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温擎
Wen, Ching
論文名稱: 工程契約「漏項」爭議訴訟效率之研究
A Study on Litigation Efficiency for Dispute of Entry Omission under Construction Contract
指導教授: 陳耀光
Chen, Yaw-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漏項總價契約總價承包
外文關鍵詞: entry omission, contract lump-sum prices, turn-key contracting
相關次數: 點閱:50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依民法第490條:「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承攬契約係指廠商完成「一定工作」後,定作人於工作完成後給付「報酬」之契約,而漏項工程是否屬於一定工作、是否可請求完成工作後之報酬。工程漏項發生於工程設計圖說或規範等所顯示應施作之工作項目或工料未列入工程之計價項目之情形。一旦發生工程漏項,承攬廠商該如何爭取工程漏項款、保護自身權益,以提高提告之勝訴率。
    因此,本文先針對工程契約中關於漏項之法理分析、契約規定工作範圍之認定、總價契約之法律規定予以論述;次就輔以總價契約中相關爭議,以求漏項為整體之認識,其中針對具有代表性之案例,分析原告主張與被告抗辯、歷審統計、各審法院見解差異與訴訟效率分析;接著對漏項於法院判決之訴訟所得效率、訴訟期程與時間與金錢綜合效率為統計分析,客觀顯示漏項索求類型於法院判決情形。本研究發現漏項訴求理由主要為承攬報酬、不當得利、損害賠償、情事變更此四種理由為其爭議,其中承攬報酬(28%)與不當得利(24%)之請求勝訴率為高;但由於契約屬性的不同,請求之理由有所受限,因此事前應適當分析契約是否為總價契約、工程漏項是否屬於契約工作範圍內、是否為必要工項進行分析,以避免承攬廠商不但未獲得索賠,且造成二次傷害。

    This paper conducts a legal analysis on entry omissions in engineering contracts and examines the scope of work in the contracts and the legal regulations governing contract prices. This is followed with the review on legal disputes concerning contract prices, to establish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entry omissions. Milestone cases are presented; plaintiffs’ claims and defendants’ oppositions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tallies the trial statistics, delves into the differences in court opinions at different trials, and scrutinizes the litigation efficiency. A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lawsuit efficiency on entry omissions regarding court decisions, litigation time horizons and costs, as the metric for overall efficiency. The purpose is to draw an objective picture of court decisions on claims for entry omission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main disputes on entry omissions are about contracting fees, improper gains, damages, and circumstance changes. The probability of lawsuit victories is the highest with contracting fees (28%) and improper gains (24%). However, the reasons for entry omission claims are limited by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contracts.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conduct an ex-ante analysis on whether a contract is classified as a lump-sum contract, whether missing engineering items are part of the contracted work scope and whether the entry omissions are necessary. This helps to avoid claim failures by contractors and secondary victimization of contractors.
    Keywords: entry omissions, contract lump-sum prices, turn-key contracting

