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今暐
Wang, Jin-Wei
論文名稱: 發展契機或健康隱憂?從後進發展觀點看台灣的醫學美容產業
Helpful to Development or Harmful to Public Health? Taiwan's 'Medical Cosmetology Industry' in Perspective of Late Development
指導教授: 許甘霖
Hsu, Kan-L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醫學院 - 公共衛生學系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7
中文關鍵詞: 後進發展國際分工消費性醫療醫學美容產業健康照護系統
外文關鍵詞: lat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luxury medicine, medical cosmetology industries, health care system
相關次數: 點閱:113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背景:
    我國制定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計畫,預期達到促進產業升級與增進群眾健康之目的;醫學美容等非必要或消費性的醫療也成為發展計畫的一環。然而,過去研究很少從後進發展的視角評估消費性醫療相關產業的衝擊。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後進發展的觀點,評估台灣醫學美容產業在促進產業發展與增進群眾健康的可能性與限制。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有兩種:(1)文獻資料分析法:採用官方統計資料、官方紀錄、市場分析報告、職業公會或學會統計資料、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與公開說明書、新聞報導等多種資料來源。(2)深度訪談法:訪談醫美相關科系教師、醫美公司企劃人員,以了解醫美機構僱用員工的條件及理由;訪談生醫光電專業研究者以了解醫美儀器設備的副作用。

    研究發現:
    (1)隨著醫學美容服務市場的擴大,我國增加了對醫美醫師人力與醫美相關產品的需求。(2)直到2009年,醫美服務的年產值大部分仍是由於國民消費,僅有少數來自醫療旅遊。(3)對醫美相關產品的需求,並未帶動本國醫美相關產品的生產,反而增加了進口;某些醫美相關產品的進口值高於相關生技與醫療產品的出口值。(4)醫美服務市場的擴大並未明顯增加佐理人員的就業機會,僅增加醫師的執業選項。(5)在健康效果方面,醫師人力投入到醫學美容服務市場的情況相當顯著。此外,醫師對醫美儀器的適應症外使用及對副作用的忽略相當普遍,這個現象還伴隨著整形醫療糾紛的明顯增加。

    結論:
    本研究指出:(1)在目前國際分工的結構限制下,台灣醫美服務產業的發展很可能加深醫美相關產品產業的對外依賴,繼而可能抵銷相關的生技與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效益。(2)在目前台灣的衛生制度與保險政策下,醫美服務市場的擴張很可能促進必要性醫療的醫師人力流失,繼而可能抵銷政府改善健康照護體系結構的健康效益。

    Background:
    Programs for Development of Biotech and medical industries are expected to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o enhance public health in Taiwan; unnecessary medicine or luxury medicine such as medical cosmetology is also in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ams. However, few literatures assessed the social impacts of luxury medical industries.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medical cosmetology related industri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in Taiwan.

    Material and Methods:
    Two kinds of data collecting method are used: (1)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Collecting data from governmental statistics, governmental records, market analysis reports, statistics from medical associations,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prospectu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newspapers. (2)In-depth interview: Reasons of cosmetic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employ assistants are collected from interviews with a nursing teacher and with a cosmetic clinic planning staff. Health side effects of using cosmetic medical devices are understood from interview with a biomedical photonics system researcher.

    Results:
    (1) Accompanying with the expansion of medical cosmetology market, demand for cosmetic physicians and cosmetic medical products increased. (2) Until 2009, the annual production value of medical cosmetology services in Taiwan mainly due to national consumption, but not significantly due to medical tourism. (3) Demand for cosmetic medical products mainly encouraged import but not domestic production. About 2006-2007, import of some kinds of cosmetic medical products exceeded export of related biotech and medical products. (4) Medical cosmetology market created a new occupation option for physicians and few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assistants. (5) Physician labor was significantly input in medical cosmetology market. Off-label use and neglecting side effects of cosmetic medical device by physicians are common conditions, which accompanies with increase of medical disputes.

    Conclusion:
    (1) Under the structural constraint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aiwan’s medical cosmetology industry may growth while foreign dependency of cosmetic medical products increases. (2) The expansion of medical cosmetology market may accelerate the internal brain drain of physician labor.

