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蔡淑芬 Tsai, Shu-Fen |
|---|---|
| 論文名稱: |
解嚴前後台灣女性作家的吶喊和救贖─以郭良蕙、聶華苓、李昂、平路作品為例 |
| 指導教授: |
林瑞明
Lin, Ray-M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08 |
| 中文關鍵詞: | 女性小說 、解嚴 、平路 、台灣 、李昂 、聶華苓 、郭良蕙 |
| 相關次數: | 點閱:96 下載:2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是透過文學的形式、文學書寫的取徑,了解外在環境對文學的影響。試圖從比較白色恐怖餘威籠罩下的60年代與解嚴後百家爭鳴的80年代了解女性書寫或女性議題,是如何隨著時代有著什麼樣的波動或轉折的。選擇郭良蕙的《心鎖》與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是因為此兩部書在當時皆遭遇到代表「政治正確」的黨政軍保守勢力的圍剿和壓抑,在討論『事件』的過程,即可作為解釋「威權體制」壓抑文化表述空間的象徵,進一步理解個人際遇、作家想像世界及其所處社會環境的互動關係。而解嚴後,文學所不能觸碰的禁地也順勢被解放開來,選擇李昂與平路來作比較是因為在文風方面有一定的聲譽,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且其小說敘述都能描述一定的主題。例:身體、情慾和家國想像。而這與解嚴前郭良蕙與聶華苓又有某種程度上的契合(寫作主題)。
論文分成三部份討論:一是針對60年代郭良蕙《心鎖》和聶華苓《桑青與桃紅》現象,進行社會文化分析並探討兩位作家的吶喊及其救贖的訴求。二是對80年代李昂與平路作敘述主題,並分析她們的不平和解救的辦法。三則針對四位女性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比對解嚴前後女性作家的差異。
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討論1962年1月4日郭良蕙在《徵信新聞》連載《心鎖》於6月19日連載完畢。未幾,引起軒然大波婦女寫作協會開除郭良蕙會籍,1962年11月向內政部檢舉,1963遭查禁。隨後中國文藝協會認為觸犯協會第三條「晦淫敗德」,決定開除會籍,青年寫作協會亦是。直至1988解禁。對郭良蕙撻伐最具影響力的為蘇雪林與謝冰瑩。蘇雪林與謝冰瑩的發聲是否代表著「場域」「位置」的力量,影響相關單位下令禁書?原應是反對舊包袱的新女性,何以是打壓她的最大來源?而郭良蕙的美貌似乎也成了謝冰瑩攻訐的對象。在本章有文壇兩面評價的討論。第三章聶華苓透過《桑青與桃紅》深刻地比喻了現代中國極端悲慘複雜的命運,作者並不僅僅要表現中國人的流亡心情,更將焦點集中於審視女性自身,在時代及政治環境的壓迫下,一個中國女人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批判反省了政治環境,傳統價值與工業文明加諸於女性身體的種種迫害。第四章討論郭良蕙與聶華苓皆出生於20年代;崛起於50年代;受高等教育,出生於藝文氣息濃厚家庭環境並於戰後為躲避共產黨政權而搬遷來台的大陸籍作家,成為流亡他鄉的身份,為在國家文藝政策的介入、主導了文化主流趨勢的時代下比較其文學的異同。第五章則針對解嚴後,李昂與平路兩位女性現代作家選擇歷史人物進行小說化的傳記描述,李昂的《自傳�U小說》與平路的《行道天涯》,就故事的字義上來看,或是屬於「私的領域」層面,但其所影射與轉置的時代意義卻又涉及「公的領域」範疇,都在重建當時的政治社會歷史,亦即兩者都兼含了「私人情慾」與「政治關懷」的內涵。兩位作家在筆法上的同中異處,則在於對小說中女主角的結局安排,《自傳�U小說》中的謝雪紅,對生命的堅持與無悔;《行道天涯》中的宋慶齡則對生命歷程中的情愛抉擇的正確性有所猶豫,甚或後悔。第六章針對解嚴前後,從「身體觀」與「母國情節」去比較。第七章結論,解嚴前的郭良蕙、聶華苓與解嚴後的李昂、平路,其實都在探索類似的時代文化核心:性和政治。
一、文本(依著者姓氏筆劃)
平 路,《玉米田之死》,台北:聯經,1985.8。
───,《紅塵五注》,台北:皇冠,1989.7。
───,《行道天涯》,台北:聯合文學,1999.8。
───,《何日君再來》,台北:聯合文學,2002.5。
───,《凝脂溫泉》,台北:INK印刻出版,2002.7。
李 昂,《她們的眼淚》,台北:洪範,1984.1。
───,《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1997.9。
───,《迷園》,台北:麥田,1998.6。
───,《暗夜》,台北:時報文化,1999.8。
───,《自傳�U小說》,台北:皇冠,2000.3。
───,《漂流之旅》,台北:皇冠,2000.3。
───,《殺夫》,台北:聯經,2000.11。
郭良蕙,《加爾各答的陌生客》,台北:時報,1987.3。
───,《春盡》,台北:時報,1988.6。
───,《心鎖》,台北:九歌,2002.1。
謝冰瑩,《給青年朋友的信(上)》,台北:東大圖書,1986.2。
───,《女兵自傳》,台北:東大圖書,1992.6。
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台北:學生出版社,1960。
───,《一朵小白花》,台北:文星書店,1963.9。
───,《台灣軼事》,北京出版社,1980.6。
───,《黑色,黑色,最美麗的顏色》,台北:林白,1986.9。
───,《三十年後─夢遊故園》,台北:漢藝色研文化,1988.12。
───,《珊珊,你在哪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6。