    目錄 摘要 I A Study on Litigation Efficiency for Dispute of Entry Omission under Construction Contract II 誌 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IX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緣起與目的 1 1-1.1 緣起 1 1-1.2 目的 1 1-2研究範圍與限制 2 1-2.1 研究範圍 2 1-2.2 研究限制 2 1-3研究方法 2 1-4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漏項」法理分析 5 2-1 漏項概說 5 2-1.1 漏項的意義 5 2-1.2漏項之工作範圍 6 2-1.3新增工作 7 2-2漏項之判定 8 2-3總價契約 8 2-3.1概說 8 2-4施工總價契約與統包總價契約 10 2-4.1概說 10 2-5總價契約與工程漏項 12 2-5.1概說 12 2-5.2漏項及漏量與施工總價契約間之關係 12 2-5.3施工總價契約之漏項爭議 14 2-5.4施工總價契約之漏量爭議 16 2-5.5國內學者之見解 17 2-6總價契約漏項之誠信原則 20 2-6.1契約文件與漏項之爭議 20 第三章 「漏項」之爭議 25 3-1漏項態樣 25 3-1.1概說 25 3-1.2漏項請求依據 26 3-1.3小結 32 3-2漏項索賠 32 3-2.1肯定說之主要理由 32 3-2.2否定說之主要理由 34 3-2.3小結 40 第四章 法院判決差異分析 47 4-1 台北地方法院 94年度建字第310號 47 4-1.1 當事人與事由 47 4-1.2 歷審統計 47 4-1.3 原告主張與被告抗辯 48 4-1.4 本訴訟之關鍵問題 49 4-1.5 歷審法院之見解 50 4-1.6 本案解析(政治大學顏玉明老師撰寫) 52 4-2 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度建字第289號 54 4-2.1 當事人與事由 54 4-2.2 歷審統計 54 4-2.3 原告主張與被告抗辯 55 4-2.4 本訴訟之關鍵問題 55 4-2.5歷審法院之見解 56 4-2.6本案評析(政治大學顏玉明老師撰寫) 59 4-2.7本案解析(政治大學顏玉明老師撰寫) 60 4-3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95年度建字第161號 61 4-3.1 當事人與事由 61 4-3.2 歷審統計 61 4-3.3 原告主張與被告抗辯 62 4-3.4 本訴訟之關鍵問題 63 4-3.5歷審法院之見解 63 4-3.6本案解析 64 4-4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98 年度 建 字第 66 號 65 4-4.1 當事人與事由 65 4-4.2 歷審統計 65 4-4.3 原告主張與被告抗辯 66 4-4.4 本訴訟之關鍵問題 67 4-4.5歷審法院之見解 67 4-4.6本案解析 68 4-5 臺灣台北地方法院 88 年度 重訴 字第 2283 號 69 4-5.1 當事人與事由 69 4-5.2 歷審統計 69 4-5.3 原告主張與被告抗辯 70 4-5.4 本訴訟之關鍵問題 71 4-5.5歷審法院之見解 71 4-5.6本案解析 72 4-6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0 年度 建 字第 11 號 73 4-6.1 當事人與事由 73 4-6.2 歷審統計 73 4-6.3 原告主張與被告抗辯 74 4-6.4 本訴訟之關鍵問題 75 4-6.5歷審法院之見解 75 4-6.6本案解析 77 第五章 訴訟效率分析 80 5-1 訴訟效率之定義與分析方法 80 5-1.1 定義 80 5-1.2 分析法 81 5-2 案例搜尋規劃 81 5-2.1 案例樣本來源 81 5-2.2 案例樣本篩選 82 5-2.3案例彙整 84 5-2.4法源網搜尋問題 88 5-3當事人訴訟所得比例 89 5-3.1全部統計 89 5-3.2 公告私 90 5-3.3 私告公 90 5-3.4 私告私 90 5-4訴訟期程統計 90 5-5 訴訟所得與時間交叉統計 9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3 6-1 結論 93 6-1.1承攬人對於漏項求償之分析 93 6-1.2定作人對於漏項抗辯之分析 94 6-1.3小結 94 6-2建議 94 6-2.1工程漏項之規範制定 94 6-2.2司法院判決書系統之建議 95 6-2.3 司法上對於「漏項」無專一定義 95 文獻參考 96 附件A-「工程漏項」109件樣本訴訟統計表 A-1 附件B-「工程漏項」關鍵字統計表 B-1

    (一)中文著作
    1. 王伯儉,《工程糾紛與索賠實務》,臺北元照,2002年。
    2.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爭議處理案例彙編》。臺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998年。
    3. 李家慶,《工程法律與索賠實務》,臺北中華民國仲裁協會,2004年9月。
    4. 林明鏘、郭斯傑,《工程與法律十講》,臺北五南,2013年。
    5. 劉慶禧,《建築工程估價要領》,臺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二)專書論文
    1. 吳詩敏,情事變更原則,《工程法律實務研析》,頁169-205,臺北寰瀛法律事務所,2004年12月。
    2. 吳詩敏,談總價契約漏項之實務爭議,《工程法律實務研析(四)》,頁149-211,臺北寰瀛法律事務所,2008年9月。
    3. 吳詩敏,論保留款,《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頁73-98,臺北寰瀛法律事務所,2007年7月。
