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佳韻
He, Chia-Yun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北部地方米價的新探索——《新屋鄉葉氏嘗簿》的解讀與分析
New Research On The Rice Price from Norther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Governed Period – Decoding And Analyzing The “Xin Wu Xiang Ye Shi Chang Bu”
指導教授: 謝美娥
Hsieh, Mei-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5
中文關鍵詞: 日治米價新屋地區嘗簿
外文關鍵詞: Japanese governed period, rice price, Sinwu Region, Xin Wu Xiang Ye Shi Chang Bu
相關次數: 點閱:140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試圖從《新屋鄉葉氏嘗簿》中摘取穀價數據,建立一個米價數列及分析其長期趨勢,由此探索日治時期北部地方米價。以此基礎研究,期待未來有志者進而延伸研究有關日治時期臺灣全島的米價。
    新屋地區由清代廣東移民的開墾,至日治時期稻米的改良與新品種的移植、桃園大圳的興建等,使得稻作蓬勃發展,新屋地區成為北部重要的稻米產地。
    根據《新屋鄉葉氏嘗簿》米價數據變動,分為三種不同分期:第一期1901-1916年米價平穩期、第二期1917-1931年米價劇烈波動期、第三期1932-1943年米價飆升期。利用長期趨勢法及十年移動平均法來看米價於長時間的變化,嘗簿記載米價的趨勢及移動是向上增長,而米價極端值出現在西元1919、1925年,以及1940年代。米價極端值出現的那幾年正好與全臺水稻受災的變化相符,表示米價會受災害影響,因而攀升。
    將官方的米價變動與本文做比較,發現變動的曲線幾乎一致,且極端數值的年份也相同,證明民間與官方的米價變動有其關聯性。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tract the crops merchandise price from the “Xin Wu Xiang Ye Shi Chang Bu” (新屋鄉葉氏嘗簿) to build a series of rice price and the long-term trend analysis as well as to probe into the rice price in norther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governed period therefrom. On the basis of this fundamental research, the future researchers will be abl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ice price through whole Taiwan Island in the same period.
    The Sinwu region was reclaimed by the immigrants from China Guangdong Province in Qing Dynasty. The paddy industry was flourishing thanks to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crops, transplanting the new variety and building the Taoyuan Main Canal in Japanese ruling time, thus the region became a main rice producing region in norther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oscillation of the rice price stated in the “Xin Wu Xiang Ye Shi Chang Bu”, the fig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hases: 1st stable phase (1901-1916), the 2nd big-swing phase (1917-1931) and 3rd skyrocketing phase. To learn the secular movement of the rice price with “Decade Moving Average Method” and “Long-term Trend Method”, the trend in the “Xin Wu Xiang Ye Shi Chang Bu” shows upwards, and the extreme value of rice price came in 1919, 1925 and 1940s. The years of extreme value price are exactly the time that the paddy produce was stricken in Taiwan. The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 rice price was impacted by disasters and led to upsurge.
    Comparing the official records and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the curves of oscillation are practically consistent, and the years of extreme-value price in both official record and the Worship Journal are matched, which proves that the rice-price oscillation in the local and official logs are correspond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及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新屋地區的開發 15 第一節 漢人移入與土地拓墾 15 第二節 米作發展、租佃及水利設施 26 第三章 《新屋鄉葉氏嘗簿》中的米價趨勢分析 37 第一節 《新屋鄉葉氏嘗簿》的書寫 37 第二節 米價數列及其長期趨勢 43 第四章 結論 59 徵引書目 62

    一、史料
    1.《新屋鄉葉氏嘗簿》,原件為新屋鄉葉佐禹鄉長收藏。
    2.《清乾隆朝臺灣輿圖》,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年不詳,清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756-1759)年間繪製,原圖46x667公分,原版收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3.周鍾瑄修,《諸羅縣志》,《清代臺灣方志彙刊》第三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4.桃園廳編,《桃園廳志》,《中國方志叢書》臺灣地區第235號,1906年發行,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
    5.新竹州編,《大正十年新竹州第一統計書》,大正12年(1923年)出版。
    6.新竹州編,《大正十年新竹州第一統計書》,大正12年(1923)出版。
    7.新竹州編,《大正十一年新竹州第二統計書》,大正13年(1924)出版。
    8.新竹州編,《大正十二年新竹州第三統計書》,大正14年(1925)出版。
    9.新竹州編,《大正十三年新竹州第四統計書》,大正15年(1926)出版。
    10.新竹州編,《大正十四年新竹州第五統計書》,昭和2年(1927)出版。
    11.新竹州編,《昭和元年新竹州第六統計書》,昭和3年(1928)出版。
    12.新竹州編,《昭和二年新竹州第七統計書》,昭和4年(1929)出版。
    13.新竹州編,《昭和三年新竹州第八統計書》,昭和5年(1930)出版。
    14.新竹州編,《昭和四年新竹州第九統計書》,昭和6年(1931)出版。
    15.新竹州編,《昭和五年新竹州第十統計書》,昭和7年(1932)出版。
    16.新竹州編,《昭和六年新竹州第十一統計書》,昭和8年(1933)出版。
    17.新竹州編,《昭和七年新竹州第十二統計書》,昭和9年(1934)出版。
    18.新竹州編,《昭和八年新竹州第十三統計書》,昭和10年(1935)出版。
    19.新竹州編,《昭和九年新竹州第十四統計書》,昭和11年(1936)出版。
    20.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製,《臺灣堡圖:一九○四年(明治三十七)年調製》,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21.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第三卷。
    2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1894-1945)》,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數位化網址: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

