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建佐
Chen, Chien-Tso
論文名稱: 東港迎王祭典中地方社會的顯像—以王船組的在地認同與文化意識為中心—
Manifestation of Local Society in the Donggang Ying Wang Festival — Centered on Loc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Awareness of the King Boat Group —
指導教授: 李承機
Li, Cheng-Ch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台灣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4
中文關鍵詞: 迎王平安祭典木造漁船造船師傅漁業經濟
外文關鍵詞: Ying Wang Festival, Wooden Fishing Boats, Shipbuilding Masters, Fishery Economy
相關次數: 點閱:61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東港自清治時期(1683-1895)開始發展漁業,日治(1895-1945)發展動力機械漁船,二戰後以降(1945-)除轉型成遠洋漁業外,也開始發展相關休閒觀光產業,身為台灣少數定期舉辦大型迎王祭典的濱海城鎮,與其漁業經濟發展和王爺信仰息息相關,相輔相成之下終成現在定期舉行盛大規模祭典的運作模式。
      全台迎送王船的地區僅有東港東隆宮與小琉球三隆宮特設「王船組」負責製作木造王船,本研究透過文獻爬梳東港地方經濟發展與木造漁船產業的歷史脈絡,指出木造漁船產業和木造王船之間的關係緊密,並親身加入東港王船組和東港造船爐,透過2024年甲辰科王船建造的田野調查與訪談包含設計科科長、王船執行長等王船組內多位重要人物,整理王船組的沿革、組織成員及相關背景,進一步討論木造漁船師傅對東港王船形式的影響,以及其群體與地方社會之關係。
      最後,就本論文對王船組內木造漁船師傅的觀察,發現此群體對東港的在地認同奠基於對王爺的深厚信仰,並因專業技藝形成獨特的文化意識,卻也同時將木造漁船視為夕陽產業而無意傳承相關技術,木造王船技術近十年內恐失傳,然而,近年來東港東隆宮利用推行限量紀念品等不同行銷手法積極宣傳迎王祭典,在網路及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迎王祭典的規模愈加擴大,外地遊客參與人數大增,大多數東港人也產生相應的文化意識並對此感到驕傲,因而使二者的東港在地認同有著某種程度上的落差。

    The regions in Taiwan that welcome and send off king boats are limited, with Donglong Temple in Donggang and Sanlong Temple in Xiao Liuqiu being the only areas where a "King Boat Group" is spec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wooden king boats. This research, through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onggang and the wooden fishing boat industry, highligh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oden fishing boat indus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ooden king boats.
    The study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Donggang King Boat Group and the Donggang Shipbuilding Furnace, conducting field surveys and interview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ing Boat in the Jia Chen Year (2024). Key figures within the King Boat Group, including the Chief of the Design Section and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King Boat, were interviewed. The research organized the history, organizational members, and relevant backgrounds of the King Boat Group, further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wooden fishing boat masters on the form of Donggang King Boats.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mmunity and local society, presenting another form of local identity distinct from other aspects of Dongga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11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15 第二章 東港地方經濟發展與木造漁船產業 17 第一節 清治時期以降(1683-)東港地方經濟發展脈絡 17 第二節 東港木造漁船產業的興衰 29 第三節 東港與小琉球兩地王船組建立背景 33 第四節 小結 38 第三章 東港王船組的組織運作 39 第一節 王船組組員的組成 40 第二節 造船爐的運作 46 第三節 木造王船的建造過程 52 第四節 造船師傅對東港王船形式的影響 63 第五節 小結 68 第四章 迎王祭典的在地認同與王船組的文化意識 70 第一節 迎王平安祭典對東港帶來的影響 70 第二節 王船組造船師傅的生命經驗與文化意識 73 第三節 東港在地認同與文化意識的落差 81 第四節 小結 84 第五章 終章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未竟的課題與未來的展望 87 參考資料 89 附錄一、訪談紀錄清單 95 附錄二、黃貴燧訪談逐字稿 96 附錄三、蔡文化訪談逐字稿 119 附錄四、陳進成訪談逐字稿 128 附錄五、潘鳳得訪談逐字稿 144 附錄六、謝春長訪談逐字稿 147

    Tim Cresswell著,《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徐苔玲等譯(台北:群學,2016)。
    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會,《2021小琉球三隆宮辛丑正科迎王平安祭典工作手冊》(屏東:小琉球三隆宮,2021)。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北:宗青圖書,1995)。
    行政院農委會,《台灣農家要覽漁業篇增修訂再版》(台北:豐年社,1995)。
    佚名,《平臺紀事本末》(台北:臺灣銀行,1958)。
    佚名,許佩賢譯,《攻臺見聞》(台北:遠流,1995)。
    利天龍等,《重修屏東縣志:人群分類與聚落村莊的發展》(屏東:屏東縣政府,2014)。
