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韻婷
hung, yung-ting
論文名稱: 論行政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適用
The Research of No Double Jeopardy Clause of Administrative Law
指導教授: 蔡志方
TSAI, CHIH-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6
中文關鍵詞: 一行為不二罰行政罰法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連續處罰禁止雙重處罰一事不二罰行為數
外文關鍵詞: the numbers of behavior, Double Jeopardy, Administrative Law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按國家基於統治權主體之地位,得以抽象之法律或具體之行政措施,要求人民從事或禁止為特定行為,倘若人民有所違背,將遭受國家制裁。惟在法治國原則下,國家行使公權力處罰人民的同時,亦不可偏廢人民權利之保障。而「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又稱之為「禁止雙重處罰原則」,即在於規範國家對人民同一行為之多次制裁,其內涵為對人民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為多次之處罰,其不僅指對同一行為為處罰後,禁止再為追訴或處罰,而且亦禁止對同一行為同時為多次之處罰。
    而由於一行為不二罰原則於我國憲法上並無明文,其內涵多依大法官解釋及學說介紹外國法制,而行政罰法第24條與第26條雖給予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在法律上之明文依據,但畢竟施行未久,相關問題仍多有歧見,從而本文即欲針對現行較具爭議性之行為數判斷及相關條文適用上之問題為討論,論文之研究架構首先於第二章概述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內涵,並比較分析外國法制度,論述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憲法基礎、適用範圍及其例外;於第三章則將探討行政法上關於行為數之認定,針對行為數判斷標準之見解加以檢討並採納;第四章討論數行政罰競合時之處罰與管轄,另外針對我國法上特有之連續處罰規定為論述;第五章則探討刑罰與行政罰競合時之問題,特別是於緩起訴處分及緩刑宣告得否再為行政罰;最後於第六章則針對緒論中所提出之相關案例進行評析與操作,並針對上述問題做出總結與檢討。

    The principle of “No Double Jeopardy Claus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constitutional rank, and belongs to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It can balance a country’s power of punishment and people’s right. No Double Jeopardy Clause means to avoid punishing people more than once for the same crimes. However, the position of No Double Jeopardy Clause is controversial in the system of public law. It is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discuss it in this essay.

    In Chapter 2, I will discuss the position and the exception of the No Double Jeopardy Clause. In Chapter 3, I will discuss the standard to calculate the numbers of behavior, and make my own opinion. Chapter 4 is about the issue
    which is people’s behaviors violate several administrative laws at the same time. Chapter 5 is about the issue which may happen when people’s behaviors violate administrative law and criminal law at the same time. In Chapter 6, it is offering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ases in the introduction. At last, I make the conclusion and offer my sugges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二章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理論基礎 7 第一節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概念與內涵 7 第二節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於比較法之觀察 