laborers are bett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r expansion of the injury when the illegal situation occurs. Nevertheless, those who whistled are often reduced salary or dismissed by employer for revealed illegal information. Many countries,including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have enacted th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 to provide the protection for whistleblowers.The Act establishes a mechanism that provide a channel for laborers to reveal illegal information, government agencies to initiate an official investigation. However,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draft still has not been passed in Taiwan and therefore current Taiwanese legal system can’t provide sufficient protection for laborers. This study woul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analyzed differences of legal system between Taiwan with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then analyzed recent judicial decision related to Article 74 of the Labor Standards Law.It would reflected on what opinion of court were changed. Finally, it would built a framework to protect laborers who whistled, and could be helpful to raise intention of whistling, and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promoting public interes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4 第三節 論文架構說明 6 第四節 文獻回顧 8 第二章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制之緣起、困境與現況 14 第一節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制之起源與目的 14 第二節 勞工於揭弊機制下之困境與爭議 22 第三節 建構揭弊者保護架構與提出疑義 40 第四節 現行我國揭弊者保護相關法制分析 52 第三章 日本及美國揭弊者保護法制之比較 68 第一節 日本公益通報者報護法 68 第二節 美國沙賓法案 88 第三節 法制之比較 97 第四章 我國勞工公益揭弊之實務案例研究 102 第一節 民國99年以前勞工揭弊實務案例回顧 102 第二節 個案判決之介紹與分析 104 第三節 我國司法判決之分析與檢討 128 第五章 我國私部門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制之評析 135 第一節 現行勞工揭弊者保護法制規範之評析 135 第二節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草案之規範 140 第三節 建構揭弊者保護法制之架構 150 第四節 小結 16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4 第一節 結論 164 第二節 建議 169 參考文獻 172 附錄 183 附錄一 美國沙賓法案(與揭弊保護相關條文) 183 附錄二 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 186 附錄三 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草案 190

    一、中文文獻(按筆劃遞增排序)
    (一)專書
    1.王澤鑑,債法原理-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增訂版5刷,2001年。
    2.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修訂四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3.吳庚、盛子龍,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十五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4.李惠宗,憲法要義,六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5.林山田,刑法通則(上),增訂九版,2006年。
    6.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修訂五版,2006年。
    7.姚志明,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之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8.陳子平,刑法總論(上),四版,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9.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10.黃越欽,勞動法新論,四版,翰蘆圖書出版友現公司,2012年。
    11.黃程貫,勞動法,修訂再版,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12.楊戊龍,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法制比較研究,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
    13.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14.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修訂六版,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2013年。
    (二)專書論文
    1.汪南均,法務部廉政署揭弊者保護法草案評析(與談),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頁42-49,2017年。
    2.李淑如,公司治理原則之內部組織控制與不法資訊揭露之法制發展,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23-66,2010年。
    3.林良榮,論企業內部告發(揭弊)之勞工保護—以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為中心,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111-135,2010年。
    4.林佳和,勞動關係的公益與私益衝突?──從德國勞工忠誠義務的演進軌跡談起,勞動與法論文集I:勞動法基礎理論與法制發展、同盟與集體勞動法,頁203-239,2014年。
    5.徐念慈、楊戊龍,揭弊vs.洩密:以國家太空中心個案為例,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285-390,2010年。
