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孫昱琦 Sun, Yu-Chi |
|---|---|
| 論文名稱: |
內線交易規範之立法沿革及實務發展-以我國法規修正與實務發展之互動為中軸 The Fulfill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ider Trading - Focusing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udicial Practice and Law Amendment |
| 指導教授: |
王志誠
Wang, Chih-C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 畢業學年度: | 98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04 |
| 中文關鍵詞: | 證券交易法 、內線交易 、重大消息 、資訊平等使用權 、公布消息否則禁止買賣原則 、消息受領人 、消息傳遞責任理論 、信賴關係 、禁止市場濫用指令 、金融商品 |
| 外文關鍵詞: |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insider trading, material information, Equal access to information, Disclose or Abstain Rule, Tippee, Tipper- Tippee Liability Theory, fiduciary relationship, Market Abuse Direc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 |
| 相關次數: | 點閱:201 下載:1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長期起伏的證券市場觀察,要在高深莫測的證券市場環境中屹立不搖,除具有洞燭先機的市場分析能力,「內線交易」毋寧是最有利益的交易方式。掌握尚未公開資訊者,相較於不知情的投資大眾,在交易市場中立於絕對優勢,實屬一穩贏不輸的局面。然「內線交易」行為的存在,對於欲保障投資人及維持證券市場公平運作之證券管理政策,有極大的傷害。因此,各國法律對於內線交易行為均不約而同的做出禁止規範,但因該行為隱蔽、不易查緝且獲利極高,事實上內線交易行為在證券市場中因此仍甚為猖獗。
從國際社會中重大內線交易案件陸續爆發,我國重大內線交易案件亦層出不窮。惟自1990年至2008年內線交易案件中,經起訴52件,然判決有罪者僅21件,判決無罪者為19件,有近乎一半案件均被判決無罪。因為實務上內線交易案件無罪率甚高,造成被告之犯罪成本很低,而我國逐年欲以大幅提高刑度方式,加以禁止此侵害證券市場公平的犯罪行為,但成效仍有待商榷。
我國內線交易法制係承襲美國法制及實務,故本文從研析美國相關法令規定及法院判例,輔以日本法制及歐盟內線交易指令的討論,從比較法觀點分析各內線交易要件認定標準。其後參酌上揭立法例及我國內線交易法規演變,研析我國自1988年訂立內線交易法制前、1988年訂立內線交易法制後之適用,以及其後歷經六次法規修正歷程。接著,從內線交易犯罪行為主、客觀要件作為分類,以整理、分析法院實務案例方式,討論各案件對於構成要件解釋、認定標準之影響及各案件對於構成要件認定歧異之處導致我國無罪判決居高不下的原因。另一方面,同時討論證券交易法因應實務判決及業界意見所做修正後,對於其後實務判定內線交易犯罪成立與否之影響。藉由以上方式觀察法律的逐步修正,對於內線交易行為之遏止成效為何,並探討尚有何法制制訂不足之處。
結論則以現今法制為基礎,分析2010年內線交易法規修正內容並冀能提出可供偵查、審理時認定內線交易行為的建議。另併論在外部查察內線交易案件時,尚有何處可加強努力之作為及公司內部為內線交易行為之防制方法提出建言。
The long-term ups and downs of securities market make one see that, to stand strong in the volatile environment, apart from the ability to analyze the market accurately, one might also make use of insider trading as the most favorable way of trading. After all, those who hold the unpublished information are in absolute advantage compared with those innocent investors, and are thus bound to win. However, insider trading does great harm to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and the regulatory policies which maintain the fair trading of securities market. Therefore, all countries have regulations that prohibit insider trading unanimously, but becasuse this kind of activity is obscure, not easy to be caught and highly profitable, insider trading is still very active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Major insider trading cases happen continuousl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uch cases are also often found in our country. From 1990 to 2008, 52 insider trading cases are procecuted, but only 21 of them are found guilty, and 19 of them are not guilty, which means almost half of the cases are found innocent. In practice, the innocent rate of insider trading cases is very high, which makes the criminal cost very low for the defendants. In recent years, our government tries to enhance penalty against insider trading to prohibit this criminal activity which would undermine the fairness of securities market, but the effect is not yet conspicuous.
