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郁筠
Kuo, Yu-Yun
論文名稱: 《唐宋詩舉要》之「唐詩選」比較研究
Comparison of “The Highlights of The Poetry of Tang Song Dynasty” of Tang poetry in the Tang dynasty
指導教授: 陳美朱
Chen, Mei-Z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唐詩別裁集》《唐詩三百首》《古今詩範》
外文關鍵詞: Gao Buying, Tang Song Shi Ju Yao, Tang Shi Bie Cai Ji, Tang Shi San Bai Shou, Gu Jin Shi Fan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唐宋詩舉要》為研究對象,並選擇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孫洙《唐詩三百首》、吳闓生《古今詩範》與傅武光等人合編的《唐宋詩舉要精選今注》等相關選本進行比較研究,考察由盛清至民國之選家呈現出唐詩的面貌。透過五家選本對唐詩的「選」與「評」內容進行分析和比較,顯示出選本間的共通處與獨特處,亦可一窺盛清至民國對於唐詩的接受情形。本論文共分為六章:
      第一章為「緒論」,旨在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選題,並回顧前人研究成果,介紹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章節安排,以及預期成果。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論文的主要論述主軸,分別對四家選本作探究與比較。除了分析各家選本對於高步瀛《唐宋詩舉要》的影響與發展外,也分別針對選詩旨趣、詩體、詩家、詩評進行比較,並論述四家選本之選評要點,與《唐宋詩舉要》作比對,時間軸由盛清至民國作排序,章節要點羅列如下:
      第二章考察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與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詩宗盛唐」的關聯性。了解兩選呈現的盛唐詩風格,並針對詩評的異同特點作分析比較。
      第三章探討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與孫洙《唐詩三百首》之「性情」的關聯性。了解兩選對於唐詩中的感情,特別是倫常綱紀的選錄傾向,最後,透過選家所錄評語之異同處進行比較探悉。
      第四章分析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與吳闓生《古今詩範》在「桐城章法結構」上的關聯性。了解兩選的選詩旨趣,並從批點比較選本間的說詩特點,呈現出桐城派論詩的特色。
      第五章了解今人傅武光等人合編之《唐宋詩舉要精選今注》對於高步瀛《唐宋詩舉要》的繼承與開展,以及唐詩教材在當代的延續性,特別著重於選本的「精選」與「今注」的特色。
    第六章為「結論」,除了概述本論文的研究心得,也提出後續研究議題,以期能作為日後努力的方向。

    Ta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efflorescence in Chinese history; moreover, Tang poetry is commonly viewed as the distillation literary masterpiece of the peak of Chinese poetry. The Tang poetry selections, as the media of Tang poetry, prosper in the Qing Dynasty. As time goes on, the Tang Poetry selections have been screened by many literates and handed down to generations.
    This dissertation adopts Gao Buying’s “Tang Song Shi Ju Yao” as research subject, and contrasts it with other selections, such as “Tang Shi Bie Cai Ji” published by Shen Deqian, “Tang Shi San Bai Shou” published by Sun Zhu, “Gu Jin Shi Fan” published by Wu Kaisheng, and “Tang Song Shi Ju Yao Jing Xuan Jin Zhu” published by Fu Wuguang, Li Qingyun, Xu Guoneng, Lin Baochun, Lin Jiarong, Li Xinxi, Sun Yongzhong, Lai Lijuan, Li Jiayu, Shao Manxun, Zhang Yufen, and so forth, thereby revealing the different appearances presented by different selections.