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淵鈞
Chang, Yuan-Chun
論文名稱: 類神經網路於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模式之建構及災害對應管理支援系統之研究--【以嘉義市部分舊市區為例】
Establishment of Forecast model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the Hazard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the Response to Disaster Management Rescue System--A Case Study at Partial Area of Chia-yi Old Community
指導教授: 張益三
Chang, Yih-S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類神經網路災害對應管理支援系統建物震害損毀度
外文關鍵詞: Response to Disaster Management Rescue System, The Hazard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eb-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相關次數: 點閱:116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幾年來政府不斷投入大量預算於防災研究上,通盤檢討中也規定須進行防災規劃,本研究以嘉義市為實證研究地區,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與台灣災害管理系統(Haz-Taiwan)建構都市防救災據點之資料庫系統,以為類神經網路於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之應用,最後藉以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之災害地理資訊網路傳輸載具概念,展示防救災據點空間資訊、建物震害預測結果及提供防救災
    資訊情報的傳達機制,以為地區性防救災的對策擬定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首先以921資料建立類神經網路模式,運用其強大的學習與記憶能力,應用於實證地區,預測其建物震害損毀度,並與以往相關研究中所建構之羅吉斯模式相比較,結果證明類神經網路具有預測建物震害損毀度之能力,且誤判率略低於羅吉斯模式之預測結果。
    其次本研究為建置災害對應管理支援系統與防救災資訊網站;其情報資訊包括救災避難據點、救災避難路線與危險據點;救災避難據點有避難、醫療、物資、消防、警察等五大類;而救災避難道路包括救災道路、避難道路及替代道路。加上預測建物震害損毀度的空間分析,以上皆能透過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予以展現,提供即時資訊給一般民眾、防災相關團體以及決策者,以作為災害發生的即時應變以及平時防救災規劃的參考。

    In recent years , our government invested a big amount of budget in the researches concerning with disaster protection , and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lso regulated the planning of disaster protection . The partial area of Chia-Yi old community is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this study .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Haz-Taiwan management system are used to to establish the database system of disasters rescuing and refusing space for application to the forecast of the hazard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 Eventually the information of disaster-rescuing and refusing space , the result of the hazard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the provision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the information of disaster rescue and prevention are displayed by the concept of vehicle through electronic network of disaste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of Web-GIS .
    The research firstly establishe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s on 921 earthquake data , and adopts its dynamic learning and memory capability in application to the research subject to forecast the hazard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 Compared with the pervious concerned research , in which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 the research eventually proves that forecasting ability about the hazard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lower in error rate .
    Next , the response to disaster management rescu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website of disaster rescue and prevention is also established . It includes the place and routes of disaster rescue and refuge and urban danger sites . The disaster rescue and refuge places are categorized into five:refuge , medical care , food supply , fire-fighting and police . The disaster rescue and refuge routes contain disaster rescue routes , refuge routes and alternative routes .All of these in addition to space analysis of forecasting the hazard of building earthquake disasters can be displayed through Web-GIS , and provide the real time information to the general public , disaster preventing group, and decision maker for reference to real time response when disasters occur and the
    planning of ordinary disaster rescue and prevention .

