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李冠德 Lee, Kuan-Te |
|---|---|
| 論文名稱: |
以分享經濟分析臺南市中西區都市老屋民宿業之形成 Using Sharing Economy Theory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of Old House B&B in West-central District in Tainan |
| 指導教授: |
謝宏昌
Hsieh, Horng-Ch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4 |
| 中文關鍵詞: | 分享經濟 、老屋 、民宿 |
| 外文關鍵詞: | Sharing Economy, Old House, B&B |
| 相關次數: | 點閱:100 下載:3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南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城市,長期累積許多不同時期的建築,並且發展皆集中於台南市中西區。直到1990年代隨著中心商業區及市政中心的移轉,致使舊市區沒落。據2010年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口及住宅普查統計,台南市中西區的空屋率高達25.3%。而近年來台南開始有人把結構還不錯的民宅,或是剩餘的空間轉作為民宿,從2006年至2015年已有150家老屋民宿在台南出現。
本研究以分享經濟分析台南老屋民宿業之形成,以民族誌為研究方法,訪談11位經營者,透過訪談及參與觀察從中了解,老屋民宿業者的經營動機及空間的使用型態,在時間面向來看是否有所改變。
從分享經濟的角度來看,早期形成的民宿是以閒置空屋的住宅、或是部分閒置的商業空間為主,較能符合分享經濟的初衷,同時具有環保再利用及互惠的精神,有環保意識的理由及經濟因素的理由;至近期則大量出現專以經營民宿為導向,仍屬空間再利用,但較難以分享經濟為解釋。而從都市計畫的尺度來看,無論是哪種類型,部分或全部的閒置空間轉作為民宿,無疑都是具有環保意識的做法,皆有助於增加混合使用及減少空屋率,同時也是提供彈性的、流動人口的暫居處所。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Directorate 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DGBAS) of Executive Yuan in 2010, the housing vacancy rate at the west-central district of Tainan is up to 25.3%.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been preserved after each era, and most of them locate in the West-central District in Tainan. Recently many people start to renovate these vacant houses into B&B. Dated until 2015, there are 150 units which had been transformed. This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how sharing economy forms B&B industry in Tainan. The research method will be conducted through Ethnography by interviewing 11 B&B owners, initially just using vacant houses or vacant rooms for sharing, or using spare commercial spaces, and then to now, fully committed to running the B&B as profession. By analyzing through aspect of sharing economy, the former gets the essence of sharing, while the later is commercially oriented.
In terms of the urban planning, any type of B&B that mentioned above, transforming partially or entirely from spare/vacant spaces, is no doubt a method that equipped with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they are all good for increasing the mix-use spaces and decline the housing vacancy rate, which also provide flexible shelters for floating populations.
中文文獻
于健、魏棋(2013),影響民宿訂價特徵因素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管理資訊計算」,第 2期(1),頁 176-186。 doi: 10.6285/mic.2(1).13
方思文(2015),台南市中西區老屋再利用現象之初探-1994至2013年,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研究所,台南市。
王宗珍(2008),民宿房間價格影響因素探討-以台灣中部地區民宿為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台中縣。
王雯玲(2000),審美生活之室內空間觀-以藝文人士之居家佈置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桃園縣。
王戰野(2007),民宿經營的鄉野性建構:以鄉村之家民宿聯誼會為例—以鄉村之家民宿聯誼會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台中市。
余慧珍(2007),桃米民宿村遊客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台中縣。
吳挺超(2005),打造一個綠色烏托邦?! 潭南協力造屋的空間生產與文化政治,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李文伽(2010),微型企業創業家之人格特質、創業動機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旅遊民宿業者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台北市。
林佳君(2013),鄉鎮型夜市攤販經營者的經濟行為─以高雄市路竹區竹滬夜市為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台南市。
林宛靚(2011),老房舍‧新主人:生活感民宿的自力空間營造,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林怡君(2007),退休公務人員經營民宿的使用行為與空間之研究-以台灣東部地區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桃園縣。
林梓聯(2001),台灣的民宿,「農業經營管理會訊」,第 27期,頁 3-5。
林連聰(2009),「休閒農業與民宿管理」,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林雅君(2012),探討老屋再利用之空間改造策略與社會現象意義:以台南「老屋欣力」之案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臺南市。
林憲德(2002),淺談建築生命週期評估,「成大建築簡訊」,第 28期,頁 1-8。
孫全文(2004),「當代建築思潮與評論」,臺北市:田園城市。
孫樹根、劉建麟、莊淑姿(2008),民宿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聯性分析-以白河民宿遊客為例,「農業推廣學報」,第 24期,頁 1-16。
康廷嶽、黃柏偉(2015),由國際共享經濟發展探究我國中小企業商機,「中小企業發展季刊」,第 36期,頁 1-29。
張鈞易(2008),主題民宿消費者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墾丁地區主題民宿為例,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莊修田、葉佳琪(2008),遊客對民宿印象與再宿意願關係研究-以“A田庄”為例,「設計學研究」,第 11期(2),頁 47-69。
陳子宏(2013),從都市更新自力造屋觀點探討高雄市舊屋重建之財務可行性評估—以高雄市三民區立志街街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碩士班,高雄市。
陳宗玄(2007),臺灣民宿業經營概況與發展分析,「台灣經濟金融刊」,第 43期,頁 91-103。
陳淑芬、邱天佑(2006),民宿旅客消費者行爲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爲例,「大漢學報」(21),頁 155-173。
