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品磊 Li, Pin-Lei |
---|---|
論文名稱: |
大陸大學招生本地化的合憲性探討:大學入學請求權與大學自治的衝突 Constitutionality about Localization of Mainland China’s Enrollment: Conflict between University Autonomy and Claim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e-Di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4 |
中文關鍵詞: | 大學招生 、本地化 、平等權 、受教育權 、學術自由 、大學自治 、恣意禁止 、法律保留原則 、違憲審查 |
外文關鍵詞: | University Recruitment, Localization, Equal Right, Educational Right, Literal Freedom, University Autonomy, The Principles of Law Reservation, Unbending Prohibition, Review of Contitutionality |
相關次數: | 點閱:221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學招生本地化一直是大陸社會輿論的焦點。從大學招生本地化的現象產生了兩個核心的憲法問題。第一,大學制定保護本地考生的招生指標是否有侵犯到外省考生的基本權利,該基本權利是什麼,大學制定具有差別待遇的招生指標是否已經違憲。第二,教育部每年頒布部門規章去干預大學制定招生指標,是否已經侵犯到了大學自治,而這種干預行為是否違憲。本論文通過對各大學的招生數據分析發現,各大學確實在差別的對待本省考生與外省考生的入學機會,將更多的招生指標分配給了本省的考生,客觀上侵犯了外省考生的權利。同時教育部頒布的部門規章對大學招生存在影響關係,即影響國家干預了大學自治。通過對受教育權以及平等權的研究與探討,可以知道考生的大學入學請求權的憲法基本權基礎僅僅為平等權,并沒有受教育權。同時大學自治作為憲法位階的權利,實際上透過對大陸憲法第47條科學研究自由擴張而來的。釐清了大學與考生在憲法上的基本權以後,對大學侵犯考生平等權以及國家干預大學自治兩個問題進行合憲分析。最後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大學侵犯外省考生平等權在形式的規範面與實際的手段面都違憲。第二,國家干預大學自治雖然通過了實際的手段面的合憲性審查,但是由於沒有通過法律保留原則,所以在形式的規範面沒有通過合憲性審查,與大學侵犯外省考生平等權一樣違憲。
The loc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recruitment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This phenomenon has arisen two core constitutional problems. Firstly, does it violate the students’ basic rights of other provinces to protect the local enrollment indicators which universities formulate? What is the basic right? Is it legal to formulate this different-treated recruitment policies? Secondly,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s a serie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intervene the enrollment indicators every year. Does it violate the university autonomy so as to break the law? Though different data analysis to various universities, this phenomenon actually exists, which objectively violates the basic rights of candidates in another province. The rules promulgat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ffect university recruitment. In other words, it intervenes university autonomy. Via the analysis of rights of claim, the right of claim is based on the equal right, not the equal right and the educational right as the academic communities in Chinese mainland think. University autonomy, as a right of the constitution, is in fact magnified from the freedom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 47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basic right of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Two conclusions can be reached. Firstly, universities’ enrollment policies are illegal no matter in the form or in fact. Secondly, although this action passes muster, it does not pass the law reservation principles. Therefore it is as illegal as the action of violating students’ equal rights.
一、中文文獻
A.Adey著, 尤雪云/谷盛開譯,《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教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Aristotle著, 顏一/秦典華譯,《政治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J. Harrington著, 何新譯,《大洋國》,北京:商務印書出版社,1996年7月。
R. B. Lindsey著, 盧立濤/劉小娟/高峰譯,《教育公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
J.-J. Rousseau著, 黃小彥譯,《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年11月。
鮑嶸,〈學術自由權是高等教育法制制度的核心〉,《探索與爭鳴》,6期,2013年6月,頁11-15。
陳郴莉,〈高考制度歷史演變軌跡探析〉,《山西師大學報》,34卷1期,2007年1月,頁137-141。
陳春生,《憲法》,台北:翰蘆圖書出版社,2003年10月。
成有信,《九國普及義務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1985年版版。
程邁,〈北京大學本科招生制度調查報告〉,收於:張千帆,《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國際經驗與中國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頁275-306。
程天君/陳棟,〈自主抑或依傍:困境中的「省部共建」高校〉,《高等教育研究》,36卷5期期,2015年5月,頁29-37。
崔媛媛,《我國高考招生制度的發展歷程與改革路徑》,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6月。
崔允/柯政,〈關於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全球教育展望》,39期,2010年9月,頁3-12。
