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玉茹
Chang, Yu-Ru
論文名稱: 唐代胡商及其相關文學研究
The disquisition talk about Hu Sang and literature of Hu Sang in the Dynasty
指導教授: 王三慶
Wang, Sang-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唐朝絲綢之路胡商互市貿易朝貢貿易商業貿易活動
外文關鍵詞: Tang Dynasty, Silk Road, Hu Shang, mutual business trade, giving trade, Commercial Trade Activity
相關次數: 點閱:96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源於胡商組成商隊進行的長途販運,屬於轉運貿易的性質。商人們在絲路沿線建立商業據點,在經商的同時,也傳播著文化。本文利用考古資料與文獻材料,對往來於絲綢之路上商隊的民族、規模、沿途境況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說明古代絲綢之路胡商的商業活動的一些特點。
    此外,唐王朝與邊疆各民族之間除了以「互市」為主的貿易往來外,在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一系列過程中,或通過武力威懾、或通過政治聯姻、或通過遣使冊封、賞賜,與邊疆民族之間所達成的在政治上表示友好和隸屬關係的「貢賜」
    貿易,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經濟貿易形式。
    另一方面,胡商在唐代民間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與眾不同的外貌、行事,都引起唐代士人的很大興趣,並在筆記小說中對這一群體的方方面面津津樂道。本文中把他們在筆記小說中的形象分為珠寶商、香藥商、金融商、餐飲商等四類分別加以敍述,並通過筆記小說中的一些記載論述了他們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這種外部環境對他們的商業活動產生的影響。在對珠寶商人的敍述中,主要論述了他們在筆記小說中之所以出現頻繁,充滿神秘性的原因。而對於經營其他類事業胡商的論述,則試圖證明其時胡商在中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In the ancient times, there used to be caravans made up of the Hu shang (businessmen of minorities in the north and west) conducting a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 for sale, i.e. a kind of transshipment trade. They set up commercial beach heads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spread their cultures over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drawing on the archeological documents and literature, analyzes such issues as the types, the scale and journey of ethnic groups constituting the Silk Road Caravan, togethet with the monks and merchants traveling along. The aim of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lose some characteristics 0f those trade activites engaged in by the Hu shang on the ancients Silk Road.
    Except for mutual business trade that was the main trade method between Tang dynasty and frontier nationalities , during some series of developing frontier , they may adopted force , political marries , giving some reputation and giving some gift , altogether giving trade that kept a friendly poli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ang dynasty and frontier was a kind of important trade method
    On the other hand, Hu Shang is a special community, and their appearance and acts different from common run arouse the noble` interest, thus they prefer to mention every aspect of this special community. In this paper they are divided into the jewelry merchant、fragrance merchant、finance merchant、dining merchant ; the ordinary merchant. And according to records of literary sketche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ir period and influences of their business activities reflected by this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bout the narration of jewelry merchants, the reason why they frequently appears in literary sketches and the cause of magic is mainly discussed. The discussion of Hu Sang intends to prove the universal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m during that time in China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前賢對於胡商的相關研究…………………………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7 