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楊明洲 Yang, Ming-Chou |
|---|---|
| 論文名稱: |
台灣地區水資源管理問題之探討
-跨域管理之研究途徑 Discussion of Taiwan area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blem -- a boundary-spanning management research pathway |
| 指導教授: |
彭堅汶
Peng, Chien-W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5 |
| 中文關鍵詞: | 永續經營 、民眾參與 、財政赤字 、跨域管理 、府際關係 |
| 外文關鍵詞: |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Boundary-spanning management, Financial deficit,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0 下載: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幾年來台灣地區常發生旱澇現象,造成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府際關係的紛爭和衝突,要如何解決水資源問題已經不能單從過去垂直的府際關係來探討,也應該從平行的府際關係來加以研究。另一方面水資源的開發也由供給面轉為需求面,更代表水資源管理政策進入了不同思維,本研究以歐、美等先進國家,在1980年代興起的跨域管理的相關理論與經驗,提出對台灣地區目前水資源所面臨種種問題的建議。
論文中對世界主要國家的水資源管理做比較,以及透過美、日、英、德四國對跨區域合作的機制的探討,發現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目前在跨域管理機制上的缺乏,如法令不足、財政赤字、政黨不同合作困難及地方議會本位主義作祟等因素。進而提出提升水利組織層級、建立流域管理委員會、加強民眾參與的機制與以永續經營為水資源管理的基礎等建議。
In the last few years, Taiwan area often has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phenomenon, which creates disputes and conflicts in the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How to solve the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can not be discussed only thru the vertica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as in the past, but should also incorporate parallel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to augment the study. On the other hand, the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lso can be transformed from supply aspect to demand aspect, which further represent the different thought in th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y.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dvanced countries like Europe and US , regarding their boundary-spanning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the experiences which emerges in 1980s, to proposed suggestions regarding at present all forms of problem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he Taiwan area.
In this paper, comparison is made regarding the world main countrie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hru the discussion of the boundary-span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four countries such as US, Japan, England and Germany, it is discovered that at present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boundary-span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lacking, such as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ufficiency, financial deficit , difficulty in cooperation between political party of different affiliations and local legislative assembly selfish departmentalism. Also to recommend and propose the promo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level, to establish water basin management committee,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conside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s found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參考文獻
一、書籍
王躍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初版,1997年11月)。
江岷欽等:《地方政府間策略性夥伴關係建立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市政專題研究報告第333輯(2003年12月),頁45-47。
江大樹:《府際關係-府際關係導論》,(台北:元照,初版,2001年12月),頁3-37。
呂育誠:《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的分析》,(台北:元照,初版,2001年)。
柯三吉等:《跨向二十一世紀公共行政新典範:台灣經驗的個案分析(下)》,(台北:時英,1998年6月),頁1381-1384。
陸雲等:《河川再造研討會》,(台北:時報文化,初版,2000年),頁74、107、135。
陳敦源:《公共管理-跨域管理:部際與府際關係》,(台北:商鼎,二版,2000年1月),頁226-269。
張正修:《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1)》,(台北:學林,初版,2000年9月),頁265-302。
廖俊松:《府際關係-府際關係與政策網絡理論初探》,(台北:元照,初版,2001年12月),頁367-389。
趙永茂:《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務》,(台北:翰蘆,二版,1998年9月),頁1-103。
趙永茂:《府際關係-台灣府際關係的建構方向》,(台北:元照,初版,2001年12月),頁293-314。
歐陽嶠暉:《水世紀-水資源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初版,1995年),頁300。
蕭政宗:《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台北:商周,初版,2004年2月),頁33-35。
二、報紙
于國欽:《中國時報》(台北),2002年5月5日,第3版。
伊德翰:《中國時報》,2002年8月28日,第10版。
呂理德:《中國時報》(台北)2004年5月11日,第A12版。
陳劍霞:《中華日報》(台南),2004年7月9日,第9版。
曾至賢、龔招建:《中國時報》(台北),2004年5月6日,第3版。
三、期刊
田巧玲、王國樑:<台灣水資源現況簡介及未來經營策略>,《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五期(2000年1月),頁33-42。
田巧玲、程桂興、江明郎:<水資源建設與管理>,《中國土木水利學會半月集》,第二十七集(2002年1月)。
汪中和:<台灣的地下水資源>,《台灣史料研究》,第十四期(1999年12月),頁114。
李永展,許淑鶯:<台灣地區水源區管理政策之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十九期(1997年1月),頁305。
李泰興:<台灣省各縣市財政狀況分析與探討>,《主計月報第540期》,(2000年12月),頁69。
李源泉:<農塘與水資源開發利用>,《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五卷第二期(2003年12月),頁23-34。
李建中,李至倫:<水資源之供需與開發利用>,《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四期(2002年4月),頁223-232。