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ese five selections,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m, which allows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acceptance degree of Tang poetry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選題 1 (一)《唐宋詩舉要》之主要收錄與兼錄詩家之標準 7 (二)《唐宋詩舉要》各卷對前人選詩的評價論述 1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13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30 一、研究對象 30 二、研究方法 31 第四節 論文架構與預期成果 33 第二章 《唐宋詩舉要》與《唐詩別裁集》之選評比較 37 前言 37 第一節 《舉要》與《別裁》選詩「尊盛唐」之比較 39 一、四唐之輕重 40 二、關注的詩家 42 三、二選各體之比重變化 44 第二節 《舉要》與《別裁》所重之盛唐風格 48 一、《別裁》所標舉的「風骨」、「雄渾」 49 二、《舉要》所標舉的「高華」、「雄渾」 52 第三節 《舉要》與《別裁》評詩要點比較 56 一、《舉要》引用沈德潛的詩評 56 二、《舉要》評詩著力於「章法結構」 58 三、《別裁》評詩所展現的「詩教」觀 60 四、《舉要》與《別裁》之詩評比較 61 第四節 結論 69 第三章 《唐宋詩舉要》與《唐詩三百首》之選評比較 71 前言 71 第一節 《舉要》與《三百首》選詩之比較 73 一、四唐之輕重 74 二、關注的詩家 75 三、二選各體之比重變化 76 第二節 《三百首》重「倫常綱紀」之選詩要旨 78 第三節 《舉要》偏重「國家忠愛」之選詩要旨 83 第四節 《舉要》與《三百首》評詩要點之共同處 87 第五節 《舉要》與《三百首》評詩要點之相異處 92 一、《三百首》所重在──評點與題旨相吻合、句意與層次多樣化 92 二、《舉要》所重在──詩體探源與徵引詳實、強調章法結構 95 第六節 結論 99 第四章 《唐宋詩舉要》與《古今詩範》之去取選評比較 103 前言 103 第一節 《舉要》與《詩範》選錄之詩家比較 105 一、《舉要》與《詩範》共同重視之詩家:杜甫、韓愈 107 二、《舉要》偏好收錄之詩家:李商隱 111 三、《詩範》偏好收錄之詩家:李賀、韓偓 113 第二節 《舉要》與《詩範》的說詩風格 119 一、《舉要》說詩重視「詩學脈絡流變」 119 二、《詩範》說詩以「闡發精微」為尚 121 第三節 《舉要》與《詩範》詩評之實例比較 125 第四節 結論 133 第五章 《唐宋詩舉要》與《唐宋詩舉要精選今注》之去取選評比較 135 前言 135 第一節 《舉要》與《精選》選錄詩體比較 135 第二節 《舉要》與《精選》選錄之詩家比較 138 一、選家對詩家「並稱」的看法歧異 141 (一)高、岑 141 (二)張、王 143 (三)郎、錢 144 二、古代與現代評價之落差 145 三、在唐代詩歌中屬於小家之詩作 146 第三節 《舉要》與《精選》選錄之詩題比較 147 一、《舉要》未收詩作的時代分布 151 二、《舉要》未收詩作的詩體分布 152 (一)、由詩作「詩體」論《精選》剔除的名篇 153 (二)、由詩作「題材」論《精選》剔除的名篇 154 (三)、由詩作「知名度」升降論《精選》剔除的名篇 154 第四節 結語 155 第六章 結論 157 一、四家選詩對《唐宋詩舉要》的影響與發展 157 二、五家選本於「詩學範本」的性質差異 162 三、五家選本所呈現之清代至民國對「盛唐詩觀」的接受現象 164 四、《唐宋詩舉要》的延伸議題與未來展望 165 參考文獻 167 一、原典文獻 167 二、近人論著 168 三、期刊論文 170 四、學位論文 176 五、網路資料 180 六、附錄 180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表1】 《唐宋詩舉要》主要收錄與兼錄詩家之標準 7 【表2】 本論文主要研究書目概覽表 30 第二章 《唐宋詩舉要》與《唐詩別裁集》之選評比較 37 【表3】 《舉要》與《別裁》之四唐選詩比較 40 【表4】 《舉要》與《別裁》之前十大詩家比較 42 【表5】 《舉要》與《別裁》各體所佔之比重 44 第三章 《唐宋詩舉要》與《唐詩三百首》之選評比較 71 【表6】 《舉要》與《三百首》之四唐選詩比較 74 【表7】 《舉要》與《三百首》前十大詩家排名 75 【表8】 《舉要》與《三百首》各體所佔之比重 76 【表9】 李商隱詩分為「詠史議論」、「感諷時事」、「纏綿自傷」三類 86 第四章 《唐宋詩舉要》與《古今詩範》之去取選評比較 103 【表10】 《舉要》與《詩範》之四唐選詩比較 105 【表11】 《舉要》與《詩範》前十大詩家排名 106 【表12】 兩選對杜甫與韓愈詩之評語 109 【表13】 兩選對李商隱詩之評語 112 【表14】 兩選對李賀與韓偓詩之評語 115 【表15】 《舉要》引杜甫詩之評語 128 第五章 《唐宋詩舉要》與《唐宋詩舉要精選今注》之去取選評比較 135 【表16】 《舉要》至《精要》於各詩體所收之比例變化表格 137 【表17】 《舉要》與《精選》之收錄前十大詩家比較 138 【表18】 《舉要》與《精選》之詩家時代分布 140 【表19】 《精選》刪去《舉要》之16詩家 140 【表20】 《舉要》未收,《精選》不能加之名篇 150 【表21】 《舉要》有收,但《精選》剔除之名篇 152 第六章 結論 157 參考文獻 167 圖目錄 【圖1】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之概覽圖(節錄) 126 【圖2】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之概覽圖(節錄) 127

    一、原典文獻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唐]元結、殷璠選《唐人選唐詩十種》,收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唐]李商隱著:《李義山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82冊,臺北:台灣商務印刷館1983年。
    [宋]嚴羽:《滄浪詩話》,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
    [明]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明〕高棅:《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汪宗尼本影印,1988年。
    [明]胡應麟:《詩藪》,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