8 第一項 美國法制之觀察 8 壹、美國憲法之規定 8 貳、美國民事罰制度概述 9 一、民事金錢罰 9 二、民事上的沒收 10 三、喪失政府之利益與特惠 11 四、撤銷國籍與驅逐出境 11 五、強制與民事保護令 12 參、美國禁止雙重危險原則於民事罰上之適用 12 一、美國「民事罰」與「刑事罰」之區分標準 12 二、司法實務上「禁止雙重危險原則」於「民事罰」之適用 13 第二項 日本法制之觀察 15 壹、日本憲法之規定 15 貳、日本行政處罰制度概述 15 一、行政刑罰 16 二、行政秩序罰 17 參、日本行政罰上秩序罰與刑罰併科之問題 18 第三項 德國法制之觀察 19 壹、德國基本法第103條第3項之規定 19 一、基本法上明文規定 19 二、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憲法基礎 20 貳、德國行政處罰制度概述 24 一、處罰種類 24 二、處罰機關 25 參、一行為不二罰原則於德國行政罰之適用 26 一、德國違反秩序罰法之規定 27 二、德國法上行政罰與刑罰之區別 28 第三節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於我國法制之實踐 29 第一項 大法官解釋 29 壹、釋字第271號解釋 29 貳、釋字第337號解釋 30 參、釋字第384號解釋 31 肆、釋字第490號解釋 31 伍、釋字第503號解釋 32 陸、釋字第604號解釋 33 第二項 法律規範與司法實務之見解 34 壹、法律規範 34 貳、司法實務見解 35 第三項 學說見解 36 壹、比例原則 36 貳、法安定性與信賴保護原則 37 參、人性尊嚴 38 肆、自由權之保障 38 第四節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例外 39 第一項 司法實務 39 壹、大法官解釋 39 貳、行政罰法規定 40 第二項 學說見解 40 壹、國家任務之達成 41 貳、憲法原則之要求 41 一、比例原則 41 二、法安定性原則 43 三、信賴保護原則 44 第五節 小結 44 第三章 行為數之判斷 47 第一節 概說 47 第二節 刑法理論之行為數判斷標準 47 第一項 自然意義的一行為 48 第二項 構成要件的行為單數 49 壹、多行為犯 50 貳、結合犯 50 參、繼續犯 50 肆、意圖犯 51 伍、構成要件之等價選擇 51 陸、集合犯 52 第三項 自然的行為單數 52 壹、概說 52 貳、成立類型 53 一、反覆性地實現構成要件 53 二、相續性地實現構成要件 54 參、排除類型:高度個人專屬性法益 54 第四項 過失犯與不作為犯的行為單數 55 壹、過失犯的行為單複數 55 貳、不作為犯的行為單複數 56 第三節 行政法學說與實務上關於行為數判斷之標準 56 第一項 實務見解 56 壹、大法官解釋 56 一、釋字第503號解釋 56 二、釋字第517號解釋 57 三、釋字第604號解釋 58 貳、行政法院見解 59 一、採用刑法關於行為數之認定標準 59 二、採法律擬制行政法義務數判斷認定 60 參、法務部函釋 62 一、認為應依個案情形判斷 62 二、經主管機關作成裁處、或法院判決者,其後之行為係屬另一行為 63 三、當事人以不作為違反行為義務時,二者系屬不同之數行為 63 四、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依行政罰法第24條論處 64 五、刑罰優先原則之適用 64 第二項 學說見解 65 壹、法律擬制與立法目的判斷說 65 一、法律擬制 65 二、以立法目的作為標準 68 貳、以刑法理論為基礎之自然一行為與法律一行為說 70 一、自然之一行為 70 二、法律上一行為 72 三、不作為之單一性 76 參、同一違法意思說 77 第四節 判斷標準之檢討與採納 77 第一項 判斷標準之採用 77 壹、刑罰與行政罰僅有量之區別 78 貳、避免將單一生活事件做不自然之切割 81 參、以法規範角度判斷行為數的其他缺失 83 肆、就比較法上之理由 84 伍、小結——原則採取以刑法理論為基礎之自然一行為與法律上一行為說 85 第二項 自然一行為與法律上一行為說之檢討 85 壹、「自然一行為與法律上一行為說」與刑法理論之差異 85 一、行政罰法之「自然一行為」與刑法上「自然意義一行為」「自然之行為單數」 86 二、行政罰法之「法律上一行為」與刑法上「構成要件之行為單數」 87 三、小結與建議 90 貳、於判斷是否屬於法律上一行為時考量法規範評價 91 第五節 其他行為數判斷之相關問題 93 第一項 繼續違反秩序行為之相關問題 93 壹、繼續行為與狀態行為 93 貳、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所涉及違規停車行為之定性 95 第二項 不作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數判斷 96 壹、不作為之行為數判斷標準之檢討 96 貳、作為與不作為結合時之行為數判斷 97 第三項 長期行為之行為數判斷 98 壹、長期積極作為之行為數判斷 98 貳、長期消極不作為之行為數判斷 100 第四章 數行政罰競合之處理 102 第一節 概說 102 第二節 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 102 第一項 法條競合 102 壹、特別關係 103 貳、補充關係 103 參、吸收關係 104 第二項 想像競合 105 第三節 數行政罰競合之相關問題 106 第一項 行政罰法第24條──一行為違反數行政法義務之處罰 106 壹、罰鍰間之競合 107 貳、罰鍰與沒入、其他種類行政罰之競合 107 參、「拘留」與「罰鍰」競合之檢討 110 第二項 行政罰法第31條──數行政罰競合之管轄 113 壹、一律由法定最高罰鍰機關裁處之問題 113 貳、行政罰法31條第2項與第24條屬事務管轄權或處罰權規定之爭議 114 參、管轄權瑕疵 116 第四節 