第二章 漢唐以來對外的經貿環境…………………9 第一節 漢魏六朝經貿環境……………………………9 第二節 唐代經貿環境………………………………15 一、胡商的來源地…………………………………16 二、胡商在華活動的地區………………………………19 (一)沿著中亞絲綢之路經商……………………………19 (二)在繁華的大都會貿易往來……………………………27 (三)滲透到內陸或江南地區交通便利的城市……………………31 三、商業貿易的規定…………………………………35 (一)空間的約束……………………………………35 (二)時間的限制……………………………………36 (三)外商來華貿易需遵守的規範…………………………38 第三章 唐代胡商在華貿易的途徑…………………44 第一節 官方的胡商貿易………………………………44 一、貢使性的貿易…………………………………45 (一)透過貢賜貿易的商品交流 ………………………… 48 (二)傳說中的貢品…………………………………60 二、沿邊互市……………………………………65 第二節 民間的胡商貿易………………………………69 一、胡商的經營方式…………………………………72 (一)行商………………………………………72 (二)坐賈………………………………………73 二、胡商的經營內容…………………………………74 (一)珠寶商………………………………………74 (二)香藥商………………………………………81 (三)金融商………………………………………88 (四)餐飲商………………………………………94 第四章 唐文學中的胡商識寶傳說…………………103 第一節 胡商識寶活動的類型 …………………………103 一、見氣知寶……………………………………104 二、見物識寶……………………………………106 三、剖肉藏珠……………………………………110 四、見寶禮拜……………………………………111 五、胡商鬥寶……………………………………113 第二節 胡商識寶的文化寓意…………………………115 一、鎮海之寶展示唐人對海洋文明的憧憬……………………115 二、異域之寶反映唐人對地大物博的自豪……………………118 三、道教之寶顯現唐人對中土文化的自豪……………………121 第五章 唐文學中所呈現的胡商形象………………124 第一節 唐人對胡商的複雜心理…………………………124 一、胡商富有……………………………………124 二、胡商重利輕義…………………………………126 三、胡商誠信重義…………………………………128 第二節 胡商社會地位的低下…………………………133 第三節 胡商與宗教緊密結合……………………………137 第六章 結論………………………………141 附錄一 商人遇盜圖………………………… 146 附錄二 史君墓石槨商隊圖…………………………… 147 附錄三 君墓石槨商隊休息圖 …………………………148 參考文獻………………………………149 一、古代典籍………………………………149 二、專書……………………………………149 三、期刊論文…………………………………151 四、學位論文…………………………………153

    一、古代典籍
    1.(後晉)劉昫,《舊唐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3 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唐)唐玄宗撰(舊題),《唐六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3. (唐)長孫無忌奉敕撰,《唐律疏義》,(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3 月,景《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唐)李延壽:《北史》,( 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
    5.(後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 臺北:藝文出版社,民國55年 )。
    6.(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7.(唐)韓愈:《昌黎先生集》卷四,( 臺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6年 )。
    8.(宋)王欽若等,《冊府元龜》卷九七零,(江蘇: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 。
    9.(宋)宋太宗敕撰《太平御覽》,(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 。
    10.(宋)王溥,《唐會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宋)李昉等編纂《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
    12.(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3月)。
    13.(清)康熙御定《全唐詩》,(北京:新華書局,1993年1月) 。
    14.(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7月)。

    二、專書
    1.謝海平:《唐代留華外國人生活考述》,(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7 年12 月)。
    2.李斌城主編《唐代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發行,2002年)。
    3.謝海平:《唐代留華外國人生活考述》,(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7 年12 月)。
    4.周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
    5.程國賦:《唐五代小說的文化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6.謝海平:《唐代詩人與在華外國人之文字交》,(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7.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 年4 月)。
    8.李時人編校、何滿子審訂:《全唐五代小說》,(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
    9.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年12 月)。
    10.李劍國輯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4 年1月)。
    11.李斌城等主編:《二十世紀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 月)。
