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柏亨 Chen, Po-Heng |
|---|---|
| 論文名稱: |
劇場觀眾行為與劇本偏好要素研究─以布袋戲為例 Research on the Audience 's Behavior and Preference Elements in Theater ─ A case Study of Hand Puppet Show |
| 指導教授: |
陸定邦
Luh, Ding-B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工業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 畢業學年度: | 10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51 |
| 中文關鍵詞: | 布袋戲劇場 、觀眾調查 、觀眾反應 |
| 外文關鍵詞: | Hand puppet show, Audience research, Audience reac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51 下載:0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台灣各種文化藝術表演中,布袋戲是台灣相當具代表性的一種傳統文化表演藝術,歷經一百多年的傳承與創新,擁有穩定且龐大之觀眾族群。然而現今布袋戲的發展上面臨著在演出形式及劇本內容上無法滿足不同族群、年齡之觀眾的期待之困境;故如何了解現今各年齡層觀眾所偏好之劇情要素以及故事情節為創作出滿足不同年齡、族群觀眾之劇本的關鍵。在經過搜索國內外文獻後發現,並無針對布袋戲劇場觀眾反應與劇本偏好之相關研究;且現今觀眾調查方法之使用模式多需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成本...等,因此透過將現今常用之觀眾調查方法整合,並提出創新觀眾調查策略與研究模式,並藉此調查布袋戲劇場觀眾行為與偏好要素,了解現今不同年齡層觀眾對布袋戲劇場演出之偏好。
實驗成果顯示透過創新觀眾研究模式能有效提高劇場觀眾研究之效率,並獲得具有效性之實驗結果與數據;藉由實驗結果分析得到兒童族群對於演出內容之故事意涵相較於成人族群不在意的,然而在和演出者於演出過程中之互動上,兒童之熱烈程度則遠高於成人以上之族群;而成人族群中36~55歲之中年觀眾族群相較於其他要素,最為優先著重的是演出故事之教育意義及劇本故事脈絡之合理性,56歲以上之觀眾則偏好劇團對於故事之呈現手法,如戲偶動作、服飾道具及角色對白等。
透過研究結果,藉由本研究所提出之觀眾調查模式,降低研究者進行觀眾調查之實驗難度,並能讓布袋戲在未來設計及演出劇本時能以入場觀眾之族群種類及反應為憑據將劇本按觀眾組合特性,銜接轉換符合現場觀眾期望的劇情走向,口白人員能適時地與觀眾互動或負責操偶,不只滿足觀眾對於劇情的期待,也能為劇本設計、布袋戲表演模式的創新帶來幫助,進而促進傳統布袋戲文化的推廣傳承。
In Taiwan, the hand puppet show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erforming arts of Taiwa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fter a hundred years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with a large viewing group. However, 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hand puppet show faces the dilemma that audiences of different ages cannot satify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form of performance and script content. After searching literature. Found that there was no research related to audience reaction and script preference about hand puppet show theater ; and the current usage mode of the audience survey method has some defects like requires a lo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ime cost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integrates the audience survey methods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today, and proposes innovative audience survey strategies and research models to eliminate the defects in the existing audience survey model,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udience behavior and preference elements of the hand puppet show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age audiences today.
Through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difficulty of the theater audience survey is reduced by the audience survey model proposed from this study.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validity. It will promote the hand puppet show troupe to design and play the script better in the future. At last not only satisfying the audience's expectations for the story, but also bringing about innovations in the script design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hand puppet show. Helping promote and inherit traditional puppet theater culture.
中文文獻
1.鄭慧翎、洪惟助 (1991)。台灣布袋戲劇本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陳妙華 (2009)。李克特量表量尺奇數刻度轉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市,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
3.宋曜廷、潘佩妤 (2010)。混合研究在教育研究的應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第五十五卷第四期。
4.張瑞文 (2012)。皮克斯動畫電影的故事結構與時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
5.徐培恩 (2012)。地方文化館運用展示科技設計方針之研究-以布袋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
6.沈介文 (2015)。博物館觀眾體驗與重遊意願之研究。科技博物,第19卷第3期。
7.邱于芸 (2015)。用故事改變世界/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台北市:遠流,251頁。
8.葉嘉中 (2015)。台灣布袋戲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有鳳初鳴年刊,第十期。
9.魏綺慧、丁旭輝 (2014)。1986 至2012 年迪士尼、皮克斯動畫電影論述的議題發展與研究重心。文化研究雙月報,第145 期,文化研究學會。
10.張溪南 (2001)。黃海岱及其布袋戲劇本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11.李宗儒、徐意翔 (2012)。從消費者行為探討表演藝術之策略發展方向-以現代戲劇為例。行銷評論,第9卷第4期。
12.李智明、廖桓緯 (2010)。以層級分析法研究我國動畫電影吸引消費者的成功關鍵因素。管理研究學報,第10期。
13.陳龍廷 (2011)。布袋戲的敘事模式及其可能性。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2期,國立台灣文學館。
14.陳龍廷 (2009)。民間社會的漢文傳統與布袋戲,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第5期。
15.倪進誠 (2004)。參與觀察法在旅遊行為研究上的應用-一個貼近人地互動的思考設計。社會科教育學報,第七期,國立新竹師範學員社會科教育學系。
16.陳龍廷 (1997)。臺灣化的布袋戲文化。臺灣風物,第47卷第4期。
17.廖淑容 (2012)。布袋戲產業特性與網絡現象之研究。第4卷第1期。
18.陳龍廷 (2013)。臺灣布袋戲的即興創作及其特質。民俗曲藝,181期。
19.林生傳 (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計與分析。台北市:心理。
20.邱皓政 (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21.蔡保田 (1987):教育研究方法論。中國教育學會。師大書苑。
22.葉重新 (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23.周雅容 (1994)。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外文文獻
1. Porter, T. and Susman,G.(2000). On site: Creating Lifelike Characters in Pixar Movies.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43(1),25.
2. Scott.J.(2002a). Basic overview. In How to write for animation. Woodstock:NY Overlook Press,36.
3. Scott.J.(2002b). How to prosper in Toon Town. In How to write for animation. Woodstock:NY Overlook Press,189.
4. Siks, Geraldine Brian (1983). Drama With Children.
5.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6. Moses Goldberg.(1974). Children's theatre: A philosophy and a method.
7. Maccoby E. & Maccoby N. (1954). The Interview: A Tool of Social Science.In: G. Lindzey(Ed.)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8. O'Dell, T.(2007).Tourist experiences and academic junctur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7(1),34-45.
網路部分
1.劇本創作實務。105年11月9日,取自:
www.nkfust.edu.tw/~spencer/course/basic.doc。
2.抽樣方法之選擇、步驟及優劣比較。105年12月14日,取自:
www.bidm.stat.fju.edu.tw/school/DOWNLOAD/。
3.深層訪談法概要。106年1月3日,取自:
http://wiki.mbalib.com/zhtw/%E6%B7%B1%E5%B1%82%E8%AE%BF%E8%B0%88%E6%B3%95。
4.質性觀眾研究初探:理念與方法。105年10月23日,取自: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4&cad=rja&uact=8&ved=0ahUKEwjVwof85c7TAhXGErwKHXVUBEQFggzMAM&url=http%3A%2F%2Ftao.wordpedia.com%2Fpdf_down.aspx%3Ffilename%3DJO00001363_63_6-9&usg=AFQjCNEhjayBOGu0YkJO2ycUl75ZqGiP4w&sig2=nozITVJI2G8Z4TTP_hKKnA。
校內:2023-03-01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