    4. 梅芳琪、蔡步青,〈總價契約之爭議類型與爭點》,《工程與法律的對話》,頁79-81,臺北三民,2010年。
    5. 陳秋華,〈漏項〉,《工程法律實務研析》,頁139-152。臺北寰瀛法律事務所,2004年。
    6. 陳秋華,〈統包工程常見爭議〉,《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頁59-72,臺北寰瀛法律事務所,2007年。
    7. 陳德純,〈工程範圍變更〉,《工程法律實務研析》,頁115-116,2004年。
    8. 陳鵬光、王龍寬、陳素貞、蔡慧瑜。〈工程變更與契約變更〉,《工程法律探索》,頁1-34,2009年。
    9. 盧仲昱,〈工程中涉及程顧問之相關爭議處理-以契約漏項及設計監報酬為例〉,《工程爭議處理》,頁77-92,臺北台灣營建研究院,2003年。
    (三)期刊論文
    1. 王伯儉,〈漏項之處理〉,《營造天下》第99期,頁21-24,2002年。
    2. 王明德、蔡世祿,〈工程契約交易成本之比較分析〉,《中華民國第一屆營建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頁115-122,1999年。
    3. 李家慶,〈工程計價漏項之爭議〉,《營建知訊》第181期,頁61-63,1998年。
    4. 張宏節、江苑臻,〈公共工程總價承攬契約數量差異問題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頁120-137,2003年12月。
    5. 張詩芸、羅惠雯,〈總價契約與實作實算契約〉,《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二)》,頁61-82,2006年2月。
    6. 陳純敬,〈契約風險分配爭議實錄解析-公開招標機制下法反映不可預測之風險成本〉,《營建知訊第306期》,頁12-26,2008年7月。
    7. 黃立,〈契約自由的限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頁5-22,2005年10月。
    8. 黃立,〈總價承攬報酬之問題〉,《工程法律系列論壇(二)總價契約之價金給付問題》,頁1-23,2008年2月29日。
    9. 黃泰鋒,〈公共工程常見爭議概述及解決之道〉,《中律會訊》第3卷第5期,頁21-32,2001年。
    10. 顧仲雍,〈漫談工程項目、釋量與單價問題〉,《營造天下》第72期,24-26頁,2001年。
    11. 劉志鵬,〈談監造工程師(工程司)之絕對權〉,《營造天下》第97/98期合訂本,頁20-26,2004年2月。
    12. 顏玉明,〈營建工程契約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營造天下》第111期,頁24-31,2005年3月。
    13. 顏玉明,〈工程變更(Variations)之探討-以異常地質(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為對象〉,《律師雜誌》第282期,頁87-94,2004年3月。
    14. 顏玉明,〈從FIDIC國際工程標準契約條款談工程索賠管理〉,《營造天下》第109/110期合訂本,頁6-10,2005年2月。
    15. 顏玉明,〈從工程契約文件談契約價金之給付與調整〉,《營造天下》第112期,頁7-14,2005年4月。
    16. 羅明通,〈談政府採購之公平合理性〉,《營建知訊》第228期,頁60-64,2002年。
    17. 羅明通,〈採購法規範之範圍及公平合理原則適用於採購行為之界線〉,《律師雜誌》第249期,頁29-45。2000年6月。
    (四)學位論文
    1. 林曉男,《工程總價承攬契約漏項爭議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8年。
    2. 郭芳婷《公共工程契約之研究-以締結書面契約前之程序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3. 邊國鈞,《公共工程履約爭議實務問題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4. 葉文祥,《公共工程契約缺漏項量求償爭議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5. 陳怡安,《營建工程總價契約之漏項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碩士論文,2009年。
    (五)網路資源
    1. 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2.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usjudicial.gov.tw/Index.htm
    3.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4.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gcguǐglaw
    5. 司法統計http://www.judicial.gov.tw/Juds/Sihome.htm#05
    6. 法務統計http://www.moj.gov.tw/ct.asp?xltem=35093&CtNode=7866&mp-001
    7. 國家圖書館中文期刊檢索系統http://readopael.ncl.edu.tw/ncl3/index.jsp
    8.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 etds nel.edu.tw/theabs/index.html

    下載圖示 校內:2023-07-27公開
    校外:2025-01-0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