游偉明(2008),台灣休閒住宿產業之特徵價格研究,碩士論文,暨南大學經濟學,南投縣。
游智能(2004),民宿作為家意義的另類生產途徑- 以蘭陽地區民宿家庭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黃邦吉(2005),QK開房間─解讀Motel風潮的休閒情欲文化的空間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黃淑俐(2014), 一個居住時代的結束:以臺南老屋欣力現象造成的偽居住經驗為例, 於「南台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 」發表之論文,載於曾光正 & 張義東(主編), 南臺灣的記憶、書寫與發展:十年回顧,頁205-219。 屏東縣。
黃舒楣(2004),生活風格的創製:民宿狂潮中的意義生產與想像漂流,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湯志明(2008),校園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探析,載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校園建築與運動空間活化再利用,頁3-63。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廖珮妝(2012),民宿實質屬性與經營者社經屬性對民宿續承決策影響之探討,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劉又睿(2011),台灣民宿業者對鄉村住宿產業發展之認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研究所,台北市。
劉致顯(2010),台灣民宿創業動機、人格特質與績效表現之探討─以民宿特色為中介變數,碩士論文,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所,台中市。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臺北市:天下雜誌出版。
蔡依珊(2009),民宿旅遊動機與意象對再宿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墾丁地區民宿為例,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鄭健雄(2001),民宿經營之道,「農業經營管理會訊」,第 27期,頁 6-9。
鄭瑋寧(2011),新自由主義經濟結構下的社會實踐,「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 12期(3),頁 50-58。
謝宜亨(2005),宜蘭民宿空間發展模型之建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Mauss, M.(牟斯)(1989),「The Gift: Forms and Functions of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禮物 : 舊社會中交換的形式與功能)(汪珍宜 & 何翠萍譯),台北市:遠流。(原作1954年出版)
Polanyi, K.(博蘭尼)(1989),「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鉅變 : 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黃樹民譯),臺北市:遠流。(原作1944年出版)
英文文獻
Botsman, R. (2010). What's mine is yours : 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New York :: Harper Business.
Carson, G. (2014). Five key sharing economy sectors could generate £9 billion of UK revenues by 2025. from http://pwc.blogs.com/press_room/2014/08/five-key-sharing-economy-sectors-could-generate-9-billion-of-uk-revenues-by-2025.html
Crowd Companies(2015).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B Companies, E-book from VBprofiles,website: http://pages.vbprofiles.com/UnicornebookCollaborativeEco.
The Economist. (2013, Mar 9). The ris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Economi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economist.com/news/leaders/21573104-internet-everything-hire-rise-sharing-economy
Heinrichs, H. (2013). Sharing economy: A potential new pathway to sustainability. GAIA, 22(4), 228-231.
Kassan, J. and Orsi, J. (2012). Legal Landscap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J. Envtl. L. & Litig., 27, 1.
Morrison, A. M., Pearce, P. L., Moscardo, G., Nadkarni, N., & O'Leary, J. T. (1996). Specialist accommodation: definition, markets served, and rol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5(1), 18-26.
NESTA (2014). Making Sense of The UK Collaborative Economy, Collaborative Lab Report.
Rifkin, J. (2014). 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 and the eclipse of capitalism: Macmillan.
Rose, C. (1986). The comedy of the commons: custom, commerce, and inherently public propert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53(3), 711-781.
Schor, J. B. and Fitzmaurice, C. J. (2015). 26. Collaborating and connect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410.
Stankus, J. (2006). How to open and operate a bed and breakfast (9th ed.).
網路資料
Agod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8月31日。網站:www.agoda.com/tw
Airbnb,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8月31日。網站:https://www.airbnb.com.tw/
Booking,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8月31日。網站:http://www.booking.com/index.zh-tw.html
中國互聯網協會,線上檢索日期:2016年5月16日。網站:http://www.isc.org.cn/
瘋台南民宿網,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8月31日。網站:http://tainan.fun-taiwan.com/
行政院主計總處,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1月15日。網站: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綠色魔法學校,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15日。網址:http://www.msgt.org.tw/research2.php?Type=15&menu=research2_class&pic_dir_list=1
新聞報導
王鵬捷(民104年9月24日)。破紀錄!九成二有創業夢 月獲利目標86K。中央日報。
林上祚(民98年11月7日)。郭台銘批年輕人 只想開咖啡廳。中國時報。
林安妮(民104年10月07日)。airbnb想登台 政院點頭了。經濟日報。
陳俊文(民95年7月18日)。安平台窩灣民居 誕生清代水師教場舊址的穿斗式三合院改建 21日開幕營業。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