鄧劍光,〈關於平等權及憲法保護的思考〉,《廣州大學學報》,7卷11期,2008年11月,頁1-8。
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1月,4版。
董保城,〈德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兼論我國大學法爭議—公立大學公法人化〉,收於:氏著,《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5月,頁105-176。
董保城,《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1997年10月。
董保城/法治斌,《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14年9月,6版。
杜文勇,《受教育權憲法規範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9月。
馮建民,〈高考分省劃線定額錄取:歷史參考、問題及對照〉,《湖北招生考試》,24期,2007年12月,頁51-54。
宮宏偉,〈中國高考移民的憲法視角考察〉,《山東理工大學學報》,32卷2期,2016年3月,頁59-64。
龔向和,〈受教育權的概念分析〉,收於:郭道輝,《岳麓法學評論第5卷》,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頁98-104。
龔向和,《受教育權論》,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韓國磐,〈關於科舉制起源的兩點小考〉,收於:氏著,《隋唐五代史論集》,北京:三聯書店,1979年10月,頁67-99。
何忠禮,〈科舉制起源辨析—兼論進士科首創於唐〉,收於:氏著,《科舉與宋代社會》,北京:商務印書局,2006年12月,頁1-12。
胡鵬程,《中國大學自治法律制度研究》,天津師範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9年6月。
胡肖華/倪洪濤,《從失衡到平衡》,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4月。
許慶雄,《憲法概論:日本政治與人權》,台北:新學林,2013年6月。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元照,2013年6月,2版。
許育典,《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元照,2013年6月,2版。
許育典,《大學法制與高教行政》,台北:元照,2014年6月。
許育典,《學校法制與學校行政》,台北:元照,2014年6月。
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6年4月,7版。
許育典/李佳育,〈從大學的法律地位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以大學法人化為核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2卷1期,2014年3月,頁169-209。
許育典/盧浩平,〈大學入學請求與多元入學方案的憲法問題〉,《成大法學》,10期,2005年12月,頁1-42。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2008年9月,4版。
黃嶺峻,〈論保守主義的本質—以埃蒙德•柏克思想為中心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3卷4期,2005年4月,頁19-27。
黃舒芃,〈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發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征〉,《中原財經法學》,13期,2004年12月,頁1-45。
黃昭元,〈平等權案件之司法審查標準—從釋字第626號解釋談起〉,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儲備處,2009年6月,頁551-580。
賈志揚,《宋代科舉》,台北:三民,1995年6月。
江雪松/賴秀蘭/張昌輝,〈考試公平與區域公平—由我國高考錄取地域差異看受教育權平等〉,《江蘇高教》,104-108期,2007年4月,頁
蔣麗珠,〈保送生制度:從政治化到人本化〉,《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9卷2期,2006年3月,頁82-85。
金瀅坤,《唐五代科舉的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
藍華生,〈高校行政管理創新與行政法制衡—依法治校與大學自主辦學的均衡研究〉,《福州大學學報》,6期,2008年6月,頁82-87。
勞凱聲,〈公民受教育權利的性質及實現方式〉,收於:氏著,《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10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年12月,頁1-19。
李惠宗,〈論宗教信仰自由及國家保護義務--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九0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5期,1992年12月,頁39-60。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08年9月。
李建良,〈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八〇號解釋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8卷1期,1996年3月,頁265-302。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踐》,台北:學林,2003年4月。
李仁淼,〈平等保障與積極性優惠措施〉,《月旦法學教室》,150期,2015年4月,頁37-46。
李森,〈從《法國革命論》探究埃蒙德•柏克的保守主義〉,《赤峰學院學報》,35卷4期,2014年4月,頁14-17。
李升元,〈大學自治—解讀一個重要的高等教育法原則〉,《東岳論叢》,32卷10期,2011年10月,頁173-179。
李新達,《中國科舉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
梁爽,〈論教育平等權與合理差別—我國高考招生政策是否侵犯公民教育平等權的憲法學考量〉,收於:勞凱聲主編,《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九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頁186-201。
廖元豪,〈走自己的路—大法官「法律保留本土化」之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8期,2004年5月,頁21-40。
林來梵,《憲法學講義》,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2月。
林幸誼,《社會救助中強制工作條款之合憲性檢驗》,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法律系碩士論文,2010年7月。
劉海峰,《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武漢:湖北教育,1996年8月。
劉海峰,《中國考試發展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劉慶瑞,《劉慶瑞比較憲法論文集》,台北:三民,1962年5月。
劉性仁,《中國歷代考選制度與考試權之發展》,台北:時英出版社,2005年4月。
劉楪/楊金華,〈從法治視野看大學自治權與大學生受教育權的平衡〉,《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7卷4期,2008年8月,頁131-134。
蘆部信喜著, 李鴻禧譯,《憲法》,台北:元照,2001年4月。
陸震,《中國考試史文獻集成(第8卷),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南京大學校長辦公室編,《南京大學年鑒2007》,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秦春華,《重新出發:中美大學本科招生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
