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素經
Chen, Su-ching
論文名稱: 台語詩的文學技巧佮語言風格研究-以《台語詩一世紀》為例
A study of Literary Skills and Language Style of Taiwanese Poetry:taking One- century Taiwanese poetr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邱湘雲
Chiu, Shiang-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7
中文關鍵詞: 語言風格文學技巧台語詩一世紀
外文關鍵詞: language style, literary skills, One-century Taiwanese poetry
相關次數: 點閱:93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語詩用文字紀錄,已經有百外年的歷史,《台語詩一世紀》精選有詩質佮時代意義的105首詩,uì遮會當欣賞台語之美佮探究正港台語詩的深度。本文以《台語詩一世紀》為對象,研究百外年來台語詩的內容佮形式變化,探討台語詩的文學技巧佮語言風格。

    全文攏總有六章,第一章是「緒論」,說明研究動機佮目的,研究範圍,文獻探討、研究方法佮限制。第二章是《台語詩一世紀》編輯背景佮台語詩的發展,先提《台語詩一甲子》hām《台語詩一世紀》這兩本冊的編輯原則、作者作品做比較,閣提《台語詩一世紀》詩作做對照,說明台語詩的發展。第三章是「台語詩的文學表現」,整體看會著的主題、題材、結構、體式、外形排列作分析;第四章是「台語詩的修辭技巧」, uì詞類、句式、篇章等語法修辭,以及傳統修辭格佮語言、情意綜合表現落手。第五章是「台語詩的語言風格」,分語音、詞彚、句法三部分,第六章是「結論」說明研究成果,台語詩的特色佮未來的展望。

    以上的研究證明台語詩真媠,台語會使寫作,會當表達心內深沉的感情,會當表現真讚的文學技巧,順紲予人了解台語詩的語音、詞彚、句法特色佮語言風格。

    The use of recording history by written words of Taiwanese poetry have been lasted for more than hundred years. “ The book called ,“One- century Taiwanese poetry” which contain over 105 poetries with its significance and quality, mentione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of Taiwanese and exploration of RTHK poetry depth. In this paper, the main focus is the book as to the research about contents, the change of forms, literary style and language skills.

    This full text has six chapters in total. First chapter is “Preface”, which clarifies the research purpose, the research field, the discussion of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limitations of Taiwanese Poetry. Chapters two is, “ Taiwanese Poetry Sixty Years and One-Centur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these books based on their selecting criteria, authors, and volumes of productions. In addition, this chapter illustrates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Poetry. Chapter three is the analysis regarding to Literature skills of Taiwanese Poetry. Chapter four looks into the internal rhetoric, parts of speech, sentence, and chapter rhetoric proceed. Chapter five is the language of Taiwanese poetry style, which involves three sections: voice, words and syntax. The final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includes the research result, characteristics and of future prospect Taiwanese Poetry.

    The above research proves the beauty of Taiwanese poetry, and it allows people expressing inner feeling. In order perform a higher resul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grammar, voice, syntax, literary skills to those pp who learn how to write Taiwanese poetry.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佮目的 ………………………… 1 第二節 概念界定佮研究範圍 …………………… 6 第三節 相關文獻回顧 ……………………………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佮限制 ………………………… 17 第二章《台語詩一世紀》編輯背景佮台語詩的發展……… 21 第一節 《台語詩一甲子》佮《台語詩一世紀》編選原則 … 21 第二節 《台語詩一甲子》佮《台語詩一世紀》作品、作者比較 23 第三節 台語詩的發展 ………………………………………… 33 第三章 台語詩的文學表現 …………………………………… 66 第一節 台語詩的主題表現 ……………………………………… 67 第二節 台語詩的題材表現 ……………………………………… 72 第三節 台語詩的結構表現 ……………………………………… 90 第四節 台語詩的體式表現 ……………………………………… 101 第五節 台語詩的外形表現 …………………………………… 109 第四章 台語詩的修辭技巧 …………………………………… 122 第一節 台語詩的詞類修辭 …………………………………… 123 第二節 台語詩的句式修辭 …………………………………… 132 第三節 台語詩的篇章修辭 …………………………………… 137 第四節 台語詩的修辭格 ……………………………………… 147 第五節 台語詩的綜合表現 …………………………………… 185 第五章 台語詩的語言風格 ……………………………………… 205 第一節 語言風格學相關定義 ………………………………… 205 第二節 台語詩的語音風格 …………………………………… 210 第三節 台語詩的詞彙風格 …………………………………… 216 第四節 台語詩的句法風格 …………………………………… 223 第六章 結論 ………………………………………………… 237 參考文獻 …………………………………………………………… 245 附錄一 語詞「心」統計表……………………………………… 252 附錄二 台語的音韻 …………………………………………… 254 附錄三 台語的變調規則 ……………………………………… 256

