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童永全
Tung, Yung-Chuan
論文名稱: 大學學生會會費收取的法律分析與檢討
The Legal Analysis on Membership Fee of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s
指導教授: 許育典
Hsu, Yue-di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學生自治學生會行政主體公法人強制執行行政執行
外文關鍵詞: student autonomy, student union, subject of administration, public legal person, compulsory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ve execu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41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是針對大學學生會會費的問題進行法律分析,2005年12月28日大學法修法時在第33條第2項規定:大學應輔導學生成立由全校學生選舉產生之學生會及其他相關自治組織,以增進學生在校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第3項規定:學生為前項學生會當然會員,學生會得向會員收取會費;學校應依學生會請求代收會費。依此規定形成了大學、學生會與學生之間三面的法律關係,然而此規定是否符合憲法上對於基本權的保障,本論文從憲法釋義學的角度分析大學學生自治的憲法基礎,並以基本權限制理論對大學法第33條第3項進行合憲性檢驗。其次,上述大學法的規定賦予學生會收取學生會會費的權限,並進而得作為法律關係的主體而與大學及學生形成法律關係,故學生會本身的法律性質亦應予以界定,本論文在檢討學界通說見解後,嘗試提出行政主體或公法人的成立要件,認為學生會應有具行政主體或公法人的地位具有權利能力得為權利主體。再者,依上述規定雖然賦予學生會收取會費的權限,然而學生會為確保此項權限的行使,在學生未繳學生會會費,學生會該如何選擇強制執行的途徑亦將成為問題,本論文於分析現行三個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主要強制執行法制後,提出選用的基準,以作為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強制執行的判斷步驟,並以此選用基準判斷出學生會會費欠繳時應是循行政執行法的途徑移送行政執行處實施強制執行。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of the membership fee of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s and proceeded with legal analysis. The University Law Article Article 33(28 December 2005): universities shall tutor the students to organize a student union and other related self ruling organizations consisting of members elected from students of the whole universit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tudy and ability of self rule. The student union refereed to in the previous paragraph may charge a membership fee from members; the university shall collect the membership fee for the student union.
    According to the rule, it forms three directions legal rules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 unions and students. However, we wonder if the third rule conform to privileges or not. We will analyze the constitution of autonom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ccording to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in this thesis, and it is constitutional to limit the right of the basic theory for the University Law Article 33 third. Besides, the rules above allow student union rights to collect the fee of student unions, and further, it forms a legal 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students as a principal part of legal rel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marcate the legal properties of student union. We tried to address the essentials of subject of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legal person after reviewing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s of the academic circle. We consider that student union has capacity of subject of administration or public legal person. It could be the legal capacity of a person.
    Although student unions are been giving the power to collect the fee of student unions, it will be a problem that student unions should choose what kind of enforcement if students don’t pay the mebership fee of student unions when the student union wants the exercise of right to be assured.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three enforcements of obligation to pay forfeit of compulsory enforcement laws.. We address this standard as compulsory enforcement stage that under obligation to pay forfeit of Compulsory Enforcement Act, and estimate that the fee of student unions has paid or not . According to Administrative Execution Act has to send the case to the 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operated by the professional agency—Administrative Enforcement Agency of Justice.