馬念和:<流域水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三卷第三期(2001年7月),頁20-24。
馬凱:<水資源永續發展-藏水於民>,《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五卷第二期(2003年12月),頁35-40。
徐享崑:<二十一世紀台灣地區水資源永續發展的政策與措施>,《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五期(2000年1月),頁9-22。
徐享崑:<打造率色矽島建立水本社會>,《水資源管理季刊》,第三卷第一期(2001年1月),頁4。
許應深:<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落實>,《研習論壇月刊》,第二十期(2002年8月),頁1-5。
翁興利:<我國地方流域管理機構功能整合之研究>,《中國行政評論》,第九卷第三期(2000年6月),頁79。
紀俊臣:<台灣府際關係緊張與解決機制之評析>,《國教新知》,第四十八卷第一期(2001年10月),頁34-43。
紀俊臣:<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七卷第八期(2004年8月),頁7。
黃國敏:<比較各國水資源管理制度>,《水資源管理季刊》,第四卷第一期(2002年3月),頁33-42。
陳伸賢:<生命之水、永續之水、台灣之水-台灣水資源永續發展原則之研究>,《水資源管理會刊》,第六卷第一期(2004年7月),頁17-19。
陳金貴:<美國府際關係和府際管理的探討>,《行政學報》,第二十二期(1990年6月),頁13-26。
陳明健:<台灣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經濟與政策的整合>,《自由中國之工業》,(1995年5月),頁31-41。
陳立剛:<府際關係研究-區域治理問題及其策略>,《中國地方自治》,第五十四卷第一期(2001年1月),頁20-29。
張四明:<府際間的協調:問題與解決途徑>,《行政學報》,第二十九期(1998年8月),頁213-250。
張四明:<從府際關係運作的觀點探討我國山坡地開發管制政策之執行>,《行政暨政策學報》,第三十三期,(2001年12月),第77-100。
曾怡仁、黃競涓:<府際關係研究分析-兼論水資源管理個案>,《公共行政學報》,第四期(2000年1月),頁241-257。
雷飛龍:<對當前公共行政的困境之瞭解與說明>,《中國行政》,第四十六期(1989年),頁1-3。
傅岳邦:<再造台灣地區水資源管理體系>,《玄奘學報》,第三期(2001年1月),頁184。
楊隆年:<當前台灣地區水資源供需情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九期(1999年9月),頁54。
鄧憲卿:<論地方政府競爭與合作>,《研考報導季刊》,第三十六期(1996年8月),頁34-46。
謝佩君:<我國現行水權制度之概述>,《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二卷第九期(1999年9月),頁56-61。
四、學位論文
丁志偉:《南台灣水資源政治》,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王德興:《我國地方府際合作-「高高屏跨域合作」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頁59-60。
李長宴:《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博士論文,1999年10月。
吳仁豪:《我國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之革新》,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系碩士論文,1999年6月。
林瑞卿:《我國水資源機關功能整合之探討-組織重組的觀點》,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8月。
秦書彥:《中央與地方關係之歷史檢視與改革之道》,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黃聖銘:《我國地方政府水利事權整合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陳曉芬:《南部地區節約用水之經濟效益模擬分析》,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陳立剛:《府際合作關係之研究:跨區域管理合作模式之分析及其策略》,收錄於東吳大學政治系,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內政部主辦之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2001年6月9日)。
蔡宗珍:《跨區域事務合作之法制模式探討》,收錄於於東吳大學政治系,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內政部主辦之府際關係學術研討會(2001年6月9日)。
趙恭岳:《跨區域管理的府際關係研究-以台北捷運為例》,東吳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劉凱旋:《台灣河川管理之探討-以八掌溪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鄭崇田:《政經變遷中我國府際關係的發展》,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龔意琇:《台灣垃圾跨區域處理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2002年1月。
五、網站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http://www.wra.gov.tw(2004年9月)。
六、英文部分
Bardach, Eugene. The Implementation Game:What Happens After A Bill Becomes a Law.(Cambridge, MA:MIT Press. 1977).
Bensen, J. K."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 in D. L. Rogers & D. A. Whetten(eds.)Inter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Impleementati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137-170.
Coase, R. " The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Nov. 1937), p.4.
Coase, R. "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Oct. 1960), p.3.
Downs, Anthony. Inside Bureaucracy, (Boston: Scott, Forsman and Company. 1967).
Gage, Robert W. "Regional Council of Governments at the Crossroads : Implications for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and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11, No. 4,(1988), pp. 467-502.
Klin, Erik-Hans, Koppenjan, j. & Termeer, K. "Managing Networks in the Public Sector: A Theoretial Study of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Policy Networks,"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73(Autumn. 1995), pp.437-454.
Niskanen, William. 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Aldine. 1971).
Nice, David C. The Intergovernmental Setting of Stste-Local Relations, in Russell L. Hanson. Governing Partners: Stste-Local Relations in USA(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8), pp. 17-36.
WILson, James Q. Bureaucracy: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89).
Wright, Deil S. Understanding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Monterey, C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3rd Edition.1988), pp.15-24.
Wright, Deil S."Federalism,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Historical Reflections and Conceptual Compari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50, (1990), pp. 16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