邱衛東,〈埃蒙德•柏克的自由思想探析〉,《北京社會科學》,6期,2012年8月,頁15-20。
曲相霏,〈山東大學本科招生調查報告〉,收於:張千帆,《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國際經驗與中國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頁324-345。
冉春,〈民國時期高校統一招生政策及其意義〉,《四川教育學院學報》,19卷9期期,2003年9月,頁17-20。
冉艷輝,《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平等保護:以法權中心主義為進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10月。
沈文欽,〈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學術自由判例及其法律意涵〉,《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6月,頁10-22。
史晉川,《法經濟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
孫彩月,〈德國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的法學基礎探究〉,《齊齊哈爾大學學報》,3期,2016年7月,頁71-76。
湯德宗,〈違憲審查基準體系建構初探〉,收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7月,頁581-660。
汪曉敏,〈論現代大學自治、學術自由及其限度〉,《池州學院學報》,22卷1期,2008年2月,頁110-117。
王炳照/徐勇,《中國科舉制度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王德志,〈論我國學術自由的憲法基礎〉,《中國法學》,5-23期,2012年5月,頁
王青斌,〈論高教法治與大學自治〉,《行政法學研究》,2期,2006年2月,頁13-20。
王瑞萍/唐振平,〈論我國大學自治的法理學基礎〉,《邵陽學院學報》,6卷4期,2007年8月,頁22-27。
王世傑/錢端升,《比較憲法》,北京:商務印書局,1999年10月。
王偉,〈我國學術自由的憲法規範分析〉,《前沿》,7期,2009年7月,頁77-82。
魏國動/李曉軍,〈「文革」時期取消高考制度評述〉,《社會科學論壇》,1期,2005年1月,頁35-39。
魏曉雪,《從高考分省定額錄取制度看教育公平》,吉林大學教育學學院教育碩士論文,2016年5月。
吳德剛,《中國全民教育研究:兼論教育機會平等問題》,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1月。
謝榮堂/周佳宥,〈論國家保護義務〉,《軍法專刊》,55卷3期,2009年6月,頁45-71。
徐連達/樓勁,〈漢唐科舉異同論〉,收於:劉海峰,《二十世紀科舉研究論文選編》,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頁391-404。
徐振雄,《憲法學與導論》,台北:高立,2005年9月,2版。
楊東升,〈學術自由權利的法理分析〉,《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8卷4期,2013年7月,頁13-21。
楊歡,〈高校音樂藝術特長生招生制度及作用探析〉,《新疆職業大學學報》,19卷2期,2011年4月,頁68-71。
楊李娜,〈民國時期的大學招考制度及其影響〉,《漳州師範學報》,4期,2005年10月,頁118-123。
楊盛秋,〈大學自治立法的基礎問題〉,《法制與社會》,6期,2008年12月,頁33-40。
楊世健,〈大學招生方案的合憲性審查標準〉,收於:張千帆著,《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國際經驗與中國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頁529-568。
楊學為,《高考文獻(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楊學為,《高考文獻(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葉海波/秦前紅,〈法律保留功能的時代變遷—兼論中國法律保留制度的功能〉,《法學評論》,4期,2008年4月,頁3-9。
葉連祺/張奕華,〈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政策論壇》,8卷2期,2005年8月,頁7-27。
應松年,《行政法新論》,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8年10月。
應松年/薛剛凌,《行政組織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
余澄,〈文革廢除高考的原因及其危害探析〉,《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16卷3期,2009年9月,頁22-25。
張超穎,〈受教育權的憲法學思考〉,《法制與社會》,23期,2010年8月,頁245-247。
張福剛,《憲法文化視野下的公民權利教育問題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
張嘉尹,〈違憲審查中之基本權客觀功能〉,《月旦法學雜誌》,185期,2010年10月,頁21-25。
張玲,〈高校招生自主權及其司法審查〉,《學園》,6期,2011年6月,頁37-42。
張千帆,《西方憲政體系》,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本社,2005年11月。
張千帆,〈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收於:張千帆/曲相霏主編,《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國際經驗與中國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頁1-11。
張千帆,〈中國大學招生指標制度的合憲性分析〉,《中外法學》,23期,2011年2月,頁248-269。
張亞群,〈從單獨招考到統一招考—民國時期高校招生考試變革的啟示〉,《中國教師》,25期,2005年6月,頁24-26。
張亞群,〈北大清華自主招生改革透視〉,《考試研究》,3卷1期,2007年1月,頁13-27。
張亞群,《高校自主招生與高校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趙娟/李良,〈大學招生本地化的憲法學分析:以南京大學為例〉,收於:張千帆著,《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國際經驗與中國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頁307-324。
鄭若玲,《苦旅何以得紓解—高考改革困境與突破》,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
中華民國考試院考銓業書指導委員會編,《中華民國考選制度》,台北:正中書局,1983年6月,2版。
周光禮,《法律制度與高等教育》,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周洪宇,《教育公平:維繫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北京:中國人民法學出版社,2014年2月。
周偉,《憲法基本權利司法救濟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周文虹,〈「前世與今生」:高考分省定額政策的歷史演變〉,《國際高等教育研究》,2期,2012年2月,頁18-23。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1989年10月。
周志宏,〈大學自治與強制退學制度〉,收於:氏著,《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4月,頁189-208。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高等教育法制》,北京:高等教育文化出版社,2002年5月。