    第一章 緒 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1-3 第三節 研究範疇 1-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1-11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與案例彙整分析 2-1 第一節 國內外災害防救管理體系與防災對應相關研究 2-1 第二節 國內外防救災資訊管理系統規劃與應用相關研究 2-12 第三節 防救災資料蒐集與資料庫建構之相關研究 2-29 第四節 類神經網路相關基礎應用 2-32 第五節 建物震害危險度預測之重要性及相關研究 2-40 第三章 類神經網路於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模式之建構 3-1 第一節 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模式之類神經網路選擇 3-1 第二節 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模式之類神經網路變數說明 3-11 第三節 模式建構地區概述 3-17 第四節 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模式之類神經網路建構 3-23 第四章 防救災據點資訊與災害對應管理支援架構之建構 4-1 第一節 防救災資訊管理系統建構與防救災據點資訊展示 4-1 第二節 都市地區層級災害對應支援執行機制分析 4-10 第三節 嘉義市災害對應管理支援系統建構 4-24 第五章 實證研究 5-1 第一節 實證地區選擇概述 5-1 第二節 嘉義市建物震害損毀度預測模式之類神經網路分析 5-3 第三節 建物震害損毀度之應用 5-13 第四節 嘉義市災害對應管理支援系統及資訊網站建置 5-22 第五節 嘉義市災害應變管理支援系統及資訊網站展示 5-3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 7-1 附錄 7-7

    一、中文文獻部分
    (一)研究報告
    1. Dr. Shigeki Asahi、陳為堅,阪神震災經驗分享-大地震過後一星期內公共衛生運作模式,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台北,1999年09月。
    2. 丁育群,國內外都市防災資訊網路相關之研究網路資訊系統之建置,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2000年10月。
    3. 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震災地區都市重建分區模擬計畫,台北,1999年12月。
    4. 王錫美,我國消防組織、人力、設施與日本之比較分析,內政部統計處,台北,1999年05月25日。
    5. 市鄉規劃局南區隊,變更嘉義市都市計畫通盤檢討,高雄,1998年08月。
    6. 何明錦,921集集震災都市防災調查研究報告初步報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9年12月。
    7. 何明錦、李威儀,從都市防災系統檢討實質空間之防災功能-防救災交通動線系統及防鷲據點,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8年06月30日。
    8. 何明錦、李威儀,從都市防災系統檢討實質空間之防救功能-(一)防救災交通動線系統及防救據點,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8年。
    9. 何明錦、室崎益輝、簡賢文、張淑慧,都市空間大量人群避難行為基礎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9年。
    10. 何明錦、室崎益輝、簡賢文、張淑慧,都市空間大量人群避難行為基礎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9年。
    11. 何明錦、黃定國,都市計畫防災規劃作業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7。
    12. 余慧慧,都市防災-都市規劃手冊第捌冊,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市鄉規劃局東區隊,台北,1998年。
    13. 李泳龍、葉光毅,都市地區道路防災效果之研究-兩階段評估法之應用,第六屆國土規劃論壇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台南,2002年03月。
    14. 李威儀、何明錦,都市計畫防災規劃手冊,內政部建研所,台北,2000年。
    15. 李威儀、錢學陶,從都市防災系統檢討實質空間之防災功能-(二)學校、公園及大型公共設施等防救據點,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9年。
    16. 李威儀、錢學陶、李咸亨,台北市都市計畫防災系統之規劃,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台北,1997年。
    17. 周永川、何泰源、陳福勝,地下維生管線之地震防災對策,中華顧問工程公司,台北,2001年06月。
    18. 林峰田,都市防災避難空間網格資訊系統之建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台北,1998年。
    19. 林峰田、陳亮全,都市災害危險度評估網路資訊系統之建立-避難空地配置評估方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7年。
    20. 花敬群,台北縣的防災問題與發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2001年06月。
    21. 保險資訊,火災保險附加地震險、颱風及洪水險之介紹,第53-55頁,1995年
    22. 姚自強,日本化學工廠安全評估指針簡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處,台北,2000年。
    23. 施邦築,災害危險度相關資料蒐集及資料庫建立(示範區)研究,內政部消防署,台北,2001年。
    24. 施邦築、詹麒璋、吳坤忠、陳志宏,都市震災防災據點與搶救災決策支援系統,第三屆全國防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999年。
    25. 施鴻志、江哲銘、陳長庚,防救災改善對策之研擬,內政部消防署專題研究報告書,台北,1999年。
    26.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九二一大地震震災調查總結報告,1999年
    27.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築結構受震破壞與修補,1999年
    28. 張益三,以921大地震經驗探討都市防災系統的規劃及標準之訂定,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年會暨論文發表研討會,台中,2000年。
    29. 張益三,以鄰里單元的理論觀點來探討都市防災計畫,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高雄,1999年。
    30. 張益三,由921地震經驗建立建物震害危險度評估模式及都市防災系統,921集集大地震週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台南,2000年。