    專書:
    丁邦新,1980,《台灣語言源流》,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方耀乾,2005,《台語文學的起源與發展》,台南:弘陽印刷有限公司。
    方耀乾,2004,《台語詩人的台灣書寫研究》,台南:復文書局。
    中島利郎,2003,《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
    古遠清、孫光萱,1997,《詩歌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甘為霖,1997﹝1913﹞,《廈門音新字典》,台南:教會公報社 人光出版社。
    向陽,2002,《向陽台語詩選》,台南:真平企業公司。
    朱光潛,1995,《談文學》,台北:業强出版社。
    李勤岸,2004,《李勤岸文學選》,台南:台南縣政府。
    李勤岸,2006,《母語教育政策及拼音規劃》,台南:開朗雜誌公司。
    李筱峰,2002,《快讀台灣史》,台北:玉山社。
    宋澤萊,2004,《宋澤萊談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
    杜淑貞,2000,《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密察、林義良、鄭丞鈞,2000,《漫畫台灣史7》,台北: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
    林央敏,1997,《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央敏,1998a,《台語詩一甲子》,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央敏,1998b,《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央敏,2006a,《台語詩一世紀》,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二 簡上仁,1984,《台灣民俗歌謠》,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林沉默,2002,《林沉默台語詩選》,台南:真平企業公司。
    孟樊,1995,《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屈承熹,1999,《簡易華語語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洪惟仁,1995,《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出版社。
    竺家寜,2005,《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胡民祥,2002,《胡民祥台語詩選》,台南:真平企業公司。
    高瑞卿,1995,《文學寫作概要》,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教育部,2007,《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台北:教育部。
    莊永明,1995,《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出版社。
    莊萬壽‧陳萬益‧施懿琳‧陳建忠,2004,《台灣的文學》,台北:財團法人李登輝學校
    莊柏林,2001,《莊柏林台語詩選》,台南:真平企業公司。
    曹逢甫、蔡立中、劉秀瑩,2001,《身體與譬喻-語言與認知的首要介面》,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國語日報出版中心,2000,《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台北:國語日報社
    陳正治,1995,《兒童詩寫作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金順,2003,《台語詩新人選》,台南:真平企業有限公司。
    陳清敏、黃昭仁、施志輝,2001,《認識台灣》,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陳憲國 邱文錫,1999,《實用台灣諺語典》,台北:樟樹出版社。
    陳淑容,2004,《一九三○年代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
    連橫,1957,《台灣語典》,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曹長青、謝文利著,1996,《詩的技巧》,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春凰、江永進、沈冬青,2001,《台語文學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張德明,1995,《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張雙英,2006,《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春榮,1996,《修辭萬花筒》,台北縣板橋市:駱駝出版。
    許極燉,2000,《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
    許極燉,1992,《台語文字化的方向》,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彭瑞金,2005,《台灣文學50家》,台北:玉山社。
    程祥徽、田小琳,1992,《現代漢語》,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程祥徽,1991,《語言風格初探》,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黃恒秋,1992,《台灣文學與現代詩》,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黃永武,1977a,《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永武,1977b,《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永武,1984,《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局。
    黃永武,2002,《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局。
    黃慶萱,1992﹝1975﹞,《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黃維樑,1989,《怎樣讀新詩》,台北:五四書店。
    焦桐,1998,《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台北:時報出版。
    琦君,1993,《琦君讀書》,台北:九歌出版社。
    葛本儀,2002,《語言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楊春霖、劉帆,1996,《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楊昌年,1982,《新詩賞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葉石濤,2003〔1987〕,《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