朱清時,《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國外部分大學本科教育改革與課程設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朱應平,〈論憲法對高校招生地域名額分配的規制—基於德國判決的對照分析〉,《浙江學刊》,1期,2010年1月,頁37-43。
朱應平,〈上海地方性大學招生調研報告:以華東政法大學為例〉,收於:張千帆,《大學招生與憲法平等:國際經驗與中國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1月,頁409-438。
二、英文文獻
Boone. Jerry, University autonomy: Perceived and preferred location of authority (1991) [J], The Review of Higer Education 14, P.135-166.
Chaffee. John W., The Thorny Gates of Learning in Sung China: Social History of Examination (1995)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vid. Wathins/ Lingbiao. Gao, A Rearch of China: Regional Discrimination in University (2004) [J],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13, P.1-5.
Dixon. Robert G., Bakke: A Constitutional Analysis (1979) [J], California Law Review 1(67), P.69-86.
Dworkin, Ronald, A Matter of Principle (1985)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Edwards. Harry T. / Nordin. Virginia Davi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Law (1979) [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ildenhard. Ingo, Creative Eloq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Cicero’s Speech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ll. Roaland, Some Uses of Imagination in the British empiricist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Locke, as Contrasted with Hume (1989) [J], Locke newsletter 20, P.47-62.
Hayek. Friedrich August/ Hamowy. Ronald (2011) [M], The consitution of liberty: The definitive edition, Lodon: Routledge.
Levison, Gayle Lewis, The rhetoric of the oral argument in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 (1979) [J], Western Journal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4(43), P.271-277.
Rawls. John, A Theory of Justice (2009) [M], 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trauss. Leo,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1965)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三、網絡資料
〈2014年全國各省高考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統計〉,《考高信息網》,2014年6月15日,http://www.gxeduw.com/news/2014/9253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3日。
〈2015年942萬人報名高考,各省高考人數匯總排行〉,《新浪教育網》,2015年5月14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5b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3日。
〈2015年942萬人報名高考,各省高考人數匯總排行〉,《新浪教育網》,2015年5月14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5b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3日。
〈2015年各省人均GDP排名10省份進入「1萬美元俱樂部」〉,《觀察者》,2016年2月3日,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02_03_350178.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2月22日。
〈2015年各省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匯總〉,《中國經濟網》,2016年2月25日,http://district.ce.cn/zg/201602/25/t20160225_9083623.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2月11日。
〈2016中國大學各學科頂尖專業排行榜〉,《搜狐新聞網》,2016年6月15日,http://mt.sohu.com/20160615/n454448598.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6日。
〈2016年全國各省市高考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統計〉,《高考信息網》,2016年6月7日,http://www.gxeduw.com/news/2016/15103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7日。
〈2016年全國各省市高考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統計〉,《高考信息網》,2016年6月7日,http://www.gxeduw.com/news/2016/15103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7日。
〈2016年全國各省市高考報名人數及錄取率統計〉,《高考信息網》,2016年6月7日,http://www.gxeduw.com/news/2016/15103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7日。
〈2016年跨省生源計劃調控方案公佈,詳解政策數據〉,《鳳凰咨詢網》,2016年5月12日,http://news.ifeng.com/a/20160512/48759503_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8日。
〈2016江蘇高考減招事件〉,《應屆畢業生網》,2016年5月17日,http://www.yjbys.com/gongwuyuan/show-506785.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6日。
〈2017年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網易新聞網》,2014年9月5日,http://news.163.com/14/0905/03/A5BLLUE300014AED.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14日。
〈985、211高校到底有哪些〉,《搜狐教育網》,2015年1月16日,http://learning.sohu.com/20150116/n40784447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5日。
