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林能宗 Lin, Neng-Chung |
|---|---|
| 論文名稱: |
從價值網分析探討兩岸晶圓代工的競合關係 Exploring Co-opetition of Cross-strait Foundry Through Value Net Analysis |
| 指導教授: |
施勵行
Shih, Li-Hs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工學院 -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ngineering Management Graduate Program(on-the-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 畢業學年度: | 9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2 |
| 中文關鍵詞: | 競合策略 、晶圓代工 、中芯國際 、台積電 、價值鏈 、價值網 、BCG分析 |
| 外文關鍵詞: | Valued net, Foundry, Valued Chain, BCG Matrix, Co-opetition strateg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2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是藉由台積電和與中芯國際訴訟過程價值網的分析,進而探討兩岸晶圓代工業者的競合關係。自2000年以後,晶圓代工業從台灣業者獨佔的情境,進入戰國時代,日、韓、美IDM大廠回頭搶食代工大餅,中國大陸-中芯國際在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加上市場需求一直沒有殺手級的應用產品來推動技術發展,使得新加入者的技術門檻限制變低。在這種以量取勝情況下,台灣代工業者往世界工廠-大陸投資設廠有其必要性,因大陸是全世界IC需求最高的區域(約佔全球IC需求21%,40億美元)。但我們必須思考,一旦大陸晶圓代工業者學會了我們製程上的know-how,學會了兼顧成本與品質的技術之後,我們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本研究首先探討相關文獻,做為研究的理論基礎。並進行兩岸晶圓代工廠商產能、製程技術、市場區域、市場需求、產品應用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而後進行競爭環境、BCG分析,並找出兩岸晶圓代工廠商各擁有的製程技術、市場需求優勢與劣勢,進而探討兩岸晶圓代工產業發展的競合原則。並以台積電與中芯國際的侵權訴訟為個案研究,來了解台灣晶圓代工業者赴大陸投資後,其在大陸晶圓代工產業價值鏈中之角色扮演,台灣晶圓代工業者扮演的是臨門一腳、還是絆腳石?而大陸市龐大的IC場需求對台灣晶圓代工業者究竟往全球化經營的墊腳石、還是一個美麗的陷阱?。
而本研究相關發現如下:
1. 台灣晶圓代工業者之競爭優勢穩固因製程技領先,赴大陸投資後亦將成為當地半導體產業發展之關鍵角色。
2. 台灣晶圓代工業者將扮演大陸半導體產業價值鏈之整合者角色,帶動整體產業之發展。
3. 就整體半導體產業價值鏈而言,晶圓代工業有往高附加價值活動移動之需求與趨勢,尤其赴陸投資後可運作之空間更大因8吋設備都以折舊完畢。
4. 大陸晶圓代工業扮演整個大陸半導體產業鏈的『領頭羊』整合上下游廠商,進而形成一個完整垂直分工體系的產業聚落。台灣晶圓代工業者
本研究最後綜合歸納出研究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俾提供台灣晶圓代工業者於未來競合策略的制定、與及政府主管機關於研擬發展政策和法令之參考。
This research’s purpose describes the Foundry co-opetition of Cross-strait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SMC and SMIC by Valued net analysis. From 2000, Taiwan foundry was no longer monopolized the foundry market, since IDM shared the market and SMIC grew up magically, additionally No Killer level application product demanding from IC market to increase the entry barrier for the Incomer. Due to current competition strategy is the Productivity, therefore, investment and build up Fab in China is unreserved approach. But we have to think the situation deeply once China ones learns the Know How that related wafer manufacturing from Taiwan, where is our strength to complete with them?
The first par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the field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hesis. Secondly,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about manufacturing capacity, market opportunities, Process technology, Product application and supply & demand. After that, this research goes through BCG matrix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technology and Market demand existing Cross-Strait foundry, then comes out primary principles of co-opetition. Also using Valued net of Co-opetition analyzes case of TSMC suing SMIC to realize Taiwan’s role-playing after moving to China, and invests on it is the right thing or not?
This research finding as below:
1. The foundry industry in Taiwan already established a st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ue to process & manufacturing skill is ahead. After investing in China, it will als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2. Taiwan foundry industry will be the coordinator of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value-chai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there.
3. There exist the demand and trend which the foundry industry will raise its addedvalue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value-chain, especially after investing inChina, due to all of 8” Fab’s equipment had completed depreciation.