───,《鹿園情事》,台北:時報文化,1996.6。
───,《桑青與桃紅》,台北:時報文化,1997.5。
蘇雪林,《棘心》,台北:光啟出版社,1957年增訂本。
───,《文壇話舊》序文,台北:文星書店,1967.11。
───,《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台北:純文學出版社,二版,1983.10。
二、時人論著(依著者姓氏筆劃)
王列耀、黃紅春等編,〈李昂─台灣文壇的“怪傑”〉,收錄於《世界著名華文女作家傳‧台灣卷二》,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9,頁52-78。
王鈺婷,〈論平路小說《行道天涯》中宋慶齡的形象塑造〉,國立成功大學台文所碩二期末論文報告,2003.1.20。(未發表)
王德威,〈性,醜聞,與美學政治─李昂的情慾小說〉,收錄於李昂著《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1997.9,頁9-42。
王慶麟,《青年筆陣》,台北:幼獅文化,1983.2。
白先勇,〈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原文為英文,周兆祥譯),放於白先勇,〈世紀性的漂泊者—重讀《桑青與桃紅》〉,收錄於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台北:時報出版,1997.5,頁274-279。
李仕芬,《女性關照下的男性》,台北:聯合文學,2000.5。
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著、劉暉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3。
伍寶珠,《從反思到反叛──八、九零年代台灣女性小說探究》,台北:大安,2001.9
江寶釵等編,《台灣的文學與環境》,高雄:麗文出版社,1996.6。
行政院文建會編,《台灣文學現象─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1996。
林芳玫,〈《迷園》解析─性別認同與國族認同的弔詭〉,收錄於梅家玲編《性別論述與戰後台灣小說》,台北:麥田,2000.10,頁145-172。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出版社,1996.7。
林慧峰,〈訪平路札記詹宏志的評論〉,收錄於平路《五印封緘》,台北:圓神出版社,1988.4,頁9-16。
邱貴芬,〈女性的「鄉土想像」:台灣當代鄉土女性小說初探〉,收錄於氏著《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台北:元尊文化,1997.9,頁74-103。
───,《日據來台灣女作家小說選讀》(上)(下),台北:女書文化出版社,2001.7。
施 淑,〈文字迷宮〉,收錄於《台灣作家全集─李昂集》,台北:前衛,1992.4,頁265-279。
范銘如,《眾裏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2002.3。
郝譽翔,〈世紀末的女性情慾帝國╱迷宮╱廢墟─從《迷園》到《北港香爐人人插》,收錄於《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編,2000.9,頁193-213。
張誦聖,〈現代主義文學在台灣當代文學生產場域裡的位置〉,發表於《現代主義文學與台灣當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1.6.2-3,頁1-10。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戰後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出版,2000.10。
陳芳明,〈台灣現代文學與五○年代自由主義傳統的關係─以《文學雜誌》為中心〉,收錄於氏著《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2002.4,頁173-196。
彭小妍,〈解嚴與文學中的歷史重建〉,收錄於《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編,2000.9,頁1-47。
───,《歷史很多漏洞─從張我軍到李昂》,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專刊20期》,2000.12。
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8。
楊 照,〈會議現場討論紀實〉,《從四○年代到九○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1994,頁68。
葉美瑤,〈開啟一把塵封多年的心鎖─訪郭良蕙女士談《心鎖》查禁事件始末〉,收錄於郭良蕙著《心鎖》,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1,頁345-351。
詹宏志,〈舊書與新書-札記平路的小說〉,收錄於平路《五印封緘》,台北:圓神出版社,1988.4,頁1-8。
劉登翰等編,《台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鄭明娳,〈當代台灣文藝政策的發展、影響與檢討〉,收錄於氏著《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4.7,頁13-68。