    宋增璋,《台灣撫墾志》(台中:台灣省政府,1980)。
    李豐楙,〈代巡東港:迎王巡境的隱喻〉,謝國興編,《台灣史論叢——民間信仰篇:進香·醮·祭與社會文化變遷》(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頁249-296。
    李豐楙,《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
    東港東隆宮祭典委員會,《2021辛丑正科東港東隆宮迎王平安祭典專輯》(屏東:東港東隆宮,2021)。
    松浦章,《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台北:博揚文化,2002)。
    林玉茹。《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台北:知書房,1996)。
    林俊辰譯,《延繩釣漁業技術與魚類對漁具的生態行為》(台北:財團法人徐氏基金會,1999)。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博揚文化,2008)。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台北:聯經出版,1997)。
    施添福,〈區域地理與地域社會;以研究概念的實踐為中心〉,陳慶芳編,《2005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濁水溪流域自然與人文研究》論文集》(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5)。
    洪紹洋,《近代臺灣造船產業的技術轉移與學習》(台北:遠流,2011)。
    胡忠一、范雅鈞,《1624-2015台灣漁會大事年表》(台北: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2016)。
    胡興華,《台灣漁會譜》(台北:台灣省漁業局,1998)。
    胡興華,《拓漁台灣》(台北:台灣省漁業局,1996)。
    胡興華,《話漁台灣》(台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00)。
    高拱乾,《台灣府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
    康豹,〈戰後王爺信仰的演變〉,宋光宇編,《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台北:東大圖書,1994)。
    康豹,《台灣的王爺信仰》(台北:商鼎文化,1997)。
    許毓良,《清代臺灣的軍事與社會:以武力控制為核心的討論》(新北:花木蘭文化,2019)。
    陳文達,《台灣縣志、鳳山縣志(合訂本)》(台北:宗青圖書,1995)。
    黃文博,《臺灣廟宇文化大系肆-五府王爺卷》(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清一統志臺灣府、臺灣輿地彙鈔、番社采風圖考(合訂本)》(台北:宗青圖書,1995)。
    葉志杰,《聽看東港——從老漁村見識大歷史》(台北:野人文化,2004)。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聯經,1983)。
    蔡相煇,《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台原出版社,1989)。
    蔡誌山等,《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木王船工藝》(屏東:東港東隆宮,2022)。
    鄭力軒,《重修屏東縣志:產業型態與經濟生活》(屏東:屏東縣政府,2014)。
    鄭華陽,《字繪琉嶼:琉球信仰側記》(屏東:琉球國中,2018)。
    鄭華陽,《船心·傳藝:乙未正科王船建造紀錄手冊》(屏東:自印,2015)。
    盧向志,《細說漁業》(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2000)。
    盧德嘉,《鳳山縣採訪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
    戴文鋒,《太師與王船——燃燒一瞬間的美》(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19)。
    戴文鋒,《重修屏東縣志:民間信仰》(屏東:屏東縣政府,2014)。
    戴寶村,《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北:玉山社,2000)。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台北: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7)。
    王士柏,〈東港廟宇的祭祀活動與迎王祭典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王俊凱,〈屏東地區迎王祭典之研究—以下淡水溪和隘寮溪流域為主〉(台北: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吳柏勳,〈美援與臺灣遠洋漁業之發展(1951-1965) 〉(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李宗信,〈小琉球的社會與經濟變遷(1622~1945)〉(台南: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林怡君,〈屏東迎王平安祭典研究-以屏東縣東港、小琉球、南州三地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20)。
    邱郁芬,〈東港迎王七角頭轎夫之地方感與地方認同〉(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14)。
    翁淑芬,〈東港街市的形成與發展〉(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梁芝茗,〈東港迎王文化對傳統木造船工藝保存之影響〉(屏東: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2016)。
    郭柱延,〈石油危機時期之物價問題與相關經濟政策分析〉(嘉義:中正大學經濟學系國際經濟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郭婷玉,〈日本時代東港地方社會發展與社會力量之形成〉(台北: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慶華,〈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黃鑑今,〈從地方家族的發展解讀東港地域空間之紋理—以黃家與莊家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蔡志文,〈東港七角頭空間形塑與區域發展〉(花蓮: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2014)。
    蔡昇璋,〈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蔡蒨瑜,〈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意涵與角頭組織研究〉(台北: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鄭華陽,〈從專案管理看東港迎王祭典王船建造——以東隆宮乙未正科王船建造為例〉(屏東: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014)。
