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宥閎
Xiao, You-Hong
論文名稱: 夜間交維警示設施設置重要程度之探討
A 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Nighttime Warning Devices at Work Zone
指導教授: 林佐鼎
Lin, Tzuoo-D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管理學院 - 交通管理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cience(on-the-job training program)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夜間交維警示設施層級分析法變異數分析法
外文關鍵詞: Nighttime warning devices at work zone, AHP, ANOVA
相關次數: 點閱:9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部分地方政府考量夜間時段施工對於交通衝擊較小,較不會造成交通壅塞,故給予其較低之審查程序,然而既有文獻顯示夜間施工將會提高用路人之行車風險。故本研究將探討夜間交維警示設施設置重要程度,以提供相關單位作為是否應加強夜間交維警示設施之參考。
    考量交通維持計畫有其專業性,非屬一般大眾熟悉之議題,故本研究針對交通維持計畫相關人員分別發放AHP專家問卷及ANOVA問卷,以釐清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及交通維持計畫相關從業人員對於夜間交維警示設施設置之重視程度。本研究共回收15份有效之AHP專家問卷,其中產、官、學界各5份;ANOVA問卷共回收314份,其中交通執法人員109份,交通業務承辦人員77份,道路工程相關從業人員64,其他職業類別者64份。
    本研究結果為: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及交通維持相關人員皆一致認為「夜間養護特性」為最重要之構面。並一致認為交通特性構面下,「現況道路幾何條件」為最重要之因素。施工特性構面下,產、官、學界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施工期間剩餘寬度」為最重要之因素,交通維持相關人員則認為「施工期間佔用寬度」最為重要。夜間養護特性構面下,產、學界專家學者皆認為「夜間養護剩餘寬度」為最重要之因素,官界專家、交通維持計畫相關人員責任為「夜間養護路段光線」最為重要。

    Some local governments consider that nighttime construction will have less impact on traffic and will not caus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refore give it a lower review procedure. However, existing documents show that night construction will increase the risk of pedestrians.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setting up night traffic maintenance warning facilities to provide relevant units as a reference for whether to strengthen night traffic maintenance warning facilities.
    Considering that the traffic maintenance plan is professional, it is not a topic familiar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issue AHP expert questionnaires and ANOVA questionnaires to personnel involved in the traffic maintenance plan. A total of 15 valid AHP expert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in this study. And a total of 314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ANOVA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industry, government, academic experts, and traffic maintenance personnel all agree that " nighttime mainten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et. And believe that under the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the "current geometric roadway design "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Under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the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agreed that the "remaining width during construc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while those related to traffic maintenance believed that the "width occupied during construc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Scholar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ghttime maintenance all believe that the " road lights during nighttime maintenance " is the most important.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問題 3 1.4 研究目的 4 1.5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交通特性 6 2.2 施工特性 10 2.3 夜間養護特性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3.1 AHP層級分析法 25 3.2 ANOVA變異數分析 34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探討 39 4.1 AHP專家問卷分析結果 39 4.2 ANOVA問卷分析結果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0 5.1 研究結論 70 5.2 研究建議 71 中文文獻 73 英文文獻 75 附錄一 專家問卷名單 76 附錄二 AHP專家問卷 77 附錄三 ANOVA問卷 84

    中文文獻
    1. 王愛禎(2006)「市區道路佈設反光路面標記成效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 尤俊凱(2008)「道路施工佈設交維設施成效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3. 交通部臺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2018)「施工之交通管制守則」。民國107年1月。
    4. 交通部公路總局(2018)「快速公路施工交通管制手冊」。民國107年11月。
    5. 交通部(2015)「交通工程規範」。民國104年12月。
    6. 交通部(2017)「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民國106年6月。
    7. 周義華(2007)「運輸工程」,第六版,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 高雄市政府(2010)「高雄市使用道路施工期間交通維持計畫作業規定」。民國99年1月。
    9. 桃園市政府(2016)「桃園市道路工程施工交通維持計畫作業要點」。民國105年12月。
    10. 張瞬棋(2013)「以人因工程觀點探討交通標誌與駕駛安全關聯性」,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1. 黃金龍(2017)「用路人對交通安全設施觀感之研究-以臺中市大肚區為例」。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2. 湯儒彥(1998)「道路交通事故成因與工程改善對策之探討」,臺灣公路工程,第二十四卷,第九期,p4。
    13. 新北市政府(2013)「新北市施工期間使用道路交通維持作業規定」。民國102年6月。
    14. 臺北市政府(2019)「臺北市工程施工期間交通維持作業辦法」。民國108年3月。
    15. 臺中市政府(2019)「臺中市使用道路辦理活動及施工審查要點」。民國108年3月。
    16. 臺南市政府(2018)「臺南市使用道路施工期間交通維持計畫審查作業要點」。民國107年8月。
    17.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
    18. 歐乃維(2017)「施工區域對高速公路事故頻次與嚴重度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9. 劉恩任(2014)「設置碰撞緩衝設施與使用效果之研究」,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 蕭兆棟(2013)「交通桿佈設與使用效果之研究」,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1. 蘇珍玉(2017)「施工影響交通之案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1. Graham, J. L., Sharp, M. C. (1977). Effects of taper length on traffic--operations in construction zones. Report FHWA-RD-77-162. FHWA,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Washington, D.C., 1977.
    2. Hamerslag, R., Roos, J. P., & Kwakernaak, M. (1981). Analysis of accidents in traffic situations by means of multiproportional weighted Poisson mod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847, 29-36,1982.
    3. Harwood, D. W., Bauer, K. M., Potts, I. B., Torbic, D. J., Richard, K. R., Rabbani, E. R., ... & Elefteriadou, L. (2002). Safety effectiveness of intersection left-and right-turn lanes (No. FHWA-RD-02-089). United States.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Safe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5-07-0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