閰純德、李瑞騰等編,《女兵謝冰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1。
應鳳凰,〈五○年代台灣小說『反共美學』初探〉,成功大學台文所主辦『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11.22。
鍾肇政,〈血淚的文學、掙扎的文學─七十年台灣文學發展縱橫談〉,收錄於《台灣作家全集─賴和集》,台北:前衛,1991.2,頁1-38。
三、報章‧期刊(依著者姓氏筆劃)
(一)報章
中央日報社論,〈以法取締不良刊物〉,《中央日報》,1954.8.28。
中央日報社論,〈自由青年的呼聲,呼籲成立青年反共救國團〉,《中央日報》2版,1952.9.11。
中央日報編輯部,〈從銀夢到桃花源─郭良蕙的「緣來緣去」〉,《中央日報》16版,1988.7.22。
王浩威,〈該來看看李昂的文學成績〉,《中國時報》41版,1997. 9.25。
平 路,〈在父權的邊緣翻轉-「行道天涯」裡的女性情慾〉,《中國時報》39版,1995.3.17。
李 昂,〈寫作的十七歲〉,《自由時報》35版,2002.7.29。
林安蓮,〈談不完的情愛—關於聶華苓的《鹿園情事》〉,《自由時報》34版,1996.11.18。
南方朔,〈作家的墮落或超越(上)(下)〉,《中國時報》27版,1997.8.18-19。
梅家玲,〈平路小說中的「她」〉,《中國時報》43版,1998.4.30。
陳文芬,〈「桑青與桃紅」不再是牽絆。很喜歡台灣的言論氣氛─聶華苓走出黑名單的憂鬱〉,《中國時報》23版,1998.1.9。
陳紀瀅,〈十年文藝工作透視〉,《中央日報》5版,1960.5.4。
楚 君,〈我們要求現實的─關於野風半月刊〉,《聯合報》6版,1952.3.31。
楊 照,〈英雄主義與寫實主義的陷阱─小論李昂〉,《中國時報》27版,1997.8.23。
漪 人,〈批評者的嘴臉一讀「我看野風」後〉,《聯合報》6版,1952.3.30。
趙光裕,〈丟了鎖匙的「心鎖」-訪女作家郭良蕙談寫作與人生〉,《自立晚報》,1963.5.3。
(二)期刊
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十年》,中國文藝協會,1960.5。
文訊雜誌社,《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台北:文訊雜誌社,1999,頁257。
方 秉,〈評「野風」〉,《野風》6期,1951.1.16,頁35。(原載於台北《公論報》,1951.1.4)。
方 樸,〈啟開夏丹琪的心扉─分析郭良蕙的心鎖〉,《大學雜誌》1期,1968.1,頁25-27。
王集叢,〈郭良蕙底「心鎖」問題與文協年會聲明〉,《政治評論》10:6,1963.5,頁17-18。
江 萌,〈關於郭良蕙的「心鎖」〉,《歐洲雜誌》7期,1967,頁62-65。
老 農,〈「野風」的評價〉,《野風》5期,1951.01,頁6。(原載於台北《中央日報》,1950.12.18)。
呂正惠,〈《迷園》的兩性關係與台灣企業主的真貌〉,《聯合文學》7:11,1991.9,頁161-165。
李 昂,〈李昂先生,你好〉,《聯合文學》7:11,1991.9,頁143。
李春生,〈一點意見〉,《新文藝》1:4,1952.5,頁45。
李麗玲,〈創造新文藝、發掘新作家─初探五○年初期的《野風》〉,《文學台灣》14期,1995.4,頁182-193。
沈恬聿,〈與郭良蕙談寫作與生活〉,《文壇》253期,1981.7,頁144-151。
東方望,〈文壇舊事話「心鎖」─是一本不該禁的禁書〉,《藝文誌》154期,1978.7,頁10-13。
邱貴芬,〈從戰後初期女性作家的創作談台灣文學史的敘述〉,《中外文學》29:2,2000.7,頁313-335。
金 女,〈我對「心鎖」的意見〉,《自由青年》30:8,1963.10,頁11-14。
南方朔,〈重塑革命者的血肉和心情-從馬奎玆《迷宮中的將軍》到平路的《行道天涯》〉,《聯合文學》11卷6期,1995.4,頁154-157。
施佳盈,〈論《行道天涯》對歷史的解構與重塑〉,《中文研究學報》3期,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6,頁181-192。
胡衍南,〈戰後台灣文學史上弟一次橫的移植─新的文學史分期法之研究〉,《台灣文學觀察雜誌》6期,1992.9,頁26-43。
唐亦男、沈暉等,〈蘇雪林傳〉,《國史館館刊》28期,2000.6,頁205-218。
夏濟安,〈致讀者〉,《文學雜誌》1:1,1956.9,頁70。
郝兆鞏,〈評郭著「心鎖」〉,《中華聯誼會通訊》21期,1975.9,頁146-149。
馬 森,〈最後的一位五四作家〉,《文訊雜誌》6期,1999.10,頁6-7。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戰後台灣小說發展〉,《中外文學》29:3,2000.8,頁128-139。
郭良蕙,〈雞鳴早看天〉,《野風》27期,1952.1,頁17。
───,〈陋巷群雛〉,《野風》30期,1952.6,頁12。
───,〈我沒有哭〉,《聯合文學》14:10,1998.8,頁65-69。
郭淑雅,〈「喪」青與「逃」紅?─試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國族認同〉,《文學台灣》32期,1999.10,頁252-275。
郭嗣汾,〈從創作觀點看「新」與「心鎖」〉,《作品》4:8,1963.8,頁15-18。
陳紀瀅,〈請以我為戒〉,台北:文壇社,1960.5,頁326。(收錄於中國文藝協會編《十年》)。
彭小妍,〈百無禁忌─解嚴後小說面面觀〉,《文訊》61期,1994.1,頁20-22。