    [清]何文煥:《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清]吳闓生:《古今詩範》,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北京:中華書局,據乾隆28年教忠堂重訂本影印,1975年。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收錄於丁福保輯,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點:《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
    [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北京:中國書店,2011年。
    [清]高步瀛:《唐宋文舉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清]孫洙原編,陳婉俊補注:《唐詩三百首》,北京:新華書店,1957年。
    [清]孫洙原編,陳婉俊補注:《唐詩三百首》,北京:中國書店,1991年。
    [清]章燮注疏,蘅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直解》,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板橋:藝文出版社,1989年。
    二、近人論著
    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年。
    王兆鵬、邵大為、張靜、唐元:《唐詩排行榜》,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王京州:《河北近現代學者年譜輯要》,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
    王長賡譯注:《唐詩三百首》,臺南:經緯出版社,1985年。
    王啟興、毛治中評注:《唐詩三百首評注》,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
    本局編輯部編著:《唐詩三百首詳析》,臺灣:臺灣中華書局出版社,1991年。
    朱自清:《經典常談》,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頁102。
    朱炯遠作:《唐詩三百首全集》,新北:俊嘉文化出版社,2011年。
    朱益明譯:《評注唐詩三百首》,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吳明賢、李天道:《唐人的詩歌理論》,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學生出版社,1986年。
    何文煥:《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何嚴:《新編唐詩三百首》: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何嚴、羊春秋、龍達安編著:《新編唐詩三百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1999年。
    李元洛編著:《唐詩三百首新編今讀》,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
    辛農重編:《唐詩三百首》,臺北:地球出版社發行,1989年。
    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新注》,臺北:書林出版社,1990年。
    長安出版社編:《唐詩三百首新注:附唐詩格律淺說》,臺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
    武漢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新選唐詩三百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孫琴安:《唐詩選本提要》,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
    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孫通海、王海燕:《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章燮:《唐詩三百首注疏》,臺北:蘭臺出版社,1969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國榮著:《唐詩三百首譯解》,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7年。
    邱燮友等合著:《唐詩三百首新賞》,臺北:五南出版社,2017年。
    彭國棟纂:《唐詩三百首詩話薈編》,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出版,1958年。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
    賀嚴:《清代唐詩選本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傅武光等人合編之:《唐宋詩舉要精選今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傅璇琮:《唐人選唐詩新編》,陝西: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鄒雲湖:《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
    趙建章:《桐城派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陳美朱:《明清唐詩選本之杜詩選評比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5年。
    陳岸峰:《沈德潛詩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1年。
    陳伯海主編:《唐詩彙評》上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伯海:《唐詩學引論》,上海:知識出版社,1988年。