    趙天儀,1998,《台灣現代詩鑑賞》,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趙錫如,1991﹝1987﹞,《辭海》,台北:將門文物
    彰化縣政府,1994,《河洛語讀本第一冊教師教學手冊》,彰化:彰化縣政府出版。
    彰化縣政府,2007,《台語文學創作比賽優勝作品專輯》第四屆,彰化:彰化縣政府。
    彰化縣政府,2008,《台語文學創作比賽優勝作品專輯》第五屆,彰化:彰化縣政府。
    滕慧群,2006,《語法修辭關係新論》,黑龍江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鄭良偉,1992,《台語詩六家選》,台北:前衛出版社。
    潘麗珠,1997,《現代詩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蔣為文,2005,《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成功大學。
    蔣為文,2006a,《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成功大學。
    戴寶村,2007,《簡明台灣史》,南投:台灣文獻館。
    簡上仁,1992,《台灣民謠》,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蕭蕭,1982,《現代詩入門》,台北:故鄉出版社。
    蕭蕭,1987,《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蕭蕭,2007,《青少年詩話》,台北:九歌出版社。
    蕭阿勤,2008,《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研院社研所。
    盧廣誠,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書局。
    關紹箕,1993,《實用修辭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博碩士學位論文:
    方耀乾,2008,博士論文,《uì邊緣kàu多元中心:台語文學ê主體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王明月,2008,碩士論文,《林央敏鄉土關懷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
    江秀郁,2006,碩士論文,《向陽新詩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吳玫芳,1999,碩士論文,《台華詞彙對比研究-以台南善化鎮自然事物基本詞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沈珍貝,2005,碩士論文,《台語詩中的女性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學。
    呂焜霖,2007,碩士論文,《戰後台語歌詩的成因與發展~兼論向陽與路寒袖的創作》,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邱湘雲,2005,博士論文,《海陸客家話和閩南語構詞對比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林香薇,2000,博士論文,《台灣閩南語複合詞的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周美香,2009,《路寒袖台語歌詩的語言美研究-以語音和聲情為中心》,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秀如,2006,碩士論文,《李勤岸及其台語詩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陳靜宜,2006,碩士論文,《七十年代台語詩現象三家比較探討》,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陳嘉華,2002,碩士論文,《台灣閩南語四字成詞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語文學碩士學位班。
    陳佩如,2008,碩士論文,《方耀乾台語詩研究:1997-2008》,台東大學台灣語文教育研究所。
    黃玠源,2006,碩士論文,《向陽現代詩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廖慧萍,1999,碩士論文,《林宗源及其詩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研討會論文:
    方耀乾,2005,〈叫你一聲koh一聲:林央敏的台語文學史建構初探〉,,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頁25-44。
    方耀乾,2006,〈生產一個開始--台語詩史書寫問題初探〉,「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收入《詩歌kap土地的對話》,蔣為文 方耀乾,台南:開朗雜誌,頁3-1~3-11。
    呂興昌,2000,〈扑開門窗,看著台灣─台語詩中的台灣意象〉。發表ti詩/歌中的台灣意象:第二屆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成功大學中文系kah台文所,台南。
    何信翰,2008,〈林宗源詩中ê隱喻〉,「第七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2008.9,頁1-8。
    周華斌,2006,〈大眾的詩-探討50年代的台語流行歌謠〉,《詩歌kap土地的對話》,蔣為文 方耀乾,台南:開朗雜誌,頁7-1~7-16。
    張學謙、紀淑萍、顏淑君、戴煜德,2006,〈台灣詩歌ê語言關懷kah教學運用〉,「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蔣為文、方耀乾,《詩歌kap土地ê對話》,台南:開朗雜誌。頁14-1~14-16
    陳培豐,2006,〈翻譯、文體與近代文學的自主性-由敘事、對話的文體分裂來觀察鄉土文學〉,《臺灣文學藝術與東亞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6.11.10~12,頁1~37。
    廖瑞銘,2005,〈在地異鄉人ê詩情 論陳明仁《流浪記事》以後的詩作〉,「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頁405~438。
    廖瑞銘,2006,〈詩˙故鄉˙台語歌-黃勁連ê文學世界〉,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詩歌kap土地的對話》,蔣為文 方耀乾,台南:開朗雜誌,頁16-1~16-8。
    歐純純˙田啟文,2005,〈本土性的關懷,開拓性的書寫:方耀乾詩集《將台南種佇詩裡》的寫作特色〉,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頁439-476。
    歐純純,2006,〈你是潑落人間的雲/我是注定等候的山-方耀乾詩集《予牽手的情話》中的形象塑造〉,「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詩歌kap土地的對話》,蔣為文 方耀乾,台南:開朗雜誌,頁17-1~17-14。

