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薏文 Chen, Yi-Wen |
|---|---|
| 論文名稱: |
運用問題解決模式之創意值評估 A Study of Evaluation on the Creative Value of Applying CPS Model |
| 指導教授: |
馬家湘
Ma, Chia-Hsi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55 |
| 中文關鍵詞: | 矩陣法 、腦力激盪法 、聚斂性思考 、發散性思考 、創造性問題解決法 、解決問題檢核法 |
| 外文關鍵詞: | Problem solving checklist, Matrix, Brainstorming, Convergent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7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創造力是人類思想的原動力,也是人類最珍貴的資源之一。問題解決與創造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創造力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研究運用創造性問題解決法,結合適當的思考技巧彙整出完整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這種分階段解題模式,其最大特色是在解題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先有發散性思考,再用聚斂性思考來收斂。
在一連串的擴、聚過程當中,藉由各種思考技巧的輔助,例如:腦力激盪法、矩陣評估法與解決問題檢核法等,才能將創意價值提升,並且讓發展創意的過程更加快速,進而達到真正有效率又不失創意性之問題解決方法。
Creativity is the motive power of human cerebration,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resources of human beings. Problem solv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creativity while creativity is crucial in the process of problem solving.
In this study,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 was used to combine with some proper cerebrating techniques so as to compile a complete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model.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is stage-by-stage problem-solving model is that every stage begins with divergent/creative thinking and ends with convergent/critical thinking. With the aid of various cerebrating techniques, such as brainstorming, matrix evalu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checklist, in the process of expanding and assembling cerebration, we can upgrade the value of creative ideas, speed up the process to develop creativity, and achieves an efficient problem solving method with creativity.
【註】
1、施振榮,《 再造宏碁 》,天下:台北市,P.P.298~310,1996。
2、施振榮,《 未來6大趨勢 》,大塊文化:台北市,P.P.46~50,2000年9月。
3、劉維公,《 從設計看台灣社會 》,台灣創意設計博覽會 導覽手冊:第一屆,P.P.12~13,民國92年11月。
4、盧諭緯,《 台灣十大最有價值的品牌,出列 》,數位時代雙週:第67期,P.P.59~61,2003年10月1日。
5、詹宏志,《 台灣的下一個繁榮---發展創意產業的3個理由與2個策略 》,數位時代雙週:第58期, P.P.106~109,2003年5月15日。
6、Byrd.R.E. and Byrd, J. L. (1989), Creative Risk Taking.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
7、洪榮昭,《 創意領先-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創造力 》,張老師:臺北市,P.P.81~82,一九九八。
8、西岡 文彥,《 圖解發想法-知的技術 》,JICC出版局:東京,一九九一。
9、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等著,《創造力研究》,心理:臺北市,P.P.19,二○○○。
10、馬家湘,《工業設計-產品開發之創意及實施》,龍山:高雄市,P.P.42~46,民71。
11、Wallas, G. (1926). The art of though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Ward, F. B. Smith, S. M.& Vaid, J. (Eds.) (1997). Creative Thought : An Introduction of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Processes. (p.209-234).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2、Gallagher, J. J. (1975). 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 (2nd Ed.).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13、星野 匡 著、楊淑芬 譯。《創意思考的方法(中譯本)》。建宏:臺北市,本研究全書彙整,民82。
14、同【註7】,P.P.108。
15、施顏祥,《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臺北市,二○○二。
16、白光華,《創新協同 產品研發》,中國生產力:臺北縣,P.P.178,二○○三年6月。
17、同【註16】,P.P.244。
18、洪懿妍,《企業新競爭-創意推手》,天下雜誌:第279期,P.P.128~132,2003年7月15日。
19、Osborn, A.F. (1953). Applied imagination: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New York: Scribners.
20、Parnes, S. J. (1967). Creative behavior guildebook.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1、Isaken, S. G., & Treffinger, D. J. (1985).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he basic course. Buffalo, NY: Bearly.
22、Treffinger, Isaksen, & Dorval. (1992).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 An Introduction. Sarasota : Center for Creative Learning.
23、Isaksen, S.G. (1987). Introduction: An orientation to the frontie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S.G. Isaksen (Ed.), Frontie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Beyond the basics (pp. 1-26). Buffalo, NY: Bearly Limited.
24、王怡勝,《創意解題法於產品設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P.P.63,民89。
25、同【註24】,P.P.93。
26、陳龍安,《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心理:台北,P.P.67-70,1997。
27、Isaksen, Dorval, Treffinger(1994):Creative Approaches to Problem Solving。USA:CPSB
28、加藤昌治 著、王瑤芬 譯,2003,《考具》,商周出版,p167-178。
29、原來,《腦力激盪術徹底應用》,林鬱文化:臺北市,P.P.33,一九九六。
30、馬家湘,《系統設計模式(SDM)於原型決策之理論與應用》,P.P.40~44,民89。
31、趙喬琪,《世界各國優良設計評審標準》,產品設計與包裝:第47期,P.P.24~25,1991。
32、Likert, R.(1932),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rch. Psychol., 140, P.P.52.