    陳伯海、李定廣:《唐詩總集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陳國球:《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尚君:《唐代文學叢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陳麗娟、劉東杰、陳琦主編:《唐詩三百首匯釋集評》,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年。
    蓋國梁等注評:《唐詩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蔡瑜:《高棅詩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0年。
    聶巧平注譯:《唐詩三百首》,武漢:崇文書局,2015年。
    蘅塘退士選輯,王進祥集解:《唐詩三百首集解》,臺灣:頂淵出版社,1985年。
    三、期刊論文
    丁亞傑:〈清末民初桐城派《孟子》文法論──以姚永概《孟子講義》、吳闓生《孟子文法讀本》為核心〉,載《當代儒學研究》2010年第9期,2010年12月,頁33-75。
    王兵:〈清詩選本與清代宗唐詩學──論宗唐派清詩選本的批評意識與實踐〉,載《文與哲》2010年第17期,2010年12月,頁383-426。
    王莉:〈《唐詩合選》與《唐詩三百首》之比較〉,載《文教資料》2008年第28期,2008年10月,頁14-16。
    王世海:〈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集評解說〉,載《中國韻文學刊》2015年第29卷第1期,2015年1月,頁39-53。
    王蔚贊:〈21世紀高步瀛研究綜述與展望——據「知網」所收的論文〉,載《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第9期,2017年9月,頁81-83。
    王運熙:〈說盛唐氣象〉,載《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6年第3期,1986年10月,頁160-170。
    王運熙:〈總集與選本〉,載《古典文學知識》2004年第5期,2004年9月,頁75-81。
    王曉晴:〈論沈德潛對李白七絕之評價──以《唐詩別裁集》為探討重心〉,載《輔大中研所學刊》2005年第15期,2005年10月,頁1-27。
    王宏林:〈沈德潛唐詩選本考辨〉,載《文獻》2007年第3期,2007年7月,頁63-68。
    王宏林:〈論《唐詩三百首》的經典觀〉,載《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第5期,2013年9月,頁112-118。
    米亞楠:〈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對王維詩歌的選錄與藝術評論〉,載《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頁133-139。
    呂珍玉:〈吳闓生《詩義會通》研究〉,載《東海中文學報》2013年第26期,2013年12月,頁89-141。
    李成晴:〈《唐詩別裁集》:一個選集經典的確立〉,載《文藝評論》2016第2期,2016年2月,頁72-78。
    李德輝:〈《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未選李賀詩〉,載《古典文學知識》2010年第3期,2010年5月,頁54-60。
    周勛初:〈從「唐人七律第一」之爭看文學觀念的演變〉,載《文學評論》1985年第5期,1985年10月,頁117-122。
    林淑貞:〈吳闓生《詩義會通》對《詩經》學之演繹、收攝與發皇──兼論與桐城之關涉及解詩觀點〉,載《儒學研究論叢》2010年第3期,2010年12月,頁143-167。
    武菲:〈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編選標準〉,載《成都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2007年1月,頁107-109。
    武菲:〈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編選原因〉,載《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6期,2006年12月,頁7-10。
    胡傳志:〈《唐宋詩舉要》與桐城派詩學〉,載《古典文學知識》2010年第4期,2010年7月,頁95-99。
    胡光波:〈沈德潛格調論詩及影響〉,載《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2011年11月,頁56-59。
    胡幼峰:〈試論「唐詩別裁集」編選之得失〉,載《古典文學》1988年第10期,1988年12月,頁327-358。
    徐希平:〈不囿門戶,獨具特色──論《唐宋詩舉要》對王士禛、姚鼐選錄標準之突破〉,載《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總20卷第3期,1999年5月,頁95-98。
    馬路路:〈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的選本特色及價值〉,載《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2019年2月,頁53-56。
    馬茂元、趙昌平:〈關於孫洙《唐詩三百首》及其編選的指導思想──《唐詩三百首新編》前言〉,載《文學遺產》1985年第1期,1985年3月,頁77-84。
    凌朝棟、高軍強:〈論《唐詩三百首》失選賈至、杜甫等唱和詩〉,載《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2007年11月,頁48-51。
    高平:〈吳闓生《晚清四十家詩鈔》所收日本漢詩考〉,載《古典文獻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11月。
    梁琳:〈探究《唐詩別裁集》對五言排律的編選〉,載《陜西教育》2013年第4期,2013年4月,頁9-10。