    前言………………………………………………………………………………… 1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2  第一節 產業發展政策中的醫學美容……………………………………………2   一、 生技醫藥與醫療器材產業中的醫學美容………………………………3   二、 醫療旅遊產業中的醫學美容……………………………………………7  第二節 醫學美容市場的興起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4  第一節 健康照護系統的健康面向與產業面向之關係 ………………………14  第二節 醫療產業的社會後果之決定機制與條件 ……………………………16   一、衝突說的分析架構…………………………………………………… 17   二、共進說的分析架構…………………………………………………… 18   三、制約說的分析架構…………………………………………………… 20  第三節 小結:台灣的特殊性與文獻的分析缺位 ……………………………22 第三章  分析架構與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分析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 ………………………………………………………24 第四章 我國醫學美容產業之發展:可能性與限制 …………………………27  第一節 醫學美容產業的發展效益 ……………………………………………29   一、 我國醫學美容服務產業之發展 ………………………………………29    (一)就業機會之創造 …………………………………………………30    (二)醫療旅遊部門之發展 ……………………………………………31   二、 我國醫學美容產品製造業之發展 ……………………………………32    (一)醫學美容儀器產業 ………………………………………………32    (二)醫學美容注射針劑產業 …………………………………………36    (三)醫學美容保養品產業 ……………………………………………37  第二節 醫學美容產業的健康效益 ……………………………………………40   一、 抵銷或有助於平衡醫師人力分佈? …………………………………40   二、 醫學美容儀器適應症外使用的常態化與副作用的忽略 ……………43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46  第一節 愈發展愈依賴 …………………………………………………………46  第二節 政策意涵 ………………………………………………………………47   一、 醫學美容服務與產品產業的關聯性 …………………………………47   二、 醫師人力作為發展醫療旅遊市場的條件限制 ………………………4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9 參考文獻 ………………………………………………………………………… 51 圖目錄: 圖一 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及執行架構 ……………………………4 圖二 醫療美容相關技術與器材研究計畫架構 …………………………………5 圖三 「醫學美容產業」各部門之相對市場規模 …………………………… 11 圖四 衝突說的分析架構圖………………………………………………………18 圖五 共進說的分析架構圖………………………………………………………20 圖六 制約說的分析架構圖………………………………………………………21 圖七 醫美產業複合體的分析架構圖……………………………………………24 圖八 醫學美容產業之範圍界定…………………………………………………29 圖九 我國化妝品業產值與進口金額(2000-2005年)………………………38 圖十 我國化妝品產業國際貿易出(入)超趨勢(1990-2009年)…………39 圖十一 基層醫美醫師人數與短缺基層醫師人數之比較(2008年) ………42 圖十二 醫學美容服務醫師人數與各科執業醫師人數比較(2009年) ……43 表目錄: 表一 醫療服務國際化民間醫院參與概況(2007年)…………………………9 表二 理髮及美容業受僱美容師人數(2003-2006年)………………………31 表三 醫療保健服務業受僱美容師人數(2003-2006年)……………………31 表四 1991年-2009年我國雷射光凝結照射設備之進出口值…………………34 附錄: 附錄1 受訪者資料 ……………………………………………………………55 附錄2 訪談大綱—醫學美容服務之就業市場概況 …………………………56 附錄3 訪談大綱—醫美光電儀器之產業發展前景與健康隱憂 ……………57

