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士勛
Hsun, Lin Shih
論文名稱: 中國大陸高教政策與臺生就讀意願之探討
Discu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Choosing Willingness of Taiwan Students
指導教授: 周志杰
Chou, Chih-Chi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2
中文關鍵詞: 學歷採認中國大陸高校全球化就學意願
外文關鍵詞: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 of Foreign Academic, China, Globalization, Willingness of school attendance
相關次數: 點閱:83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大陸高校變革及發展源於發展經濟學領域所提出的勞動力市場供需架構,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前後所形成的勞動力供給差異,簡要的歷史文獻檢索,說明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與經濟密切相關,教育改革標誌著大學功能的重大轉變,也標誌著大學走出了象牙塔,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際勢力及綜合實力逐年增強,中國大陸已逐漸成為外國留學生就讀華語及加強競爭力的一項新選擇。中國大陸高校的發展深受政府政策影響,中國大陸自加入WTO後,更趨向從歐洲或美國引進相關的教育管理、相關教育課程,藉此提升大學競爭力。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台灣學子前往大陸就讀不再僅是因為政策層面的吸引,更多的台灣學子為的是希望藉由求學階段適應大陸的環境,並希望藉由唸書的階段搶奪未來的工作先機。
    藉由中英文相關文獻之蒐集,分析中國大陸高校政策的台生就讀意願的階段性變遷因素,自改革開放至1992年之前,中國大陸的高校仍知名度及競爭力仍不足外人所認可,為了「因應市場轉型」,中國大陸高校積極朝向「市場化趨勢」發展。2006年3月,中國大陸單方面承認臺灣教育部核准的高等學校的學歷;我方政府基於整體教育政策、教育產業、就業市場和國家安全等考量,但台灣未承認中國大陸學歷。2011年,讓兩岸文化與教育交流有更明確之發展。台灣承認中國大陸數百家的高校學歷後,「留陸」成為台灣學生留學的其中一個選項。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為:第一,希望探討中國大陸高校政策的政策轉型分析,高校轉變對臺生就讀意願之影響,從研究結果來看,「惠臺」政策及多元管道的入學模式都提升台生就讀大陸高校的意願,但是真正影響的關鍵仍是「學歷採認」,對部分的學生及家長而言,學生的未來性雖然重要,但「學歷採證」是提升家長將學生送往中國大陸接受教育的最重要關鍵。第二,中國大陸高校的教育已逐漸朝向「商品化」的趨向,在這個驅使下高校間的差距逐漸朝向不公平性的方向發展。第三,隨著中國大陸的國際影響力及經濟實力的增強,許多臺生希望藉由求學「先卡位」,「先適應」為自己的未來尋找利基點。儘管,多數的中國大陸高校已取台生「獎學金」的優惠,但隨著中國大「惠台」政策相繼出爐,對台生而言,其權益易受到保障,雖然不是影響臺生赴大陸求學的真正關鍵,但對台生來說「平等」是強化對台生大陸認同的關鍵性因素。第四,「惠台政策」是中國大陸企圖拉攏台灣青年學子的一個方式,在政策及市場的引導下,台生留學大陸已經未來發展的趨勢。
    探究台灣學子前往大陸求學原因:第一,全球化下,中國市場已成為眾多企業家所關注的焦點,台灣學生希望透過求學進而在大陸尋找工作,並希望藉由人脈的連結,擴展自身優勢。第二,隨著中國大陸的高校知名度日益提升,中國大陸高校已成為台灣高中學子留學選擇,赴陸就讀的學生認為,前往大陸就得知名高校不僅提申自身的競爭力,也能為未來的工作奠定人脈的基礎。第三,全球化使中國高校與國際間的大學交流不斷增強,高等教育推向國際化的也是增中國大陸對台教育政策,多元化的考試渠道將更擴及台生的就讀意願,中國大陸政府也希望透過台商協會的工作機會吸引台灣子弟前往留學及工作,希望深化「三中一青」的政策發展性,綜合以上諸多因素,兩岸間的交流日趨頻繁,教育政策也逐步開放情況下,台生赴陸就讀高等校院之意願研究才是最主要的關鍵。
    本論文就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對未來高等教育之發展,台灣當局應持開放、客觀的態度,更應厚植己身之實力,以因應全球化之變局;第二,人力資源的流動是全球化下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隨著中國大陸的留學成為台生選擇的其中一個選項, 台灣當局應該以更客觀且公正的角度看待這件事宜。以利台灣當局重新思索台灣教育的現狀問題。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long with the global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economies has had an impact on Asian HEIs, especially in China.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the important decad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tudent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 2011, Taiwan decided to recognize the high academic diploma issued by several hundreds of Mainland China universities. Since then, Further Study in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one of the choices for Taiwan students when it comes to studying abroad.
    In the stud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to discuss current trends as well as students studying in mainland China. And i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growth of the 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e propose how to improve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the number studying Chinese mainland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reference.

