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蔡惠玉 Tsai, Hui-Yu |
|---|---|
| 論文名稱: |
台灣日治時期鄉紳望族墳墓建築之研究
以中部地方霧峰林家、太平吳家、神岡呂家、竹山林家為例 A Study of Gentry’s Tombs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 By The Cases of The Lin Family of Wu-Feng, The Wu Family of Tai-Ping, The Lu Family of Shen-Gang and The Lin Family of Zhu-Shan |
| 指導教授: |
傅朝卿
Fu, Chao-Ch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1 |
| 中文關鍵詞: | 建築格局 、環境構成 、墳墓 、裝飾語彙 、日治時期 |
| 外文關鍵詞: |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 decoration, layout, element of environment, tomb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2 下載:2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墳墓建築,除提供一個亡者安葬場所,同時也傳達傳統民族文化對「死」的解析,直觀的表現一個社會面對死亡時,對死者身體的處理及反映社會所共同持有的文化與宗教信仰特色。且墳墓建築屬於建築類型的一部份,建築形式會受到當代的社會與文化影響而有所改變;思索推敲,隱藏在墳墓建築形式背後應有著當代社會與文化的特徵。
本研究以中部地方為主要地理區域,並依此地緣關係尋找具有姻親關係之地方鄉紳望族霧峰林家、太平吳家、神岡呂家、竹山林家等四大家族作為研究對象。並將主要時間軸向設定於日治時期(1895-1945年),作為四大家族間墳墓建築之共時性比較。另外,將時間往前推至清末,往後至光復初期,作為同一家族之墳墓建築之歷時性衍化。進而詮釋四大家族之墳墓建築之特性。
再藉由歷史研究法及田野調查之研究方法,作為基礎資料的收集。田野調查法是針對影響墳墓建築環境構成、墳墓建築空間格局、裝飾語彙三面向,解析墳墓建築之形式與文化;歷史文獻回顧法則釐清各家族間的姻親與社會關係;後續運用比較分析之方式,歸結四大家族相互間的墳墓建築之環境構成、建築格局與裝飾語彙之異同。
研究發現,四大家族墳墓建築在環境構成、建築格局與裝飾語彙,有許多相同的特點與多元的表現。尤其是日治時期後,因異文化的介入,產生多樣的形式與當時代風尚的裝飾語彙。在建築格局上皆極力呈現當時代的地位象徵。且墳墓建築會依循當時代社會與文化因素產生不同的演繹與衍化。
This paper was intended as an investigation of gentry’s tombs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 The purpose here was to explore a little further into tombs imply that social usages of contemporar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target cases were gentry of the Lin family of Wu-Feng(霧峰), the Wu family of Tai-Ping(太平),the Lu family of Shen-Gang(神岡)and the Lin family of Zhu-Shan(竹山)in central of Taiwan.
It was considered the subject under the following heads: Longitudinal studies of four familial tombs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 (1895-1945). Diachronic studies of four familial tombs from the period of the Ching dynasty to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Besides, the historical method is adopted to collect documents that 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and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field study is also used to gather fundamental eleme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ents of environment, layout and decoration of four family.
Through comparison, resul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gentry’s tombs has resemblance between contents of environment, layout and decoration of four family, the noble tomb came into existence multiplicity style and decoration after the Japanese period in Taiwan, the tomb layout present social status, the tomb evolved from social usages of contemporary and cultural factors.
1. 麥斯基爾(Johanna Menzel Meskill) 著,王淑琤 譯,1979,《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台北:文鏡出版社。
2. 黃富三,1987,《霧峰林家的中挫(1864-1885)》,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3. 黃富三,1987,《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台北:自立晚報。
4. 黃富三、陳俐甫合編,1991,《霧峰林家之調查與研究》,台北:林本源文教基金會。
5. 蔡慧玉,1997,<林建勳先生訪談記錄>《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6. 台大土研所都市計畫研究室(賴志彰),1988,《台灣霧峰林家建築圖集頂厝篇、下厝篇》,台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社。
7. 賴志彰,1989,《台灣霧峰林家留真集》(近、現代史上的活動1897-1974),台北市:自立報系文化出版社。
8. 許雪姬,1998,《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記錄下厝篇、頂厝篇),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9.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0.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1993,《台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11.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編纂,2000,《水竹居主人日記》(一),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2. 台中縣政府/韓興興建築事務所,2001,《臺閩第三級古蹟吳鸞旂墓園研究規劃》,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
13. 台中縣政府,2003,《臺中縣定古蹟筱雲山莊調查研究規劃報告書》,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
14.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1985,《敦本堂》,台北市:台北市建築師公會。
15. 葉榮鐘,1985,《台灣人物群像》,台北:帕米爾書店。
16. 司馬嘯青,1987,《台灣五大家族上、下冊》,台北:自立晚報。
17. 勝山寫真館,1931,《台灣紹介最新寫真集》,台北:勝山寫真館。
18. 許文欽等,2001,《竹山鎮志》,南投:竹山鎮公所。
19. 楊仁江,1994,《金門陳健墓之調查研究》,金門:金門縣政府。
20. 楊仁江,1996,《金門陳健墓之調查研究》,金門:金門縣政府。
21. 陳炳容,1997,《金門的古墓與牌坊》,金門縣:金門縣政府。
