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夢嬌
Lin, Meng-Chiao
論文名稱: 地址模糊化對空間型態之影響分析
The Effect of Address Fuzzification on Spatial Patterns
指導教授: 林峰田
Lin, Feng-Tyan
孔憲法
Kung, Shian-Far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巨量資料隱私權醫學地理資料誤差空間型態
外文關鍵詞: Big data, Privacy, Medical Geography, Fuzzification, Spatial patterns
相關次數: 點閱:107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資訊科技之快速發展,空間資料的取得與精細程度也日益增進,打破過去一般調查資料只侷限於村里空間單元,現在透過資訊的廣泛蒐集化,空間資料可細緻到單一建築的地址資料,資料量變得龐大且涉及了個人資料的隱私問題。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巨量資料處理需要的時間並非是人工處理可接受,透過巨量資料的可視化,有助於更直接的觀察不同現象,透過資料轉化為空間分布的2D圖面,可有效觀察分布現象與區位關係。相關資料所涉及的隱私問題,則需要另外加工處理,在不影響研究結果的情況下,消除個別資料的辨識性。本研究探討如何將大量且精細的空間資料模糊化,仍能解釋原有的空間型態及保有原先研究目的並觀察模糊化後對於原先研究及空間分布的差異,透過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的應用,探討位移不同的空間尺度對於原先研究結果的影響及空間分布型態的變化。
    本研究將利用C醫院病患之地址資料作為驗證,探討在醫療地理的研究上,在不影響研究目的之情況下可容許之誤差,發現模糊化位移尺度2,000公尺內皆可呈現原先的研究成果,但對於不同地理特性影響程度不一,另一方面透過標準差橢圓探討病患資料經位移後空間分布型態的變化,對於各地區不同的分佈型態模糊化後影響程度有所差異,空間分布型態對於模糊化受尺度大小的影響更為顯著。各行政區受尺度影響程度不同,但整體而言尺度建議使用2,000公尺以內,並針對各區隨機位移後不同的結果做出更精細的尺度建議,提供在空間研究上資料處理之參考。

    Individual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tected, because privacy belongs to the private domain of an individual. In recent years, individual inform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nd has been well-practiced in Taiwan. Because of this, the discussing theme of the rights of public to know and guarantee privacy has prompted widespread discussion. Especially addresses are detailed data which can provide the location of specific building an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behavior of user.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ivacy and practicality in academic research. This research is aimed at providing a method to make address fuzzification.
    In the research, the data is defined as patients who attended one of the medical centers in Taiwan. Medical geography is concer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disease and health care provision. We 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to explor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ients’ behavior.
    This research is designed to move true data of addresses to random distribution by displacement of different distances 500(m), 1000(m), 1500(m) and 2000(m), and observe the distance of displacement less than 2000(m) still can explan corresponding results but the farther distances make more differant with original result.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基礎資料 3 第貳章 法規及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隱私權 10 第二節 醫療地理 12 第三節 大數據(Big Data) 13 第四節 空間模糊化 15 第五節 空間分布型態 18 第参章 研究設計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2 第肆章 研究成果 28 第一節 人口結構及都市空間對C醫院醫療資源影響 28 第二節 隨機位移 33 第三節 相關係數分析 37 第四節 空間分布型態差異 95 第伍章 討論 108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1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4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17 附錄 120

    中文文獻
    內政部(2012),實價登錄-不動產交易資訊看得清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 http://lvr.land.moi.gov.tw/homePage.action(2016年3月22日網路資料)
    司法院大法官,大法官釋字第603號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603(2015年8月22日網路資料)
    吳懿婷(譯)(2001),「隱私的權利」(原作者:Alderman E ,& Kennedy C ),臺北:商周
    李仁淼(2013),「媒體採訪自由界限研究以新聞自由與隱私衝突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務部(2013),「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及參考資料彙編」(p15-134),臺北:法務部