    崔怡和:〈從沈德潛詩論評李頎七律〉,載《輔大中研所學刊》2006年第16期,2006年10月,頁209-232。
    范建明:〈關於《唐詩別裁集》的修訂及其理由——「重訂本」與「初刻本」的比較〉,載《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12年第25期,2012年12月,頁57-74。
    張雅麗:〈王夫之、沈德潛論高適詩——以《唐詩評選》、《唐詩別裁集》為例〉,載《文教資料》2018年第21期,2018年7月,頁1-2。
    張俐盈:〈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李白詩歌選評研究〉,載《漢學研究》第32期,2014年12月,頁229-258。
    張毅群:〈論沈德潛對王維詩的評價──以《唐詩別裁集》為探討重心〉,載《輔大中研所學刊》第24期,2010年10月,頁79-98。
    張和增:〈《唐詩三百首》與蘅塘退士孫洙〉,載《文史雜誌》2002年第6期,2002年11月,頁27-28。
    張宏鋒:〈《唐詩三百首》不收李賀詩原因新探〉,載《長春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2016年3月,頁129-132。
    邰旻:〈《唐宋詩舉要》的選詩標準及其體例探究〉,載《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17年第33、34期合刊,2017年12月,頁102-105。
    程金造:〈高步瀛傳略及傳略後記〉,載《晉陽學刊》1983年第4期,1983年8月,頁68-75。
    程金造:〈高步瀛傳略及傳略後記〉,載《晉陽學刊》1983年第4期,1983年8月,頁68-75。
    傅武光:〈《唐宋詩舉要精選今注》序〉,載《國文天地》第28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17-19。
    黃嘉欣:〈《古今詩刪》「唐詩選」與《唐詩別裁集》之五言古詩選比較〉,載《思辨集》2017年第20期,2017年3月,頁226-246。
    黃梓勇:〈吳闓生《左傳微》晉文公形象的解讀及其相關問題〉,載《孔孟學報》2017年第95期,2017年9月,頁183-199。
    黃智明:〈吳闓生《詩義會通》對《詩序》的詮解〉,載《樹人學報》2010年第8期,2010年7月,頁161-172。
    賀嚴:〈《唐詩三百首》的「詩教」內涵〉,載《北方論叢》2010年第5期,2010年9月,頁15-18。
    郁沅:〈釋「雄渾」與「沖淡」──《二十四詩品》通解例釋之一〉,載《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第7期,2010年7月,頁111-114。
    莫山洪:〈論高步瀛不拘駢散的文章觀念——以《唐宋文舉要》為例》〉,載《廣西師範學院學報》第36卷第6期,2015年11月,頁39-42。
    鄒爽:〈李賀詩未入選《唐詩三百首》原因探析〉,載《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2014年1月,頁93-95。
    解國旺:〈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唐詩三百首》探秘〉,載《名作欣賞》2009年第10期,2009年5月,頁32-33。
    趙成傑:〈高步瀛交遊新證〉,載《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2013年4月,頁55-58。
    趙成傑:〈高步瀛著述考略〉,載《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第7期,2013年7月,頁147-150。
    趙成傑:〈魯迅與高步瀛交遊考論〉,載《社會科學論壇》2015年第11期,2015年11月,頁34-42。
    趙成傑:〈《賀葆真日記》所見高步瀛著述交遊考〉,載《古典文學知識》2017年第6期,2017年11月,頁148-153。
    熊璐璐:〈試論《唐詩別裁集》與《唐詩三百首》的異同〉,載《文教資料》2018年第28期,2018年10月,頁1-3。
    劉曉亮:〈《高步瀛學術年譜簡編》訂補〉,載《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9年春之卷,2019年3月,頁219-228。
    劉曉亮:〈高步瀛致陳垣書札考釋〉,載《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第33卷第4期,2017年12月,頁54-57。
    劉曉亮:〈高步瀛與吳汝綸交遊考——兼論吳汝綸對高步瀛之影響〉,載《詩書畫》2017年第2期,2017年5月,頁172-176。
    劉寶強:〈王漁洋《唐賢三昧集》選詩特徵探微——兼與《唐詩別裁集》比較〉,載《汕頭大學學報》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頁43-47。
    劉文強:〈再論鄭莊公──補《左傳微》〉,載《文與哲》第9期,2006年12月,頁17-47
    劉丹丹:〈孫洙與《唐詩三百首》〉,載《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2016年9月,頁70-72。
    劉丹丹:〈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的局限性〉,載《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2期,2016年3月,頁110-113。
    陳美朱:〈《唐詩別裁集》與《唐詩三百首》中的杜牧、李商隱形象──兼論兩部選本的選詩旨趣〉,載《東海中文學報》第37期,2019年6月,頁49-81。
    陳美朱:〈《唐詩歸》與《唐詩別裁集》之杜詩選評比較〉,載《東吳中文學報》第24期,2012年11月,頁143-166。
    陳美朱:〈《唐宋詩醇》與《唐詩別裁集》之「李杜並稱」比較〉,載《成大中文學報》第 45期,2014年6月,頁251-285。
    陳美朱:〈清代唐人試律選本的特質──以李、杜詩選為考察對象〉,載《成大中文學報》第55期,2016年12月,頁241-270。