The domestic insider trading law follows American law and practice. Thus, this article analyzes relevant American regulations and court cases, as well as dicussing Japanese laws and insider trading directiv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t aims to analyze the standards of insider trading elements in view of comparative law. It will then refer to the aforesaid legislative examples and the change of domestic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s stipulated in 1988 and its six amendments. Then, it categori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lements of insider trading criminal activities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court cases,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ases on the explan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regulations, and explores the reason behind the high innocent rate of these cases in our country by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s in definition of such crimes and their regu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discusses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he amandments of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based on real cases and opinions from the industry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criminal activities afterwards. By using the aforementioned methods, this article aims to observe the gradual amendment of the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deterrence against insider trading activities, and to explore the insufficient part of the regulations.
The conclusion, based on modern regulations, analyzes the amendment of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s 2010 and hope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determining insider trading activities in investigations and trials. It also discusses the efforts to be made when observing an insider trading case from outside of a company and offers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ng insider trading activities from happening inside a compan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按姓氏筆畫排列)
(一)中文專書
1.王志誠,財富管理法規與職業道德,證期會出版,初版,2007年7月。
2.王長河,證券法律評論,法律出版社,初版,2001年。
3.余雪明,證券交易法,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四版,2003年4月。
4.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社,初版,2000年9月。
5.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出版社,初版,2010年1月。
6.林東茂,德國近年來的經濟刑法發展趨勢,收錄於氏著: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1996年初版。
7.吳光明,證券交易法論,三民出版社,增訂九版,2008年9月。
8.胡曉珂,證券詐欺禁止制度初論—以反詐欺條款為中心的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9.陳建緒,證券犯罪之規範理論與界限,法律出版社,初版,2006年12月。
10.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社,增訂四版,2006年4月。
11.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1冊,1987年3月再版。
12.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4冊,1991年7月。
13.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自版,初版,2006年2月。
14.賴源河,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之地位與性質,收錄於氏註 公司法問題研究(一),三民書局,1982年出版。
15.賴源河,證券法規,高雄復文出版社,2008年9月。
16.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社,增訂四版,2006年2月。
17.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社,增訂六版,2008年9月。
18.劉連煜,內部人交易中消息受領人之責任,「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三民書局,再版,1997年11月。
19.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四人合著,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高雄復文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20.羅怡德,證券交易法-禁止內部人交易,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3月。
(二)期刊文章
1.王育慧,最高法院91 年度台上字第3037 號判決及台灣高等法院88 年度上重訴字第39 號判決之評釋(東隆五金案)—以連續交易操縱行為與內線交易為範圍,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 期,2007年3 月。
2.王勁力、周天,論我國證交法內線交易規範之刑事責任,中興法學第2 卷第1 號,2008 年12 月。