    31. 張益三,由地質條件探討都市計畫之應用,地質災害研討會,成功大學,台南,2000年。
    32. 張益三,由集集大地震災變情形探討都市防災課題-以南投縣埔里填為例,1999集集大地震災害調查研討會,台南,1999年11月。
    33. 張益三,都市防災規劃之研究,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市鄉規劃局委託研究,南投,1999年。
    34. 張益三,都市震災危險度評估應用於避難救災之研究,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高雄,1999年。
    35. 張益三、李佩瑜、李潔明、唐一凡,以環境品質及安全觀點來探討都市防災計畫,中華民國都市計劃會年會暨論文發表研討會,台北,1999年。
    36. 張益三、李潔明、陳鴻明,由921大地震經驗建立建物震害危險度評估模式及都市防災系統,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台南,2000年06月。
    37. 陳亮全,都市建築地震災害要因資料系統之建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3年。
    38. 陳建志,規劃災區營養的供配-營養師眼中的921集集大地震救災工作,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台北,1999年09月27日。
    39. 陳建忠、黃志弘,都市窳陋密集地區防災改善措施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2000年10月。
    40. 陳崇賢,都市防災體系之建構,都市危機管理研討會實錄,高雄市,1997年。
    41. 黃台生、馮正民,都市及建築災害防治研究-國內外日間人口估算方法彙整即可行性分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9年。
    42. 黃定國,都市防災整體計畫架構系統建立之研究,第31-1期,第13篇,台北科技大學學報,台北,1998年。
    43. 黃幹忠、夏皓清、葉光毅,如何建設一個安全都市(二)日本國土層級別之防災計畫第五屆國土規劃論壇研討會,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台南,2001年03月。
    44. 黃幹忠、夏皓清、葉光毅,如何建設一個安全都市(三)日本國土層級別之防災計畫第五屆國土規劃論壇研討會,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台南,2001年03月。
    45. 葉超雄,近斷層建築物設計地震力之研究,921集集地震與建築物耐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1至5-32頁。
    46. 詹長權、魏榮男,地震後收容中心給水設施規劃指引,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台北,2000年06月。
    47. 嘉義市消防局災害搶救課,嘉義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嘉義,2001年07月。
    48. 熊光華,防救災體系與計畫資料蒐集及資料庫建立研究,內政部消防署,台北,2000年。
    49. 熊光華,都會區地震後火災防制策略規劃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2001年06月。
    50. 蔡博文,各層級災害防救災應變中心防災決策支援系統之建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2000年10月。
    51. 蕭江碧、黃定國,都市與建築防災整體研究架構規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1995年。
    52. 謝正倫、施邦築、李有豐,鄉鎮縣市基層地區災害防救工作之強化與落實,第一屆全國防災學術研討會,台北,1997年。
    53. 薩支平,應用都市規劃方式進行洪災管理-以土地使用規劃者的角度,第六屆國土規劃論壇研討會,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台南,2002年03月。
    54. 薩支平,淹水潛勢資料在土地使用規劃與管理之初步應用研究(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台北,2001年10月。
    (二)專書期刊
    1. MapInfo公司,MapInfo Professional 用戶指南中文版,紐約,1998年。
    2. 林長雄,建築物耐震診斷與補強,空間雜誌124期,第100-112頁。
    3. 高家富等,城市抗震防災規劃,初版,台灣復文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南,1995年。
    4. 陳弘毅,消防學,鼎茂圖書出版公司,20005年04月。
    5. 葉光毅,都市公共空間防災-日本防災理念與對策之省察,空間雜誌第24、25期,1991年。
    6. 葉怡成,應用類神經網路,儒林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97年7月。
    7. 羅華強,類神經網路--MATLAB的應用,清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竹,2001年8月。
    (三)博碩士論文
    1. 王玟傑,都市地區地震災害風險區劃設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2. 王致強,高雄市所屬行政區重新畫分之研究-著重以多目標規劃探討最適規模,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87年05月。
    3. 王淑慧,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道路邊坡落石坍方預測之可行性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系,碩士論文,台北,2000年06月。
    4. 朱良瀚,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在波浪預報之應用,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5. 吳上煜,網際網路淹水預警資訊系統介面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9年06月。
    6. 吳詩斌,建築結構物耐震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06月。
    7. 吳榕檳,都市計畫地區緊急避難場所實際服務範圍評估方法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台北,2001年06月。
    8. 李佩瑜,由鄰里單元觀點探討震災時救災避難圈之規劃,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9. 李國正,公共設施區位之合理配置,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系,碩士論文,台北,2000年06月。