    6.孫友聯,勞工揭弊保護的虛與實:勞動權益、公共利益及落實機制,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頁209-220,2017年。
    7.莊仲,私部門揭發者保護實務運作,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頁175-206,2017年。
    8.黃宏森,政府採購與揭弊保護:以蕭秋德揭弊案為例,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241-282,2010年。
    9.許恒達,揭弊者保護制度的刑事政策省思,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18),起迄頁67-84,2015年。
    10.陳耀祥,政府採購程序中訂定揭弊者保護規範之研究,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我國之實踐與展望,頁119-144,2014年12月。
    11.張清浩,從國內勞動法案看公益揭發保護實務,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327-333,2010年。
    12.楊戊龍、程挽華,英國、紐西蘭、澳洲(維多利亞省)揭弊保護立法比較,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139-164,2010年。
    13.楊戊龍、謝開平,組織與個人管理揭弊初探:制度信任觀點,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頁53-73,2017年。
    14.劉士豪,勞動契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2版,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起迄頁96-145,2009年。
    15.簡玉聰,日本行政與內部通報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以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為中心,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205-239,2010年。
    16.簡玉聰,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制實務案例探討:以愛媛縣警搜查費不正支出事件為主要素材,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頁77-108,2017年。
    17.關中,行政倫理的重要議題--從保護弊端揭發人談起,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3-21,2010年。
    (三)期刊
    1.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4)-名譽權(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0期,2007年1月,起迄頁21-43。
    2.李傑清,論律師等專門職業人員申報疑似洗錢交易的立法趨勢:兼論我國相關立法的因應之道,全國律師,第9卷第8期,起迄頁54-78,2005年8月。
    3.李聖傑,吹哨者保護的法制建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72期,頁155-164,2018年1月。
    4.李聖傑,「新」揭弊者保護法之簡介──公私部門合併,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16期,起迄頁24-30,2019年4月。
    5.林良榮,忠誠義務、言論自由與公益揭弊,熟輕熟重?/台高院100重勞上14民事判決評釋(中環公司解僱案),台灣法學雜誌,第271期,頁131-136,2015年3月。
    6.林良榮,吹哨者之勞工保護與企業法遵義務──「一例一休」之權利保障與雇主勞動條件明示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273期,頁177-196,2018年2月。
    7.林良榮,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之立法政策與行政實務-兼論法院裁判案例與通報制度之改革,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起迄頁137-163,2019年7月。
    8.林昱梅,論行政法上人民舉發之制度與救濟機制,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起迄頁51-86,2012年5月。
    9.林志潔,貪污犯罪檢舉人之保護與獎勵──以廣義的貪污共犯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203期,起迄頁136-166,2012年4月。
    10.林于倩、李玉春,公益通報法制之研究-以受雇者權益保障為中心,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4卷第4期,頁414-432,2016年12月。
    11.孫友聯,勞工揭弊保護的虛與實:勞動權益、公共利益及落實機制,勞動者雜誌,第203期,頁18-26,2019年1月。
    12.馬秀如、朱家德,「揭弊者保護」草案之評析,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16期,起迄頁48-54,2019年4月。
    13.郭大維:沉默未必是金-吹哨者法制之建構與企業不法行為之防範,台灣法學雜誌,第216期,頁46-61,2013年1月。
    14.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五講-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國庫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起迄頁64-74,2003年7月。
    15.陳一銘,論企業內部通報機制,萬國法律,第170期,頁83-99,2014年4 月。
    16.陳一銘、李智仁,公司治理與公益通報保戶法制,萬國法律,第158期,起迄頁106-122,2008年4月。
    17.陳文智,試論「吹哨者保護法制」之引進,全國律師,第11卷第6期,頁81-96,2007年6月。
    18.陳俊仁,忠誠義務-論公司負責人之競業禁止規範,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5期,起迄頁34-47,2007年3月。
    19.張天一,「公益揭露人保護法草案」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33期,頁275-281,2014年10月。
    20.黃宏森,弊端揭發者(Whistle-blowers)面臨的難題與抉擇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14期,頁39-78,2005年3月。
    21.楊戊龍,美國聯邦政府保護揭弊公務員之制度與發展,政治科學論叢,第29期,起迄頁83-122,2006年9月。
    22.楊戊龍、謝開平、王獻峰,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機制定位與公務人員任用消極資格:以戴立紳案為楔子,國會季刊,第47卷第3期,起迄頁41-58,2019年9月。
    23.葛傳宇,全球揭弊者法制之比較研究,軍法專刊,第63卷4期,頁92-104,2017年8月。
    24.黃程貫,終止事由之告知、勞工忠誠義務與不當勞動行為/台灣高等法院判決九七勞上四四,台灣法學雜誌,第127期,頁239-241,2009年5月。
    25.黃銘傑,吹哨者保護之國際潮流與規範理念,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16期,起迄頁17-23,2019年4月。