    第一章 緒論 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研究方法與範圍 3 參、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大學學生自治的憲法基礎 5 壹、大學生享有大學教育的基本權依據 5 一、學理上的爭議 6 (一)學術自由 6 (二)職業自由 7 (三)概括基本權 8 (四)基本權競合 9 (五)法律上的權利 9 二、司法實務的見解 10 (一)行政法院的見解 10 (二)大法官的見解 11 三、本論文的見解 14 (一)不宜承認獨立的基本權 15 (二)學習自由非職業自由所能涵蓋 17 (三)學術自由下的學習自由作為享有大學教育的基本權依據 18 貳、學術自由下大學學生自治的內涵 20 一、學生自治作為學習自由的內涵 21 (一)自治的實質意涵—利害關係人的參與 21 (二)藉由學習事務的參與落實學習自由的保障 22 二、學生自治作為大學自治的內涵 26 (一)大學自治作為制度性保障的意涵 26 (二)大學自治的內部關係—共治關係 28 (三)學生自治作為大學共治的一環 30 三、學生自治與學生自治組織 32 (一)學生自治組織為實現學生自治的必要制度 32 (二)大學法對於學生自治組織的制度設計—強制入會及收取會費 33 第三章 強制入會及收取會費的法律關係與合憲性檢驗 35 壹、大學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 37 一、在學關係取代特別權力關係 37 二、在學關係中大學生的法律地位 39 貳、大學學生會的法律性質 42 一、公法組織的通說見解 42 (一)公法人與其他組織的界分 42 (二)沿襲民法上權利能力制度 46 二、通說見解的檢討 48 (一)公法人認定標準的檢討 48 (二)權利能力認定基準的檢討 50 1.權利能力的範圍 50 2.有無權利能力的認定標準 53 3.權利義務的最終歸屬性 56 三、學生會法律性質的定位 58 (一)行政主體(或公法人)的成立要件 58 (二)學生會法律性質的具體判斷 60 1.設立準據法為公法法規 60 2.依社會事實判斷得為權利主體 63 參、學生會與大學、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 64 一、學生會與大學之間的法律關係 64 (一)學生會代表全體學生參與大學自治 64 (二)大學應輔導學生會成立並依請求代收會費 65 二、學生會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 68 (一)學生會執行自治事務的權限與責任 68 (二)學生依法為當然會員並負繳納會費的義務 68 肆、強制入會及收取會費的合憲性檢驗 70 一、大法官對強制入會及收取會費的看法 70 二、確定基本權的保護法益 72 三、基本權保護法益是否受侵害 73 四、合憲要件檢驗—從實質的手段面看限制的合憲性 73 (一)審查標準的選擇 73 (二)特定公益目的的檢驗 74 1.檢驗特定公益目的的必要性 74 2.本件特定公益目的的具體檢驗 75 (三)比例原則的檢驗 75 第四章 未繳學生會會費的強制執行途徑 78 壹、法治國原則對強制執行制度的要求 78 一、法治國原則內涵 78 二、法律保留原則對強制執行制度的要求 80 三、比例原則對強制執行制度的要求 82 四、權利救濟保護對強制執行制度的要求 85 貳、現行金錢給付義務的強制執行法制 88 一、強制執行法的執行制度 89 (一)民事執行的制度設計—執行名義制度 89 (二)民事執行的執行名義 91 (三)特殊公法債務的執行名義 93 二、行政訴訟法的執行制度 95 (一)執行名義制度的援用 95 (二)執行名義的類型 96 1.行政法院的確定判決 96 2.行政法院的和解與裁定 101 3.約定執行條款的行政契約 102 (三)執行機關及執行程序 103 三、行政執行法的執行制度 105 (一)行政執行的特殊結構 105 1.行政機關自力執行 106 2.無需援用執行名義制度 109 (二)行政執行的執行依據 112 1.本於法令之行政處分 114 2.法院裁定 116 3.依法令 118 四、三種執行制度的選用基準 123 (一)法律有無特別規定 123 (二)公法性質或私法性質 124 (三)有無作成行政處分的權限 125 1.具體形成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的原因 125 2.行政處分容許性 126 (四)執行名義的取得來源 130 參、學生會會費強制執行途徑的選用判斷 131 一、公法性質或私法性質 131 二、學生會有無作成行政處分的權限 132 (一)會費繳納義務的具體形成原因 132 (二)學生會得以行政處分形成繳費義務 132 三、小結 135 肆、學生會會費於強制執行程序中的問題分析 136 一、移送執行的主體 137 二、執行要件的檢驗 137 三、執行程序的行為能力 139 第五章 結論 140 參考文獻 145 一、中文部分 145 二、德文部分 154 索 引 156

    一、中文部分
    宋偉民,〈我國大專校院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之行政機關〉,《學生事務》,44卷3期,2005年9月,頁4-29。
    江嘉琪,〈行政契約關係與行政處分容許性〉,《律師雜誌》,303期,2003年12月,頁60-70。
    朱偉競,《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濤石文化,2000年12月。
    呂太郎,〈所謂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台灣本土法學》,3期,1999年8月,頁180-183。
    吳志光,〈德國大學學生會的制度規範〉,《中大社會文化學報》,7期,1998年12月,頁147-168。
    吳金柱,《所得稅法之理論與實用(上)》,台北:五南,2008年4月。
    吳 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刊,2004年6月,3版。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刊,1992年9月。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刊,2007年9月,增訂10版。
    ───,《行政爭訟法論》,台北:自刊,2008年3月,4版。
    吳信華,〈基本權利的體系思考〉,《月旦法學教室》,9期,2003年7月,頁122-132。
    李玉君,〈德國健康保險組織體制之探討〉,《歐美研究》,30卷,3期,2000年9月,頁41-88。
    李建良,〈行政執行〉,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1998(下)》,台北:翰廬,1998年3月,871-940。
    ───,〈論行政訴訟強制執行之基本體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49期,2001年12月,頁63-122。