    一、中文參考文獻
    TVBS,〈衛署補助診所 類固醇當美白針?〉,2007/2/13。
    《工商時報》,〈曜亞搶攻醫學美容大餅 成績超美〉,2007/12/13。
    《工商時報》,〈外國的月亮圓?日美法產品瓜分國內四成市場〉,2006/11/2。
    王廣福,2009,〈高雄市發展醫療觀光管理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
    中央社,〈多家醫院競逐國際醫療 要把市場大餅做〉,2007/7/8;
    中央健保局網站。網址:http://www.nhi.gov.tw/information/News_detail.asp?News_ID=709。取用日期:2010/4/18。
    《中國時報》,〈台籍觀光客回國看病吃健保 唯一商機 還是看準大陸觀光客〉2006/10/14。
    元和雅診所網站(http://www.99young.com.tw/bbs/viewthread.php?tid=62)。取用日期:2010/4/26。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新聞稿〈「微整」 V.S. 「危整」 整形不盲從 愛美請三思〉。2007/6/25。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保健網(http://www.healthcity.net.tw/news/news_content.asp?itemid=18162)。取用日期:2010/4/26。
    台鹽公司,2008,〈97年度台鹽公司年報〉。
    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主題網站。網址:http://www.ey.gov.tw/mp.asp?mp=97。
    行政院,2009a,《生技起飛鑽石方案》。
    行政院,2009b,《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
    《自由時報》,〈醫學美容 台北長庚加入戰局〉,2007/10/1。
    《自由時報》,〈觀光醫療診所 起出大批過期藥〉,2007/2/14。
    《旺報》,〈貿協拓國際醫療 創6億新台幣產值〉,2010/3/21。
    宋奉宜,2003,〈公立醫院自費醫療服務之績效評估—以某醫學美容中心為例〉。桃園:長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希敏,2005,《醫學美容市場發展趨勢與商機探討—儀器設備》。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網站,投資相關統計,歷年。網址:http://www.stsipa.gov.tw/web/WEB/Jsp/Page/cindex.jsp?frontTarget=DEFAULT&thisRootID=78。取用日期:2010/1/8。
    高雄園區生技醫療器材專區推動委員會,2009,〈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簡報。高雄園區生技醫療器材專區全球資訊網:http://www.ksmd.org.tw/。取用日期:2010/1/8。
    留忠正,2008,〈不動刀整型 引領風潮:面子問題 帶動醫學美容的美麗新商機〉。《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113:4-5。
    陳堂麒、李芝瑩,2009,〈醫療美容崛起 商機上看800億〉。《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125:17-18。
    陳堂麒,2009,〈醫學美容大行其道 讓你輕鬆當個「水」女人〉。《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125:19-21。
    張惠雯,2008,〈泛專科化?美容醫學醫師的興起與再專業化〉。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論文。
    產業創新能耐平台個案資料庫(由政治大學建制並維護)。網址:http://case.poiic.org/?p=142。取用日期:2010/1/6。
    國際貿易局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庫。網址:(http://cus93.trade.gov.tw/FSCI/)。取用日期:2010/4/12。
    曾念國等,2007,《生物應用工程產業年鑑2007》。新竹: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出版。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8,〈生物科技產業分析及投資機會〉。
    《經濟日報》,〈成大凝血新技術 技轉寶血〉,2008/9/4。
    廖文山等,2009,〈瘦身美容相關醫療行為之管理規範與台灣地區施術者及機構之現況調查〉。行政院衛生署97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廖美智、許毓真,2007,《生物技術產業年鑑2007》。台北: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衛生署藥物許可證查詢系統。網址:(http://drug.doh.gov.tw/medication_license.php?type=pro&sn=1)。
    《聯合報》,〈寧吃泡麵 2年半美膚37次〉,2007/10/15。
    《聯合晚報》,〈去年8萬人打肉毒桿菌〉,2007/6/21。
    簡筱蓉,2006,〈台灣墾丁保健旅遊政策研究〉。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參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曜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9,〈曜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說明書〉。
    《醫美人》,2007,〈醫學美容與傳統美容的分與合〉。引自張惠雯,2008,《泛專科化?美容醫學醫師的興起與再專業化》。碩士論文。PP:30-31。
    觀光局,2008,〈97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

    二、英文參考文獻
    Bookman, Milica Z. and Karla R. Bookman, 2007, Medical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Gadelha, C. A. G., 2006, “Development, Health Industrial Complex and Industrial Policy.” Rev Saúde Pública 40:1-13.
    Prasad Begde, 2008,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for Medical tourism in India.” Conference on Tourism in India – Challenges Ahead, 15-17 May 2008, IIMK.
    Relman, Arnold S., 1980, “The New Medical-Industrial Complex.”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03: 963-970.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11-09-03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