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張卉君 Chang, Hui-chung |
|---|---|
| 論文名稱: |
寫在邊緣:臺灣女性報導文學中的性別政治 Writing on the border:gender politics of the reportage literature in Taiwan |
| 指導教授: |
李育霖
Lee, Yu-l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 畢業學年度: | 9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31 |
| 中文關鍵詞: | 文學社會學 、性別政治 、報導文學 、女性 |
| 外文關鍵詞: | reportage, Taiwan female writers, gender politics,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9 下載:8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七0年代興起於報紙副刊、在台灣文學領域引發一陣熱潮的報導文學書寫,扣合著時代脈絡與社會背景,在七0、八0、九0年代至今,迭變成各種不同的變貌。相異於傳統文學領域中的創作體式,報導文學受到新新聞學發展的影響,採用人類學領域中田野調查的方法,實踐高度的社會關懷。養分來自於各個領域的報導文學,因而展現出強烈的開放性與中介性,在文類的界定上也因此造成各界學者始終爭辯不休的現象。
除了理論建構的困難之外,報導文學在創作方式上要求實地田野經驗以及長時間投入、追索研究主題的創作條件,無形中也造成了創作場域的性別化現象,在報導文學所構成的獨特文學場域中,男性創作者往往掌握了較多的優勢,位居創作、論述,甚至研究的中心位置,並藉由文學傳播的過程不斷複製、強化男性創作者的經典化形象,女性創作者與作品則在文學生產的過程中則被「先天性別的弱勢」、「流於感性與口號」、「創作量不足」…等看似體貼合理的論調,被「善意」地驅逐於中心之外的邊緣位置,終至面目模糊、難以辨識。
為了讓長久以來受到平面化處理與甚至處於隱身位置的女性書寫者得以顯形,本研究以女性創作者為論述主體,採文學社會學的分析方式,從作家背景、傳播方式、出版機制等文學傳播過程中,層次檢閱女性創作者所面對的性別政治,藉由性別關係中支配和從屬角色所構成的政治性,可以顯示出女性創作者在文學生產市場中備受支配的不平等位置,而這些限制所形成的結界更影響了女性在報導文學場域中的能見度。
除了以文學社會學的角度,檢閱女性在文學生產過程中所遭受微觀的性別政治之外,本文亦嘗試分析創作者的書寫意圖,強調出書寫者在選擇文類及書寫題材上的高度能動性,觀察女性報導文學創作者特有的書寫策略及創作關懷,展現出女性書寫者獨特的書寫面貌。
Taiwan’s Reportage writing, derived from literary supplements in newspapers, has developed into various forms and styles since the 1970s.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writing style, reportage writing, influenced by New Journalism and field-work of anthropology, highly expressed social concern. Furthermore, blending many disciplines and writing styles, reportage wri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sense of openness and in-betweeness, which consequently makes this genre difficult to define.
In addition, the writing of reportage require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filed and long-term dedication. Such particular requirement therefore leads to the fact that gender becomes an issue in Taiwan’s reportage literature. In the unique literary field of reportage writing, male writers always take much more advantage than female and occupy dominant and critical positions. Furthermore, they tend to duplicate power relations and strengthen such typical image through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Understandably, female writers are always marginalized and remain insignificant or unrecognized.
In order to show such marginalized condition of those female writers, this research takes female writers as its primary concern. It adopts a scope of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attempting to explore gender politics in the literary filed of reportage writing. By analyzing the unbalanced gender politics, this project aims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why the visibility of female reportage writers is being deeply affected by male/female power structure in such literary field.
In addition to examining the micro gender politics in the literary filed, this project looks into their writings, exposing their intention and literary strategies while surviving this asymmetrical power relation. Undoubtedly, these female writers through reportage writing have depicted a vivid and unique image of wom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aiwan literature.
(一)專書
王志弘。《性別化流動的政治與詩學》(台北:田園城市,2000)。
王天濱。《台灣報業史》(台北︰亞太圖書,2003)年。
利格拉樂.阿女烏。《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台中:晨星,1996)。
───。《紅嘴巴的VuVu》(台中:晨星,1997)。
李美枝。《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1986)。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1991)。
吳音寧。《江湖在哪裡?──臺灣農業觀察》(台北:印刻,2007)。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林燿德評選》(台北:業強,1991)。
周培瑛。《走在鄉間路》(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會,1984)。