3.伍思吟,從法制觀點論內線交易,證券暨期貨月刊,2004年7月。
4.李智仁、洪培睿,論公開收買車前內線交易認定時點之問題,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7期, 2004年7月。
5.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有關股市「內線交易」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3期,2004年11月。
6.余雪明,英國證券管理體系研究,台大社會科學論叢,第37輯,1989年3月。
7.林仁光,證券法制建立與政策執行之研究,法政學報,第10期,2000年3月。
8.林仁光,證券交易法制之發展(下)-2000年證券交易法修正之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66期,2000年11月。
9.林仁光,公司內部建立內線交易防範措施之芻議,收錄於余雪明教授榮退論文集「企業與金融法制」,元照出版,2009年1月初版。
10.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1992年6月。
11.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的解釋適用取向為中心,法學叢刊210期,2008年4月。
12.林山田,論不作為犯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26期,1982年12月。
13.林宜男,關係企業交叉持股之弊端研討,台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2期,2003年2月。
14.洪秀芬,內線交易之重大消息的判斷--板橋地方法院九五年金訴字第二號刑事判決之簡評,臺灣法學雜誌,2007年8月。
15.施中川,內線交易關於「重大影響股票價格消息」之探討,全國律師雜誌,2008年11月。
16.武永生,證券投資、投資資訊與內線交易一法律與經濟之分析,財經法論集,1997年4月。
17.吳克昌,我國與美日兩國關於規範內線交易立法之探討,證交資料,第418期,1997年2月。
18.耿一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United States v. O' Hagan判決對於內線交易規範之衝擊,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7卷第10期,1999年10月。
19.陳志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探討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與操縱股價之差異、構成要件明確性諸問題,收錄於余雪明教授榮退論文集「企業與金融法制」,元照出版,2009年1月初版。
20.陳志龍等,黑金政治與證交法罰則認知修正一證券交易法第171條及第178條之1朝野協商的「金錢繳納罰鍰,司法被迫讓步」之觀念商榷,法學叢刊第179期,2000年7月。
21.陳峰富,內線交易重大訊息、具體要件與成立時點之界定,政大法學評論79期,2004年6月。
22.陳婉珍等共同作者,內線交易的實證研究—重刑化是否能嚇阻內線交易?,全國律師,2009年1月。
23.黃朝義、吳天雲,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犯罪學期刊,第5期,2000年6月。
24.詹德恩,淺析證券犯罪,證券櫃臺月刊,第124期,2006年10月。
25.賴英照,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之評析,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2期,1999年12月。
26.賴英照,證交法修正條文逐條釋義,實用稅務第194 期,1991 年2 月。
27.賴英照,公務員是不是內部人,高雄大學法學論叢第3期第1卷,2007年12月。
28.賴英照,金融機構與內線交易,興大法學,第1期,2007 年5 月。
29.賴彥伶,證券交易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之重點,證券暨期貨月刊,2005年11月。
30.張保華、李曉斌,歐盟關於市場操縱行為的監管與立法實踐,證券市場導報,2005年1月。
31.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學與資訊財產權探討內線交易理論:兼論內線交易內部人之範圍,台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3期,2008年9月。
32.張心悌,內線交易立法重刑化之初探,實用稅務期刊,2004年6月。
33.張子明,內線交易的代價,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5卷第6期,1997年6月。
34.劉其昌,證券交易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之簡介,證交資料,2006年5月。
35.劉其昌,證券交易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評析,立法院院聞,1996年3月,頁57。
36.劉連煜,內線交易免責之抗辯:預定交易計畫,臺灣法學雜誌114期,2008年10月。
37.廖大穎,揭露不實資訊之損害賠償請求付,月旦法學雜誌第88期, 2002年9月。
38.蕭胤瑮,操縱股價犯罪之主觀構成要件:現行法院對主觀構成要件認定之分析-以人頭戶之刑事責任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2008年4月。
(三)碩博士論文
1.王永立,歐洲共同體部長理事會1989年第592號禁止內線交易指令之研究,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1月。
2.呂國平,證交法上內線交易的經濟分析,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6月。
3.何建寬,內線交易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1月。
4.沈介偉,從我國實務判決探討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兼論內線交易之防制,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5.林中一,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行為構成要件認定之研究-以實際案例之分析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6.武永生,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研究─美國法為中心之法律與經濟分析,政治大學法研所博士論文,1991年7月。
7.吳元曜,美國、日本、德國及我圍內線交易刑法規制之比較以及內線交易除罪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8.洪振峰,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理論與實務之省思,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9.莊嘉蕙,內線交易之實證研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2008年7月。
10.紀文富,論內線交易行為人之主觀惡意,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11.葉家君,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12.郭賢傳,內線交易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2月。