4. China is role-playing as the Pioneer to bring semiconductor value chain into, and integrate all of them to generate an competed Industry Grouping.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will be stated in the conclusion for the future reference of Taiwan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and official authorities.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1. 毛志仁,「積體電路製造業競爭策略之研究—以資源基礎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97年。
2. 中芯國際公司著,《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92 年度公司年報》,中芯國際公司,2003年。
3. 中芯國際公司著,《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93 年度公司年報》,中芯國際公司,2004年。
4. 中芯國際公司著,《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94 年度公司年報》,中芯國際公司,2005年。
5. 中芯國際公司著,《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95 年度公司年報》,中芯國際公司,2006年。
6.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消费电子研究部著,《中芯又成被告,处境危难》,2006年。
7.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06年全球晶圆代工产业研究报告》,2006年。
8. 朱博湧著,《藍海策略台灣版》,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9. 台積公司著,《台灣積體電路 91 年度公司年報》,台積公司,2002。
10. 台積公司著,《台灣積體電路 92 年度公司年報》,台積公司,2003。
11. 台積公司著,《台灣積體電路 93 年度公司年報》,台積公司,2004年。
12. 台積公司著,《台灣積體電路 94 年度公司年報》,台積公司,2005年。
13. 台積公司著,《台灣積體電路 95 年度公司年報》,台積公司,2006年。
14. 官坤林,「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分析與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
理科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15. 余江、 方新,「影響產業技術跨越的價值鏈狀態分析」,科學學研究,第497-499頁, 2002年10月。
16. 余文郎,「紅海、藍海—從鴻海與廣達的競合關係探討IT 產業的藍海世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7. 林天良,《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獎勵差距將拉近》,《聯合報》,2000年6月1日。
18. 徐純慧,「以BCG模式及RCA指數應用於國際市場競爭態勢之研究—我國成衣商品在日本市場之實證分析」,企業管理學報,第32期,第179-210頁,2000年。
19. 郭其友、張輝萍,「羅伯特•奧曼的賽局論及其經濟理論述評」,國外社會科學 2002年05 期。
20. 許恩得譯,Adam M. Brandenburger , Barry J. Nalebuff,著《競合策略》,台北:培生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21. 黃穎捷,「企業組織營運發展謀略哲學--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探討與應用」,2004年。
22. 黃素芬,「晶圓代工」,產業調查與技術,交通銀行,2001 年1 月。
23. 黃詩婷,「經營模式創新之探索性研究—以台積電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24. 張保隆、陳瑋玲,《從資源基礎觀點探討兩岸晶圓代工產業之競合策略》,產業論壇,2003年。
25. 張建一、 楊家彥、 吳麗真譯,Eric Rasmusen著《賽局理論與訊息經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26. 楊明炯,「半導體廠商的競爭策略與核心競爭優勢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7. 劉佩真,「中國晶圓代工業之發展現況與未來」,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2006年10月。
28. 鄒立仁,「台灣晶圓代工業赴大陸投資價值鏈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29. 經濟部國貿局「瓦聖那協議放寬管制半導體晶圓製程技術水準至0.18微米」,2005年9月。
30. 鄧方譯,Davis M. Kreps 著,《賽局理論與經濟規模》,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31. 賴宣名,「全球供應鏈管理與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之整合與企業之策略發展規劃」,機械月刊,第26卷,第12期,第308-321頁,2000年12月。
32. 賴以代,「技術演進下垂直分工廠商經營疆界變遷之研究-以台積電及聯電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33. 蕭秋德、羅正方「敏感科技管制政策」,發表於「全民經濟發展會議」,群策會主辦,臺北,2005年。
34. 聯華電子著,《聯華電子 91 年度公司年報》,聯華電子,2002年。
35. 聯華電子著,《聯華電子 92 年度公司年報》,聯華電子,2003年。
36. 聯華電子著,《聯華電子 93 年度公司年報》,聯華電子,2004年。
37. 聯華電子著,《聯華電子 94 年度公司年報》,聯華電子,2005年。
38. 聯華電子著,《聯華電子 95 年度公司年報》,聯華電子,2006年。
39. 謝淑貞著,《賽局理論》,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1999年。
40. 魏依玲,「兩岸產業互動下,半導體設備業商機探討」,發表於「我國產業生命力之心契機研討會」,經濟部技術處主辦,工研院經資中心協辦,2002 年3 月。
41. 蘇淑芬,「全球化與在地化-臺灣晶圓產業之全球商品鏈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所碩士論文,1997年。
外文文獻
1. Adam M. Brandenburger and Barry J. Nalebuff, ”The right game:Use game theory to shape strategy,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p.57-71,1995.
2. Colin F. Camerer, “Progress in Behavioral Game Theor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1, No.4 , pp. 167-188, 1997.
3. Lee, Jae H, “Asia Semiconductor Industry,” DAIWA Institute Of Research, Vol.2005, pp.107, 2006.
4. Hedley, B, “Strategy and the Business Portfolio,” Long Range Planning, Vol.10, No. 2, pp.9-14, 1997.
5. Porter, Michael E,”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Free Press, pp. 48-80, 1985.
網路文獻:
1. 工研院 http://www.itri.org.tw/
2. 大陸台商經貿網 http://www.china.org.tw.
3. 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 http://www.ccid.com.tw/.
4. 台灣經濟研究院 http://www.tier.org.tw/
5.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tsmc.com.tw/.
6. 全球電子報 http://www.topology.com.tw/prog/default.asp/.
7. 拓撲產業研究所:http://vip.topology.com.tw/images/9403EDM.htm/
8. 電子時報 http://www.digitimes.com.tw/.
9. 產業技術資訊服務網(ITIS) http://www.itis.org.tw/.
10.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 http://mic.iii.org.tw/.
11. 劉常勇,「管理學習知識庫」http://cm.nsysu.edu.tw/~cyliu/
12. 聯華電子 http://www.umc.com/chinese/index.asp/.
13. 聯合新聞網 http://udnnews.com/NEWS/.
14. Infrastructure search http://infr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