    一般期刊論文:
    丁鳳珍,2007,〈àn陸地泅向海洋,uì蕃薯tńg做海翁-李勤岸台語詩ê台灣意象ê探討〉,《海翁台語文學》,第61期,台南:開朗雜誌社,頁4-40。
    方耀乾,2006a,〈三位一/異體:黃勁連、林央敏、方耀乾的台語詩之路〉,收入張良澤編,《台灣文學評論》第六卷第三期,台南: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頁90-107。
    方耀乾,2006b,〈是意識形態抑是不學無術?-台語文學tī「台灣文學史」缺席的原因探討〉,收入蔡金安編,《台灣文學正名》,台南: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頁108-131。
    台灣新本土社,2001,〈台灣新本土主義宣言〉,《台灣e文藝-創刊號1》,頁30-57。
    羊子喬,1996,〈日據時期的台語詩〉,收入文訊雜誌社編,1996,《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雜誌,頁79~90。
    宋澤萊,1987,〈台語文對台灣文化的重要〉,原刊《台灣新文化第5期》,後收入林央敏主編,1998,《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頁43~48。
    宋澤萊,2001,〈林宗源、向陽、宋澤萊、林央敏、黃樹根、黃勁連影響下的兩條台語詩路線-閱讀台語詩六家選有感〉,蔡金安,《海翁台語文學》創刊號,台南:開朗雜誌事業股份公司,頁56-75。
    宋澤萊,2001,〈試介李勤岸、胡民祥、莊柏林、路寒袖、林沉默、謝安通、陳金順、藍淑貞的台語詩-九○年代台語詩的一般現象〉,蔡金安,《海翁台語文學》第二期,台南: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頁7-42。
    宋澤萊,2008,〈評李長青的〈希微的物件〉-藝術品裡不可承受的輕微〉,胡長松編,《台文戰線-第9號》,頁160-170。
    初民安,1996,〈為什麼沒有我?-散談我的偏見〉收入文訊雜誌社編,1996,《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雜誌社,頁659~661。
    吳國禎,2008,〈論台灣歌謠佮台灣文學的牽連〉,《台灣文學館通訊》第21期,吳密察,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編,頁45-47。
    呂興昌,2000,〈扑開門窗,看著台灣:台語詩中的台灣意象〉「詩/歌中的台灣意象:第二屆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大中文系、台文所。
    呂焜霖,2006,〈本土詩學?台語詩的文學史定位問題〉,《2005台灣文學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頁109-144
    林于弘,2002,〈台語詩中的反諷世界-以向陽《土地的歌為例》〉,收入《向陽台語詩選》,2002,向陽,台南:真平企業出版社,頁208-249
    林明男,1996,〈行出華語沙文主義,回覆自信心〉,原刊《台語世界第3期》,後收入林央敏編,1998,《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頁53~54。
    林香薇,2008,〈論路寒袖臺語詩《春天个花蕊》的用韻與用字〉,《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2008年,53(1)。
    林央敏,1996,〈台灣人族群及其經濟地位〉,原刊《茄苳台文雜誌第15期》,後收入林央敏主編,1998,《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頁29~37。
    林央敏,2006b,〈文學不可逃避語言的界定-台語文學代表台灣文學〉,蔡金安,《台灣文學正名》,頁97~103。
    林央敏,2006c,〈台語詩的節奏源遠流長-從民間歌謠到宋澤萊的節奏模型〉,《台文戰線》,第五號,台南:台文戰線雜誌社,頁11-34。
    林央敏,2007,〈台語詩的旋律與諧音〉,《台文戰線》,第6期。
    林央敏,2008,〈一首散文化的好詩-評胡民祥的〈翻頭看〉〉,李若鷹,《鹽分地帶文學》,台南,推理雜誌社,頁79-86。
    胡長松,2006,〈從〈若是到黃昏〉論台語詩的幾個音樂基礎〉,《台文戰線》,第五號,頁35-50。
    施炳華,2004,〈多媒體的台語歌詩〉,《海翁台語文學》第30期,台南:開朗雜誌公司,頁4-27。
    陳金順,2008,〈戰後台語新詩的多彩光景〉,吳密察,《台灣文學館通訊》第21期,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編,頁40-44。
    張春凰,1996,〈母語樹欉的養分佮湠根〉,原刊《台語世界雜誌試刊號》,後收入林央敏編,1998,《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頁55~59。
    黃勁連,1991,〈我手寫我口〉,後收入呂興昌編,1998,《台語文學論文集》,台北:前衛出版社,頁143~145。
    黃勁連,1996,〈台語兮水〉,李勤岸等著,黃勁連編,《台灣詩神》蕃薯詩刊7,台北:台笠出版社,頁17-21。
    黃勁連,2005,〈放膽文章拚命酒-略述日據時代鹽分地帶文學〉,《鹽分地帶文學創刊號》,台南:台南縣政府文化局,頁066-073
    黃勁連,2007,〈台灣流行歌詩的海洋書寫〉,《海翁台語文學》第64期,頁4-12。
    路寒袖,1996,〈台語的詩與歌〉,收入林宜澐,《拜訪文學系列講座專輯》,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
    董育儒,1997,〈語言的生命〉原刊《茄苳台文雜誌第16期》,後收入林央敏編,1998,《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頁60~62。
    蔡瑋芬,2006,〈戰後台語文學運動ê論述開展〉,「2006台灣羅馬字國際學術研討會」,收入李勤岸,《母語文學tī母語教育中ê角色》,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頁560-586。
    蔣為文,2006b,〈收編或被收編-當前台文系所對母語文學及語言人權態度之初探〉,收入蔡金安主編,2006,《台灣文學正名》,台南:台灣海翁台語文教育協會,頁40~64。

    網路資料:

    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一批)2009/5/16
    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M0001/300iongji_960523.pdf
    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第二批)2009/5/16
    http://www.edu.tw/files/download/M0001/100iongji_970501.pdf
    綠色和平台灣文化廣播電台《台語詩60首》2009/6/25
    http://www.taiwanus.net/media/twpoem/twpoem.htm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9-07-13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