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昀穎
Li, Yun-ying
論文名稱: 台南地區廣播布袋戲的研究
Radio Puppet Theater of Tainan
指導教授: 陳碧燕
Chen, Pi-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台南布袋戲演師廣播布袋戲布袋戲廣播媒體
外文關鍵詞: radio puppet performance, radio media, puppet performers in Tainan, puppet performance
相關次數: 點閱:117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廣播布袋戲是最早與傳播媒體結合的布袋戲種,它的發展見證了台灣的民間戲劇在社會變動、大環境的改變下所呈現的面貌。台灣歷史上多次的禁戲對廣播布袋戲或多或少都產生影響,而科技進步、經濟繁榮也造成布袋戲媒體使用的改變。
    廣播布袋戲雖然缺少了完整布袋戲結構中的視覺表現,但是卻真實的傳達了布袋戲本身最精髓的口白文化,並且在劇本的編制、音樂的搭配上都精確的表達布袋戲的戲劇張力,用一種想像的方式去建構出布袋戲的舞台。臺南地區一直是廣播布袋戲發展以來最盛行的地方,多位廣播布袋戲發展史上重要代表布袋戲演師都發跡於台南地區,他們的廣播布袋戲代表劇作也呈現了各演師的風格以及時代的狀況。因此從台南地區這幾位演師的演出概況,可以看到微縮的台灣廣播布袋戲演進狀況。

    Radio puppet performance is the first puppet theater association with communication media. Its development witnessed the social movement of Taiwan’s drama forbidden about society and macroenvironment, and puppet performance has been influenced and changed b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
    Although radio puppet theater is lack of visional transmission, it presents the tension of theater that puppet performance and the refined oral culture. The way of performance is a kind of imagination to establish the stage by narration, script and music.
    Tainan is the most popular place of radio puppet performance and the works show the styles of performers and conditions of time. We can know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adio puppet theater in Taiwan by analysis of these performers’ acting in Tainan.