〈一起詐騙200萬元的高考移民案〉,《搜狐教育網》,2008年7月7日,http://learning.sohu.com/20080707/n257989436.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大數據:近三年重點高校屬地招生比例詳解〉,《新浪教育網》,2016年5月18日,http://edu.sina.com.cn/zl/edu/2016-05-18/0954364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1日。
〈山東三高校省內減招471人,屬地生源計劃下降〉,《齊魯網》,2014年6月13日,http://news.163.com/14/0613/10/9UK53J3F00014AEE.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2月28日。
〈中大華工:逐步減少省內招生〉,《信息時報》,2012年8月6日,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12-08/06/content_1438834.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3月1日。
〈中國農業大學2016年免試招收台灣學生簡章〉,《內地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信息網》,2016年5月27日,http://www.gatzs.com.cn/gatzs/pz/zsjz/201605/20160527/153569272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18日。
〈引200多個創新項目落戶青島!山東大學中美國際科技創新園〉,《大眾網》,2016年7月21日,http://qingdao.dzwww.com/jiaoyu/edutt/201607/t20160721_14660427.htm,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2月23日。
〈各省,多少人能考1個清華北大?2016年不完全統計〉,《搜狐教育網》,2016年8月23日,http://learning.sohu.com/20160823/n465511177.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4日。
〈多所重點大圩減招本地生源,逐步控制在30%以內〉,《新浪教育網》,2009年5月15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05-15/1120199929.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9日。
〈江蘇湖北高考「減招」風波〉,《搜狐教育網》,2016年5月17日,http://mt.sohu.com/20160517/n450057148.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9日。
〈呈貢大學城,校園經濟新起點〉,《樂居網》,2013年8月15日,http://yn.leju.com/news/2013-08-15/16183441681.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5日。
〈男子慌稱能辦理「高考移民」詐騙12學生家長40余萬〉,《新華新聞網》,2011年1月20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1-01/20/c_121004077.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6日。
〈明年高考25省同一命題,為啥不包括京滬蘇〉,《網易教育網》,2015年3月10日,http://edu.163.com/15/0310/09/AKB8KMG500294MP6.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1日。
〈狀告教育部侵犯平等受教育權,青島考生進京遞訴狀〉,《新浪教育網》,2001年8月23日,http://edu.sina.com.cn/l/2001-08-23/1460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1月2日。
〈近三年重點高校屬地招生比例,今年不降反升?〉,《新浪教育網》,2016年5月17日,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6-05-17/doc-ifxsenvm0515103.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30日。
〈青島三考生訴教育部案〉,《上海財經大學網》,2006年7月23日,http://course.shufe.edu.cn/jpkc/zgxfx/Content.asp?NewID=46,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1月2日。
〈南京大學2016年度部門預算〉,《南京大學信息公開網》,2016年5月6日,http://xxgk.nju.edu.cn/f9/01/c182a129281/page.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8日。
〈浙大主動服務地方經濟,源源不斷輸送人才〉,《浙江新聞網》,2015年5月29日,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5/05/29/019367997.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7年2月22日。
〈高考改革與綜合素質評價〉,《東北新聞網》,2015年11月20日,http://edu.nen.com.cn/system/2015/11/20/018641730.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7日。
〈高考移民騙局吸金330萬,山東河南百人受騙〉,《人民網》,2008年6月19日,http://edu.people.com.cn/BIG5/740098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6日。
〈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繼續重點共建南京大學與東南大學的決定〉,《中國新聞中心網》,2006年9月1日,http://www.china.com.cn/guoqing/content_23583755.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7日。
〈教育部: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河南招生考試信息網》,,2016年3月8日,http://www.heao.com.cn/main/html/pz/201603/content_1574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2日。
〈新華網:高考在此走向全國同一命題是否更公平?〉,《新浪新聞網》,2015年7月2日,http://news.sina.com.cn/c/2015-07-02/180432061703.s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21日。
〈歷年招生計劃〉,《復旦大學招生網》,2016年4月20日,http://www.ao.fudan.edu.cn/mainAction.do,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7日。
〈關於高考招生的低於不公平分析〉,《新浪教育網》,2016年5月27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ecd8ee0102wdjq.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1月30日。
熊丙奇,〈打破「一考定終生」不是廢除高考〉,《騰訊新聞網》,2010年6月7日,http://view.news.qq.com/a/20110609/000008.htm,最後瀏覽日期:2016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