    ───,〈大學自治、受大學教育權與法律保留原則〉,《台灣本土法學》,29期,2001年12月,頁33-46。
    ───,〈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以德國公法人概念與法制為借鏡〉,《月旦法學》,84期,2002年5月,頁43-59。
    ───,〈農田水利會相關問題探討:公法人制度在我國的實務與理論〉,收於:葛克昌/林明鏘主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台北:台大法律學院,2003年3月,頁107-162。
    ───,〈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2003年2月,2版,頁51-100。
    ───,〈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80號解釋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2003年2月,2版,頁149-186。
    ───,〈淺談校園人權的實然與應然:從「一隻鞋」說起〉,收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5月,頁165-185。
    ───,〈大學自治與法治國家:再探「二一退學制度」的相關法律問題〉,收於:教育部編,《大學自治與教師、學生權利之保護》,台北:教育部,2005年7月,頁77-139。
    ───,〈行政法序論〉,收於: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合著,《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2006年1月,3版,頁1-162。
    ───,〈行政法上義務繼受問題初探〉,收於:湯德宗/劉淑範主編,《2005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議》,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6年12月,頁75-122。
    李惠宗,〈從學術自由及大學自治行政權論大學退學制度之合憲性〉,《台灣本土法學》,32期,2002年3月,頁27-42。
    ───,〈制度性保障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台灣本土法學》,38期,2002年9月,頁13-37。
    ───,《行政法要義》,台北:五南,2004年1月,2版。
    ───,《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4年9月。
    李 模,《民法總則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刊,1992年6月,修訂版。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2005年10月,6版。
    法務部編印,《行政執行法研究修正實錄(續)》,台北:法務部,1997年6月。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編印,《行政執行業務相關令函彙編》,台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2007年7月,2版。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委員會會議紀錄及會議資料彙編(三)》,台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2003年5月。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委員會會議紀錄及會議資料彙編(四)》,台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2004年5月。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委員會會議紀錄及會議資料彙編(五)》,台北:法務部行政執行署,2004年8月。
    法治斌,〈獨立於大法官解釋外之司法審查: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89年度訴字第1833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29期,2001年12月,頁47-53。
    ───/張明珠修訂,〈行政法律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頁221-239。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1989年10月。
    ───,〈析論學生權利之保障〉,收於:賀德芬編,《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1990年3月,頁161-174。
    ───,〈大學自治與強制退學制度〉,《台灣本土法學》,29期,2001年12月,頁54-65。
    ───,〈學習權序論〉,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7月,頁187-219。
    ───,《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高等教育,2003年9月。
    林三欽,〈論基本權利之侵害〉,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2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0年8月,頁439-470。
    林明昕,〈原住民地位之保障作為「基本權利」或「基本國策」?〉,《憲政時代》,29卷3期,2004年1月,頁335-355。
    ───,〈行政機關如何向人民請求返還公法上不當得利:以因授益處分所造成之給付型不當得利為中心〉,《律師雜誌》,313期,2004年10月,頁107-121。
    林明鏘,〈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月旦法學》,77期,2001年10月,頁162-170。
    ───,〈論基本國策〉,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月旦,1997年3月,頁1465-1503。
    ───,〈論行政罰之處罰對象〉,收於:廖義男主編,《行政罰法》,台北:元照,2007年11月,頁137-166。
