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志鴻
Lin, Chin-Hung
論文名稱: 現行學校用地空間規劃機制面臨人口結構變遷之調適策略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on the current school lands spatial planning subject to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
指導教授: 陳彥仲
Chen, Yen-J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學校用地人口結構國中用地公共設施世代生存法調適策略
外文關鍵詞: school lands, spatial plann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 public facilities, Cohort-survival method, adaptation strategies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齡少子化」導致人口年齡結構改變是全世界已開發國家所共同面臨的現象,而人口年齡結構改變已衝擊現行都市公共設施的規劃,過去,我國現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實施辦法」第18條,以都市計畫人口數來估算了國中小用地的最低供給標準,而忽略了人口年齡結構變遷對國中小用地需求的影響,以致新市區建設地區因應湧入人口不斷的增設學校,而更多的舊市區卻因學齡兒童人數大幅減少迫使國中小採取小班教學、減班、併校、廢校等策略,而學齡人口與計畫人口的落差,更讓許多劃設已久的學校公共設施保留地遲遲因無法徵收、開闢,造成了都市土地、地主權益等有形與無形資源浪費。
    原高雄市為本次選定的研究範圍,本研究以原高雄市國中用地為例,探討因人口年齡結構的鉅變,現在以及不久的未來即將面對的課題。
    影響都市人口年齡結構變遷的因素眾多,如生育率、出生率、死亡率、遷移率等。本研究先假設上述因子不變,以”世代生存法”對未來作情境預測,討論都市人口年齡結構改變對未來學校用地需求的變化,並嘗試提出可行的調適策略。

    「aged society , Low birth rate」 caused by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facing the phenomenon , And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will impact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planning.Taiwan's current law to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overall city plan , by urban planning Population forecast to count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school sites in the minimum standard supply , and ignore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school sites on the impact on demand.As a result, many new urban develop areas, the population influx Constantly result in schools additional increase. But the majority of older urban areas because of reduce the number of school-age children significantly are forced to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school teaching in small classes, reducing class and combine school, the abolition of school strategies.Many designated public schools has long been delayed to open because and city financial poor and educational demand is not enough,Causing urban land, and landown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waste of resources.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original Kaohsiung City a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in Kaohsiung City junior high school land and urban pla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to discuss we must face the issues now or in the near future, due to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great changes .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are many factors,such as fertility rate, birth rate, mortality,and migration rates.This study assumes that th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constant, by the future generations Survival Act predict ,to discuss the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needs of future school sites, and try to put forward feasible adaptation strateg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4 一、研究範圍 4 二、研究對象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步驟與流程 5 一、研究方法 5 二、研究流程與研究步驟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人口問題與學校用地規劃之相關性 8 一、人口問題相關研究 8 二、公共設施之特性 9 三、人口問題研究與學校用地規劃之相關性 9 第二節 相關規劃理論 11 一、藍圖式規劃(blue print) 11 二、理性規劃(rational comprehensive planning) 11 三、辯護式規劃理念(advocacy planning) 11 四、策略式規劃(strategic planning) 11 五、執行導向的規劃(implementation-oriented planning) 11 六、互動式規劃(transactive planning) 12 七、協議式規劃(negotiative planning) 12 八、漸進調整的規劃理念(incrementalism) 12 第三節 學校用地劃設規模之研究 13 一、學校資源運用的整體性與不可分割性 14 二、學校人力的分工與專業化 14 三、對學生多樣性的適應 14 第四節 學校用地劃設與設置標準之歷史沿革 17 一、學校用地劃設之法令 17 二、教育部學校用地設置之規定 19 三、高雄市學校用地設置之規定 20 四、各縣市中小學生每人使用校地面積 20 五、綜合分析 22 第五節 人口預測分析方法 23 一、分析方法 23 二、評估方法 26 第六節 國外案例分析 28 一、日本 28 二、韓國 30 三、中國大陸 31 四、香港 33 第三章 台灣地區人口趨勢分析 34 第一節 台灣地區歷年生育率變化 34 第二節 台灣地區未來人口趨勢 35 第三節 台灣地區未來年齡結構變遷趨勢 36 第四節 台灣地區學齡兒童就學人口趨勢分析 38 第五節 我國學校用地面臨少子化現行策略 40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第一節 研究範圍選定說明 41 第二節 原高雄市文中、文中小用地分布情形 42 第三節 原高雄市人口年齡結構分析 44 一、人口現況分析 44 二、人口年齡結構分析 44 三、原高雄市12~14 歲國中學齡人口結構分析 45 第四節 原高雄市各區學齡人口推估 47 一、基本假設 47 二、公式 47 三、推估過程 47 四、推估結果 49 第五節 原高雄市各行政區文中(文中小)用地檢討 53 一、原高雄市文中(文中小)用地開闢情形 53 二、學校用地(文中及文中小)檢討分析原則 55 三、學齡人口仍呈正成長的地區 56 四、學齡人口呈現負成長之地區 59 五、學齡人口緩慢漸少之地區 67 第六節 原高雄市學校用地初步建議 70 一、變更為其它教育設施 70 二、未取得者,建議優先建議變更為可發展用地 70 第七節 高雄市縣市合併後學校用地面臨課題 71 一、大高雄市2031年人口推估 71 二、縣市合併後大高雄市各都市計畫區學校用地開闢情形 74 三、大高雄市教育預算執行情形 75 第五章 結論與具體行動建議 76 第一節 結論 76 一、學校用地規劃應考量人口結構,非依人口總量估算 76 二、學校用地的變更使用原則 76 第二節 具體行動建議 77 一、無興闢需求的「公共設施保留地」應還地於民 77 二、應定期辦理各縣市學校用地通盤檢討 77 三、放寬學校用地土地使用分區管制項目 77 四、建構詳實人口資料平台 78 五、強化機關間意見整合 78 第三節 後續仍須思考之課題 78 附錄(參考文獻) 79 附錄一、高雄市2011年底年齡別人口數 81 附錄二、高雄市歷年人口社會增加數 82 附錄三、高雄市歷年育齡婦女生育率 82 附錄四、高雄市年齡別人口死亡機率假設 83 附錄五、高雄市國民中小學實施學生人數總量管制作業要點 84 附錄六、學校用地複合化使用 86

