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碩禧 Wang, Shuo-shi |
|---|---|
| 論文名稱: |
人權教育作為友善校園的建構與實踐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s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s of Friendly Campus |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d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 畢業學年度: | 9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63 |
| 中文關鍵詞: | 人權 、人權教育 、友善校園 、教育人權 、人性尊嚴 |
| 外文關鍵詞: | friendly campus,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human rights, human digni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201 下載:1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育部正在積極推動的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並在各中小學進行友善校園評鑑。然而,從教育部的計畫來看,「友善校園」係基於學校本位管理的觀點,內容及相關措施相當多,每一個子項目牽涉的主管機關亦不盡相同,且較著重於訓輔工作。但是對於這個理念的內容,若未能先有核心概念,便無法去掌握及落實「友善校園」的理念。本論文從憲法學的角度去觀察,嘗試將憲法的價值秩序融入人權教育之中,讓人權教育能夠更貼進日常生活,並藉由人權教育與友善校園計畫中其他教育的分析,得出人權教育作為友善校園計畫的核心。因此,本論文以人權教育理念為基礎去建構友善校園的內容,描繪出友善校園的輪廓。緊接著由人權教育的課程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境去談友善校園具體的落實。最後,檢視人權教育在友善校園的實踐,作逐一的檢討並提出建議。
Recentl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mpelled The Overall Friendly Campus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roceeded the achievement evaluation to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Project, however, the concept of "friendly campus" is a self-managed viewpoint of the schools’ standard, and the Project includes many contents and relative measures. Each different subobjects involve different agency-in-charges and focus on moral instruction and counsel. On the other hand, if we don’t determine the core idea of friendly campu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control and carry out this concept. This thesis is observed in term of studying in constitution, try to incorporate the value order of the constitution in human rights education, let human rights education can stick into daily life even more. By analy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 education in the project of the friendly campus and human rights education, this thesis obstains a result that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s the core in the project of the friendly campus. So, this thesis builds the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friendly campus based on ideas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depict the outlines of the friendly campus. And then is to discus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friendly campus by course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Finally, this thesis looks over the practic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in the friendly campus, and does the self-criticism one by one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中文文獻
Betty A. Reardon著,蔣興儀/簡瑞容譯:《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
Carl Schmitt著,劉鋒譯:《憲法學說》,台北:聯經,2004年。
George J. Andreopoulos/Richard Pierre Claude著,王智弘等譯:《21世紀人權教育(上)》,台北:高等教育,2004年。
John Dewey著,林寶山譯:《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1989年。