    二、專書
    1.川野重任,《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年,臺灣研究叢刊第102種。
    2.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南天書局,1994年。
    3.王世慶著,《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4.尹章義編,《新屋鄉志》,桃園:桃園縣新屋鄉公所,2008年。
    5.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桃園市志》,桃園:桃園市公所,2005年。
    6.李力庸,《米穀流通與臺灣社會(1895-1945)》,臺北:稻鄉出版社,2009年。
    7.李力庸,《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臺北:稻鄉出版社,2004年。
    8.吳田泉,《臺灣農業史》,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93年。
    9.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年。
    10.岸本美緒著,劉迪瑞譯,《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波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1.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社,2006年。
    12.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北:臺灣文獻委員會,1977年,第二冊,(上)。
    13.桃園縣政府,《桃園縣誌》,卷四,《經濟志》,(上),桃園:桃園縣政府出版,1979年。
    14.袁穎生,《臺灣光復前貨幣史述》,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2001年。
    15.陳秋坤,《淸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4年。
    16.謝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2008年。
    17.Chuan, Han-sheng and Richard A. Kraus, Mid-Ch’ing Rice Markets and Trade: An Essay in Price History(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 1-6.

    三、論文
    1.王世慶,〈十九世紀中後期臺灣北中部銀錢比價變動續探(1839-1895)〉,《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8輯,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年,頁242-259。
    2.王業鍵,〈清代的糧價陳報制度及其評價〉,見王業鍵,《清代經濟史論文集》,第2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頁4-5。
    3.王業鍵,〈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書:清代糧價的統計分析與歷史考察〉,2001年,未刊,轉引自謝美娥,〈清代物價史研究成果評述〉(未發表),頁11-14。
    4.北山富久二郎,〈日據時代臺灣之幣制政策〉,《臺灣經濟史七集》,臺北巿: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年,臺灣研究叢刊第68種,頁91-144。
    5.李冕世、黃典權,〈清代臺灣地方物價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報》,第4號(1977年),頁41-129。
    6.呂漢威,〈臺灣日治時期米價分散度:水準值與變動率〉,臺北:世新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7.李彥霖,〈埤塘到大圳-桃園臺地水利變遷(1683-1945)〉,臺北:東吳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8.吳聰敏,〈臺灣農村地區之消費者物價指數:1902-1941〉,《經濟論文叢刊》,第33卷第4期,(2005年),頁323-357。
    9.吳育臻,〈臺灣糖業「米糖相剋」問題的空間差異(1895-1954)〉,臺北:臺師大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10.高聿嫻,〈臺灣物價膨脹之研究:1914-192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1.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臺灣文獻》,第31卷第4期,(1980年),頁154-176。
    12.莊英章、連瑞枝,〈從帳簿資料看日據北臺灣鄉紳家族的社會經濟生活:北埔姜家為例〉,《漢學研究》,第16卷第2期(1998年12月),頁79-114。
    13.莊英章、陳運棟,〈清末臺灣北部中港溪流域的糖部經營與社會發展:頭份陳家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6期(1983年12月),頁59-110。
    14.黃典權,〈古帳研究一例〉,《臺南文化》,第6卷第3期(1959年),頁1-89。
    15.曾品滄,〈臺灣舊式帳簿的搜集與運用〉,《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二十一)——臺灣史料的蒐集與運用討論會論文集》,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印,2000年,頁471-522。
    16.葉淑貞.俞可倩,〈日治時代臺灣對日進出口物價指數之估計與分析〉,《經濟論文叢刊》,第35卷第3期,(2007年),頁337-377。
    17.蘇震,〈光復前臺灣貨幣制度之演變〉,《臺灣經濟史初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45年,臺灣研究叢刊第25種,頁4-1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