    陳岸峰:〈《唐詩別裁集》與《古今詩刪》中「唐詩選」的比較研究──論沈德潛對李攀龍詩學理念的傳承與批判〉,載《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2001年12月,頁399-416。
    陳滿銘:〈期待已久的鉅作《唐宋詩舉要精選今注》〉,載《國文天地》第28卷第5期,2012年10月,頁20-22。
    陳玉萍:〈從《唐詩別裁集》看沈德潛對李商隱詩的獨特定位〉,載《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2018年第12期,2018年12月,頁128-131。
    陸平:〈視野開闊,周全精當──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絕句作者選錄論略〉,載《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106年第2期,2106年2月,頁17-20。
    穆冬霞:〈高步瀛生平事跡補正〉,載《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9年第5期,2019年10月,頁46-49。
    蔡妙真:〈未許經典向黃昏──《左傳微》評點的時代特色〉,載《興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10年6月,頁233-260。
    鄭學、韓小靜:〈桐城詩學與現代語境──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辨源〉,載《燕山大學學報》第16卷第3期,2015年9月,頁113-117。
    鄭凱歌:〈從《古文辭類纂》到《唐宋文舉要》——兼論高步瀛對姚鼐文章觀念的繼承和發展〉,載《梧州學院學報》第21卷第6期,2011年12月,頁72-76。
    四、學位論文
    于海安:《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別裁」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王平:《高步瀛《唐宋詩舉要》研究》,陝西:陝西理工學院,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王莉娜:《《唐詩三百首》選本的流變》,湖南:長沙理工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王東旭:《論《唐詩三百首》與語文教材的古詩選編》,東北:東北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田明珍:《沈德潛視野中的唐詩典範》,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全靜然:《《唐詩三百首》:以童蒙詩學教材為中心的研究》,安徽: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朱小聰:《「詩必盛唐」說中的復古觀》,江西:南昌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吳倩:《《唐詩三百首補注》注釋研究》,陝西:陜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吳翀:《詩乃心聲,性情中事——論納蘭性德的「性情」觀》,瀋陽:遼寧大學,文藝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李叔霖:《《唐詩三百首》五倫關係之分析》,臺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李世顯:《沈德潛詩學思想研究》,安徽:安徽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呂善成:《桐城古文義法研究》,中央:中央大學,中國語文碩士學位論文,1997年。
    呂姝焱:《晚清詩話中的「性情」說》,河南:河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宋黎黎:《明前期詩壇宗唐思想下的格調論與性情論對前七子的影響》,四川: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武菲:《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研究》,陝西: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金桂蘭:《《唐詩三百首》與清前期詩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古代文論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金華珍:《桐城派詩論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林逸婷:《別裁‧知味‧性情‧雅俗:康乾詩學再探》,南投: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邱詩雯:《清代桐城派《史記》學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語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阮媛媛:《論《唐詩三百首》對中學生人格和審美趣味的陶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曹戰強:《唐詩三百首研究》,河北: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馬佳佳:《《唐宋詩舉要》研究》,安徽: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徐明玉:《蒙學詩歌讀本《唐詩三百首》研究》,吉林:吉林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孫文飆:《性情‧才氣‧創新——試論趙翼的詩論及其創作》,山東: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崔麗:《聖者襟抱 詩人性情——杜甫其人其詩再認識》,內蒙古:內蒙古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許妙音:《桐城吳闓生《古文範》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范海燕:《生命哲學視野下的蒙學詩教研究——以《唐詩三百首》為中心》,江西: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哲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黃黽:《《唐詩選》與《唐詩三百首》對比研究》,新疆:新疆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黃金葉:《吳澄「性情」詩學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