    法務部(2013),個人資料保護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50021(2015年8月22日網路資料)
    法務部(2013),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OldVer_Vaild.aspx?PCODE=I0050021(2015年8月22日網路資料)
    林峰田(2015),「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城市」
    http://myweb.ncku.edu.tw/~ftlin/ (2015年8月21日演講資料)
    林亞萱(2013),「新版各資法對於企業客戶關係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玫君(2011),「Facebook使用者對於資訊隱私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林誌銘(1994),模糊理論應用在 GIS 影響圈及疊圖分析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邦(2000),「網路使用者之資訊隱私顧慮探討-採用行為意向模式」,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綾穗,李芝儀,陳卓士,張素卿,郭彥宏(2013),「醫療資源需求分析之前研究-以南部某醫學中心為例」,臺灣口腔醫學科學雜誌
    張國禎,陳明勳,林嘉宏,王翊芬(2014) , 「統計單元調整下空間差異性之研究」,臺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論文集
    歐建暉(2004),以模糊理論為基礎的網路故障推論系統,私立東海大學資訊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鍾玲(2006),「臺北市醫療設施分布之地理研究」,地理研究,第45期,頁51-72
    黃任薇(2005),「GIS網格解析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在弘,劉擇昌,林民浩(2010) 「犯罪地圖繪製與熱區分析方法及其應用:以1998-2007年臺北市住宅竊盜犯罪為例」,地理研究,第52期,頁43-62
    劉濤,杜清運,閏浩文(2011),「空間點群目標相似度計算」,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第35卷,第10 期,頁1149-1153
    趙璐, 趙作權 (2014),「基於特徵橢圓的中國經濟空間分異研究」,地理科學,第34卷,第8 期,頁979-985
    蔡文正,龔佩珍,翁瑞宏(2007),「應用認知價值分析選擇模式分析病患至基層診所就醫意願相關因素」,中臺灣醫學科學雜誌,頁220-228
    賴祥蔚(2010),「言論自由與真理追求──觀念市場隱喻的溯源與檢視」,新聞學研究,第108 期,頁130-139
    謝明瑞(2015),大數據分析-以柯P現象為例,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14788(2015年8月21日網路資料)
    薛憲文(1997),應用模糊理論與地理資訊系統探討海岸沉積物粒徑分布與地形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外文文獻
    Arcury, T. A., Preisser, J. S., Gesler, W. M. & Powers, J. M. (2005), “Access to transportation 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 a rural region”. Journal of Rural Health Vol. 21, pp.31-38.
    Cunningham, P. J., Cornelius, L. J. (1995) , “Access to ambulatory care for American Indians and Alaska Nativ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and community resources”. , Science & Medicine Vol. 40,pp.393-407.
    Huaiqing, Wang., matthew, K. O. Lee., Chen, Wang. (1998) , “Consumer privacy concerns about Internet marketing ”,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Vol. 41, pp.66-70.
    Jelinski. E. D., Jianguo, Wu. (1996),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and implications for landscape ecology ” , Landscape Ecology Vol. 11 ,pp.129-140.
    Leung, Y.(1987), “On the Imprecision of Boundary. ” ,Geographical Analysis,pp.125-151.
    Manleya, D. J., Flowerdewa, R. , Stee, D. l.(2006) ,“Scales, levels and processes: Studying spatial patterns of British census variables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Vol. 30, pp.143-160.
    Mechanic, WI. (1978) , “Medical sociology: a selective view.” ,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Meade, M. S., Robert, J. E. (2000) , “: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Medical Geography.
    Openshaw, S. (1984), “The Modifiable Areal Unit Problem”, Norwich :Geo Books.
    Steve, Lohr. (2012), “The Age of Big Data”, The New York Times.
    Stratmann, William. C. (1975) , “A Study of Consumer Attitude about Health Care : The Delivery of Ambulatory Services”, Medical Care Vol. 13, No. 7 , pp.537-548
    Zadeh L. A. (1965),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 8,pp.338-353.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