    林紀東,《行政法新論》,台北:自刊,1986年3月,改訂28版。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台北:三民,1987年3月,3版。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台北;三民,1984年3月,再版。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各論編》,台北:元照,2003年9月,3版。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台北:自刊,1999年8月,第2次增修版。
    ───,〈論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名義〉,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台北:五南,2000年12月,頁825-847。
    ───,《行政罰法》,台北:元照,2005年6月。
    ───,《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6年9月,3版。
    林騰鷂,《行政法總論》,台北:三民,2002年10月,增訂2版。
    ───,《行政訴訟法》,台北:三民,2005年10月,2版。
    城仲模,〈行政強制執行序說〉,收於:氏著,《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1999年10月,增訂3版,頁245-315。
    施啟揚,《民法總則》,台北:自刊,2005年6月,6版。
    姚瑞光,《民法總則論》,台北:自刊,2002年9月。
    洪家殷,〈行政罰〉,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頁617-686。
    翁岳生,〈論行政處分之概念〉,收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自刊,1990年,11版,頁1-36。
    ───,〈行政法與國家賠償法〉,收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月旦,1997年4月,頁157-215。
    許士宦,〈金錢及物交付執行之間接強制〉,《臺大法學論叢》,37卷2期,2008年6月,頁151-184。
    許育典,〈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的本質(上)〉,《月旦法學》,49期,1999年6月,頁116-126。
    ───,〈在學關係之法律性質〉,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台北:五南,2000年12月,頁1325-1368。
    ───,《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5月。
    ───/朱朝煌,〈學術自由、大學法制與學生自治〉,收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3輯》,台北:東吳大學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2003年3月,頁178-200。
    ───,〈國家目標條款〉,《月旦法學教室》,30期,2005年4月,頁38-39。
    ───,《教育法》,台北:五南,2007年7月。
    ─── /盧浩平,〈由新大學法檢視大學輔導學生自治事務的定位〉,收於:鄧毓浩主編,《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2007年8月,頁467-490。
    ──,〈大學自治與公平入學請求權的衝突:大法官釋字第626號解釋的悲歌〉,《台灣法學》,115期,2008年11月,頁83-87。
    ───,《憲法》,台北:元照,2009年7月,3版。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3月,頁153-178。
    ───,〈教育行政體制法治化之研究〉,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3月,頁439-465。
    ───,〈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11期,2003年9月,頁64-75。
    ───,〈行政處分〉,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頁475-558。
    ───,〈比例原則與法規違憲審查〉,收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台北:元照,2007年1月,頁75-94。
    ───,〈比例原則之操作試論〉,收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台北:元照,2007年1月,頁119-140。
    許春鎮,〈論自治行政之概念及其類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59期,2006年9月,頁1-57。
    郭展瑋/張捷妤,〈新世紀台灣大專學生自治組織公共性初探〉,《中華人文社會學報》,6期,2007年3月,頁66-97。
    陳 敏,《行政法總論》,台北:自刊,2009年9月,6版。
    ───,〈租稅債務關係之成立〉,《政大法學評論》,39期,1989年6月,頁369-396。
    陳世榮,《強制執行法詮解》,台北,自刊,1988年7月,修訂版。
    陳計男,《強制執行法釋論》,台北:元照,2002年8月。
    陳英鈐,〈自由法治國與社會法治國的制度選擇〉,《台灣本土法學》,4期,1999年10月,頁87-99。
    陳清秀,〈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植根雜誌》,17卷7期,2001年7月,頁261-284。
    ───,《稅法總論》,台北:元照,2006年10月,4版。
    ───,〈依法行政與法律適用〉,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頁145-220。
    陳榮宗,〈非法人團體之權利能力論〉,收於: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民事訴訟法之研討(三)》,台北:1995年3月,3版,頁89-196。
    ───,《強制執行法》,台北:三民,2000年11月,2版。
    ───/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台北:三民,2006年4月,4版。
    陳淑芳,〈對行政執行行為不服之第一次權利保護〉,收於:林明鏘/蔡茂寅主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二)》,2006年11月,頁129-155。