22. 王健旺,1998,《台灣土地神信仰及其造像藝術》,桃園市: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23. 鐘義明,1996,《地理實用集》,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24. 鐘義明,1992,《台灣的文采與泥香》,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25. 鐘義明,1996,《增訂台灣地理圖記》,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26. 林會承,1995,《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27.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28. 關華山,1992,《民居與社會、文化》,台北:明文書局。
29. 傅朝卿,1999,《日治時期台灣建築1895-1945》,台北市:大地地理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0. 張捷夫,2003,《喪葬史話》,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31. 若林正丈、劉進慶、松永正義,1995,《台灣百科》,台北市:寧出版社。
32. 李乾朗,1999,《古蹟入門》,台北:遠流出版社。
33. 李乾朗,1995,《台灣傳統建築匠藝》,台北:燕樓古建築出版社。
34. 李乾朗,1999,《神岡筱雲山莊》,台北: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5. 李乾朗,1999,《台灣傳統建築匠藝二輯》,台北:燕樓古建築出版社。
36. 李乾朗,2000,《台灣傳統建築匠藝三輯》,台北:燕樓古建築出版社。
37. 蕭玉煌,1989,《慎終追遠—墓政功能與民俗改革》,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38. 內政部編印,1991,《墓政管理論述專輯》,台北:內政部。
39.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八)、(二十一)》,1976,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
40. 楊國柱、鄭志明,2003,《民俗、殯葬與宗教專論》,台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41. 伍蠡甫,1992,《山水與美學》,台北市:青圖書有限公司。
42. Chris Jenks著,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1998,《文化Culture》,台北市:流圖書有限公司。
43. 楊文衡、張平,1993 ,《中國的風水》,台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44. 劉沛林,1995年,《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三聯書店。
45. 劉曉明,1995年,《風水與中國社會》,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46. 劉沛林,1995年,《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三聯書店。
47. 蔡達峰,1995 年,《歷史上的風水術》,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8. 南海主人,1981,《堪輿學原理》,台北市:集文書局。
49. 漢寶德,2003,《風水與環境》,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
50. 程建軍、孔尚朴,1994,《風水與建築》,台北:淑馨出版社。
51. 天津大學建築系,1990,《景觀、建築、風水》,台北:地景企業有限公司出版部。
52. 艾定增,1998,《風水鉤沈—中國建築人類學發源》,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3. 一丁、雨露、洪涌,1999,《中國風水與建築選址》,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54. 何曉晰,1995,《風水探源》,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55. 俞孔堅,1998,《生物與文化基因上的圖式—風水與理想景觀的深層意義》,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6. 喬繼堂,1993,《吉祥物在中國》,台北:百觀出版社。
57. 李蒼彥,1988,《中國吉祥圖案》,台北:南天書局出版。
58. 王抗生,1988,《中國花卉圖案》,台北:南天書局出版。
59. 黃能馥、陳娟娟,1989,《中國龍紋圖集》,台北:南天書局出版。
60. 濮安國,1989,《中國鳳紋圖集》,台北:南天書局出版。
61. 王抗生,1990,《中國瑞獸圖》,台北:南天書局出版。
62. 陳培亮、陳文炇,1989,《中國傳統藝術圖案》,台北:世茂出版社。
63. 黃墩岩,1990,《東方文樣藝術》,台北:瑞昇文化圖書事業有限公司。
64. 吉兆豐,1985,《中國古典建築裝飾圖典》,台北:常春樹書坊出版。
65. 張弓長策劃,2000,《中國古典福壽圖案畫典》,台北:常春樹書坊出版。
66. 張弓長策劃,2000,《中國古典百花獻瑞畫典》,台北:常春樹書坊出版。
67. 蔡保田等著,1989,《教育研究法》,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
68.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9.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修訂版》,台中:滄海書局。
70. 徐福全,1984,《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71. 張宇彤,2001,《金門與澎湖傳統民宅形塑之比較研究—以營建中的禁忌、儀式與裝飾論述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72. 施邦興,1989,《「葬書」中的風水理論-環境規範體系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73. 林世超,1997,《澎湖地方傳統民宅裝飾藝術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74. 鄭昭民,1999,《澎湖西溪村打石師傅群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75. 大地雜誌第137期,1999.8,《傳奇家族-霧峰林家》,台北:大地地理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76. 黃富三,1995,<試論臺灣兩大家族之性格與族運──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臺灣風物》,第45卷4期。
77. 何孟興,2001,<神岡三角仔呂家的崛起>,《台灣史蹟》第三十八期。
78. 李國祁,1978,<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文化講座專集之一一九》。
79. 蔡穗,1996.7,<墓園風水的理想結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24期。
80. 黃蘭翔,1997.12,<風水中的宗族脈絡與其對生活環境經理的影響>,《台灣史研究》,第四卷第二期。
81. 簡榮聰,2001,<台灣土地面面觀>,《台灣史蹟》,第三十九期。
82. 李青融,1992,<后土與民俗研究>,《南投文獻》。
83. 張力,1995,<風水術:神秘表象下的防災意識>,《歷史月刊》第90 期。
84. 黃有志,1996,<淺析風水與環境—以墓葬為例>,《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第10期。
85. 空間雜誌第57期,1995.4,<墓園與公園—高雄市十四號公園中陳中和墓園保留問題討論會>。
86. 黃有志,1996.8 .31,<風水─中國人的防災智慧>,聯合報,民意論壇。
87. 黃有志,1997 .2 .2 ,<風水的理性與迷信>,自由時報。
88. 《台灣霧峰林氏族譜》,台灣文獻叢刊第二九八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89. 呂煉石,民國五十四年,《呂氏家譜簡要》,汾陽印刷廠,台北市。
90. 民國七十九年,《三角仔呂氏族親會》,私人收藏。
91. 民國八十三年,《三角仔呂氏族親會》,私人收藏。
92. 《林月汀家族簡譜》,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