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粘耕毓 Nien, Keng-Yu |
|---|---|
| 論文名稱: |
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小學成績之因素探討 Foreign spouse children's grade research |
| 指導教授: |
蔡群立
Tsai, Chun-Li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經濟學系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 畢業學年度: | 10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0 |
| 中文關鍵詞: | 外籍配偶子女成績 |
| 相關次數: | 點閱:54 下載:1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使用多元迴歸分析(OLS)進行估計,並利用中央研究院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民國101年之資料,研究對象為國小四、六年級外籍配偶子女,並利用本地子女為對照,對外籍配偶子女國文、數學成績進行分析,希望了解到國籍的差異是否會造成外籍配偶子女成績的不同,以本研究實證結果來看,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三個國家的外籍配偶子女國文、數學成績顯著高於樣本中的其它國籍,而美國加拿大籍配偶子女國文、數學成績則是顯著低於樣本中的其它觀察值,而東南亞諸國子女成績相對於台灣本土子女較差,但是在統計上並不顯著,中國則是與台灣本土子女成績相仿,在本研究中也會觀察是否其他變數對於孩童學習成績有影響,對本研究採用的資料進行迴歸分析後發現,家中常用語言、是否有補習、信心、是否受到霸凌、鋼琴、課外書數量等等幾項變數在我們的迴歸分析中均對小學孩童成績有著顯著的影響,而母親國籍在不同文獻中往往有著不同的結論,本研究中進行劃分地區之後,也發現各個地區也有著不同的情況,並於最後給予政策上的建議。
This study use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LS) to estimate the data.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the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Academic Research Database in 101 year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hildren grade of fourth and sixth yea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Using the local children as a control, evaluating Chinese and math scores to foreign spouse children.
In this study, we also observed whether other variables had an impact on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We fin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monly used languages in the home, whether there were tutoring, confidence, bullying, whether have piano, extracurricular books, etc. We also find tha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situ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At the end, we give policy advice.
中文文獻(以姓氏注音排序)
1. 陶宏麟 銀慶貞 洪嘉瑜 (2015年) 。臺灣外籍配偶與本國籍子女隨年級的學習成果差異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第二十七卷第二期, pp. 289– 322。
2. 南美英(2007)。晨讀10分鐘。親子天下。
3. 內政部移民署(2017年6月)。外籍配偶人數。內政部移民署。
4. 賴翠媛(2006)。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業表現及接受學校相關輔導措施之調查研究。特教論壇。
5. 李敦義(2008)。補習數學有用嗎?《台灣社會學刊》41:97-148。
6. 李淑容(2013)。我國弱勢家庭就業促進之研究。發表於行政院研考會主辦「101年度委託研究報告成果發表會」台北, 2013.10.16-17
7.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林俊瑩(2007)。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教育研究期刊第五十三輯第四期頁,107-144。
9. 盧秀芳(2004)。在臺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碩士論文。
10. 何緯山(2007年)。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11. 黃毅志、陳俊瑋(2008)。學科補習、成績表現與升學結果。台東大學教育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頁151-160。
12. 黃月純,楊德清(2011)。國小低年級弱勢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之研究。
嘉大教育研究學刊,頁113-145。
13. 夏曉鵑(1997) 。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與族群關係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頁72-83。
14. 夏曉鵑(2000) 。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學社「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
15. 席榮維(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問題與學校因應策略。教育學刊2011年37期,頁213-223。
16. 謝佩蓉、曾建銘、王如哲、郭工賓(2015)。外籍配偶子女國小國語文學習成就 大型評量調查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六十卷第四期,93-127。
17. 謝名捐,謝進昌(2013年)。本土與外籍配偶子女學習表現差異之後設分析研究 。教育與心理研究36卷3期,頁119-149。
18. 趙善如、鍾鳳嬌、江玉娟 (2007 )。影響外籍暨大陸配偶學童子女學業成績關鍵因素:以個人人口特徵、學習行為能 力、家庭環境探討。教育心理學報。
19. 詹秀雯(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20. 陳建州、劉正(2004)。論多元入學方案之教育機會均等性。教育研究集刊第五十輯第四期。
21. 陳金英(2004)。網路使用習性與社交焦慮之分析。教育期刊38期,頁65-100。
22. 陳琇惠(2012)。台中市外籍配偶福利服務措施之成效評估研究-第四代政策評估觀點。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頁41-81。
23. 陳振新 (2007)。影響台東縣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因素之研究:以外籍配偶子女及原漢學童差異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
24. 陳正昌 (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25. 陳毓文 (2010) 。外籍配偶家庭青少年子女生活適應狀況模式檢測,教育心理學報。
26. 張春興(2006)。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出版。
27. 張春興(2006)。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
28. 鄭伊真(2011)。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的修訂分析。碩士論文。
29. 鄭雅婷、孫扶志(2007)。跨文化家庭中主要照顧者之教養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表 現之探究—以臺南市為例。幼兒教育,頁55-71。
30. 朱經明 (1981) 。 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31. 鍾文悌(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32. 蔡榮貴、黃月純(2004)。臺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期刊,頁32-37。
33. 蔡瑜馨 (2012)。母親國籍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碩士論文。
34. 歐麗雪(2006年)。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人際關係、情緒能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
35. 顏朱吟 (2009)。台灣社會跨國婚姻女性之歷史映照:「流離尋岸」的另一面鏡子。高雄師大學報27: 67– 82。
36. 楊肅棟(2001)。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響。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頁209-248。
37. 巫有鎰 (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做比較。教育研究黨刊,頁213-242。
38. 巫有鎰 (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臺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39. 吳雅韻(2006)。國小學童數學自信心量表建立及其信效度考驗。碩士論文。
40. 吳毓瑩、蔡振州 (2014 3月) 。東南亞裔外籍配偶女性之子女的學業成就真的比較差嗎?與本地對照組比較之三年追蹤探究。教育研究集刊第六十輯第一 期頁77-113。
41. 王妙如(2005年)。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碩士論文。
42. 王振世、蔡清中 (2008)。臺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東南亞、大陸與本國籍配偶 子女之比較。教育政策論壇十一卷第二期,頁75-105。
43.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44. 王秀喜(2005)。高雄市旗津區「越南與印尼」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台南大學碩士論文。
45. 林式州(2009)。外籍配偶對子女教養方式之研究。臺東大學碩士論文。
46. 呂美紅〈2000〉。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47. 朱玉玲〈2000〉。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嘉義大學碩士論文。
48. 王世英 (2006)。我國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現況之研究。台北市教育資料館。
49. 黃以敬(2006)。新台灣之子學習未必弱勢。自由電子報。
50. 陳順利(2001) 。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關山地區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24期,頁67-98。
51. 王如哲(2011)。台灣教育的發展與未來展望。台灣教育,頁22-25。
英文文獻
1. Lee, J. , & Shute, V. J. (2010). Personal and social-contextual factors in K-12 academic performance: An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on student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5(3), 185–202, 2010.
2.Long, James E.(1980) “The Effect of Americanization on Earnings: Some Evidence for Wome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8(3): 620– 629.
3. Muller, C. (1993).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n Analysis of family resources available to the child. schools San Francisco, CA: Westview Press, Inc. pp. 77-113.
4. Salama, A. (2004). Learning Environments: Shaping and Coloring a Bright Future. IFRAA, Connecticut, United States, PP. 17-20. ISSN # 0014-7001.
校內:立即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