33、http://webclass.ncu.edu.tw/~tang0/Chap8/sas8.htm#5.肯德爾和諧係數(國立中央大學教學網)
34、Nielsen, Jakob(1993). Usability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Inc. P.P.37.
【參考文獻】
1、馬家湘,《工業設計:產品開發之創意及實施》,高雄市:龍山,民71。
2、林敏生編譯,《新產品開發:突破零成長的境界》,臺北市:書泉,民76。
3、J. Geoffrey Rawlinson著、林隆儀 譯,《創造性思考與腦力激盪法》,四版。臺北市:超越,民77。
4、Carol Kinsey Goman著,文林 譯,《創造力:事業成功的泉源》,臺北市:麥田,民81。
5、詹宏志著,《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臺北市:麥田,民85。
6、心岱主編,《創意心情-台灣百位廣告人的創意哲學》,臺北市:時報文化,一九九七。
7、艾德華.狄波諾 著、蕭富元 譯。《創意有方:水平思考談管理》,臺北市:天下遠見,一九九八。
8、黃俊英,《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六版,臺北市:華泰,一九九九。
9、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創新價值:打造台灣傳奇的60個精品企業經營奧秘》,臺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民89。
10、吳思華,《知識經濟、知識資本與知識管理》,臺北市:遠流,二○○一。
11、陳泰明,《新產品開發成本半減化講師手冊》,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民92。
12、張世彗,《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臺北市:張世彗出版,二○○三。
13、莊淇銘,《起創意動商機:迎接創意經濟時代來臨》,臺北市:宏範,二○○三。
14、許晉,《產品架構與產品創新》,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民86。
15、池克立,《因應全球運籌之產品開發策略》,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民87。
16、王宜婷,《新產品開發流程動態模型之建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88。
17、伍立人,《從傳統中尋找新生命的文化創意產業-以白米木屐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民91。
18、李思嫺,《組織內外部因素、建立自有品牌決策與廠商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92。
19、邱世寬,《高科技產業新產品開發之控制機制設計與績效關係之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博士班,民92。
20、湯偉君,《創造性問題解決(CPS)在教育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民87。
21、林佳慧,《高科技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評鑑量表之建立—以I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民89。
22、孫志誠,《創造力評量的內涵與方法初探》,設計研究期刊,P.P.184-193,民92年7月。
23、林義凱、李欣岳、楊芩雯,《啟動台灣品牌世紀》,數位時代雙週:第63期,P.P.95-104,2003年8月1日。
24、高子羽,《台灣下一個繁榮在創意產業》,數位時代雙週:第64期,P.P.102-103,2003年8月15日。
25、莊素玉,《做品牌台灣不能再猶豫》,天下雜誌:第281期,P.P.178-183,2003年8月15日。
26、林義凱,《小品牌,大挑戰》,數位時代雙週:第65期,P.P.104-111,2003年9月1日。
27、方宗廉,《文化創意產業的困境與機會》,卓越雜誌:第229期,P.P.44-49,2003年9月號。
28、林義凱,《為新世紀預約台灣品牌》,數位時代雙週:第67期,P.P.46-53,2003年10月1日。
29、楊致行採訪、鍾美華整理,《台灣產業永續發展的契機:產業創新》,永續雜誌:第11期,P.P.3-14,2003年10月15日。
30、邱義誠著,《從共用品的觀念談中小企業的產品策略》,設計Design雜誌:第115期,P.P.94-95,2004年2 / 3月。
31、Rothwell R. and Zegveld W.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 preparing for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Frances Pinter. 1982 .
32、A. Parasuraman. Marketing Research, 2nd ed. Reading, MS: Addison-Wesley, 1991, p.129.
33、George Gruenwal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hecklists. NTC Business Books, 1992.
34、G. Churchill, Jr., Marketing.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7th ed. Worth : The Dryden Press, p. 118、p. 149, 1999.
35、Robert G. Cooper. Product Leadership:Creating and Launching Superior New Products. arrangement with Perseus Books:L.L.C., 2000.
36、Peter F. Drucker, Thomas G. Cucuzza, Antonio Dàvila e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easur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arrangement with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0.
37、Duane E. Knapp. The Brand Mindset.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0.
38、Charles L. Gay and James Essinger. Inside Outsourcing:An insider’s guide to managing strategic sourcing. London: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