    Key Words: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 of Foreign Academic,China,Globalization, Willingness of school attendance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架構與方法04 第三節 研究流程、範圍與限制07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09 第一節 文獻回顧09 第二節 名詞界定15 第三節 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之理論與實踐16 第四節 市場與教育之關聯性21 第三章 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相關政策及趨勢探討25 第一節 中國大陸教育政策及背景說明25 第二節 中國大陸高校政策的發展趨勢31 第三節 中國大陸《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教育之影響性分析37 第四章 探討中國大陸高校吸引學生就學意願之分析40 第一節 中國大陸高校排名對學生就讀意願之影響40 第二節 中國大陸對台招生之政策性探討46 第三節 台灣人赴大陸就學之意願分析49 第四節 探討台灣民眾就讀中外高校之意願分析54 第五節 從兩岸關係發展進程分析大陸對台教育政策轉變之可能性57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62 第一節 研究發現62 第二節 研究建議65 參考書目67

    一、英文相關文獻
    Ruth Hayhoe,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the Open Door NewYork:M.E.Sharpe.Inc.1989
    Kuznets, S. ,Modern economic growth: Finding and refle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973.

    二、中文文獻
    (一)中文專書
    [美]保羅·甘迺迪,《大國的興衰》,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
    馬盛,《中國無法避免的危機》,新加坡:財大出版社,2014年。
    黃仁德、羅時萬(2002)。現代經濟成長理論。台北市:華泰。
    馬豔、楊小勇等,《知識經濟》,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3 年。
    李京文,《知識經濟:21世紀的新經濟型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8 年。
    朱榮彬、陳正騰編,中國留學 ABC,臺北:時英出版社,2003 年。
    周祝瑛,留學大陸 Must Know,臺北:正中書局,2002 年。
    杜作潤主編(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初版),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周祝瑛(2002),《留學大陸 Must Know》(初版),台北:正中書局。
    周祝瑛(2003),《臺灣教育面面觀》(初版),台南市:世一。