    緒論………………………..…………………………………………………………1 第一章 廣播布袋戲的興起與發展……………………..……………………..6 第一節 開端時期(1947-1962)………………………………………………….6 一、禁戲與廣播布袋戲的出現………………………………………………….7 二、過渡的劍俠戲演出………………………………………………………….8 第二節 盛行時期(1963-1974)………………………………………………….9 一、外台金光布袋戲的興起……………………………………………………9 二、黑膠唱片的大量使用改變布袋戲後場結構…………...............................10 三、錄音技術的進步與錄音布袋戲的盛行……………………………………13 第三節 電視布袋戲興起與廣播布袋戲的沒落(1974-1991)…………………14 一、電視布袋戲的限制與熱潮的消退…………………………………………15 二、電視布袋戲藝人的轉型與內外台戲的復甦……………………………....17 第四節 廣播布袋戲與地下電台的結合(1991-2007)………...………………18 第二章 廣播布袋戲與外台布袋戲之形式比較………………..………..24 第一節 劇本編製比較……………………………………………………………24 一、 演出劇目…………………………………………………………………..25 二、 演出場域與劇情內容編排之關係………………………………………..28 三、 善用伏筆的手法…………………………………………………………..32 第二節 音樂使用上的相似與差異……………………………………………..34 一、後場音樂的演變…………………………………………………………..35 二、音樂型態…………………………………………………………………..37 三、音樂功用………………………………………………………………......40 四、版權問題的影響…………………………………………………………..41 第三節 演師的口白運用特色…………………………………………………..41 一、與講古形式區別…………………………………………………………..42 二、演師的口白魅力…………………………………………………………..45 三、布袋戲即興演出之運用…………………………………………………..46 四、一人配眾音………………………………………………………………..47 第四節 想像的舞台……………………………………………………………..49 一、想像的戲偶………………………………………………………………..49 二、想像的觀眾………………………………………………………………..50 第五節 廣播布袋戲的製作……………………………………………………..52 一、 製作技術…………………………………………………………………..52 二、 製作過程…………………………………………………………………..55 第三章 台南地區廣播布袋戲代表演師及其作品………………..………64 第一節 「寶五洲」掌中劇團鄭壹雄…………………………………………….64 一、學藝過程…………………………………………………………………...64 二、錄製廣播布袋戲之契機(1956)…………………………………………67 三、鄭壹雄之廣播布袋戲演出特色…………………………………………..69 第二節 「玉泉閣」掌中劇團黃秋藤……………………………………………..72 一、 學藝過程…………………………………………………………………..73 二、 錄製廣播布袋戲之契機…………………………………………………..74 三、黃秋藤之廣播布袋戲演出介紹…………………………………………..75 第三節「五洲園第五團」掌中劇團黃三雄……………………………………..77 一、學藝過程與錄製廣播布袋戲之契機(1956)…………………………..77 二、黃三雄之廣播布袋戲演出特色…………………………………………..78 第四節 「曾志鵬」木偶劇團曾志鵬…………………………………………....81 一、 學藝過程與錄製廣播布袋戲契機………………………………………..82 二、 曾志鵬之廣播布袋戲演出特色…………………………………………..83 第四章 台南地區廣播布袋戲實踐狀況…………………………………….91 第一節 與地下電台結合為近年台南地區廣播布袋戲的播送方式……………91 一、鄭壹雄、曾志鵬之廣播布袋戲播送情形………………………………..91 二、聽眾群結構與收聽率……………………………………………………..93 第二節 廣播布袋戲做為一種小眾文化…………………………………………94 一、加入地下電台之優勢……………………………………………………..94 二、藥品廠商提供廣播布袋戲特殊演出管道………………………………..95 結論………………………………………..………………………………………...98 參考書目…………………………….……………………………………………101 附錄…………………………………………...……………………………………104 表目錄 表2-1廣播節目內容表……………………………………………………………...29 表2-2廣播實際內容Cue C表………………………………………………………30 表2-3廣播布袋戲演出內容Cue C表………………………………………………31 表2-4進一步分析的廣播布袋戲演出內容Cue C表………………………………32 表2-5廣播布袋戲的錄製流程………………………………………………………58 表3-1關於「玉泉閣」掌中劇團演出內台布袋戲之訊息…………………………74 表4-1台灣地下電台階段性發展……………………………………………………94 附錄一、田野調查工作表………………………………………………………….104 附錄二 台灣廣播布袋戲記事年表………………………………………………106 附錄三 勝利電台刊載之廣播布袋戲節目表資料………………………………114 附錄四 全國電台聯播表(56.3~57.3)………………………………………….......128 附錄五 《中華日報》有關鄭壹雄演出內台戲之訊息……………………….......131 圖目錄 圖1-1蘇明順於民國61年在新營藥廠錄音時留影……………………………….21 圖1-2蘇明順之廣播證...............................................................................................21 圖1-3廖乙正與孫兒們在布袋戲佈景前合影………………………………………22 圖1-4鄭壹雄近照……………………………………………………………………22 圖1-5黃秋藤近照……………………………………………………………………22 圖1-6 1947年11月8日刊載有關廣播布袋戲的節目表………………………….23 圖2-1蘇明順錄製賣藥廣告準備之手稿……………………………………………59 圖2-2蘇明順在錄製廣播布袋戲空檔時隨筆構思外台布袋戲可能需要之戲偶及服 裝………………………………………………………………………………59 圖2-3蘇明順從報章雜誌中參考藥品如何廣告藥品……………………………...60 圖2-4廖乙正家中擺滿錄製完成的盤帶……………………………………………60 圖2-5廖乙正操作盤式錄音機設備…………………………………………………61 圖2-6廖乙正錄製節目情況…………………………………………………………61 圖2-7曾志鵬已錄製完成之廣播布袋戲錄音帶……………………………………61 圖2-8廖乙正錄製完成標名時間要送去廣播電臺播放的原帶……………………62 圖2-9蘇明順在講古節目當中所用之書……………………………………………62 圖2-10蘇明順在講古節目中所用的《月唐演義》……………………………….63 圖2-11蘇明順昔日演出廣播布袋戲時所使用的樂器…………………………….63 圖3-1各地內台戲演出廣告(一)…………………………………………………86 圖3-2各地內台戲演出廣告(二) ……………………………………….…86 圖3-3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一)………………………………………87 圖3-4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二)………………………………………87 圖3-5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三)………………………………………88 圖3-6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四)………………………………………88 圖3-7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五)………………………………………88 圖3-8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六)………………………………………89 圖3-9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七)………………………………………89 圖3-10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八)………………………………………89 圖3-11黃三雄的廣播布袋戲文字介紹(九)………………………………………90 圖3-12曾志鵬之廣播布袋戲劇本手稿……………………………..……………....90 圖5-1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一……………………………………………..131 圖5-2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二……………………………………………..131 圖5-3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三……………………………………………..132 圖5-4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四……………………………………………..132 圖5-5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五……………………………………………..133 圖5-6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六……………………………………………..133 圖5-7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七……………………………………………..134 圖5-8鄭壹雄之內台戲演出廣告之八……………………………………………..134