    10. 李潔明,以都市防災規劃觀點探討建物震害危險度評估模式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11. 周雍傑,以類神經網路探討都市地區肇事嚴重程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12. 林素貞,臺北都會區資源使用與都市規模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台北,1992年06月。
    13. 林銘祥,類神經網路於建築火災災害預估模式之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14. 洪崇恩,以類神經網路預測台灣股價報酬率 - 以電子股為例,朝陽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1999年。
    15. 胡國岱,醫院門診掛號時間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5
    16. 唐一凡,以防災觀點探討山坡地開發事宜規模及區位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17. 徐新益,結合類神經網路與空氣污染預報模式應用於核災應變系統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18. 張文侯,台北市防災避難場所之區位決策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7年06月。
    19. 張峻誠,從實際災害資料探討土地使用計畫之適當性,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7年06月。
    20. 莊智雄,救災圈域劃設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2001年06月。
    21. 郭俊欽,九二一震災地方行政部門緊急應變執行過程之研究-以埔里鎮與東勢鎮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01年01月。
    22. 陳志宏。搶救災相關資料庫之建立與應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8年06月。
    23. 陳明志,應用類神經網路模式於台灣地區降水預報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碩士論文,台北,2001年06月。
    24. 陳章友,類神經網路在醫學檢驗的應用--以肝病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
    25. 楊智堯,類神經網路於邊坡破壞潛能分析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0年06月。
    26. 楊靜雯,投機城市之災害空間生產--汐止各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9年06月。
    27. 廖廣毅,以類神經網路預測股價指數漲跌,元智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1999
    28. 趙志銘,以二元資料迴歸方法建構建物震害危險度最適預測模式-以中興新村都市計畫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2年06月。
    29. 劉岳明,台北市都市環境透水能實測解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1年06月。
    30. 蔡育忠,地區(鄉、鎮、市)防災計畫災害管理策略流程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999年06月。
    31. 蔡育忠,地區(鄉、鎮、市)防災計畫災害管理策略流程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00年06月。
    32. 蔡柏全,都市災害防救管理體系及避難圈域適宜規模之探究-以嘉義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南,2002年06月。
    33. 蔡彰庭,強震下台南市建築物毀損程度之初步預測,成大土木學系,碩士論文,1993
    34. 鄭弘男,台北市地震後火災延燒研究-日治與光復初期街郭之延燒情境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台北,2001年06月26日。
    35. 鄭宗敏,化學災害防救災決策支援系統,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00年06月。
    36. 顏利玲,淹水災情網際網路回報及災情推估系統之建置,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台北,2001年06月。
    37. 魏雅蘭,本土性防災社區形成要素之探討-以長青、龍安、蜈蚣社區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01年07月。
    二、日文文獻部分
    1. 三船康道,地域、地區防災營造,1995年。
    2. 中林一樹,以防災對策為前提之地區危險度與損害損失推估,NAPHM演講資料,1998。
    3. 日本火災學會,火災便覽第三版,共立出版株式會社,1997年。
    4. 石井一郎 編著 丸山暉彥、元田良孝、姬野賢治、龟野辰三共著,防災工學,森北出版株式會社。
    5. 石井一郎 編著,丸山暉彥、元田良孝、姬野賢治、龟野辰三共著,防災工學,森北出版株式會社。
    6. 伊之潛,城市地震危害性分析的基本框架與方法,地震工程與工程震動,第19卷,第一期,第70-75頁,1999年。
    7. 阪神˙淡路大震災調查報告編輯委員會 (土木學會、地盤工學會、日本機械學會、日本建築學會、日本地震學會),阪神˙淡路大震災調查報告(Report on the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之復興計畫(Restoration Plan)。
    8. 室崎益輝,建築防災、安全,東京,鹿島出版會,1993年。
    9. 流郷 博史,災害対応支援情報システムの構築に関する研究,神戶大學都市安全研究中心,碩士論文,神戶市,1998年3月。
    10. 鹿島 都市防災研究會 編著,都市˙建築防災シリ-ズ5,地震防災と安全都市,鹿島出版社阪神˙淡路大震災調查報告編集委員會 (土木學會、地盤工學會、日本機械學會、日本建築學會、日本地震學會),阪神˙淡路大震災調查報告(Report on the Hanshin-Awaji Earthquake Disaster)之復興計畫(Restoration Plan)。
    11. 鹿島都市防災研究會,地震防災と安全都市都市˙建築防災シリ-ズ5, 鹿島出版社。
    12. 熊谷良雄,危險度評價,第35-39頁,安全都市再生,1999年。
    13. 熊建夫,日本都市防災政策,第十七屆中日工程技術研討會建築研究組論文集,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中國工程師學會,台北,1996年。
    三、西文文獻部分
    1. Baxt,W.G.”Use an Artifical Neural Network for Data Analysis in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 the Diagnosis for Acute Coronary Occlusion,” Neural Computation, Vol. 2, 1999, pp. 480-489.