13.陳靜玲,以經濟分析的觀點論內線交易的規範,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6月。
14.陳柏乾,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5.陳宏銘,內線交易刑事責任與其追訴防制對策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1月。
16.陳照世,從歐盟與英國市場濫用防制計畫反思我國對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之制,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17.鄧依仁,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9月。
18.黃志中,論內線交易刑事規範之正當性與理論基礎,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19.楊清筠,公司內部人員證券交易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1987年6月。
20.張瑞玲,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認定與豁免條款之研究-以我國法院實務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7月。
21.賴欣欣,從刑事實體法的觀點論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規範,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四)專題研究報告
1.「加強防制內線交易之探討研究報告」,臺灣證券交易所,2004年12月。
2.吳克昌、林宏錦,加強防制內線交易之探討,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4年11月。
3.「加強防制內線交易之探討」專題研究報告,臺灣證券交易所市場監視部, 2006年12月。
4.「內線交易案件有關重大消息成立時點之探討」,臺灣證券交易所97年度專題研究案,2008年11月。
5.林孟皇,內線交易防制問題之研究,2010年4月19日法務部財務金融訓練講義。
(五)立法院公報
立法院公報,第76卷第96期,民國76年12月院會記錄。
立法院公報,第76卷第42期,民國76年3月18日委員會記錄。
立法院公報,第77卷第18期,民國76年10月17日委員會記錄。
立法院公報,第83卷第51期,民國83年7月6日委員會記錄
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53期,民國86年12月3日委員會記錄。
立法院公報,第88卷第51期,民國88年11月11日聯席會議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89卷第39期,民國89年6月30日院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59期,民國90年12月3日委員會會議記錄。
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10期,民國91年2月2日院會記錄。
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36期,民國97年5月30日院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44期,民國97年6月23日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46期,民國97年6月25日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72期,民國97年11月26日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42期,民國98年6月12日院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9期,民國99年1月11日院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31期,民國99年4月30日院會紀錄。
立法院第7屆第1會期財政委員會「如何強化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發展」公聽會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32期委員會紀錄。
二、外文資料
(一)英文專書
1.Alain Viandier, The Legal Theory of Insider Regulation in Europe, in Klaus J. Hopt & Eddy Wymeersch, (eds.), European Insider Dealing, Law & Practice, Butterworths, 1991.
2.Bernhard Bergmans, Inside Information and Securities Trading, Graham & TrotInan, 1st Edition, 1991.
3.Bloomenthal & Wolff, Securities and Federal Corporate Law,West Group, 2002.
4.Coffee & Seligman,Cases and Materials on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undation Press, 9th ed., 2003.
5.Henry G. Manne,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Stock Market, Free Press, 1966.
6.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Law & Business, 5th edition, 2004.
7.Niamh Moloney, EC Securities Regul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8.Stephen M. Bainbridge, Securities Law: Insider Trading, Foundation Press, 1999
(二)日文專書
1.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著,侯水平譯 ,證券交易法概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
2.堀口亘,ハンドブック証券取引法、勁草書房,2005年。
3.神崎克郎、志谷匡史、川ロ恭弘,證券取引法,青林書院,2006年。
(三)英文期刊
1.Bris, Arturo, Do Insider Trading Laws Work?.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Vol. 11, No. 3, 267-312.(2005)
2.David Kanarek & Susan Collier,Knew or should have known?- Lessons for The EU Securities Fraud Regime, 10 COLUM. J. EUR. L.561 ( 2004).
3.Dennis W. Carlton & Daniel R. Fischel, The regul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35 STAN. L. REV. 857 (1983).
4.Donald C. Langevoort, Fraud and Insider Trading in American Securities Regulation: Its Scope and Philosophy in a Global Marketplace, 16 HASTINGS INTL & COMP L REV. 175 (1993).