    一、書籍
    石光生主持,《布袋戲主題知識網建置第二階段計畫》,宜蘭:傳統藝術中心,2006。
    呂理政著,《布袋戲筆記》,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1991。
    江武昌等著,《掌中乾坤-高雄布袋戲春秋》,高雄:高市史博館,2005。
    吳明德,《台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台北:台灣學生,2005。
    陳昭如著,《Call in!!地下電台》,台北:日臻,1994。
    陳清河著,《廣播媒介生態與產業:台灣廣播產業與政策研究1992-2005》,台北:亞太,2005。
    陳龍廷,《台灣布袋戲發展史》,台北:前衛,2007。
    劉還月著,《風華絕代掌中藝:台灣的布袋戲》,台北:臺原,1990。
    劉建順著,《現代廣播學》,台北:五南,2001。
    傅建益著,《掌中乾坤:臺灣野台布袋戲現貌》,台北:商周,2000。
    黃春秀著,《細說臺灣布袋戲》,台北:史博館,2006。
    黃葳威著,《閱聽人與媒體文化》,台北:揚智,2004。
    Andrew Crisell著,趙庭輝譯,《廣播概論》,台北:亞太,2002。
    Chris Barker著,羅世宏等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2004。

    二、期刊論文
    江武昌,〈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第六十七、六十八期(民79年十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88-126。
    呂理政,〈演戲、寫戲、看戲 台灣布袋戲的回顧與前瞻〉,《民俗曲藝》第六十七、六十八期(民79年十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4-44。
    林茂賢,〈台灣布袋戲劇目〉,《民俗曲藝》第六十七、六十八期(民79年十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53-67。
    陳龍廷,〈電視布袋戲年表〉,《民俗曲藝》第六十七、六十八期(民79年十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83-87。
    陳龍廷,〈電視布袋戲的發展與變遷〉,《民俗曲藝》第六十七、六十八期(民79年十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68-87。
    黃順仁,〈布袋戲界的長青樹-第二代「玉泉閣」黃秋藤〉,《民俗曲藝》第三十七期(民74年九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94-98。
    黃順仁,〈談關廟玉泉閣〉,《民俗曲藝》第三十六期(民74年七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62-71。
    詹惠登,〈布袋戲的劇本與劇場組織〉,《民俗曲藝》第二十六期(民72年十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21-140。
    詹惠登,〈布袋戲的劇場〉,《民俗曲藝》第二十一期(民71年十一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15。
    劉觴,〈堅持傳統 尊重藝術-黃順仁的傳統布袋戲團「美玉泉」〉,《民俗曲藝》第三十七期(民74年九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100-105。
    鄭升波,〈談台灣布袋戲四大始祖〉,《民俗曲藝》第十八期(民71年七月),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63。
    《中華日報》第五版廣播節目表,1936.11.8。
    《中華日報》第二版廣播節目表,1952.9.1。
    《中華日報》第六版廣播節目表,1952.10.11。
    《中華日報》第六版廣播節目表,1953.7.21。
    《中華日報》第六版廣播節目表,1953. 10.1。
    《中華日報》第五版廣播節目表,1954. 4.2。
    《中華日報》第五版廣播節目表,1954. 4.3。
    《中華日報》第五版廣播節目表,1955. 3.22。
    《中華日報》第五版廣播節目表,1955. 10.3。
    《中華日報》第五版廣播節目表,1956. 1.11。
    《聯合報》第六版,1985.2.27。
    《勝利之聲廣播月刊》廣播節目表,1960.7-1984.8。

    三、會議論文
    林明德等編,《臺灣偶戲藝術:2004雲林國際偶戲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雲林縣政府文化局,2004。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編輯,《1999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雲
    林縣文化中心,1999。

    四、學位論文
    王舜偉,《廣播賣藥節目研究-媒介系統依賴理論之觀點》,嘉義: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宋丁儀,《消費社會的閱聽人-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林文懿,《時空遞嬗中的布袋戲文化》,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龍廷,《台灣布袋戲的口頭文學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楊雅琪,《玉泉閣布袋戲團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林永昌,《台南市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9月。

    五、影音資料
    《台灣布袋戲-掌中舞春秋》,漢笙,2000年3月7日。
    六、網路資料
    江武昌〈台灣的布袋戲〉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k/kang-bu-chhiong/kang-bu-chhiong.htm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布袋戲主題知識網
    http://kn.ncfta.gov.tw/frontUI/index.aspx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7-08-0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