    26.蔡英欣,論公司社會責任之規範模式:以日本法之經驗為例,台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3期,頁189-241,2008年9月。
    27.蔡南芳,吹哨人法制之研究-以沙氏法案關於吹哨人工作權保障之規定為核心,東吳法研論集,第5卷,頁95-127,2009年12月。
    28.蕭武桐、黃聖仁,弊端揭發人保護制度之探討,考銓季刊,第52期,頁70-89,2007年10月。
    29.謝棋楠,英美法國家對吹哨者合法爆料行為之認定:評最高法院98年臺上字第1042號判決,台灣勞動評論,第3卷第1期,起迄頁35-76,2011年6月。
    (四)學位論文
    1.李翰承,勞工吹哨者保護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2.陳一銘,內部人通報機制之建構與公司治理-以勞工通報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陳勇安,勞工「公益揭發」之保護:以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4.梅兆平,建構吹哨者保護法制之芻議,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5.劉冠均,弊端揭發者保護法制之研究-以勞工保護為核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6.賴靖宜,公益揭弊者保護法制之研究-以公部門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五)研究計畫
    1.李聖傑、李立如、許恒達,「機關組織內部不法資訊揭露者保護法」立法研究,法務部廉政署,2012年。
    2.林良榮,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之法制與實務研究,法務部廉政署,2018年7月。
    3.林志潔、張天一、林良榮、薛景文、陳俊元,私部門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立法研究,法務部廉政署,2012年。
    4.黃銘傑、王能君、莊永丞、李立如,組織內部不法資訊揭露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年4月。
    (六)學術研討會
    1.法務部廉政署,第五屆兩岸刑法交流學術研討會─貪腐行為與刑法管制,2014年10月23日。
    2.邱太三、朱家崎、林鈺雄、蔡旻峰、林志潔、陳瑞仁、張天一、林佳和、李聖傑、陳重言,吹哨者保護法制研討會(一),法務部廉政署,2017年12月28日。
    3.邱太三、朱家崎、林鈺雄、蔡旻峰、林志潔、陳瑞仁、張天一、林佳和、李聖傑、陳重言,吹哨者保護法制研討會(二),法務部廉政署,2018年1月12日。
    4.陳敏,對公行政所為之行政處分及其爭訟與執行,1998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實錄,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1999年。
    (七)網路資料
    1.公益揭露人保護草案,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s://npl.ly.gov.tw/do/www/billIntroductionContent?id=59。
    2.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s://law.judicial.gov.tw/。
    3.勞動部勞動法令查詢系統,https://laws.mol.gov.tw/index.aspx。
    4.司法改革進度追蹤資訊平台,https://judicialreform.gov.tw/Resolutions/Form/?fn=62&sn=2-2&oid=13#progress_check_j,瀏覽日期:2020/3/02。
    5.揭弊者保護法草案審議進度,立法院議事及發言系統,https://lis.ly.gov.tw/lylgmeetc/dispprog?2:00027140000001010000000000000C800000003D000000000:0032095:lgmeetkm,瀏覽日期:2019年9月25日。
    6.聯合新聞網,永豐金吹哨者告白 正義的煎熬為何遙遙無期?,https://udn.com/news/story/6852/3842580,瀏覽日期:2019年6月7日。
    7.財訊,永豐金弊案觸發《揭弊者保護法》真的保護得了揭弊者嗎?,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0901,瀏覽日期:2019年6月7日。
    8.大統長基食品公司混油案,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tag/%E5%A4%A7%E7%B5%B1%E9%95%B7%E5%9F%BA%E9%A3%9F%E5%93%81%E5%85%AC%E5%8F%B8%E6%B7%B7%E6%B2%B9%E6%A1%88,瀏覽日期:2019年11月20日。
    9.頂新油案大紀事,快訊,https://oil.tinghsin.com.tw/,瀏覽日期:2019年11月20日。
    10.賣黑心油 強冠董座葉文祥判22年定讞,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35180,瀏覽日期:2019年11月20日。
    11.山水米、三好米與中興米以劣質米充好米 欺騙消費者,上下游新聞,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38903/,瀏覽日期:2019年11月20日。
    12.廢水從早排到夜的日月光!深紅色的後勁溪,你還記得嗎?,自由評論網,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951782,瀏覽日期:2019年11月20日。
    13.勞動部指定適用勞基法現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https://www.bli.gov.tw/0007341.html,瀏覽日期:2019年12月24日。
    14.日本三菱汽車驚傳隱瞞車輛瑕疵問題事件,https://www.auto-online.com.tw/news/3-1929,瀏覽日期2020年1月17日。
    15.捍衛食安要來真的:那一年 日本民眾讓造假的「雪印公司」破產,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foodsafety/15347,瀏覽日期2020年1月17日。
    16.核電站安全:開不得玩笑──東京電力篡改核電站事故記錄丑相被揭,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2515/7772/740424.html,瀏覽日期2020年1月17日。
    17.為何台灣工作越來越難找?連科學園區主管都成派遣工,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86598,瀏覽日期:2020年3月2日。
    18.保護吹哨者,《公益揭弊者保護法》應儘速完成立法,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559?fbclid=IwAR3-ioUeakl-KzBghFuE63tKG6pTwhjQ0M6S4Kz9b9d0kakk36K6IpLh2mU,瀏覽日期:2020年3月12日。

    二、日文文獻(按筆劃遞增排序)
      (一)書籍
    1.日本弁護士連合會國際人權問題委員會,企業の社會的責任と行動基準:コンプライアンス管理.內部告發保護制度,東京:商事法務,2003年。
    2.中原健夫、結城大輔,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が企業を変える,社団法人金融財政事情研究会,2005年。