連續處罰與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適用 119 第一項 連續處罰規定概論 119 第二項 連續處罰規定之性質 121 壹、學說見解 122 一、行政執行說 122 二、行政罰說 123 三、二者兼具說 125 貳、實務見解 126 參、小結 128 一、連續處罰原則上應屬於行政執行 128 二、按次或按件處罰之性質 129 第三項 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違規停車連續舉發之性質 131 壹、行政罰說 131 一、大法官解釋與各協同或不同意見書 132 二、學說見解 136 貳、行政執行說 137 一、大法官之協同或部份不同意見書 137 二、學說見解 140 參、本文見解 142 第五章 行政罰與刑事罰競合之處理 145 第一節 概說 145 第二節 現行法制 146 第三節 行政罰與刑事罰競合之相關問題 147 第一項 其他行政法規與行政罰法第26條之衝突 147 第二項 行政機關違反刑事優先原則時裁罰處分之效力 149 第三項 緩起訴處分後行政機關得否再為裁罰 151 壹、緩起訴制度概說 152 一、緩起訴處分之合法性要件 153 二、緩起訴處分之內涵 154 三、緩起訴處分之效力 156 貳、實務及學說見解之爭議 156 一、認為緩起訴處分後仍得再處以行政罰者 156 二、認為緩起訴處分後不得再處以行政罰者 158 三、折衷說 159 參、小結與建議 161 一、小結——採取「緩起訴處分後不得再處以行政罰」說 161 二、建議——由法務部與行政主管機關共商緩起訴處分條件之基準 164 第四項 緩刑判決後行政機關得否再為裁罰 165 壹、緩刑制度概說 165 一、緩刑之要件與緩刑期間 166 二、緩刑之負擔與指示 167 三、緩刑之效力 168 貳、學說見解之爭議 168 一、認為緩刑宣告後仍得再處以行政罰者 168 二、認為緩刑宣告後不應再處以行政罰者 169 參、小結——採取「緩刑宣告後不應再處以行政罰」說 169 第六章 結論與案例評析 172 第一節 結論 172 第二節 案例評析 177 參考文獻(依作者筆畫排序) 181

    參考文獻(依作者筆畫排序)
    一、中文
    (一)專書
    1.王兆鵬,《一事不再理》初版,元照出版,2008年4月。
    2.吳志光,《行政法》2版,新學林出版,2007年9月。
    3.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第10版,2007年9月。
    4.李惠宗,《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一版,元照出版,2005年;二版,2007年10月。
    5李惠宗,《憲法要義》第3版,元照出版,2006年9月。
    6.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修訂六版,三民出版,2005年10月。
    7.林山田,《刑法通論(下)》第9版,自版,2005年9月。
    8.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初版,元照出版,2006年9月。
    9.林錫堯,《行政罰法》初版,元照出版,2005年6月
    10.法務部彙編,《行政罰法解釋及諮詢小組會議記錄彙編》二版,2007年12月。
    11.洪家殷,《行政罰法論》第2版,五南出版,2006年11月。
    12.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三版,元照出版,2006年
    13.許育典,《憲法》初版,元照出版,2006年10月。
    14.陳子平,《刑法總論(下)》第1版,元照出版,2006年2月。
    15.陳敏,《行政法總論》第4版,自版,2004年11月。
    16.陳慈陽,《憲法學》第2版,元照出版,2005年11月。
    17.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第6版,自版,1997年5月;第8版,2005年。
    18.黃俊杰,《行政罰法》初版,元照出版, 2006年3月。
    19.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三版,元照出版,2006年。
    20.廖義男主編,《行政罰法》,初版,元照出版,2007年11月。
    21.監察院司法及獄政委員會編印,《緩起訴制度與績效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初版,2005年1月。
    22.蔡志方,《行政罰法釋義與運用解說》,三民出版,2006年11月
    23.蔡震榮,《行政執行法》第3版,元照出版,2002年9月。
    24.蔡震榮、鄭善印合著,《行政罰法逐條釋義》2版,新學林出版,2008年4月。
    25.蘇俊雄,《刑法總論Ⅰ》初版,自版,1995年10月。
    26.蘇俊雄,《刑法總論Ⅲ》再版,自版,1998年。

    (二)期刊論文
    1.何賴傑,〈新修正刑事訴訟法案例系列(二)— 緩起訴處分之要件及撤銷〉,《法學講座》,第5期,2002年5月。
    2.何賴傑,〈檢察官不起訴職權修法之總檢討— 第一部分:緩起訴處分〉,《法學講座》,第6期,2002年6月。
    3.吳巡龍,〈我國應如何妥適運用緩起訴制度〉,《台灣本土法學》,第35期,2002年6月。
    4.李建良,〈水污染防治法有關按日連續處罰規定之適用問題--以臺北畜產公司排放廢水之處罰事件為例〉,《台灣本土法學》,第7期,2000年2月。
    5.李建良,〈行政程序法與一事不二罰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58期,2000年2月。