John Dewey著,孫有中/藍克林/斐雯譯:《新舊個人主義:杜威文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7年。
Michael Freeman著,湯智賢譯:《人權:跨學科的探究》,台北:巨流,2006年。
Mona O’Moore/Stephen James Minton著,李淑貞譯:《無霸凌校園:給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手冊》,台北:五南,2007年。
Yam天空新聞:〈學校司令台高市教育局建議更名表演台等〉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705/20070521288109.html,瀏覽日期:2007年12月15日。
人本教育基金會:〈能力分班問題〉,http://hef.yam.org.tw/research/4/down4_2.htm,瀏覽日期:2007年9月15日。
——:〈高中職校規問題〉,http://hef.yam.org.tw/research/4/down4_3.htm,瀏覽日期:2007年10月6日。
——:http://hef.yam.org.tw/research/ 4/down4_3.doc,瀏覽日期:2007年10月13日。
——:〈保守勢力風起雲湧,升學歪風死灰復燃〉http://hef.yam.org.tw/news/45.doc,瀏覽日期:2007年10月20日。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5.php,瀏覽日期:2007年12月11日。
內政部:〈內政統計通報〉,2007年1月11日,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9602.doc,瀏覽日期:2007年11月15日。
友善校園聯盟: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chinese.htm,瀏覽日期:2007年8月24日。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及教育上的意涵〉,《教育研究集刊》,46期,2001年1月,頁31-51。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台北:自刊,1998年。
世界人權宣言:http://www.hre.edu.tw/report/friendly/doc/95conference/appendix6.doc,瀏覽日期:2007年11月7日。
史英:〈讓老師有機會發會自己!教師如何自我選材?〉,《人本教育扎記》,196期,2005年10月,頁96-99。
台灣無障礙協會:〈校園無障礙環境規劃設計〉,http://www.depa.org.tw/ac/page.htm,瀏覽日期:2007年12月13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7台灣回顧:司馬庫斯風倒櫸木事件,原住民捍衛傳統領域〉,http://e-info.org.tw/node/28624,瀏覽日期:2007年12月11日。
朱敬一/戴華:《教育鬆綁》,台北:遠流,1996年。
——/李念祖:《基本人權》,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
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2001年。
羊憶蓉:《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1994年。
——:〈從社會秩序到社會正義:法律如何作用?〉,收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主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台北:桂冠,2002年,頁95-122。
自由電子報:〈高中職不當校規,限兩個月修正〉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dec/15/today-life5.htm,瀏覽日期:2007年9月23日。
——:〈玻璃娃娃摔死判償案,逆轉〉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2005/new/dec/30/today-life1.htm,瀏覽日期:2007年11月4日。
何文馨:《人權教育與校規演變:以兩所國民中學為焦點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吳一藝:《國民小學實施友善校園成效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吳福源:〈國民小學實施友善校園成效與相關問題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0卷2期,2007年5月,頁165-207。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刊,2003年。
——:《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刊,2004年。
——:〈社會變遷與憲法解釋〉,收於:湯德宗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台北: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5年,頁1-7。
吳清山/林天佑:〈教育名詞:友善校園〉,《教育資料與研究》,62期,2005年2月,頁177。
吳維寧:〈為什麼學校總是有不合理的規定?〉,《人本教育扎記》,196期,2005年10月,頁92-95。
吳慧珠/張惠平:〈彩繪兒童亮麗的人生:談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收於:郭聰貴主編,《生命教育》,台南:南師院,2001年,頁81-107。
李孟玢:〈論世界人權宣言之基本性質與法律效力〉,《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期,1998年7月,頁333-361。
李念祖,〈新興人權入憲的取捨〉,《憲政時代》,32卷3期,2007年1月,頁299-320。
李建良:〈民主政治的建構基礎及其難題〉,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1999年,頁7-54。
——:〈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1999年,頁55-101。
——:〈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0年,頁325-376。