    ───,〈行政處分之許可性〉,《台灣法學》,113期,2008年10月,頁113-117。
    陳愛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中財產權概念之演變〉,收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研院社科所,1998年6月,頁393-420。
    ───,〈行政處分存否的認定標準與行政法院「適用」大法官解釋的方式〉,《法令月刊》,51卷10期,2000年10月,頁225-231。
    ───,〈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及公法人〉,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2001年8月,頁1325-1368。
    ───,〈退學處分、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台灣本土法學》,27期,2001年10月,頁81-86。
    ───,〈社會國的憲法委託與基本權保障〉,收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10月,頁267-289。
    ───,〈行政組織〉,收於: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合著,《行政法入門》,台北:元照,2006年1月,3版,頁163-261。
    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收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元照,2002年7月,5版,頁181-284。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自刊,2002年10月,修正4版。
    ───,《行政法總論》,台北:自刊,2005年9月,修訂8版。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2005年11月,2版。
    陳櫻琴,〈行政上強制執行與即時強制〉,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台北:五南,2000年12月,頁797-823。
    張文伯,〈論學校法人〉,收於:鄭玉波主編,《民法總則論文選輯(下)》,台北:五南,1984年7月,頁537-559。
    張壯熙,〈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的意義與輔導〉,收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會輔導》,台北: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2001年6月,頁337-357。
    張哲榮,《論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中行政執行處之定位》,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張嘉尹,〈環境保護入憲的問題:德國經驗的初步考察〉,《月旦法學》,38期,1998年7月,頁86-96。
    ───,〈大學「在學關係」的法律定位與其憲法基礎的反省〉,《台灣本土法學》,50期,2003年9月,頁3-23。
    張登科,《強制執行法》,台北:自刊,1997年2月,修訂版。
    張錕盛,〈行政法學另一種典範之期待:法律關係理論〉,《月旦法學》,121期,2005年6月,頁54-87。
    張鐸嚴,《台灣教育發展史》,台北:空大,2005年12月。
    黃昭元,〈二一退學制度的憲法爭議〉,收於:《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9月,頁81-125。
    黃茂榮,《稅法總論(第1冊)》,台北:自刊,2002年5月。
    黃武雄,〈教授治校〉,收於:賀德芬編,《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1990年3月,頁241-244。
    黃錦堂,〈德國公法人之研究〉,收於:氏著,《行政組織法》,台北:翰蘆,2005年5月,頁289-338。
    ───,〈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1998(下)》,台北:翰廬,1998年3月,頁257-347。
    ───,〈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頁241-298。
    ───,〈行政法的發生與發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
    康育斌,《公立大學法人化之再思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盛子龍,〈行政處分容許性與行政爭訟〉,《月旦法學教室》,21期,2004年7月,頁22-23。
    葛克昌,〈社會福利給付與租稅正義〉,收於:氏著,《國家學與國家法》,台北:元照,1996年4月,頁43-92。
    ───,〈論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法律性質〉,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台北:五南,2000年12月,頁1033-1084。
    ───,〈婦女政策之憲法基礎〉,收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台北:學林,2002年5月,頁177-218。
    程明修,〈行政法上之意思表示、法律行為與行政處分〉,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編,《損失補償、行政程序法》,台北:台灣行政法學會,2005年7月,頁251-312。
    ───,〈憲法保障之制度與基本權之制度性保障〉,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6輯(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9年7月,頁327-363。
    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台北:元照,2005年10月,2版。
    曾建元,〈學生自治的理想與現實〉,《全國律師》,5卷7期,2001年7月,頁64-67。
    董保城主持,〈課程自主、考試評量與學術自由〉,收於:氏著,《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5月,頁9-103。