    3.角田邦重、小西啟文,内部告発と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法律文化社,2008年。
    4.村田毅之,日本の労使関係法-集団的労使関係法と個別的労使紛争処理制度,晃洋書房,2012年。
      (二)期刊
    1.土田道夫、安間早紀,内部告発・内部通報・公益通報と労働法,季刊労働法249号,2015年6月。
    2.小宮文人,内部通報を理由とする配転命令等が人事権の濫用とされた事例,法学セミナー増刊 速報判例解説Vol.11,2012年10月
    3.山田博,苦節三〇年トナミ運輸に賠償判決-内部告発の正当性と報復の違法性を認定,労働法律旬報1599号,2005年5月。
    4.日本弁護士連合会,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案の骨子(案)に対する意見書,労働法律旬報1572号,2004年3月。
    5.日本労働弁護団,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案の骨子(案)に対する意見,労働法律旬報1572号,2004年3月。
    6.日野勝吾,公益通報目的の存否と懲戒解僱の有効性判断 武生信用金庫事件,季刊労働法256号,2017年3月。
    7.矢野昌浩,内部告発と懲戒解僱 学校法人田中千代学園事件,法律時報84巻10号,2012年9月。
    8.杉田育子,「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を踏まえた内部通報制度の整備・運用に関する民間事業者向けガイドライン」の概要,公正取引810号,2018年4月。
    9.柿崎環,「自己修復型ガバナンス」へのいざない 会社法、内部統制規制、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の有機的連携の可能性,法律時報86巻3号,2014年3月。
    10.城塚健之,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案の問題点,労働法律旬報1572号,2004年3月。
    11.宮本一子,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をめぐる現状と課題,労働法律旬報1545号,
    2003年2月。
    12.國武英生,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の法的問題,労働法律旬報1599号,2005年5月。
    13.國武英生,労働者の事業者内部に対する公益通報と配転命令の適法性,法学セミナー増刊 速報判例解説Vol.8,2011年4月。
    14.國武英生,労働者の内部通報と配転命令の適法性 オリンパス事件法律時報85巻3号,法律時報85巻3号,2013年3月。
    15.豊川義明,内部告発権の法理的検討と法制化に向けての課題,労働法律旬報1545号,2003年2月。
      (三)網路資料
    1.公益通報ハンドブック,消費者庁,2012年,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whisleblower_protection_system/overview/,瀏覽日期:2019年9月28日。
    2.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の見直しについての意見,消費者委員会,2011年,https://www.cao.go.jp/consumer/iinkaikouhyou/2011/110311_iken.html,瀏覽日期:2019年9月28日。
    3.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の実効性の向上に関する検討会.最終報告書 ,消費者庁,2016年,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whisleblower_protection_system/research/improvement/,瀏覽日期:2019年9月28日。
    4.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において通報の対象となる法律について,消費者庁,2019年,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whisleblower_protection_system/overview/subject/,瀏覽日期:2019年10月22日。
    5.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を踏まえた地方公共団体の通報対応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消費者庁,2017年,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whisleblower_protection_system/overview/pdf/overview_190628_0019.pdf,瀏覽日期:2019年10月22日。
    6.公益通報関係裁判例集の作成検討会報告書,内閣府国民生活局,2006年,http://dl.ndl.go.jp/info:ndljp/pid/1167201/6,瀏覽日期:2019年9月28日。
    7.内部通報制度の実効性向上の必要性,消費者庁,2019年,https://www.caa.go.jp/policies/policy/consumer_system/whisleblower_protection_system/pr/pdf/pr_191018_0003.pdf,瀏覽日期:2019年10月22日。
    8.參議院,労働基準法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https://www.sangiin.go.jp/japanese/joho1/kousei/gian/156/pdf/k031560771560.pdf,瀏覽日:2020年1月17日。
    9.裁判所,http://www.courts.go.jp/。


    三、英文文獻(按字母遞增排序)
     (一)專書
    1.Henry N. Butler and Larry E. ,The Sarbanes-Oxley debacle : what we've learned; how to fix It, AEI liability studies, Washington, D.C. : AEI Press, 2006
    2.Prentice, Robert A., Student guide to the Sarbanes-Oxley Act, Australia ; Mason, Ohio : Cengage Learning, 2005.
    (二)期刊論文
    1.Daniel P. Westma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arbanesOxley Whistleblower Provisions, The Labor Lawyer, vol.21, no.2, 141-155(2005).
    2.David Lewis, Providing Right for Whistleblowers: Would an Anti-Discrimination Model Be More Effective, 34 Indus. L. J.239 (2005).
    3.Richard E. Moberly, Sarbanes-Oxley’s Structural Model to Encourage Corporate Whistleblowers, B. Y. L. Rev. 1107 ( 2006).
    4.Richard E. Moberly, Sarbanes-Oxley's Whistleblower Provisions: Tenyears Laters, 64 S.C. L. Rev. 1(2012).
    5.Robert G. Vaughn, America’s First Comprehensive Statute Protecting Corporate Whistleblowers, 57 Admin. L. Rve. 1 (200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