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志彰 Chen, Chih-Chang |
|---|---|
| 論文名稱: |
山坡地可利用限度之查定及土地利用合理性之研究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on utilizable limitation of slopeland and reasonableness of agrarian exploitation |
| 指導教授: |
曾清凉
Tzeng, Ching-Ling 饒瑞鈞 Ran, Ruey-Ju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理學院 - 地球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on the job class)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 畢業學年度: | 9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98 |
| 中文關鍵詞: | 數值地形模型 、地理資訊系統 、地籍圖 、山坡地 |
| 外文關鍵詞: | Digital Terrain Model, slopel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4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位於菲律賓海西緣,處於琉球島弧與呂宋島弧相交之處及馬尼拉海溝及琉球海溝雙向隱沒帶間的造山帶。台灣地區總面積為3,598,976公頃,其中山坡地占了2,650,774公頃,為全島總面積的73.65﹪。台灣成為已開發國家,社會的高度發展,使土地利用趨於飽和,山區居住及墾殖人口激增,這些未經規劃、大量湧入的土地開發行為,為整個大地環境生態帶來隱憂。故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之查定及土地利用合理性之評估為一重要的課題。
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之分類查定基準通常是依現有法規「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以現場踏勘用主觀的認定方式辦理,本研究嘗試以較宏觀的觀點與做法,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分析技術結合遙測(Remote Sensing,RS)影像與數值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資料以強化其判定,並用來分析南投縣竹山鎮圓山段山坡地查定及土地利用合理性之評估。
前人在應用山坡地地文條件評估土地利用之研究中多以地形成長曲線決定試驗區最適切方格的大小,繪製網格圖涵蓋整個試驗區域。本研究為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之分類,必須以各筆土地為單位進行查定工作,以區分為宜農牧地、宜林地或加強保育地,所以使用數值化地籍圖以套疊其他資料作為分析之基礎單位。另使用地籍圖代替網格的優點為日後發生土地超限利用時,可以立刻依該筆地號通知土地所有權人或水土保持義務人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進行限期改正。
除了山坡地可利用限度之分類查定因子外,且進一步將山坡地最易發生危險之土石流潛勢溪流及歷史發生過之崩塌地加入土地條件之評估因子,以探討山坡地土地利用之合理性。經研究結果以影響土地利用的因素:坡度、岩性、土壤深度、土石流潛勢溪流及歷史發生過之崩塌地為基礎進行評估,考量層面更廣,對於山坡地土地利用的評估更具參考的價值。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Taiwan is on the west side of Philippine Sea, intersects by Okinawa Volcanic Arc and Luzon Volcanic Arc, and locates in the Orogen of mutual subduction between Manila Trench and Okinawa Trench. Taiwan’s entire area is 3,598,976 hectare; herein, slopeland occupies 2,650,774 hectare which is 73.65% of holistic area. Taiwan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the status quo of highly developed society. Thus, agrarian utilization is nearly saturated, and the population of living and cultivating on slopeland is largely increasing. However, these unplanned and overflowed behaviors of agrarian expansion evolve the hidden danger in environmental balance. Consequently, it is significant to examine the research of evaluating on utilizable limitation of slopeland and reasonableness of agrarian exploitation.
Most of researchers evaluate agrarian exploitation based on morphographic growth curve to test the most appropriate size of evaluating area, and portray the grid map overlaying the holistic testing area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 of slopeland. Conversely, this research emphasiz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utilizable slopeland by dissecting every land as an unit to categorizing into the suitable farmland、the suitable afforestation lands or the increase conversation lands, and then, analysis by figured cadastral map to overlay other data regards as evaluating fundamental unit. Furthermore, using cadastral map to replace mesh in order to handle with the overuse problem by which could inform the land’s ownership or obligator immediately to amend within a time limit b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ical Guidelin.