    黃婉甄:《清代性情詩論研究──以清代四大詩說為主》,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喇海青:《論王夫之「詩道性情」觀》,青海:青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莊世明:《《唐詩三百首》中杜甫、李商隱七律「情景」研究》,宜蘭:佛光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陳英傑:《宋代「詩學盛唐」觀念的形成與內涵》,臺北:政治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陳英傑:《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臺北:政治大學,中國語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陳麗純:《明末清初性情詩論研究──以陳子龍、錢謙益為考察對象》,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陳霖慶:《郭店性自命出暨上博性情論綜合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
    陳桂雲:《清代桐城派古文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語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陳美秀:《梅曾亮文論及其在桐城派之地位》,彰化:彰化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陳凱文:《《唐詩別裁集》對于中學古詩教學的啟示》,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科教學語文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程素敏:《唐文治性情教育思想研究》,江南:江南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鄒坤峰:《《唐詩三百首》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鄒孟潔:《《唐詩三百首》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趙閃閃:《皎然「性情」詩論研究》,江南:江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趙波:《析袁枚論「性情」》,西北: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鄭佳倫:《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詩觀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語文學碩士學位論文,1999年。
    鄭凱歌:《高步瀛《唐宋文舉要》研究》,廣西:廣西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劉丹丹:《童蒙選本《唐詩三百首》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劉曉穎:《何紹基詩學「性情觀」研究》,河南:河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賴賢宗:《康德倫理學「自律」問題研究──兼與朱熹「心統性情」比較》,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碩士學位論文,1991年。
    賴位政:《桐城派「山谷觀」及其詩學意義》,臺北:政治大學,中國語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
    韓勝:《清代唐詩選本研究》,天津:南開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韓傳慧:《《唐宋文舉要》研究》,安徽: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肇樂:《《唐詩三百首》的分類方法與高中唐詩教學研究》,遼寧:遼寧師範大學,學科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五、網路資料
    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big5.oversea.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D
    中國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http://new.big5.oversea.cnki.net/index/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https://projects.iq.harvard.edu/yenchinglib

    下載圖示 校內:2025-01-13公開
    校外:2025-01-13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