    鄭慈瑩,〈全球化的鮪魚—從商品鏈的動態發展看台灣冷凍鮪魚出口部門的變化〉(台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謝欣宜,〈東港鎮東隆宮「迎中軍府」之研究〉(台北: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魏鳳錦,〈戰後安平造船產業文化〉(台南: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台灣文化碩士班碩士論文,2021)。
    羅光智,〈東港魚市場集散貨空間結構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水產教育——以師資分析為中心〉,《國史館館刊》第四十一期(2014),頁43-75。
    林玉茹,〈殖民地的產業治理與摸索――明治末年臺灣的官營日本人漁業移民〉,《新史學》24卷第三期(2013),頁95-133。
    林慶華,〈永續林業·生態台灣〉,《台灣林業》106年4月號(2017),頁10-19。
    施添福,〈清代台灣市街的分化與成長:行政、軍事和規模的相關分析(上)〉,《臺灣風物》第三十九卷第二期(1989),頁1-41。
    陳淑華、蔡東祐,〈東港王船沿革與承造工法保存調查〉,《臺灣文獻》72卷第1期(2020),頁177-245。
    陳淑華、蔡東祐,〈南澳與東津:東港王船形制與歷史溯源之研究〉,《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61期(2022),頁39-77。
    陳進成,〈癸未年東港王船造船日誌〉,《屏東文獻》第7卷(2003),頁92-107。
    游智勝,〈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臺灣文獻》65卷第三期(2014),頁267-302。
    蔡昇璋,〈戰後初期臺灣的漁業技術人才 (1945-1947)〉,《師大臺灣史學報》第三期(2010),頁93-134。
    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漁船筏數量統計相關報表〉,《民國100年(2011)漁業統計年報》。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歷年漁業生產量〉,《民國100年(2011)漁業統計年報》。
    東港戶政事務所,〈110年東港鎮統計年報〉。
    東港戶政事務所,〈東港歷年來戶數及人口〉。
    屏東縣政府,《屏東縣統計提要(民國三十九年至八十八年)》。
    琉球戶政事務所,〈110年琉球鄉統計年報〉。
    TVBS,〈搶購可愛「小王馬」! 東隆宮迎王大排長龍〉,https://news.tvbs.com.tw/life/1018257(2024.1.22徵引)。
    天下雜誌,〈造船工藝師的浪漫 洪全瑞將一生的溫柔寄託於海,潛心創作古戰船模型 傳承木船技藝〉,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4955(2023.10.05徵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統匠師名冊〉,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02100528/https://www.boch.gov.tw/information_145_54379.html(2023.9.22徵引)。
    文化銀行,〈東港「船」奇 舟大工洪全瑞〉,https://bankofculture.com/archives/1284(2023.10.05徵引)。
    台灣英文新聞,〈燒王船帶走瘟疫 「東港迎王祭典」3百萬人次觀看創紀錄〉,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567756(2024.1.22徵引)。
    自由時報,〈新年拜倉頡「開智慧」 東港東隆宮習俗很特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44234(2024.1.22徵引)。
    自由時報,〈遊子回家了!東港王船開光點睛 三年一科迎王祭典揭序幕〉,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373686(2024.1.22徵引)。
    東港文化環境信仰保存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emplesculture/posts/2568870193144948/?paipv=0&eav=AfbHKed3RX0HR2x03wPS2_mAY2Mo9qm3YsLx5VeDOy6gWqXkJSe3t3a5UTyA9ZaiBig&_rdr(2023.11.13徵引)。
    東港東隆宮,https://www.youtube.com/@donggangdonglongtemple(2024.1.22徵引)。
    東港東隆宮官方網站,https://www.66.org.tw/m1_file/detail.php?id=1&mid=2&category=x&nid=11(2023.09.13徵引)。
    東港東隆宮-國定民俗東港迎王,https://www.facebook.com/dgdonglon/videos/646073823880363/(2024.1.22徵引)。
    東港東隆宮溫府王爺廟,https://www.facebook.com/yingwangfestival/photos_by(2023.04.12徵引)。
    東港鎮公所,〈東港簡介〉,《東港鎮公所》,https://www.pthg.gov.tw/towndto/cp.aspx?n=B26B6B6C2F2E9094&s=C1A7DC9AC11FC05E(2022.10.18徵引)。
    林于煖,〈沒有名字的造船人:爺爺的一生與台灣民間造船史〉,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ose-who-built-the-ships-in-memory-of-my-granddad/(2023.4.25徵引)。
    屏東縣政府,〈公開資訊【屏東縣王船文化館計畫】〉,https://www.pthg.gov.tw/Cus_PublicInfo_Detail.aspx?s=098983FEC0388D55&n=88A78E22E40E7269(2023.11.09徵引)。
    班頭心情記事部落格,https://blog.xuite.net/tkjasoncha707/twblog(2023.4.10徵引)。
    國家文化資產網,〈東港迎王平安祭典〉,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folklore/20100618000011(2023.06.12徵引)。
    國家文化資產網,〈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實木王船船帆製作技術〉,https://nchdb.boch.gov.tw/embed/assets/overview/ptp/20180726000003(2023.09.13徵引)。
    蕭彩鳳,〈台灣、日本、韓國在1974年與近年能源危機期間之經濟與物價〉,《行政院農委會》,https://www.coa.gov.tw/ws.php?id=18379(2023.4.7徵引)。
    聯合新聞網,〈手工造船國寶級師傅洪全瑞 76歲仍在承造龍舟喜中帶憂〉,https://udn.com/news/story/7327/7203581(2023.10.05徵引)。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