——:〈淺談校園人權的實然與應然〉,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頁165-185。
——:〈老師妳(你)在怕什麼?:也談「零體罰條款」的真義〉,《台灣本土法學》,91期,2007年2月,頁1-7。
李柏佳,〈校園安全面面觀〉,《台灣教育》,531期,1995年3月,頁25-29。
——:〈淺談國民小學人權教育的理念與實務〉,《訓育研究》,40卷1期,2001年3月,頁38-45。
李珀:〈品格教育〉,《教師天地》,135期,2004年4月,頁66-71。
李茂生:《法律與生活》,台北:正中,1992年。
李惠宗:〈談憲法的價值體系:評釋字第499號解釋及第6次憲法增修條文〉,《月旦法學》,61期,2001年6月,頁142-156。
——:《教育行政法要義》,台北:元照,2004年。
李琪明:〈中小學品德校園之實施策略與評鑑方式探析〉,《教育研究月刊》,159期,2007年7月,頁33-45。
李雅琳:〈以生命教育構築友善校園:作孩子的生命領航員〉,《中等教育》,58卷1期,2007年2月,頁94-101。
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收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1年,頁1-25。
——:《基因資訊利用與資訊隱私權之保障》,收於: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2004年,頁83-110。
肖雪慧:〈多樣文化與普世價值〉,http://www.comment-cn.net/data/2006/0214/article_139.html,瀏覽日期:2007年12月20日。
邢泰釗:《教師法律手冊》,台北:教育部,2004年。
周志宏:〈教育行政法制之研討〉,收於:氏著,《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1997年,頁1-49。
——:〈析論我國學生懲戒制度之法律問題〉,收於:氏著,《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1997,頁367-427。
周宗憲:〈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與修憲〉,收於:許志雄/蔡茂寅/周志宏主編,《現代憲法的理論與現實: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7年,頁163-182。
林火旺:〈對當前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卷2期,1994年4月,頁11-17。
林佳範:〈論人權理念與教改理念的一致性:從法治教育的言教與身教說起〉,《台灣教育》,611期,2001年11月,頁35-45。
——:〈校園人權與人權教育:淺論「學生人權」的觀念〉,《師友》,2002年6月,頁13-16。
——〈「法治教育」或「教育與法治」:從教師管教行為淺談法治教育之言教與身教〉,收於:氏著,《尋找校園學生主體性:學生權利與人權、法治教育理論》,台北:高等教育,2003年,頁157-185。
——:〈學生的隱私權與財產權〉,收於: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著,《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實務與理念》,台北:五南,2006年,頁5-30。
——:〈憲法的原理原則與教師的輔導管教〉,收於: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著,《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理念》,台北:五南,2006年,頁163-178。
——:〈人權教育的絕對與相對:淺論人權教育的「寬容」與「包容」〉,《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期,2006年8月,頁46-59。
林孟皇:〈教育改革潮流下的校園民主、法治與人權保障〉,收於: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著,《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與理念》,台北:五南,2006年,頁191-206。
林明昕:〈原住民地位之保障作為「基本權」或「基本國策」?〉,《憲政時代》,29卷3期,2004年1月,頁335-358。
林明鏘:〈論基本國策:以環境基本國策為中心〉,收於: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月旦,1997年,頁1465-1504。
林政逸:〈從校園髮禁政策與搜索事件談人權教育〉,《教育趨勢導報》,17期,2005年11月,頁135-143。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台北:三民,1982年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大中國,1993年。
林海清:〈友善校園的規劃與經營〉,收於:林海清等編輯,《友善校園的規劃與經營》,台北:教育資料館,2005年,頁2-15。
林萬義/王松溪:〈從視覺美學談校園規劃〉,收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優質的學校環境》,台北:學校建築學會,2001年,頁156-167。
林鈺雄:〈歐洲人權保障機制之發展與挑戰〉,《台灣本土法學》,69期,2005年4月,頁90-119。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04年
——:〈行政法律關係與特別行政關係〉,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台北:元照,2006年,頁221-239。
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戶松秀典編著,周宗憲譯:《憲法(下)》,台北:元照,2001年。
姚立明:〈從人權條款的保障範圍論人權條款的解釋:兼論基本權的領域概念〉,收於:徐正戎/張道義主編,《第一屆西子灣公法學研討會論文集,主題:憲法與社會》,2005年,頁7-26。
姚孟昌:〈挑戰一個更美好的聯合:探究人權規範普遍化的根本意義〉,收於:陳隆志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民主、和平與人權》,台北:元照,2006年,頁643-673。
洪如玉:〈人權教育與其他相關議題理論整合:概念分析、澄清與聯繫〉,《教育資料與研究》,59期,2004年7月,頁17-25。