    12.李斌城等編:《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年7 月)。
    13.李宗為:《唐人傳奇》,(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6 月)。
    14.汪辟疆:《唐人傳奇小說》,(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7 年)。
    15.向達:《中外交通小史》,(臺北:商務出版社,1930年)。
    16.張廣達、王小甫合著:《天涯若比鄰-中外文化交流史略》,(香港中華,1988年)。
    17.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
    18.韓國磐:《隋唐五代史綱》,(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
    19.張澤咸:《唐代工商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20.朱傑勤、黃邦和主編:《中外關係史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21.范傳賢、楊世鈺、趙德馨著:《中國經濟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12 月)。
    22.黃留珠編:《周秦漢唐文明》,(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李劍農:《中國古代經濟史稿》第1卷,(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24陳國燦:《唐代的經濟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 年6 月)。
    25.程薔:《中國識寶傳說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986年5月)
    26.魯迅著:《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風雲時代,1996 年7 月)。
    27.劉玉峰:《唐代工商業形態論稿》,(濟南:齊魯書社,2002 年9 月)。
    28.劉希為:《隋唐交通》(臺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1 年3 月)。
    29.朱大渭、張澤咸著:《中國歷代經濟史‧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
    30.王仲犖著:《魏晉南北朝史》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31.許輝、李天石編著:《六朝文化概論》,(南京:南京出版社,2003年7月)。
    32.何德章:《中國經濟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33.傅樂成:《隋唐五代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90 年9 月)。
    34.黃啟臣主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史》,(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年)。
    35.何芳川、萬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年1 月)。
    36.韓香:《隋唐長安與中亞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37.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的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8.尹夏清,《隋唐:帝國新秩序》,(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4 年4 月)。
    39.寧可:《中國經濟通史》,(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 年8 月)。
    40.《吐魯番出土文書》第3冊,(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
    41.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42.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4冊,(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43.董乃斌、程薔著:《唐帝國的精神文明─民俗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年8 月)。
    44.楊懷中:《回族史論稿》,( 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1 年)。
    4.(日)真人元開著,汪向榮譯:《唐大和上東征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
    46.(日)池田溫著、龔澤銑譯:《中國古代籍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8 月)。
    47.(法)布爾瓦努:《絲綢之路》,耿昇譯,(山東:畫報出版杜,2001年版。)
    48.(阿) 蘇萊曼著、穆根來等譯:《中國印度見聞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49.(美)勞弗爾:《中國伊朗編》,林筠因漢譯,(台北:商務印書館,1964年)。
    50.(美)謝弗:《撒馬爾罕的金桃-唐朝的舶來品研究》,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a study of Tang exotics ,1963年;吳玉貴漢譯本題《唐代的外來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三、期刊論文
    1.尚衍斌:〈唐代入華興生胡的社會權益評析〉,(《西域研究》,2001年第1期)。
    2.黃雲鶴、李芳達:〈《太平廣記》中的唐代胡商文化〉,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11月第6期)。
    3.芮傳明:〈唐代酒家胡述考〉, (《上海社科院學術季刊》,1993年2月。)
    4.史念海:〈隋唐時期的交通與都會〉,(《唐史論叢》第6冊,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5.加藤繁:〈唐宋時代的市〉,(《福田德三博士追憶論文集》),1933年,並收於(《中國經濟史考証》)上,中譯本第1卷,台北:商務印書館,1959年)。
