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怡佩
Kuo, Yi-Pei
論文名稱: 台灣北港朝天宮枋心畫作史實性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Historicity of Paintings at The Center of Beams in Beigang Chao-Tian Temple of Taiwan
指導教授: 徐明福
Hsu, Min-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傳統廟宇北港朝天宮枋心畫彩畫陳玉峰陳壽彝
外文關鍵詞: Beigang Chao-Tian Temple, Paintings at The Center of Beams, Oil Painting, Yu-Fong Chen, Shou-Yi Chen
相關次數: 點閱:151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傳統彩畫基礎研究資料的缺乏,即使在現有殘存的建築彩繪當中,仍有多半缺乏具體文獻資料的記載,有不少的狀況是連作品繪製的年代都不可考,僅能透過其他相關作品進行臆想和推測。
    本文藉由北港朝天宮的案例進行探討史實性的研究,簡述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及限制、文獻回顧,並對北港朝天宮建築歷史作相關文獻整理。根據相關文獻彙整,具體掌握朝天宮各殿宇修繕及增、改建情形,也更了解不同時期廟宇空間之演變。再從現況來看,北港朝天宮歷經數次的整修,部分作品已被重繪。因此,將依不同時期廟宇空間的演變及現況,了解朝天宮的彩繪歷史及枋心畫現況。再據相關文獻及現況落款分析比對,分析方法以歸納、比對以及圖像分析,判斷未落款畫作年代及畫師,釐清各建築空間施作的年代及期間之演變,藉此判斷這些既存的史實。並接續文本,提出若干可能之後續研究項目。

    Literature records and basic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painter’s name, date of painting) on Taiwa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have always been limited in Taiwan context. Generally,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wordings found on existing paintings are poetry wordings or educative proverbs etc, painter’s name and date are rarely present. Hence, researchers could only play detective work, by examining whatever existing traces of evidences found within the paintings, and try to make some logical postulations of the potential painter who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a particular painting or drawing.

    By using Beigang Chao-Tian Temple as case study, this study attempts to find a logical method in investigating the ‘unknown paintings’ found on the central portion of beams (Fang-xin). The study first began by reviewing on all available literature records (such as the works of the potential painter, the restoration records of the Temple, repainting records, spatial changes within the Temple etc.) pertaining to the paintings of the Temple. Upon having a clearer picture of the Temple’s transitional changes over time, tho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the existing unknown paintings were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paintings’ conditions. By cross-referencing with past literature, on-site photographs, potential painter’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style, drawing themes, restoration periods etc, the date and painter’s name of those unknown pieces could be traced. This finding not only helps to re-confirm the works of past restoration periods, it could also provide additional evidence towards the support of the historicity of those unknown paintings.

    目錄 圖目錄               iii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9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13 第六節 相關文獻及建築沿革 14 第二章 枋心畫現況 第一節 第一進現況 23 第二節 第二進現況 32 第三節 第三進現況 38 第四節 小結 44 第三章 枋心畫之史實分析 第一節 朝天宮畫師特色 48 第一節 第一進畫作分析 62 第二節 第二進畫作分析 75 第三節 第三進畫作分析 87 第四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後續研究 99 參考文獻 I

    參考文獻
    專書: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編印,2008《峰如彝偉:丹青傳承府城彩繪世家陳玉峰作品集》,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李礽夏1996《北港朝天宮宗教藝術之探討¬-以建築裝飾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
    李乾朗,1996《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
    李奕興,2002《府城‧彩繪‧陳玉峰》,台北:雄獅美術。
    李乾朗,2003《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來新夏主編。2005《民國版雀巢人物畫稿三千法》。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蔡相煇編,1995《北港朝天宮志》,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
    蔡相煇編,2003《北港朝天宮》,雲林縣北港鎮:北港朝天宮
    徐明福、蕭瓊瑞等編著。2001《雲山麗水:府城傳統畫師潘麗水作品之研究》,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蕭瓊瑞,1996《府城民間畫師專輯》,台南:台南市政府。
    鄭雅文。2008。《臺南府城畫師陳玉峰彩繪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美麗,2006〈陳壽彝的作畫生涯及其門神彩繪特色分析〉《臺灣文獻》,57:3。
    吳友如。2002《吳友如畫寶》,上海:上海書店。

