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楊景惠 Yang, Ching-Hui |
|---|---|
| 論文名稱: |
金融風暴的狙擊對美國與東亞各國股匯市
之長、短期連動關係之研究 |
| 指導教授: |
許溪南
Hsu, Hsi-N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57 |
| 中文關鍵詞: | 因果關係 、誤差修正 、單根檢定 |
| 外文關鍵詞: | unit root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error correction model |
| 相關次數: | 點閱:67 下載: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97年7月泰國的金融危機發生之後,鄰近各國如同骨牌效應般籠罩於金融風暴愁雲慘霧中。本文旨在探討美國、東亞四小龍(新加坡、南韓、台灣、香港)與東協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之間,在金融風暴前後其股匯市長短期之連動關係。詳言之,本文以下列五個主題來作探討:(1)探討金融風暴期間(短期內),美國、東亞各國之間,各國之內股匯市之短期連動關係。(2)探討金融風暴期間(短期內),美國、東亞各國間股市的連動關係。(3)探討金融風暴期間(短期內),美國、東亞各國間匯市的連動關係。(4)探討長期間美國、東亞各國間股市連動關係是否因此次金融風暴之影響而有所改變?(5)探討長期間美國、東亞各國間匯市連動關係是否因此次金融風暴之影響而有所改變?東亞各國股匯市的連動關係對投資者有著重要的意涵。
經由本研究實證的結果發現:(1)金融風暴使得東亞各國內,股匯市間的連動關係更為密切。(2)金融風暴後,不論在長短期上,均使東亞各國股市間的連動關係更為密切。(3)金融風暴後,不論在長短期上,東亞各國在匯率方面的連動更為緊密。(4)歷經金融風暴發生後,東亞各國股匯市深受美國股匯市影響。
東亞各國同屬於美元區的經濟實體,經貿往來及投資設廠等經濟活動互動頻繁,因而若某一經濟實體出現了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各國也會受到牽連影響著。
none
英文部分:
1.Adelman, I. and E. Yeldan, (2000),“The Minimal Conditions for Financial Crisis: A Multiregional Intertemporal CGE Model of the Asian Crisis,” World Development, Vol.28, No.6, pp.1087-1100.
2.Ahn, C.Y., (2001),“A Search for Robust East Asian Development Models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Mutual Learning from East Asian Experience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2, pp.419-443.
3.Borrman, J., T. Lane, M. Schulz-Ghattas, A. Buli, A.R. Ghosh, J. Hamann, A. Mourmouras and S. Pillips, (2000),“Managing Financial Crises: the Experience in East Asia,” 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53, pp.1-67.
4.Corsetti, G., P. Pesenti and N. Roubini, (1999),“Paper Tigers?A Model of the Asian Crisi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3, pp.1211-1236.
5.Engle, R. F. and C. W. J. Granger, (1987),“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vol.55, pp.251-276.
6.Granger, C. W. J. (1969),“Inves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 Econometrica, vol.37, pp.424-438.
7.Huang, H. and C. Xu, (1999),“East Asia: Miracle or Bubble?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East Asia,”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3, pp.903-914.
8.Juay, Y.S., E. Ng and Y.K. Ho, (2000), “Linkages between Pacific-Bas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Pre- and Post- 2 July 1997 Period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e, vol.3, pp.71-99.
9.Kane, E.J., (2000),“Capital Movements, Banking Insolvency, and Silent Runs i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8, pp.153-175.
中文部分:
1.方文碩,(2000),「通貨貶值對股市報酬與波動的衝擊:亞洲四小龍實證研究」,亞太管理評論,第5卷,第4期,頁451-465。
2.李承翰,(1998),金融風暴期間東亞各國股匯市間之整合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李岳龍,(1999),金融風暴發生前後期間東亞各國股匯市間之連動關係,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4.李雨純,(2000),亞洲金融風暴下之國際股市動態傳導效果,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李志平,(2000),亞洲金融風暴與國外機構投資人之行為與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沈中華,(2000),40分鐘學會匯率危機預測,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7.施遵驊,(2001),「國際金融擴散效應:理論、實際與因應對策」,華信金融季刊,第13期,頁49-90。
8.陳茂瑋,(1998),亞洲金融危機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陳冠樺,(2000),均衡實質匯率與亞洲金融風暴,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0.殷乃平,(2001),「國際資本流動、金融危機與資本流動的管制」,華信金融季刊,第10期,頁65-74。
11.張光亮,(1998),亞洲金融風暴實證研究 ---基本面惡化 v.s 傳染,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2.溫晉慶,(1999),東亞各國外資與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的相關性,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3.趙雅儀、許溪南,(2000),「金融風暴及央行干預對亞洲國家匯率影響之實證研究-介入模式之應用」,亞太管理評論,第5卷,第1期,頁1-14。
14.蔡育迪,(2000),亞洲金融風暴對台灣與東南亞各國股價指數及匯率間互動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5.劉行公,(1998),亞洲金融危機成因、經驗、對策與借鏡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6.鍾惠民、吳壽山、周賓凰、范懷文,(2002),財金計量,雙葉書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