    2. Berke, Philip R. and Timothy Beatley, Planning for Earthquakes: Risks, Politics, and Policy, Baltimore: John Hopins, 1992.
    3. Brian E. Tucker, Mustafa Erdik and Christina N. Hwang ' Issue In Urban Earthuqake Risk’, 1994.
    4. Burby, Raymond J., Cities Under Water: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en Cities' Efforts to Manage Floodplain Land Use. Univ. of Colorado: Institute of Behavioral Science, 1998.
    5. Caire, P., Hatabian, G., and Muller, C., “Progress in Forecasting by Neural Network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 Baltimore, 1992, pp. II-540-II-545.
    6. Chandra, N. and Reeb, D. M., “Neural Networks in a Market Efficiency Context,” American Business Review, Vol. 17, No. 1, January 1999, pp. 39-45.
    7. Chien, T. W., Lin, C., Tan, B. and Lee, W. C., “A Neural Network-Based Approach for Strategic Planning,”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Vol. 35, No. 6, 1999, pp. 357-364.
    8. Hu, M. Y., Zhang, G.. P., Jiang, C. X., and Patuwo, B. E. , “A Cross-Validation Analysis of Neural Network Out-of-Sample Performance in Exchange Rate Forecasting,” Decision Sciences, Vol. 30, No. 1, 2000, pp. 197-216.
    9. J.Kropp,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City System,Applied Geography,Vol18,No.1,pp83-96,1998
    10. Jiang, James J., Zhong, M., and Klein, G., “Marketing Category Forecasting:An Alternative of BVAR-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Decision Sciences, Vol. 31, No. 4, 2000, pp. 789-812.
    11. Kim, S. H., Park, T. S., Yoo, J. Y. Park, and G. T. , “Speed-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of an Induction Motor Using Network Speed Estim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48, No. 3, June 2001, pp. 609-614.
    12. LaValla, Rick, Skip Stoffel, Jack Kartez, Bob Rudolph, and Lora Murphy, Disaster Planning Manual: How to Write a Community Disaster Coordination Plan. Olympia, WA: Emergency Response Institute, Inc, 1989.
    13. Meliti, Dennis S, Disaster by Design: A Reassessment of Natural Hazards in the U.S., Washington D.C.: Joseph Henry, 1999.
    14. Nam, K., and Schaefer, T., “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Airline Passenger Traffic Using Neural Networks,”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Vol. 31, No. 3, September 1995, pp. 239-252.
    15. Robert B. Olshansky, The Role of Earthquake Hazard Map in Loss Estimation : A Study of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 Earthquake Spectra ' Volum 13, No4, pp.721-737, 1997.
    16. S, and Pendharkar, P. C. , “Inductive, Evolutionary , and Neural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 Discrimin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Decision Sciences, Vol. 29, No. 4, 1998, pp. 871-899.
    17. Sah, Jy-Pyng, Risk Management and Power Structure: A Study of Risk Management in Texas Local Government, Presented at Natural Hazard Workshop, July 12-15, Boulder: University of Colorado, Natural Hazard Center, 1998.
    18. Shokir, E. M. , “Neural Network Determines Shaly-Sand”,Oil & Gas Journal,Vol. 99,April 2001, pp. 37-41.
    19. Shook, Gary, An Assessment of Disaster Risk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Disasters: the Journal of Disaster Studies and Management vol21, pp.77-88, 1997.
    四、網頁
    1. An EQE Summary Report. http://www.eqe.com/
    2. FEMA聯邦緊急事件管理署http://www.fema.gov/impact/
    3. NICED日本防災情報http://www.bosai.go.jp/niced/index.html
    4. 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網站http://140.115.123.30/
    5. 中央氣象局資訊服務網http://www.cwb.gov.tw/V3.0/index.htm
    6. 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網站http://www.tcd.gov.tw/
    7. 日本中電技術顧問株式會社http://www.cecnet.co.jp/index.htm
    8. 日本建築防災協會http://www.kenchiku-bosai.or.jp/
    9. 東京消防廳http://www.tfd.metro.tokyo.jp/
    10. 東京都23區防災情報網站,2000,http://www.fujitv.co.jp/emg/01_23ku.html。
    11. 東京都23區避難場所,2000,http://www2.toshiba.co.jp/tokyo/iza/。
    12.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http://www.washingtonpost.com/
    13. 嘉義市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chiayi.gov.tw/
    14. 嘉義市消防局 http://www.chiayi.gov.tw/fstation/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3-08-0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