胡台麗。《性與死》(台北:時報文化,1986)。
胡慧玲。《我喜歡這樣想你》(台北:玉山社,1995)。
───。《島嶼愛戀》(台北:玉山社,1995)。
陳銘磻。《大地阡陌路》(台北:業強,1990)。
───。《現實的探索》(台北:東大,1990)。
張平宜。《用生命寫故事:一個記者筆下的浮生傳奇》(台北:聯合文學,1993)。
───。《瞧!這些人》(台北:大國文化,1992)。
張典婉。《福爾摩沙的女兒》(台北:張老師,1993)。
葉怡君。《島嶼軌跡》(台北:遠流,2004)。
黃肇珩。《記者──黃肇珩:記者生涯與真實人生》(台北:立緒文化,2000)。
楊素芬。《台灣報導文學概論》(台北:稻田,2001)。
楊蔚齡。《知風草之歌》(台北:九歌,1998)。
───。《切夢刀》(台北:智庫,2004)。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1992)。
劉秀娟。《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1998)。
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台北:九歌,1983)。
簡扶育。《女性創作的力量》(台北:探索文化,1995)。
向陽、須文蔚主編。《報導文學讀本》(台北:二魚文化,2002)。
李昂選編。《鏡與燈》(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4)。
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出版,2001)。
弦、陳義芝主編。《世界中文報紙副刊學綜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2004)。
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文化,1995)。
中國論壇編委會主編。《女性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台北︰聯經,1989)。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七十一年文藝季‧文藝座談實錄》(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3)。
東華大學中文系主編。《文學研究的新進路──傳播與接受》(台北:紅葉文化,2004)。
Cynthia Carter, Gill Branston, Stuart Allan 等著。吳富盛、陳芸芸譯。《性別新聞學》(台北︰韋伯文化,2004)。
Escarpit Rober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1990)。
Leslie Kanes Weisman著。王志弘、張淑玫、魏慶嘉合譯。《設計的歧視─「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台北:巨流,1997)。
Kate Millett著。宋文偉、張慧芝譯。《性政治》(台北:桂冠,2003)。
Pierre Bourdieu著。劉暉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Susan A. Basow著。劉秀娟、林明寬譯。《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1996)。
W.J.T. Mitchell著。陳永國、胡文征譯。《圖像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二)期刊
何聖芬。〈「作家的第一本書」調查報告〉。《文訊》30期。(1987.6)。
李利國。〈期待報導文學再出發〉。《聯合報‧聯合副刊》。(1993.10.16、17)。
林進坤紀錄,〈報導文學的昨日、今日、明日〉,《書評書目》63期,(1987.7.1)。
林燿德。〈台灣報導文學的成長與危機〉。《文訊》29期。(1987.4)。
周春梅紀錄。〈風格的誕生:中南部副刊編輯人座談會〉。《文訊》22期。(1986.2)。
邱貴芬。〈原住民女性的聲音-訪談阿女烏〉。《中外文學》26卷第二期。(1997.7)。胡台麗。〈紀錄片可以報導文學結合〉。《民生報》。(1985.11.30)。3版。
思兼。〈報導文學與第三類接觸──接觸弦/報導高信彊/兼談文藝性的副刊傳統〉。《書評書目》66期。(1978.10.1)。
亮軒。〈我們不同─看台灣出版業面臨的困境〉。《書評書目》80期。(1979.12.1)。
陳映真。〈臺灣文學中的環境意識〉。《聯合報》。(1996.1.7)。34版。
陳光憲。〈論報導文學的樣式〉。《北市師院語文學刊》4期。(2000.6)。
陳志東。〈四川痲瘋村紀行/最美的村莊最苦的人民〉。《今日新聞》。(2004.12.19)。
徐淑卿。《中國時報》。(1998.10.8)。43版。
張大春。〈幾番阡陌草率行─馬以工的報導文學成績單〉。《文訊》21期。(1985.12)。
焦桐。〈帶著懷舊的心情邁向未來—九月份十六家報紙副刊調查報告〉。《文訊》21期。(1985.12)。
馮景青記錄。〈當代文學問題討論會之二〉。《文訊》29期。(1987.4)。
須文蔚。〈報導文學在台灣(1949-1994)〉。《新聞學研究》51期。(1996.7)。
楊錦郁紀錄。《文訊》41期。(1989.3)。
楊翠。〈她們要歌唱!本世紀台灣女性作家鳥瞰〉。《文訊》127期。(1996.5)。
弦。〈有女點燈──關於楊蔚齡報導文學「邊陲的燈火」〉。《聯合報》。(1994.4.30)。37版。
隱地。〈出版事業在台灣〉。《書評書目》99期。(1981.8.1)。
蕭新煌。〈誰在關心臺灣的生態環境──生態保育觀念的形成與演進〉。《中國論壇》188期。(1983.7.25)。
龔鵬程。〈臺灣區域文學史的寫作與傳統〉。《文訊》174期。(2000.4)。
編輯室。〈票房副刊?票房作家?從問卷調查看報紙副刊〉。《文訊》22期。(1986.2)。
───。〈關於「人物報導」〉。《文訊》95期。(1993.9)。
(三) 學位論文
吳薇儀。〈兩岸當代報導文學比較研究(1976-2004)〉(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
陳柳妃。〈台灣女性議題報導文學:以文學傳播理論為核心的初探〉(花蓮:東華大學
中國與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陳弘岱。〈「人間」雜誌紀實攝影對台灣紀實攝影的影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葉怡君。〈白堊記憶:台灣「五○年代白色恐怖」集體記憶的保存、復甦與重建〉(台
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楊曉琪。〈鄉土文學論戰暨七0年代的文學場域變遷〉(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
學系碩士論文,2002)。
謝慧娟。〈女性研究者在田野-田野研究中的性別意涵〉(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謝明芳。〈當代台灣報導文學的興起與發展〉(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四) 網頁
尤里西斯報導文學獎網站:www.lettre-ulysses-award.org。
「台灣作家作品目錄系統」網站:http://211.78.57.98/Writer2/index.html。
「open政府出版資料回應網」網頁:http://210.241.21.164/OpenFront/gpnet/question2.jsp?typeId=4。
作家網頁:http://www.books.com.tw/authors/changdw/frame.htm。
蕭永盛。〈1985-1995台灣紀實攝影的系譜〉,(1997.4.15),演講逐字稿。刊於網路:http://www.etat.com/humantalk/foto-2.htm。
梁玉芳、楊錦郁。〈走出吳晟田園 吳音寧闖叢林〉。《聯合新聞網》。(2005.12.13),網址: http://mag.udn.com/mag/people/printpage.jsp?f_ART_ID=2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