    (一)中文文獻
    1.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1990,《都市計劃組織體系與功能之探討》,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2.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1994,《都市計畫法全面修法重點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3.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2000,《高齡少子社會學校設施通盤檢討原則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委託。
    4.營建雜誌社,2001,《都市計畫及關係法規彙編》。
    5.林貞雅,2003,「都市計畫因應人口結構變遷對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6.吳慧中,2004,「人口結構變遷下國民小學績效與規模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7.廖世凱,2005,「人口結構變化對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影響之研究-以少子化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8.張鎮修,2009,臺灣地區人口變遷對公共設施需求之研究-以中小學學校用地為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都處。
    9.施鴻志,1997,都市規劃,台北,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吳宗泰,從人口趨勢看小班小校的規劃:學校規模、編制與教育品質的關係。
    11.張德銳,1999,新世紀我國中小學學校經營的方向。學校行政,第五期,p.12-22。
    12.陳利銘、許添明,2003,我國小班政策之檢討與改進建議,教育政策論壇第六卷第二期。
    13.教育部,2008,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97-112 學年度)。
    14.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10,中華民國台灣地區2010 年至2060 年人口推計。
    15.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997,降低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之研究。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出版。
    16.黃宗顯、劉健慧,2010,少子化對國民小學的衝擊及其因應策略:香港的經驗與啟示,教育政策論壇。
    17.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0,高雄市文中小用地土地資產整合與重點地區變更可行性研究案。
    18.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12,變更高雄市主要計畫(原高雄市轄區)學校用地(文中)通盤檢討案規劃草案。
    19.潘昭榮,2011,高雄市人口發展及產業變遷初探,高雄市政府主計處簡報資料。
    20.林雍智,2006,日本實施中小學校整併的情形對我國的啟示,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創刊號P135~P157。
    21.周宜強,2010,人口少子化對國小用地需求之研究。

    (二)外文文獻
    1、Banker, R. D., Charnes, A., & Cooper, W. W. (1984). Some Models for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30,p.1078-1092.
    2、Bourdieu, P. & Passeron, J.(1990).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and Culture. London: Sage.
    3、Cacha, F.B.(1982). The Class Size and Achievement Controversy.Comtemporary Education, 54(1), p.13-16.
    4、Charnes, A., & Cooper, W. W. (1985). Preface to Topics in DataEnvelopment Analysis.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 p.59-94.
    6、Flinker, I.(1972). Optimum class size:What is the magic number?Clearinghouse, 46(8), p.471-473.
    7、Golany, B. and Y. Roll ( 1989 ) : 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DEA,OMEGA I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Vol.17,(03),p.237-250.
    8、Peter E. Kennedy、John J. (1996), On the Optimality of Unequal Class Sizes, Economics Letters 50, p.299-304.
    9、Lewin, A. Y.& Minton, J. W.(1986).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Another Look,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 ManagementScience, 32(5), p.514-538.
    10、Linda H.、Maurice G.、Anthony P. (1998), The Effects in Class Size onTeacher-Pupil Inter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9, p.779-795.
    11、Michael N.& Barry S.(1991),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John Wiley&Sons, Inc.
    12、Maurice G.(1998), Class Size: a Critical Comment on th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9 ,p.809-818.
    13、Moody, W.B., Bausell, R.B. and Jenkins, J.R.(1972). The Effect of ClassSize on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A Parametric Study. Annual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14、Peter B. (2003), A Systematic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eachers’ andPupils’ Behavior in Large and Small Classe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5、Peter E. Kennedy、John J. (1996), On the Optimality of Unequal ClassSizes, Economics Letters 50, p.299-304.
    16、Zomorrodian, M. R(1990):Guidelines for Improving Efficiency inElementary Schools in Western Massachusetts:A data envelopmentanalysis approach,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51(07),2264A

    (三)網站資料:
    高雄市政府網站,http://www.kcg.gov.tw/
    主計處網站,http://www.dgbasey.gov.tw/
    經建會網站,http://www.cepd.gov.tw/
    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
    教育部資料網,http://www.edu.tw/
    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en/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