5.George C. Nnona, International Insider Trading: Reassessing the Proprie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U.S. Regulatory Approach, 27 N.C. J. INT’L L. & COM. REV. 185, (2001).
6.Jesper Lau Hansen, The new proposal for a 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on market abuse,. 23 U. PENNSYLVANIA J. INT'L ECON. L. 241 (2002).
7.Joan Macleod Heminway, Symposium:Women and The “New”Corporate Governance: Martha Corporate Governance: Martha Stewart Saved Insider Violations of Rule 10b-5 For Misrepresented or Undisclosed Personal facts, 65 MD. L. REV. 380(2006)
8.Langevoort, Donald C. Rereading Cady, Roberts: The Ideology and Practice of Insider Trading Regulation., 99 COLUM. L. REV. 1319 (1999)
9.Stephen M. Bainbridge, The Insider Trading Prohibition: A Legal and Economic Enigma, 38 UNIVERSITY FLORIDA LAW REVIEW 35(1986).
10. Steven R. Salbu, Tipper Credibility, Noninformational Tippee Trading, and Abstention From Trading: An Analysis of Gaps in the Insider Trading Laws, 68 WASH. L. REV. 307(1993)
11.Utpal Bhattacharya & Hazem Daouk, The World Price of Insider Trading, 57 JOURNAL OF FINANCE 75 (2002).
12.Victor Brudney, Insiders, Outsiders, and Informational Advantages Under the Federal Securities Laws, 93 HARV. L. REV. 322(1979)
13.William Cary et al.,. Insider Trading in Stocks, 21 BUS. LAW. 1009 (1965)
(四)外國判決(依年份排序)
1.Strong v. Repide, 213 U.S. 419 (1909)
2.Kardon v. National Gypsum Co., 83 F. Supp. 613 (E.D. Pa. 1947)
3.Cady, Roberts & Co., 40 S.E.C. 907 (1961).
4.Investors Management Co., 44 S.E.C. 633 (1971).
5.TSC. v. Northway, Inc.,426 U.S. 438 (1976).
6.United States v. Chiarella, 588 F.2d 1358 (2d Cir.1978).
7.Chiarella v. United States, 445 U.S. 222 (1980).
8.U.S. v. Newman, 664 F. 2d 12 , (2d Cir. 1981)
9.Dirks v. SEC 463 U.S. 646 (1983)
10.Basic Inc. v. Levinson, see Basic Inc. v. Levinson, 485 U.S. 224, 240 (1988)
11.SEC v. Maio, 51 F.3d 623 (7th Cir. 1995).
12.United States v. O’Hagan, 521 U.S. 642(1997)
13.Shapiro v. Merrill Lynch, Pierce, Fenner & Smith, Inc., 495. F.2d 228 (2d Cir. 1974).
14.SEC v. Thomas Warde, 151 F.3d 42 (2d Cir. 1998).
15.SEC v. Lorraine K. Cassano, et. al., 61 F. Supp. 2d 31 (S. D. N. Y. 1999).
三、網路資料
1. 李禮仲,股市內線交易引伸之法律爭議面面觀,發表於2006年10月11日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證研究報告」財金(研)095-008號。http://www.npf.org.tw/PUBLICATI0N/FM/095/FM-R-095-008/htm。
2. 證期局網站,http://www.stb.gov.tw/1.asp。
3.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決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new.asp。
4.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5. 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twse.com.tw/ch/index.php。
6.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new.asp。
7.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網站:http://www.otc.org.tw/ch/index.php。
8.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tnh.moj.gov.tw/public/Attachment/512169425234.doc。
9.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10. 2009年2月26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稿http://www.fscey.gov.tw/news_detail2.aspx?icuitem= 5511013。
11. 金融商品取引法:http://law.e-gov.go.jp/htmldata/S23/S23HO025.html。
12. 法務部法務統計:
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35093&CtNode=27432&m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