    6.曹爾琴:〈東市和西市〉,(《唐史論叢》第一冊,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7.張永祿:《唐代長安城坊里管理制度》,(《人文雜誌》,1981年3月)。
    8.昌慶志:〈論胡商形象出現於唐人小說的商業原因〉,(《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2001年10月)。
    9.高樹異:〈唐宋時期外國人在中國的法律地位〉,(《吉大學報》,1978年5月)。
    10.王志剛:〈唐代民事法規發展綴要〉,(《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4月)。
    11.張廣達:〈唐代六朝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北京大學學報》,1978年,第2期)。
    12.馬冬、陶濤:〈鎖子甲的起源、形制及傳入中國〉,(《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年第1期) 。
    13.榮新江:〈波斯與中國:兩種文化在唐朝的交融〉,(劉東編《中國學術》,2002年第4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14.譚其釀:〈杭州都市發展之經過〉,(載《長水集》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
    15.張劍光:〈唐五代江南的外商〉,(《史林》,2006年第3期)。
    16.賴存理:〈唐代「住唐」阿拉伯、波斯商人的待遇和生活〉,(《史學月刊》,1988年第2期)。
    17.程國賦:〈論唐五代小說象中的胡商現象〉,《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11月第6期)。
    18.廖芮茵:〈唐代宮廷的美容養生與官場賜面脂香藥之風習探究〉,(《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四期》,2003 年6 月)。
    19.葉德祿:〈唐代胡商與珠寶〉,(《輔仁學志》,1947年) 。
    20.陳明:〈商胡輒自誇—中古胡商的藥材貿易與作偽〉,(《歷史研究》,2007年第4期)。
    21.張劍:〈胡商、胡馬、胡香-唐文學中的外來文明和唐人精神品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22.姜伯勤:〈敦煌吐魯番與香藥之路〉,(《季羨林教授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下卷)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年12 月)。
    23.饒宗頤:〈論古代香藥之路--鬱與古薰香器〉,(《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 年6 月) 。
    24. 朱雷:〈趜氏高昌王國的稱價錢──趜朝稅制零拾〉,(《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 )。
    25.溫玉城:《龍門所見中外交通始料初探》,(《西北史地》,1983年)。
    26.薛平拴:〈論唐都長安的金融業〉,(《唐史論叢》第8輯,2006年)。
    27.秦暉:〈唐代櫃坊為金融機構說質疑〉,(《陝西師大學報》,1990年第2期) 。
    28.傅築夫:〈唐代都市商業的歷史性變化與「行」的產生〉,(《唐史論叢》第1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
    29.黎虎:〈唐代的酒肆及其經營方式〉,(《浙江月刊》, 1998年第3期)。
    30.曾玲玲:〈唐代酒家胡的身分和技藝〉,林中澤主編《華夏文明與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
    31.林梅村:〈粟特文賣婢契與絲綢之路上的女奴貿易〉,(《文物》,1992年第9期) 。
    32.芮傳明:〈唐代酒家胡述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3年第2期。)
    33.曾玲玲:〈唐代酒家胡的身分和技藝〉,林中澤主編《華夏文明與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
    34.曹爾琴:〈唐長安的青門〉,(《唐史研究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35.王國良:〈唐代胡人識寶藏寶傳說〉,(收錄於《文學與社會》,台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10月)。
    36.王青:〈漢魏六朝文學中所見的西域商貿〉,(《西域研究》,2003年第2期)。
    37.倪紅雨:〈唐傳奇中的胡商形象〉,(《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7年3月第2期)。
    38.王青:〈早期狐怪故事:文化偏見下的胡人形象〉,(《西域研究》2003年第4期)。
    39.程國賦:〈論唐五代小說中的胡商現象〉,(《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11月第6期)。
    40.魏明孔:〈唐代對外政策的開放性與封閉性及其評價〉,(《社會科學》,1989年2期) 。
    41.霍巍:〈粟特人與青海道〉,(《四川大學學報》,( 2005年第2期 )。
    42.蔡鴻生:〈唐代九姓胡貢品分析〉,(《文史》第31輯) 。
    43.陸慶夫:〈論甘州回鶻與中原王朝的貢使關係〉,(《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
    44.張廣達:〈論隋唐時期中原與西域文化交流的幾個特點〉,(《西域史地叢搞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5.陳國燦:〈唐代府兵的十馱馬制度〉,(《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0輯。)
    46.李瑞哲:〈試論胡商在絲綢之路上的活動以及中原王朝對待胡商的政策〉,(《敦煌學輯刊》,2009年第2期 )。
    47.李瑞哲:〈古代絲綢之路商隊的活動特點分析〉,(《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 期,2009年5月)。
    48.季羨林:〈商人與佛教〉,《季羨林學術著作自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49.榮新江:〈北周史君墓石槨所見之粟特商隊〉,(《文物》,2005年第3期。)
    50. (日)荒川正晴:〈唐帝國和粟特人的交易活動〉,(《敦煌研究》,2002 年第3 期。)

    四、學位論文
    1.蔡岱穎:《唐人小說中的商人商人書寫》,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3年。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