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逸帆 Chen, Yi-Fan |
|---|---|
| 論文名稱: |
論證券交易所得之課稅 The Income Tax on Gains Derived From The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
| 指導教授: |
柯格鐘
Ko, Ke-Chu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 畢業學年度: | 10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6 |
| 中文關鍵詞: | 證券交易所得稅 、金融工具 、市價結算法 、量能課稅 、分離課稅 |
| 外文關鍵詞: | Income Tax on Gains Derived from Securities traction, financial instrument, Market-to-Market systems, Ability-to-Pay Principle, Taxed Separately |
| 相關次數: | 點閱:230 下載:1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證券交易所得稅已停徵多年,違反了有所得即應納稅的稅法原理,縱於立法當時有賦予稅捐優惠的正當性,時至今日,亦宜進行檢討。此不僅為學說上所贊成,國人亦已凝聚相當程度的共識,立法院並已通過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的修正案。然而,對於證券交易所得應當如何課稅,各界則仍多爭議,此即本文關注的核心問題。
於討論證券交易所得之課稅時,較常被引介者為美、日之稅制,惟引介時各有所偏,故本文將盡可能還原美、日稅制之全貌,並按稅捐客體、稅基、稅率、稅捐主體等稅捐構成要件析分各章,以利對於證券交易所得稅之稅捐構成要件能有更深入之探討。
據此,於稅捐客體方面,由於不論證券、期貨或票券,其於轉賣階段均分享相同的獲利結構,因而稅制設計上似無必要區分,否則恐有使本質相同者受不同待遇之虞。其次,「交易」一詞僅為所得實現的態樣之一,是以不應使其他所得實現的態樣排除於證券交易所得的課徵範圍外。
而在所得歸類方面,「證券」既屬一種資本,交易證券之所得原應屬於資本利得,進而適用各種緩和手段;相對地,如經常性為證券之交易,則應歸屬於營業所得,且無適用各種緩和手段之必要。進言之,在所得實現時點方面,應尊重人民之財產權,恪遵實現原則,並以現金收付時點為所得實現之時點,方符量能課稅原則之要求。此外,所得來源的判斷上,則以所得發生地為判準,較為適宜。
稅基的討論上,各種成本、費用與損失既均為對稅捐主體納稅負擔能力的一種減損,評價上無不准扣除之理。稅率方面,證券交易所得之本質與其他所得既無不同,自應齊一地適用我國現行之累進稅率,始符邏輯。最後,有關稅捐主體之討論,則應留意不應於自然人與法人間造成不平等之結果。
There was an argument about whether gains from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should be taxed or not. The answer is “Yes” after the Legislative Yuan passed the amendments of Income Tax Act and Income Basic Tax Law.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debates about “how”.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introducing the regulations in America and Japan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But the question remained, while the introducing is partial. That is why this thesis focuses on introducing the regulations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the meaning of “securities”. It’s not necessary to divide securities, futures or other financial instrument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regulations, for the ways to make a profit are same. Besides, the word “transactions” should include other accidents which realize the income.
With the issue of income classification, since securities are capital in natural, incomes from securities transactions should be deem capital gains, and apply to averaging system. However, the income from securities should be deem ordinary income, if taxpayer sell the securities as inventory. Besides, the cash receipts and disbursements method must be used to judge when the income realized. Moreover, it is appropriate judging income sou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ce incomes occurred.
Additionally, costs, expenditures and lost should be deduct from the tax base in order to make the taxation correct. The progressive tax rates must be adopted, too. Finally, the regulation should not result in different effects between juridical person and natural person.
一、中文:(按筆畫排列)
(一)專書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5年8月,二版
王文宇主編,金融法,元照,2008年9月,四版
王志誠,現代金融法,新學林,2009年10月,一版
王志誠,票據法,元照,2008年9月,三版
王志誠&封昌宏,商業會計法,元照,2009年9月,二版
王志誠、邵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實用證券交易法,新學林,2011年10月,二版
伍偉華,有價證券處分行為之準據法,元照,2010年1月,一版
林勝安,證券交易法,書泉,2009年11月,十版
張永明,國家租稅權之界限,翰蘆,2010年2月,初版
陳文正,解讀貨幣市場—趨勢、分析與實務,金融研訓院,2007年6月,一版
陳清秀,稅法總論,元照,2010年9月,六版
陳清秀,現代稅法原理與國際稅法,元照,2008年10月,一版
陳薇芸,社會福利與所得稅法,自版,2009年6月,一版
黃茂榮,稅法總論(第二冊),自版,2005年10月,一版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自版,2009年8月,六版
曾世雄、曾陳明汝、曾宛如,票據法論,自版,2005年9月,三版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二),元照,2008年1月,一版
馮震宇,公司證券重要爭議問題研究,元照,2005年5月,一版
葛克昌,所得稅與憲法,自版,2003年2月,增訂版
葛克昌,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元照,2005年9月,二版
廖大穎,公司債法理之研究,正典,2003年7月,一版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2008年1月,三版
鄭丁旺、汪泱若、黃金發,會計學原理(上),自版,2005年7月,九版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2007年2月,二版
賴源河,證券法規,元照,2008年10月,五版
盧飛山,證券與投資辭典,自版,2007年1月,一版
謝劍平,當代金融市場,智勝文化,2009年9月,三版