    報紙期刊:
    《台灣日日新報》
    1907 年6 月8 日第二版〈北港媽祖宮新築〉
    1911 年8 月22日第七版〈北港媽祖廟改修工事〉
    1911 年12 月27日第二版〈北港の媽祖祭:全島無二の大祭準備〉
    1912 年1 月8 日第四版〈北港朝天宮落成所見〉
    1912 年1 月9 日第二版〈北港の媽祖祭〉
    1912 年1 月10 日第四版〈北港朝天宮全景〉
    1912 年1 月11 日第四版〈北港朝天宮重修廟宇〉
    1912 年1 月18 日第七版〈北港媽祖祭餘聞〉
    1917 年6 月25 日第二版〈北港市區改正〉
    1918 年1 月12 日第六版〈北港市區改正〉
    1918 年6 月14 日第四版〈市區改正〉
    1918年5月23日第三版〈梓桑集(三)〉
    1918年12月1日第四版〈地方近事:宜蘭-任命〉
    1919 年6 月14 日第二版〈嘉義銀行北港支店〉
    1922 年2 月1 日第四版〈媽祖廟の石垣〉
    1936 年11 月2 日第五版〈朝天宮で診療所を新設〉
    1936 年11 月2 日第五版〈北港街の大通り十五米に擴張、三十日から工事に著手〉
    1940 年9 月19 日第五版〈一街庄に一寺廟-北港郡でも斷乎整理〉
    1940 年9 月28 日第五版〈朝天宮存置、北港郡寺廟整理成案〉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1928年8月20日第六版〈北港修媽祖廟〉
    1929 年1 月12 日第六版〈虎門興工〉

    《聖女春秋月刊》
    1972年12月20 日第一版〈省府指定朝天宮為台灣省宗教紀念物觀光區〉
    1972年12月20 日第二版〈朝天宮計劃改建後殿 殿宇高達一○八尺 工程費約兩千萬元預定明年香期後施工〉
    1972年12月20日第三版〈北港朝天宮:建廟沿革〉
    1972 年12 月20 日第四版〈王吟貴對於朝天宮之建樹〉
    1973年12月1日第四版,洪敏麟〈笨港之地理變遷〉
    1974年1月1日第一版〈朝天宮辦事處移設前殿廂房〉
    1974年12月1日第一版〈朝天宮進行殿宇之整修〉
    1975年12月1日第一版〈迎接媽祖香期、整修廟庭正殿〉
    1976年1月1 日第一版〈擴建中後殿破土典禮、王董事長吟貴親自主持〉
    1976年10月1日第一版〈改建中後殿記計劃將採觀光局建議〉
    1978年12月24日第二版〈信徒致贈兩幅石雕〉
    1980年10月1日第一版〈信徒捐貳柒零塊唐山石、值三十餘萬元熱情感人〉
    1980年11月1日第一版〈信徒續捐三百塊唐山石、近期擇日動工進行舖裝〉
    1981年8月1日第一版〈土地公殿裝舖唐山石、上月廿三日破土動工〉
    1981年11月1日第一版〈中殿等地板改舖唐山石、近期擇吉日動工進行舖設〉
    1981年12月1日第一版〈中殿等地板改舖唐山石、八位信徒捐三四五塊〉
    1982年1月1日第一版〈佛祖等三殿屋頂修繕、可望媽祖香期前完工〉
    1982年9月1日第一版〈佛祖殿舖裝唐山石工程、上月廿八日開始施工〉
    1983年6月1日第一版〈本宮各殿普設光明灯、供信徒祈求閤家平安〉
    1983年8月1日第一版〈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兩殿、改舖層山石工程已動工〉
    1984年8月5日第二版〈兩年多斥資二百餘萬元、本宮進行整修煥然一新〉
    1985年2月5日第二版〈聖父母殿重修完工、煥然一新日前安座〉
    1989 年5 月1 日第一版〈朝天宮整體規劃、李教授受託進行〉
    1991年2月10日第二版〈銅鑄朝天宮大字、擇日懸掛拜亭上〉