    6.李震山,〈論行政罰法「具裁罰性之不利處分」及「特別法優先適用原則」〉,《法學叢刊》,第207期,2007年7月。
    7.林山田,〈論刑事不法與行政不法〉,收錄於《刑事法論叢(二)》初版,自版,1997年3月。
    8.林錫堯,〈行政罰法上「一行為」概念初探〉,《法學叢刊》,第198期,2005年4月
    9.林錦村,〈附條件緩起訴處分之實務運作—以台北地檢署為例〉,《檢察新論》,第2期,2007年7月。
    10.林麗瑩,〈論行政秩序罰之處罰種類〉,收於廖義男主持《行政不法行為制裁規定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之研究計畫,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執行,1990年5月。
    11.法治斌,〈試讀一事不二罰〉,《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正典出版,2003年6月。
    12.洪家殷,〈九十一年度行政法院裁判之檢討—行政秩序罰部份〉,《台灣本土法學》,第51期,2003年10月。
    13.洪家殷,〈行政法院中有關違反秩序行為態樣之檢討〉,收錄於《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出版,2003年3月
    14.洪家殷,〈行政院版「行政罰法草案」有關處罰種類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11期,2004年8月。
    15.洪家殷,〈行政罰一行為與數行為問題的探討—以行政罰法施行後之實務見解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4月。
    16.洪家殷,〈行政罰中一事不二罰原則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5月。
    17.洪家殷,〈我國現行法上連續處罰規定性質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33期,1998年2月。
    18.洪家殷,〈租稅秩序罰上之行為罰與漏稅罰〉,《財稅研究》,34卷第6期,2002年11月。
    19.洪家殷,〈違規停車連續處罰相關問題之探討—以釋字第604號解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2006年2月。
    20.洪家殷,〈對營業人漏進、漏銷及逃漏營業稅之處罰〉,《台灣本土法學》,第21期,2001年4月。
    21.洪家殷,〈論「一事不二罰」原則在行政秩序罰上之適用〉,《台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4期,1997年7月。
    22.洪家殷,〈論行政秩序罰之概念及其與刑罰之界限〉,《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9卷第2期,1996年8月。
    23.洪家殷,〈論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台灣本土法學》,第27期,2001年10月。
    24.張麗卿,〈評析新增訂之緩起訴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
    25.許玉秀,〈一罪與數罪之分界—自然的行為概念〉,《台灣本土法學》,第46期, 2003年5月。
    26.陳文貴,〈公法上「按日連續處罰」問題初探〉,《法令月刊》,第55卷第2期,2004年2月。
    27.陳文貴,〈緩起訴處分與行政罰法第26條第2項不起訴處分之法律關係—從憲法禁止雙重危險原則加以檢視〉,《月旦法學雜誌》,第153期,2008年2月。
    28.陳志輝,〈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之犯罪競合問題—從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22期,2005年7月
    29.陳志龍與鄭文中合著,〈刑法與行政法的處罰行為數認定之差異—兼探討「先行政後司法」、「先行政後刑法」、「行政機關決定行為數」與「法治國人權保障」等法社會學背景〉,《刑事法雜誌》,第52卷第1期,2008年4月。
    30.陳愛娥,〈信賴保護原則的具體化--兼評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台灣本土法學》,第98期,2007年9月。
    31.陳新民,〈試論行政罰法草案的立法問題〉,《國家政策論壇》,2003年7月
    32.陳運財,〈緩起訴制度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第35期,2002年6月。
    33.程明修,〈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簡析〉,《台灣本土法學》,第76期,2005年11月。
    34.黃士洲,〈行政罰法應如何適用於稅捐裁罰〉,《財稅研究》,第37卷第6期,2005年11月
    35.黃士洲,〈論租稅秩序罰之併罰——行為數界定方式、租稅罰與漏稅罰之併罰〉,《財稅研究》,34卷第2期,2002年3月。
    36.黃惠婷,〈牽連犯與連續犯廢除後罪數認定之基準〉,《月旦法學教室》,第39期, 2006年1月。
    37.楊義翔,〈負擔≠刑罰 緩起訴≒不起訴 緩起訴處分後,可否再行政罰?—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九十五年度交抗字第一九○號裁定之評析〉,《法令月刊》,第58期,2007年9月。