1.山口伊佐夫,〝集水區經營計畫學〞,台大森林學系防砂工程學研究室叢書1,P22-P37,1985。
2.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地區環境敏感地劃設與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北部地區、南部地區)技術報告〞,內政部營建署,P13-P20、 P129-P170,1992。
3.中華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手冊(工程篇)〞,台灣省水土保持局,P35-P37,1992。
4.王亨嘉,〝影像與數值地形分析技術應用於地質製圖之可行性研究〞,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P15-P20,1995。
5.任文助,〝指南溪集水區土地利用適切性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P6-P34,1996。
6.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第一條、第二條,1999。
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P38-P70,2000。
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灣地區山坡地的土砂災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P70-P85,2002。
9.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七條,2003。
10.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法暨相關法規〞,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編印,P265-P333,2005。
11.何春蓀,〝普通地質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P401-P425,1989。
12.林務局農林航測所,〝台灣地區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級與土地利用現況調查報告上冊〞,林務局農林航測所,P1-P64,1988。
13.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航照判釋〞,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叢刊第104號,P16-P17、P26-P33,2003。
14.周天穎、周學政,〝Arc View 透視3.X〞,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P4.1-P4.15、P9.1-P9.21,2000。
15.周晏勤,〝以遙感探測方法探討南橫公路邊坡破壞的重要因子〞,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碩士論文,P124,2000。
16.涂書芳,〝以遙感探測方法探討影響公路邊坡穩定的重要因子-以南橫公路甲仙至啞口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P27-P30,1999。
17.陳信雄,〝台北市近郊土地條件與土地利用現況評估之研究〞,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5(1):P33~P64,1991。
18.陳信雄、楊蔚宇,〝台北市山坡地就水土保持需要性之土地初級分類研討方案〞,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5(4):P65~P113,1991。
19.陳文福,〝衛星遙測影像應用於山坡地土地利用變遷之偵測與水土保持管理",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中心通訊第51期,P83-P105,1998。
20.黃瓊滮,〝台灣森林集水區土地評鑑模式初步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21(1),P12~P24,1990。
21.黃健政,〝台灣山崩調查與山崩危險度評估〞,八十九年度防災專案計劃成果研討會論文集,T08,2001。
22.黃以方,〝應用山坡地地文條件因子評估土地利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P17-P20,2003。
23.莊志宏,〝台東縣卑南鄉明峰地區土地利用適切性評估之研究〞,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P22-P41,1999。
24.曾清凉,〝工程與測試〞,地圖代數與空間分析上課講義,第三期,P15,1981。
25.曾清凉,〝地理資訊三度空間分析之工程應用〞,地圖代數與空間分析上課講義,2003。
26.張石角,〝都市山坡地利用潛力調查與製圖--方法論與實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1(1),P13~P24,1980。
27.張石角,〝山坡地潛在危險之預測及其環境影響評估之應用〞,中華水土保特學報18(2),P41-P62,1986。
28.張石角,〝潛在崩塌地之劃定與防治〞,中華水土保特學會舉辦坡地防災研討會論文集,P2-P7,1996。
29.董倫政,〝台北市近郊崩塌地調查及其附近地區土地利用適切性評估〞,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P6-P8,2002。
30.潘國樑,〝山坡地地質分析〞,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P12~P16,1986。
31.潘國樑,〝山坡地永續利用〞,詹氏書局,P85-P104,1999。
32.潘國樑、吳水吉、劉進金,〝遙測技術在台灣工程地質上應用與展望〞,地工技術,第79期89年6月P49-P58,2000。
33.劉進金 ,〝遙測技術在大地工程之應用〞,地工技術,第27期, P34-P47,1989。
34.劉佳鑫,〝台北市內湖地區土地利用適切性評估之研究〞,台大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P6-P35,1996。
35.蘇容瑩,〝利用史波特衛星影像及數值地形模型做地層分類-以旗山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P97-P98,2000。
36.Buiten, H. J. and Clevers, J. G. P. W. , Land observation by remote sensing :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blishers , Langhorne, Pa. , U.S.A. , 642 pages , 1993。
37.FAO, A framework for land evaluation , FAO, Rome, soils buttetin 32, P1~P32, 1976。
38.FAO, Land evaluation for forestry, FAO, Rome Forestry paper48, P1~P12, 1984。
39.Lillesand, T. M. and Kiefer, R. W., 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 Wiley & Sons, New York, 724 pages, 2000。
40.McHarg, I., Design with Nature, Garden City, N.Y.:Natural History Press, 1969。
41.Mantovani, F. , Soeters, R. , Westen, C. J. V. ,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landslide studies and hazard zonation in Europe, Geomorphology 15, P213-P225,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