——:〈人權教育與師資培育:理論與實踐〉,收於:楊洲松主編,《人權教育與師資培育》,台北:五南,2005年,頁79-114。
——:《人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6年。
洪柏禎:《立憲主義下的人權教育:台日美中學教科書的分析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洪鼎堯:〈懲罰的極限〉,收於: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著,《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與理念》,台北:五南,2006年,頁33-63。
唐秋霜:《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能力指標核心內涵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夏智瑩:《人權教育之實施原則與策略之研究:以教育部人權教育實施方案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孫志麟:〈開放後的省思:提升教師素質的機制〉,《教育研究》,89期,2001年9月,頁43-49。
孫效智:〈當前台灣社會的重大生命課題與願景〉,《哲學與文化》,31卷9期,2004年9月,頁3-20。
——:〈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http://gigabyte.fxsh.tyc.edu.tw/net_university/paper/net_uni_paper_A1.htm#three,瀏覽日期:2007年12月5日。
徐宗林:《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1988年。
——:〈人權與教育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6 集,1995年6月,頁19-51。
徐筱菁:〈人權教育在小學中的實現〉,《國民教育》,42卷1期,2001年10月,頁41-46。
柴松林:〈人權基礎、人權譜系與人權發展〉,《訓育研究》,40卷1期,2001年3月,頁21-28。
秦夢群/游步威:〈美國學校搜索學生類型與原則之研究:以聯邦法院判例為主〉,《教育研究集刊》,50輯2期,2004年6月,頁1-28。
——:〈教育權、教育組織特性與法律保留密度〉,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5年,頁483-505。
翁岳生:〈論特別權力關係之新趨勢〉,收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自刊, 1987年,頁131-158。
——:〈憲法解釋與人民自由權利之保障〉,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0年,頁1-22。
翁國彥:《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台灣的法治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教官,你要搜我的書包嗎?〉,http://www.jrf.org.tw/mag/mag_02s.asp?SN=1077,瀏覽日期:2008年1月7日。
高光義:〈校規與人權〉,《國教新知》,50卷2期,2003年12月,頁26-33。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5147002/9CC/9CC.html?open,瀏覽日期:2007年11月7日。
張佛泉:《自由與人權》,台北:台灣商務,1993年。
張宏育:〈談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的內涵與落實〉,《教育文粹》,32期,2003年6月,頁75-82。
張杏如:〈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收於:何琦瑜/鄭一青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2004年,頁43-45。
張秀雄:〈多元文化VS.公民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5輯,2004年6月,頁37-60。
張振成:〈如何落實國民中小學人權教育〉,《台灣教育》,611期,2001年11月,頁60-63。
張桐銳:〈告別「特別權力關係」?:從最高行政法院94年裁字第1123號裁定談起〉,收於:林明鏘、蔡茂寅主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二)》, 台北:元照,2006年,頁41-64。
張國書:〈西方與亞洲在人權觀念上的對抗?:淺介國際人權法概念中的普遍性原則與文化相對主義〉,《新世紀智庫論壇》,8期,1999年12月,頁65-72。
張淑美:〈兒童「生死教育」之理念與實施〉,收於:郭聰貴主編,《生命教育》,台南:南師院,2001年,頁1-16。
張嘉尹:〈論「價值秩序」作為憲法學的概念〉,《台大法學論叢》,30卷5期,2001年9月,頁1-32。
——:〈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編輯,《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頁29-70。
——:〈大學「在學關係」的法律定位與其憲法基礎的反省〉,《台灣本土法學》,50期,2003年9月,頁3-23。
張澤平:〈學校與警察、司法機關的協調互動〉,收於:民間司法改革委員會著,《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校園法律實務與與理念》,台北:五南,2006年,頁139-159。
教育部:《友善吧!校園:國民中小學友善校園評估手冊》,台北:教育部,2006年。
——:http://epaper.edu.tw/love-edu/news_detail.php?code=05&sn=282,瀏覽日期:2007年10月20日。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96年版〉,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ebooks/edu96/index.htm?open,瀏覽日期:2007年12月5日。
畢恆達:〈權力、性別與空間:校園空間中人權實現之可能〉,《教育研究月刊》,136期,2005年8月,頁5-9。
許文義:〈資料保護之法基礎〉,收於:李震山等著,《法與義:Heinrich Scholler教授七十大壽祝賀論文集》,台北:五南,2000年,頁217-287。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4年。
