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國鼎
Lo, Kuo-Ting
論文名稱: 以河床沖積物粒徑推估河川推移能量之研究–以高屏溪為例
Evaluation of River Transport Capability by Sediment Particle Size Analysis - A Case Study on Kaoping River, Taiwan
指導教授: 吳銘志
Wu, Ming-Che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地球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沈積物粒徑河川能量高屏溪
外文關鍵詞: Sediment particle size, River discharge, Kaoping River
相關次數: 點閱:118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河流因應上游的來水來砂變化而進行其斷面的調整,經過長時期之後有可能會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斷面型態和縱剖面與流域之間應該存在著某種定量關係,這種定量關係一般稱為河相關係。
    臺灣由於地形山高坡陡概呈南北走向,河流多呈東西發育,高屏溪受地形及斷層走向而呈北北東〜南南西向,河短而流急,河流沖刷能力相對較強,每當豪雨或颱風過後,由上游沖刷所攜帶而下的沖積物快速累積,超過河流原來所維持的動態平衡,使河流沖刷力增強,因而導致二次災害。由於在天然的河流中,沖積物粒徑大小的變化,使得河流的動態平衡在上游、中游及下游皆有不同,因此使得流域河床質的調查成為一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以莫拉克颱風為事件,探討高屏溪河床沖積物與河流動態能量之關係。冀期藉由地面調查成果,作為後續河川、水文研究之重要依據。
    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高屏溪上游的旗山溪河床沖積物最大粒徑可達151cm,而荖濃溪最大粒徑約為216cm。高屏溪河床沖積物之粒徑的變化則與河流流速有高度相關,其中,在河流匯集處為粒徑變化較大之處,亦即為河川能量變化最大之處。將降雨量與河川能量進行分析亦可發現,以荖濃溪之河流承載力較旗山溪及下游的高屏溪為大。

    The migration of river channel is the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motion of an alluvial river channel due to processes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n its upstream. Aft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river will be in a state of balance. In this state, there is som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tion and flow of river, this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was called the hydromorphology relation.

    Due to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particle size may influence the migration of river channe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particle size and the migration of river, this research takes Kaoping Basin, including Kaoping River, Laonong River, Qishan River and Ailiao River after Typhoon Morakot event as study area.

    Through analysing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and compare to the theory. The result shows the sediment particle size has the trend to increase before and after the Typhoon Morakot, because of rainfall caused by typhoon Morakot event in Kaoping Basin, large landslides and debirs flows, thus will lead to bed material grain size increases. After Typhoon Morakot events, sediment grain size increas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tarting condition by river discharge on Kaoping Basin in the future.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Ⅱ 致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前言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內容與流程 4 第二章、文獻回顧 5 第三章、研究區域及研究方法 11 3-1、研究區域環境 11 3-2、河床質調查規劃流程 17 3-3、河床質取樣方法 18 3-4、河床質啟動流量推估 20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22 4-1、河床岩石粒徑之時間空間變化 22 4-2、河床質啟動流量分析 3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43 5-1、結論 43 5-2、建議 45 參考文獻 46 附錄 48 附錄一、旗山溪河床質粒徑量測 49 附錄二、荖濃溪河床質粒徑量測 56 附錄三、隘寮溪河床質粒徑量測 65 附錄四、高屏溪河床質粒徑量測 78 附錄五、水利署高屏溪河床質斷面粒徑資料 85

    參考文獻
    中國水利學會泥沙事業委員會(1992),泥沙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第876頁。
    水土保持技術規範(1996),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第60~61 頁。
    水利署(2010),土壠灣水庫排砂效率與觀測資料特性分析之硏究:(二), 水利署水規所。
    水利署(2012),高屏堰因應河床整體淤高穩定取水策略研究分析,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
    王文江(2005),「河川復育之理念與應用」,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委員會。
    王幼行(1994),土石流發生機制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交大防災工程研究中心(2006),「河床質調查方法之比較研究專題報告書」,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第6頁。
    何春蓀(1994),「普通地質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第231 ~ 235頁。
    京華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1),「高屏溪流域整體治理規劃總報告」,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林承坤(1992),「泥沙與河流地貌學」,南京大學出版社。
    林柏壽(2000),河岸邊坡土體崩滑形成土石流之流出特性,逢甲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第60~65頁。
    封光寅(2008),「河流泥沙分析原理及方法」,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段錦浩等(1997),陳有蘭溪治山防災整體治理規劃報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2010),「高屏溪流域整治綱要檢討計畫98-103規劃報告」,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
    逢甲大學(2011),「高屏溪流域莫拉克風災後疏濬成效評估計畫規劃」,水利署第七河川局。
    逢甲大學(2011),「莫拉克風災後二仁溪河道淤積疏濬與防洪排淤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
    逢甲大學(2013),「高屏溪大樹攔河堰段佈置堤防可行性評估」,經濟部水利署第七河川局,第2-46 ~ 2-48頁。
    連惠邦(1994),礫石型土石流流體性質與運動特性之相關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芳瑜(2007),「台灣河川棲地型態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第55~56頁。
    陳柏翰(2007),「河床質粒徑於河川縱、橫向之變化-以頭前溪與鳳山溪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傅志偉(2005),「河床質調查的方法、位置與頻率-以頭前溪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09),「易淹水地區上游集水區地質調查及資料庫建置」,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3),「鳳山溪治理規劃檢討報告」。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2006),「河床質調查方法之比較研究報告」。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實驗所(2008),「高屏溪治理規劃檢討」,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實驗所。
    関根正人原著(2011)(謝正倫, 曾志民編譯),「動床水力學」,中華防災學會出版委員會。
    鄭瑞昌(1986),土石流發生特性之初步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建信(1993),不同粒徑組成土石流流動特性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所碩士論文。
    賴建信(1994),不同粒徑組成之土石流流動特性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正良(2006),「河床質調查位置與數量的合理性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校內:2020-02-16公開
    校外:2020-02-16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