    38.葛克昌,〈一事不再罰之公然漏洞——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六月決議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92期,2003年1月。
    39.葛克昌,〈行為罰與金錢給付罰不併罰原則——評釋字第503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67期,2000年12月。
    40.廖義男,〈行政處罰之基本爭議問題〉,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元照出版,2000年12月
    41.劉秉鈞,〈論緩刑〉,收錄於台灣刑事法學會主編,《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初版,元照出版,2005年9月。
    42.劉建宏,〈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之研究---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4期,2007年12月。
    43.劉建宏,〈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一行為違反數個義務規定而受處罰者〉,《月旦法學雜誌》,第152期,2008年1月。
    44.蔡志方,〈論行政法上之法規競合及其處理〉,收錄於《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五)》初版,正典出版,2004年9月。
    45.蔡秀卿,〈基本法之意義與課題〉,《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2年7月。
    46.蔡朝安、鍾典晏,〈違章行為人受緩起訴處分後仍須處漏稅罰或行為罰?—以一行為不二罰原則為中心〉,《稅務旬刊》,第1998期,2007年3月
    47.蔡震榮,〈行政罰之管轄權確定原則〉,《警察法學》,第6期,2007年10月。
    48.蔡震榮,〈行政罰制度之研究〉,《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2002年7月。
    49.蔡震榮,〈行政罰法草案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05期,2004年2月
    50.蔡震榮,〈行政罰法草案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1期,2004年8月。
    51.蔡震榮,〈社會秩序維護法回歸行政罰法體系之探討〉,《警政論叢》,2004年12月。
    52.蔡震榮,〈緩起訴與行政罰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4月。
    53.蔡震榮,〈論行政罰上一事不二罰之原則〉,《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10月。
    54.蔡震榮,〈論按日連續處罰與怠金〉,《法學講座》,第28期,2004年7月。
    55.蔡震榮,〈論釋字第604號解釋對交通裁量之影響〉,《台灣本土法學》,第78期, 2006年1月。
    56.蔡震榮、蘇立琮,〈社會秩序維護法回歸行政罰法體系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第4期,第5頁,2004年12月。
    57.蔡蕙芳,〈刑暨緩刑〉,收錄於台灣刑事法學會主編,《2005年刑法總則修正之介紹與評析》初版,元照出版,2005年4月。
    58.鄭善印,〈行政罰法與交通執法〉,《警察法學》,第4期,2005年12月。
    59.嚴震生,〈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一罪不二罰」條款的適用性與相關判例〉,《美歐季刊》,第12卷第1期,1997年3月。

    (三)學位論文
    1.黃義偉,〈行政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1月。
    2.鄭國榮,〈行政罰法「重複處罰禁止」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8月。
    3.鍾瑞蘭,〈行政罰法中一行為不二罰原則適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四)學術研究報告
    1.林明昕主持,《從德國法制之比較論行政罰法中之「單一行為」概念》,法務部委託研究計畫, 2007年12月。
    2.洪家殷主持,《行政罰中相關程序行為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2006年10月。
    3.黃錦堂主持,《現行環境法律執行制度之檢討及改善措施》,行政院環保署委託研究計畫,2002年12月。

    二、外文
    1.宇賀克也,《行政法概說Ⅰ》第2版,有斐閣出版,2006年12月。
    2.成田賴明、荒秀、南博方、近藤昭三、外間寬合著,《現代行政法》,有斐閣出版,第五版2002年5月。
    3.芝池義一,《行政法總論講義》第4版,有斐閣出版,2002年6月。
    4.阿部泰隆,《行政法》,有斐閣出版,1997年。
    5.佐伯仁志,〈二重罰禁止〉,松尾浩也、芝原邦爾編,《刑事法現代的況-內藤謙先生古稀祝賀論文集》,有斐閣出版,1994年11月。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9-08-0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