——:〈人權的「光」與「影」〉,《月旦法學雜誌》,44期,1999年1月,頁47-55。
——:《憲法之基礎原理》,台北:稻禾,1992年。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
——:〈民主共和國〉,《月旦法學教室》,9期,2003年7月,頁32-36。
——:〈社會國〉,《月旦法學教室》,12期,2003年10月,頁38-43。
——:〈基本權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14期,2003年12月,頁32-36。
——:〈法治國在台灣的建構與實踐〉,收於: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戰鬥的法律人》,台北:元照,2004年,頁313-354。
——:《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五南,2005年。
——:《宗教自由與宗教法》,台北:元照,2005年。
——:〈人權與法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當代教育研究》,13卷3期,2005年9月,頁29-57。
——:〈友善校園的理想與現實〉,友善校園的理想與現實研討會,2005年10月1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主辦。
——:〈教育憲法的建構〉,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頁507-561。
——:《文化國與文化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
——:《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
——:《教育法》,台北:五南,2007年。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頁181-206。
——:〈教育行政體制法治化之研究〉,收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1999年,頁481-508。
許茂青/羅希哲:〈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學生輔導》,101期,2006年6月,頁144-155。
許慶雄:〈人權的調整與效力之研究〉,收於: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月旦,1997年,頁423-477。
——:《憲法入門Ⅰ:人權保障篇》,台北:元照,1999年
陳玉佩:《國民中學人權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國中人權教育實務與經驗分享〉,《教育資料與研究》,59期,2004年7月,頁26-32。
陳仲磷:〈隱私權概念的理解與充填〉,收於:李鴻禧等合著,《臺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台北:元照,2002年,頁637-661。
陳伯璋:〈知識經濟與教育改革〉,《中等教育》,52卷3期,2001年6月,頁180-197。
陳秀容:〈近代人權觀念的轉變:一個社會生態觀點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卷2期,1997年6月,頁101-132。
陳佩英/洪嘉敏:〈反體罰的思想演進〉,http://b3m.netfirms.com/chinese/chinese.htm,瀏覽日期:2007年8月6日。
陳佩英:〈友善校園從落實人權法治教育開始〉,友善校園的理想與現實研討會,2005年10月1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主辦。
陳治世:《學生國際法》,台北:漢苑,1979年。
陳春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的探討〉,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0年,頁273-324。
陳英鈐:〈自由法治國與社會法治國的制度選擇:評釋字第472、473號大法官會議解釋〉,《台灣本土法學》,4期,1999年10月,頁87-99。
陳迺臣:〈品德教育基本原理及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59期,2007年7月,頁5-14。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自刊,2003年。
陳淳文:〈憲法與主權:由修憲觀點淺談兩個公法學上的基本概念〉,收於: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下冊》,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2年,頁155-204。
陳清秀:〈憲法上的人性尊嚴〉,收於: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月旦,1997年,頁93-122。
陳逸民:《憲法與人權》,台北:新文京,2004年。
陳隆志/廖福特:〈國際人權公約與國內法化之探討〉,《國家政策季刊》,1卷2期,2002年12月,頁33-56。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2004年。
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2000年,頁235-272。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三民,1992年。
陳錦蓮:〈新課程中人權教育議題在學校落實之途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卷4期,2003年12月,頁7-18。
傅木龍:〈啟航與前瞻:人權教育之契機與發展〉,《學生輔導》,73期,2001年3月,頁6-19。
傅佩榮:〈約、恕、儉、敬勾勒人生全景〉,收於:何琦瑜/鄭一青著,《品格決勝負:未來人才的秘密》,台北:天下,2004年,頁104-112。
智邦公益館:〈國小兒童校園霸凌(bully)現象觀察發表〉http://www.17885.com.tw/welfare/show.asp?serial=731,瀏覽日期:2007年8月24日。
曾志朗:〈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收於:李遠哲等著,《享受生命:生命教育》,台北:聯經,1999年,頁1-7。