    《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
    1912 年〈嘉義廳北港街市區改正決定ニ付告示方達〉書類,
    1913 年〈嘉義廳告示第三十六號大正二年度北港市街市區改正工事施行路線決定〉書類
    1917 年〈北港街下水溝改修費竝敷地寄附受納認可(嘉義廳)〉書類
    1933 年〈指令第五四一九號臺南州北港街市場改築擴張資金〉書類

    《府報》
    1905年11月25日〈團體ノ費用徵收及寄附金品募集ニ關スル規則〉
    1907年6月7日〈寄附金募集許可〉
    1907年9月3日〈認可朝天宮廟改築費募集方法之變更〉
    1910年4月10日〈寄附金募集期間延期認可〉
    1915 年7 月29 日〈朕臺灣總督府營林局官制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1920 年9 月1 日〈臺灣總督府官制中左ノ通改ス〉

    《中國時報》
    1998 年9 月23 日文藝藝術第11 版〈北港朝天宮龜裂 文化人抗議〉

    《聯合報》
    2001 年7 月5 日地方版〈殿柱白蟻蛀蝕 北港朝天宮岌岌可危 廟方求助防蟲專家解危 並期望內政部對二級古蹟伸援手〉

    山本曾太郎,1918年〈朝天宮媽祖雜感〉《台法月報》12(8): pp27~32。
    山本曾太郎,1918年〈朝天宮媽祖雜感(承前)〉《台法月報》12(10): pp23~30。
    杉山靖憲,1916年《臺灣名所舊蹟誌》,臺灣總督府,東京。
    王見川,1997年〈光復前的北港朝天宮-兼論其與其他媽祖廟的關係〉《民間宗教 第三輯 中國近現代民間教門‧媽祖信仰專輯》,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台北。
    宮本延人,1988年《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天理教道友社,奈良。
    佐野利器,1905年《震災豫防調查會報告》第五十一號,震災豫防調查會,東京。
    周鍾瑄,1717年《諸羅縣志》,文建會(2005年版),台北。
    洪英聖,2002年《畫說乾隆台灣輿圖》,聯經,台北。
    蔡相煇,1989年《北港朝天宮志》,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5年修訂版),雲林。
    蔡相煇,1995 年〈日據時期的北港朝天宮〉《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7: pp217~234。
    趙工杜,1957 年《北港朝天宮建築之研究》,省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學士論文。
    蔡錦堂,1994 年《日本帝国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同成社,東京。
    李乾朗,1993年《北港朝天宮建築與裝飾藝術》,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6年修訂版),雲林。
    鄭螢憶 ,2009年〈臺灣總督府與民間信仰:以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為例〉《臺灣風物》59(3): pp27~60。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95年《故宮台灣史料概述》,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
    關山情,1981年《臺灣三百年》,戶外生活雜誌,台北。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報告 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第二卷上》,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3年版),台北。
    倪贊元,1894年《雲林採訪冊》,宗青(1995年版),台北。
    蔡侑樺,2007年〈北港朝天宮與「慈雲灑潤」匾〉《故宮文物月刊》25(3):pp124~127。
    蔡侑樺2008年〈兒時記憶的北港朝天宮〉《鑑往知來 消失的文化資產》,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台南。
    甘為霖,1913年《廈門音新字典》,人光出版社2003年第19版,台南。
    翁佳音,1991年〈府城教會報所見日本領臺前後歷史像〉《台灣風物》41(3): pp83~100。
    顏娟英,2007 年〈日治時期寺廟建築的新舊衝突-1917 年彰化南瑤宮改築事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2: pp191~266。
    曾景來,1938 年〈朝天宮由來記〉《台湾宗教と迷信陋習》p322,南天,台北。
    新樓書房,2004年《台灣教會公報全覽 :台灣第一份報紙》第二冊,pp130~131,教會公報,台南。

    網路參考資料: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壽彝藝廊http://www.shouyi.com.tw/
    臺灣、州、廳、郡及市ノ管轄區域初等教育機関一覧及現在名対照一覧
    http://www.bl.mmtr.or.jp/~idu230/tabun/kukaku/kumokuji.htm

    下載圖示 校內:2016-09-01公開
    校外:2016-09-0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