    (二)中文期刊及論文
    〈中國地方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中國浙江省台州學院為例〉,《台州學院學報》,第5期,2012年。
    〈中國高校國際化戰略一種研究框架的探索〉,《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第1期,2013年。
    〈論當前中外合作辦學的管理與發展〉,《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第21卷,第6期。
    丁青,〈加入WTO與中國高等教育產業化〉,《經濟與社會發展》,第5期,2003年。
    丁苗苗,〈高等教育產業化反診與高等教育產業化重構〉,《高校領導》第3期,2011年。
    弓 克(1994)。高等教育發展的十大趨勢。台海兩岸,夏季號。
    王志豐,〈知識經濟與高等教育社會化變革〉,《煤炭高等教育》,第2期,2006年。
    王茜,〈在滬台生的就業意願與問題〉,《青年探索》,第04期,2014年。
    王琦,〈我國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前景展望〉,《企業改革與管理》,第6期,2014年。
    王瑞琦,〈論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途徑-國家、學術專業與市場的三角協調〉,《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3期,2006年。
    史秋衡,〈論高等教育產業化趨勢〉,《廈門大學學報》,第五期,2002年。
    石中英,〈30年教育改革的中國經驗〉,〈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5期,2008年。
    陳育榆,《臺灣學生大陸求學後的去留及其影響因素》碩士論文,北京:北京大學,2004年。
    江志遠,〈兩岸高等教育出國留學現況分析與探討,《國會月刊》,第43卷,第17期,2015年。
    吳文豐,〈重新認識高等教育產業化〉,《南方經濟》,第5期,2001年。
    吳伊凡、藍佩嘉,〈去中國留學: 旅中台生的制度框架與遷移軌跡〉,《臺灣社會學刊》,第50期,2012年9月。
    吳冰,〈高等教育改革的再探討〉,《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第3期,2006年。
    吳祖勝,〈知識經濟與二十一世紀中共教育發展芻議」〉,《共黨問題研究》,第27 卷第 1 期,2001年,頁 57。
    李希運,〈論地市高等教育的地位與作用〉,《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2003年。
    李敦義,〈市場化理論分析極對台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 第 11 期,2000 年。
    杜屏、鐘宇平,〈中國大陸高中生國際化高等教育的需求狀況分析〉,《教育與經濟》,第1期。
    周祝瑛,〈中國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習資訊》,第24卷第6期,2007年。
    周麗萍〈對港澳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分析與思考--以浙江大學為例〉,《科教導刊》,第25期,2014年。
    林平,〈想像的階層流動: 中國大陸台灣學生的就學就業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55卷,第3期,2012年9月。
    林新發、王秀玲〈海峽兩岸義務教育政策演變和形成背景之分析〉,《國民教育》,第4卷,第43期,2003年。
    胡宇芳《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大陸「人才強國」策略之分析》:從高等教育區域發展差異的角度觀之。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孫茂峰、黃國慶等人,〈台灣學生至大陸高等院校修習中醫學位(含針灸)現象之初步探討〉,《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第6期,2003年。
    桂慶平,〈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性研究〉,《山東高等教育》,第7期,2015年。
    張慧潔,〈21世紀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變化——兼論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煤炭高等教育》,第1期,2002年。
    張艷芬,〈全球化與中國高等教育〉,《遼寧師專學報》,2004年第2期。
    郭強,〈本科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剖析與路徑反思〉,《學術論壇》,第10期,2014年。
    郭歆、夏曉勤,〈我國高等教育市場化的源頭和動力--一種新制度主義分析〉,《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第6期,2003年。
    陳金龍,〈十二五規劃下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挑戰:兼論其對我國教育政策之意涵〉,《學校行政》,第91期,2004年。
    喬春華,〈文化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英語與中國文化輸出〉,《三重三峽學院學報》,第5期,2013年。
    焦德傑,〈鄧小平教育理論與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第5期。
    黃富玉,〈中國大陸高校校辦產業對我國高等教育之啟示〉,《學校與行政》,第93期,2014年。
    葉欣茹,〈高等教育投入結構的演變及動因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6期。
    董志霞,〈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政策探析:1999-2010〉,《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學報》,第1期,2010年。
    解飛厚、劉玲,〈高等教育產業化—中國「入世」的基本對策〉,《湖北大學學報》,第05期,2002年。
    鄔大光、盧彩晨,〈改革開放30年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專題經驗研究:1978-2008〉,中國高等教育學位,北京市:教育科學。
    管弦,〈我國現代化的實現與高等教育的作用〉,《煤炭高等教育》,第1期,2006年
    趙偉,〈211工程在教育領域繼續存在的經濟學分析〉,《中國集體經濟》,第3期,2016年。
    劉勝驥,〈中共招徠台灣學生政策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 28 卷第 9 期2002年。
    劉勝驥,〈中共教育路線變遷與教育政策發展〉,《問題與研究》,第41期第3卷,2002年。
    劉適源,《苗栗地區高職學生與家長對大陸學歷採認政策看法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顏莉冰,〈高等教育資源的區域公平性研究〉,《高教探索》,第5期,2005年,頁。
    魏利祝,《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產業化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三、網路文獻
    彭建、史南,(2005),全球化與中國高等教育競爭力的提升,第 2 期,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中國期刊網」 。http://cnki50.csis.com.tw/kns50/detail.aspx?QueryID=268&CurRec=1。
    2000 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http://www.gov.cn
    BBC 中文網http:// www.bbc.co.uk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http://www.cnsaes.org
    中央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
    中央社http://udn.com
    中國人大網http://www.npc.gov.cn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
    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http://www.reformdata.org
    中國電子報http://magazine.chinatimes.com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http://www.ciis.org.cn
    中國教育新聞網http://www.jyb.cn.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history.mofcom.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www.moe.edu.cn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o.nccu.edu.tw
    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
    高等教育及國際教育組http://pulse.naer.edu.tw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atzs.com.cn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http://www.gatzs.com.cn/z/tw/
    理財週刊http://www.moneyweekly.tw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
    遠見http://www.gvm.com.tw
    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article
    澎湃http://www.thepaper.cn

    四、報紙及雜誌文章
    李治中,〈福建高校港澳臺生形勢與政策教育模式初探〉,《大觀週刊》,第02期,2012年。
    文匯報,1989年4月23日,16。
    人民日報,1996年5月27日,5。
    聯合報,2006年10月22日,A13。
    聯合報,2009年11月1日,AA3。
    聯合報,2010年11月12日,C 9。
    聯合報,2012年6月18日,A10。
    經濟日報,2015年 10月31日,A10。
    聯合報,2016年5月23日,B4。
    聯合報,1990年3月28日,3。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0-08-0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