───,〈女作家的情慾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迷園》〉,《中外文學》24:5,1995.10,頁72-92。
晶 瑩,〈中學生談野風〉,《新文藝》1:4,1952.5,頁44。
曾彩文,〈人物專訪──李昂:我不是在寫醜聞,而是藉性與政治來彰顯社會問題〉,《新台灣新聞周刊》79期,1997.9.28-10.24,頁20-22。
馮放民,〈戰鬥過來的日子〉,《文訊》9期,1984.3,頁141。
楊 光,〈在時代的脈動裡開創人文的空間:李瑞騰專訪平路〉,《文訊》130期,1996.8,頁81-86。
楊 明,〈聶華苓《桑青與桃紅》七○年代被副刊腰斬的小說〉,《文訊別冊》146期,1997.12,頁32-33。
楊 照,〈歷史的聖潔門面背後-評平路長篇小說《行道天涯》〉,《聯合文學》11卷6期,1995.4,頁158-160。
楊 翠,〈「妖精」的自傳‧「女人」的小說─論李昂《自傳�U小說》中的性記憶文本〉,興大人文學報32期,2002.6,頁247-274。
董保中,〈郭良蕙的「心鎖」〉,《中外文學》4:7,1975.12,頁40-47。
路 丁,〈我看野風〉,《新文藝》1:2,頁39,1952.3。
潘 林,〈我看「心鎖」〉,《青年雜誌》35期,頁167-171。
盤古氏,〈我看路丁〉,《新文藝》1:3,1952.04,頁40。
蔡英俊,〈女作家的兩種典型及其困境──試論李昂與廖輝英的小說〉,《文星》110期,1987.8,頁96-101。
謝冰瑩,〈給郭良蕙的一封公開信〉,《自由青年》29:9,1963.5,頁17。
蘇雪林,〈致「自由青年」雜誌的一封信〉,《自由青年》335期,1963.3,頁68-69。
───,〈評兩本黃色小說《江山美人》與《心鎖》〉,《文苑》2:4,1963.3,頁4-6。
四、學位論文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經驗的觀點出發》,國立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94.6。
吳婉茹,《八十年代台灣作家小說中女性意識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12。
李玉馨,《當代台灣女性小說七家論》,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 1。
李麗玲,《五○年代國家文藝體制下台籍作家的處境及其創作初探》,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7。
沈靜嵐,《當西風走過─六○年代《現代文學》派的考察與論述》,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1994.6。
林佳惠,《『野風』文藝雜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8.7。
洪珊慧,《性、女性、人性─李昂小說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6。
許俊雅,《八十年代女性小說的詮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1993.9-1994.8
郭淑雅,《國族的魅影,自由的天梯─《自由中國》與聶華苓文學》,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7。
曾意晶,《族裔女作家文本中的空間經驗─以李昂、朱天心、利格拉樂.阿嗚、利玉芳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8.6。
曾鈴月,《女性、鄉土與國族-戰後初期大陸來台三位女作家小說作品之女性書寫及其社會意義初探》,私立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1。
蔡其昌 《戰後台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1945-1959〉》,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1。
鄭雅文,《戰後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06。
顏利真,《從鹿港到北港:解嚴前後李昂小說研究(1983-1997)》,私立靜宜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6。
五、網站資料
香港電台,〈文學相對論之華文寫作與中國文化前景〉,見網址: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clit/writer02.htm
唐毓麗,《平路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6。
袁孝康,〈禁書週:活在,禁不住的年代〉,見網址:http://tw.leftbank.yahoo.com/culture/reading/walk/3.html
馬 森,〈跨世紀台灣小說成績單─(上)(中)(下)〉,《自由時報》43版,2003.03.23/24/25連載,或見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閻純德,〈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見網址:(http://www.sd-online.com/big5/ttt2/www1/novels/zhuanji/essjzgzmnzjz/nzjs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