謝劍平,期貨與選擇權,智勝文化,2010年1月,四版
謝劍平,投資學—基本原理與實務,智勝文化,2009年2月,三版
謝劍平,現代投資學—分析與管理,智勝文化,2001年8月,二版
(二)期刊論文
吳金柱,中華民國來源所得概念之探討—以「認定準據」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7卷,第8期,2006年8月,頁43-65
林恆鋒&楊曜準,就源扣繳分離課稅制度之迷思—兼論新型金融商品應有之課稅方向,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7年3月號,頁1-3
柯格鐘,論金融商品之課稅,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7期,2011年3月,頁81-168
柯格鐘,論量能課稅原則,成功大學法學論叢,第14期,2007年12月,頁55-120
柯格鐘,論所得稅法之所得分類,月旦法學教室,第59期,2007年9月,頁78-89
柯格鐘,論權證之課稅—從我國稅捐實務作法與理論的差距談起,會計師季刊,第245期,2010年12月,頁2-18
陳肇鴻,由經濟觀點論金融市場上以衍生性商品進行市場投機之管制,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3期,2010年9月,頁167-222
陳怡君,員工認股選擇權之介紹,萬國法律,第122期,2002年4月,頁64-75
陳君薇,論投資型保單之課稅爭議,萬國法律,第156期,2007年12月,頁93-96
黃士洲,個人境外所得課徵最低稅負的法制分析與建議,財稅研究,第39卷,第2期,2007年3月,頁136-156
曾沂,附買回條款債券交易課稅爭議,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2年11月號,頁15-17
劉連煜,論票券是否可能成為證券法上所規範之證券,收於焦興鍇主編,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例之研究:一九九0~一九九二,中研院歐美所,1995年,頁197-230
(三)專題研究計畫
林世銘,證券商經營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租稅問題研究,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委託研究計畫,2006年5月
黃銘傑主持,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之研究,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2007年11月
曾巨威,國外金融商品所得稅制與我國之比較,財政部賦稅署九十五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07年6月
(四)學位論文
杜育任,金融工具與創新金融交易之稅務探討,輔仁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慧琪,租稅規劃對租稅公平性影響之研究—以證券交易所得與土地交易所得為例,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黃盈彰,金融商品所得課稅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曾瓊瑤,權證課稅合法性之研究,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8月
楊莉敏,我國債券所得課徵所得稅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廖紫婷,員工認股選擇權課徵綜合所得稅之研究,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趙彥強,結構型商品課稅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蔡育庭,我國累進稅之建制基礎與檢討,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五)報紙
自由時報,證所稅 劉憶如:明年開徵,2012年4月10日頭版
二、英文
(一)專書
Marvin A. Chirelstein, Federal Income Taxation, Foundation Press(10th ed, 2005)
Joseph M. Dodge, The Logic of Tax, West(1st ed, 1989)
John K. McNulty & Daniel J. Lathrope, Federal Income Taxation of Individuals, Thomson/West(7th ed, 2004)
Daniel Q. Posin & Donald T. Tobin, Principle of Federal Income Taxation of Individuals, Thomson/West(7th ed, 2005)
(二)期刊論文
J. Aaron Ball, A merger Mystery: Outlining a Legislative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of Distinguishing Deductible Expenses from Capital Expenditures Discussed in Wells Fargo v. Commissioner, 14 DePaul Bus. L.J. 55(2001)
Steven J. Green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apital Expenditures and Ordinary Business Expenses: A Proposal for A Universal Standard, 19 U. Mich. J.L. Reform 711(1986)
Sarah R. Lyke, INDOPCO, Inc. v. Commissioner: National Starch Decision Adds Wrinkles to Capital Expenditure Issue, 88 Nw. U.L. Rev. 1239(1994)
Byron Pavano, Life in All Its Fullness: A Discussion of Capitalization V. Deduction, 39 B.C. L. Rev 253(1997)
James David Ruffner II,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Expenses: An Overview of the Denial of Current Federal Tax Deductibility and Resulting Capitalization, 19 Dayton L. Rev. 197(1993)
Roger T. Weitkamp, Taxation of Loan Origination Expenditures: Lenders May No Longer Bank on Deductibility, 16 Ga. St. U.L. Rev.477(1999)
三、日文
(一)專書
金子宏,《租稅法》,弘文堂,2012年5月,十七版
中里実,《金融取引と課税―金融革命下の租税法》,有斐閣,2004年8月,オンデマンド版
(二)期刊論文
日下文男,〈有価証券の譲渡所得課税-クロス取引とみなし譲渡の観点から〉,《大阪府立大学経済研究》,52卷2号,2006年9月
日下文男,〈金融取引と所得課税〉,《大阪府立大学経済研究》,51卷3号,2005年12月
川又新一郎,〈資産譲渡益課税の諸問題〉,《拓殖大学論集 政治・経済・法律研究》,9卷,2007年3月
泉潤慈,〈株式等の譲渡益課税についての課税方法について〉,《福山大学経済学論集》,31卷2号,2006年10月
須藤芳正&谷光透,〈譲渡所得税制に関する一考察 : 2分の1 課税方式を中心に〉,《川崎医療福祉学会誌》,14卷2号,2005年
須藤時男,〈市場価格のある有価証券に生じる評価益への課税可能性の考察〉,《商学研究科紀要》,69号,2009年11月
四、網路資料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商總公司明細表,網址:http://www.twse.com.tw/ch/products/broker_service/broker_list.php(最後瀏覽日期:2012/8/2)
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會員類別家數統計圖,網址:http://www.futures.org.tw/ViewInfo.asp?id=201(最後瀏覽日期:2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