    ───,〈德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兼論我國大學法爭議—公立大學公法人化〉,收於:氏著,《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5月,頁105-175。
    ───,〈大學生學習自由之研究〉,收於:氏著,《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5月,頁177-215。
    ───,〈一般給付之訴〉,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台北:五南,2002年11月,頁116-127。
    ───,〈大學自治與退學處分之法律保留〉,收於:氏著,《法治與權利救濟》,台北:元照,2006年4月,頁67-82。
    ───,〈國家與公立大學之監督關係及其救濟程序〉,收於:氏著,《法治與權利救濟》,台北:元照,2006年4月,頁201-259。
    詹鎮榮,〈行政機關之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法學講座》,23期,2003年11月,頁54-63。
    ───,〈大學招生法律問題之探討:兼評教育部之相關訴願決定〉,收於:教育部編,《大學自治與教師、學生權利之保護》,台北:教育部,2005年7月,頁331-381。
    楊仕裕,〈從大學法治教育面初探學生權利〉,《學生事務》,42卷2期,2003年6月,頁44-57。
    楊國樞/瞿海源/林文瑛編,《新世紀大學教育》,台北:前衛,2001年8月。
    楊與齡,《強制執行法論》,台北:自刊,2001年9月,修正11版。
    趙相文,〈由法律觀點論自治制度〉,《中原財經法學》,15期,2005年12月,頁1-53。
    廖元豪,〈法律保留與基本權保障之脫鉤: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63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55期,2004年2月,頁17-35。
    廖義男,《國家賠償法》,台北:自刊,1996年4月,增訂版。
    ───,〈行政處分之概念〉,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2001年8月,頁375-419。
    ───,《行政法之基本建制》,台北:自刊,2003年6月。
    劉宗德,〈公法與私法之區別〉,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2001年8月,頁169-195。
    ───/彭鳳至,〈行政訴訟制度〉,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頁351-555。
    劉建宏,〈已執行完畢行政處分之效力及其救濟途徑〉,《月旦法學教室》,32期,2005年6月,頁34-35。
    ───〈行政主體向人民請求返還公法上不當得利之法律途徑〉,《台灣本土法學》,64期,2004年11月,頁37-55。
    劉淑範,〈論確認訴訟之備位功能: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3項之意涵與本質〉,《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5卷1期,2003年3月,頁59-112。
    蔡志方,《行政法三十六講:普及版》,1997年10月,台南:自刊,增訂再版。
    ───,《行政救濟法新論》,台北:元照,2001年8月,2版。
    ───,〈從一件犯罪被害人補償決定,論行政救濟途徑教示錯誤之法律效果〉,《成大法學》,11期,2006年6月,頁1-30。
    蔡志賢,〈從輔導實務探討大學學生自治之若干問題〉,收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2輯》,台北: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2002年5月,頁334-348。
    蔡宗珍,〈公法上之比例原則初論:以德國法的發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2期,1999年12月,頁75-103。
    蔡茂寅,〈行政執行與行政救濟之關係〉,收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二)》,台北:學林,2002年5月,頁175-205。
    蔡震榮,〈公法人概念的探討〉,收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月旦,1993年5月,頁251-280。
    ───,《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台北:五南,1999年10月,2版。
    ───,〈行政執行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台北:元照,2006年10月,3版,頁157-264。
    賴恆盈,《行政法律關係論之研究:行政法學方法論評析》,台北:元照,2003年1月。
    ───,〈試論行政處分之執行名義適格〉,收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10月,頁733-758。
    蕭文生,〈執行完畢與已消滅行政處分之救濟〉,收於:司法院編,《行政訴訟論文彙編:第2輯》,台北:司法院,1999年6月,頁191-216。
    ───,〈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之實現:評最高行政法院92年判字第620號判決〉,《月旦法學》,119期,2005年4月,頁191-201。
    ───,《國家法(Ⅰ):國家組織篇》,台北:元照,2008年8月。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法治國原則在我國教育法制中之理論與實踐》,台北: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12月。
    二、德文部分
    Ipsen, Jörn: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2.Aufl. Köln 2001.
    Maurer,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13.Aufl., München 2000.
    ─── : StaatsrechtⅠ,4.Aufl.,München 2005.
    Wolff,Hans J/Bachof,Otto/Stober,Rolf: Verwaltungsrecht Bd.2,6.Aufl., München 2000.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