游啟忠:〈論國際私法與條約之關係〉,《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期,1998年7月,頁285-332。
——:〈論釋字第329號解釋與最高法院23年上字第1074號判例暨最高法院23年上字第1813號判例之適用〉,收於:務實法學基金會編,《判例研究彙編(三)》,台北:務實法學基金會,2001年,頁147-182。
湯志民:〈學校綠建築規劃之探析〉,收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台北:學校建築學會,2003年,頁11-80。
——:《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五南,2006年。
湯梅英:〈九年一貫課程人權教育之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學生輔導》,第73期,2001年3月,頁40-51。
——:〈融入或消失?談九年一貫課程中人權議題的課程與教學〉,《師友》,420期,2002年6月,頁17-21。
雅虎新聞網: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816/63/iuqq.html,瀏覽日期:2007年9月4日。
——:〈國中老師體罰學生成傷,家長堅提傷害告訴〉,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1002/5/lkh7.html,瀏覽日期:2007年10月13日。
馮朝霖:〈認同、差異、與團結:人權教育與教育人權的辯證〉,《學生輔導》,73期,2001年3月,頁94-103。
——:〈「希望的種籽」撒往何處?〉,收於:Betty A. Reardon 著,蔣興儀/簡瑞容譯,《人權教育:權利與責任的學習》,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審定序。
——:〈人權教育作為一種人權的辯證思考:兼論台灣學校人權的困境〉,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3年12月6、7日,國史館/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主辦。
黃旭田:〈「友善校園」的困境、反省與推動策略〉,《全國律師》,10卷6期,2006年6月,頁33-37。
黃國峰:〈人權法治教育理念之探究:從美國公民教育中心的民主基礎系列教材說起〉,《學生輔導》,95期,2004年11月,頁105-115。
黃國瑞:〈憲法第63條「條約」意義之探討〉,《法律評論》,69卷7-9期,2003年9月,頁2-27。
黃啟峰:〈深耕、生根:生命教育在學校落實之行動方案〉,《學生輔導》,101期,2006年6月,頁118-123。
黃異:《國際法》,台北:啟英,1996年。
——:《國際法在國內法領域的效力》,台北:元照,2006年。
黃源盛:《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2007年。
黃德祥:〈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通訊》,1998年10月,頁6-10。
黃默:〈台灣人權教育的倡導、現況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1卷2期,2002年12月,頁69-84。
黃馨儀:〈論我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內涵〉,《三民主義學報》,20期,2000年2月,頁249-274。
黃藿:〈師資培育機關開設人權教育的規劃與挑戰〉,收於:楊洲松主編,《人權教育與師資培育》,台北:五南,2005年,頁35-59。
楊士隆/曾淑萍:〈校園暴力犯罪與防制對策〉,《教育研究月刊》,154期,2007年2月,頁60-75。
楊巧玲:〈友善校園,對誰友善?〉,《教育文粹》,36期,2007年6月,頁22-34。
楊柳新:〈談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策略〉,《教師天地》,135期,2005年4月,頁74-78。
楊洲松:〈人權危機時代中的人權教育〉,《中等教育》,56卷1期,2005年2月,頁20-33。
——:〈人權教育:理念、實踐與問題〉,收於:楊洲松主編,《人權教育與師資培育》,台北:五南,2005年,頁1-33。
楊深坑:《溝通理性、生命情懷與教育過程:哈伯瑪斯的溝通理性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997年。
楊萬和主編:《擁抱生命彩繪青春》,台北:北市教育局,2006年。
楊龍立:〈師範學院人權教育課程設計的幾個問題〉,收於:楊洲松主編,《人權教育與師資培育》,台北:五南,2005年,頁115-135。
溫嵐筑記錄:〈2004展望新教育系列座談會(九)〉,《中等教育》,56卷3期,2005年6月,頁190-209。
葉采青/李淑貞/林青松/朱佩琪/王華沛/蔡美文/陳祐蘋/曾明基:〈校園無障礙活動動線之現況與問題:以宜蘭縣國中小學為例〉,《物理治療》,29卷2期,2004年4月,頁88-100。
——/李淑貞:〈校園有障礙物理環境融合教育之實施〉,《輔具之友》,17期,2005年8月,頁14-21。
葛克昌:〈社會福利給付與租稅正義〉,收於:氏著,《國家學與國家法》,台北:月旦,1996年,頁43-92。
——:〈國家與社會二元論及其憲法意義〉,收於:氏著,《國家學與國家法》,台北:月旦,1996年,頁7-42。
廖元豪:〈留髮不留頭?中學髮禁的憲法爭議〉,《月旦法學教室》,37期,2005年11月,頁10-11。
廖飛筆/湯梅英:〈學校人權教育:亞洲概況〉,《教育研究雙月刊》,65期,1999年2月,頁55-61。
維基百科:〈蘇建和案〉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8%87%E5%BB%BA%E5%92%8C%E6%A1%88&variant=zh-hant,瀏覽日期:2007年12月11日。
劉阿榮:〈近代人權觀念的發展與新興人權概述〉,《台灣教育》,611期,2001年11月,頁8-16。
劉春榮:〈教師專業自主〉,《教育資料集刊》,23期,1998年6月,頁25-38。
劉慶瑞:《中華民國憲法要義》,台北:自刊,1983年。
歐賢超:《「亞洲價值」的詮釋與實踐-新加坡之個案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蔣興儀/燕珍宜:〈人權發展的張力與意涵〉,《學生輔導》,73期,2001年3月,頁72-81。
蔡英文:〈人權之議題:人之主體權利、國家之政治權力與文化差異性〉,收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主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台北:桂冠,2002年,頁123-159。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台南:正典,2001年。
——:〈人類基因科技下之法益保護體系:「擬似權利主體」之提案與相關法制雛形〉,收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編輯,《當代公法理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頁726-750。
——:〈「人性尊嚴」作為人類基因工程之基礎法律規範理念:「人性尊嚴」作為法律概念其內涵開展之可能性〉,人類基因組計畫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涵意學術研討會,1999年4月30日,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暨應用倫理學研究室主辦,http://myweb.ncku.edu.tw/~weintsai/Doku/MenschenwurdealsRB.pdf,瀏覽日期:2007年11月6日。
鄧衍森:〈從歐洲人權法院的實踐論國家主權與人權保障〉,收於:氏著,《法治與人權》,台北:新學林,2006年,頁61-83。
謝孟勳:《我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謝淑玲:《國中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謝瑞智:《社會變遷與法律》,台北:文笙,1990年。
鍾佩諭:〈友善校園:無障礙環境之探討〉,收於:林清海等編輯,《友善校園規劃與經營》,台北:教育資料館,2006年,頁124-141。
簡成熙:〈品格教育與人權教育的衝突與和解〉,《當代教育研究》,13卷3期,2005年9月,頁91-113。
魏麗敏:〈從「友善校園」方案談性別平等教育的設計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47期,2006年7月,頁31-47。
羅東高中:http://www.ltsh.ilc.edu.tw/dean/court/board/view.asp?ID=2878,瀏覽日期:2005年12月6日。
羅涵勻:〈適宜大腦學習之學校環境〉,收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編,《永續發展的校園與建築》,台北:學校建築學會,2003年,頁251-264。
蘇永明:〈人權與學校輔導的起源與關係〉,《學生輔導》,73期,2001年3月,頁62-71。
蘇永欽:〈部門憲法:憲法釋義學的新路徑?〉,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編輯,《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頁739-772。
鐘文斌:《我國國民教育階段國際人權法治教育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人權教育為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顧忠華:〈公民社會在台灣的成形經驗〉,收於: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主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殷海光基金會自由、平等、社會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台北:桂冠,2002年,頁161-196。
——:〈從社會變遷看友善校園的實踐〉,《學生輔導》,98期,2005年9月,頁42-55。
顧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台北:左岸,2006年。
外文文獻
Amnesty International: First Steps: A Manual for Starting Human Rights Education, London 1997, http://www.hrea.org/erc/Library/display_doc.php?url=http%3A%2F%2Fwww.hrea.org%2Ferc%2FLibrary%2FFirst_Steps%2Findex_eng.html&external=N,瀏覽日期:2007年12月27日。
Bleckmann, Albert: StaatsrechtⅡ: Die Grundrechte, 4. Aulf., Köln 1997.
Dürr, Hans-Peter: Bildung: ein Weg in die Freiheit, in: Heidemarie Dobner/ Sandra Kramel(Hsrg.), Bildung: ein Menschenrecht: Globalart Academy 2006, Wien 2007, S.19-31.
Heidelmeyer, Wolffgang: Die Menschenrechte, Perderborn 1997.
Hilligen, Wolfgang: Die Menschenrechte in Erziehung und Unterricht, in: Dieter Schmidt-Sinns/ Gernot Dallinger(Hsrg.), Die Menschentechte: eine Herauforderung der Erziehung, Bonn 1981,S.41-65.
Maurer, Hartmut: Staatsrecht Ⅰ, 4. Aulf., München 2005.
Mehlinger, Howard D. / Swensson, Stuart J.: Protokoll der Gruppenarbeit zum Thema: Die Menschenrechte in der Schulpraxis, in: Dieter Schmidt-Sinns/ Gernot Dallinger(Hsrg.), Die Menschenrechte: eine Herausforderung der Erziehung, Bonn 1981, S.86-90.
Osler, Audrey/ Starkey, Hugh: Teacher Eduction and Human Rights, London 1996.
Rensmann, Thilo: Wertordnung und Verfassung, Tübingen 2007.
Sachs, Michael: Gleichberechtigung und Fraueuquoten, NJW 1989, S.5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