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永祥
Wang, Yung-Hsiang
論文名稱: 校園作為社區防救災避難場域規劃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ampus as a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cue Field Planning for the Community
指導教授: 曾俊達
Tzeng, Chun-T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6
中文關鍵詞: 校園防災救災避難社區
外文關鍵詞: Campus, disaster prevention, disaster relief, refuge, shelter, community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蒐集主要災害潛勢為颱風風災與淹水之南部地區學校,藉文獻分析及現地勘查統整出其對應的防救災改造項目,並針對各改善項目給予規劃方針及計分方式,再以實際案例代入,分析社區防災及避難型學校所應具備的空間、設施及對應機制。
    本研究主要結論與建議如下所述:
    一、校園作為社區防救災避難場域可規劃之改造項目
    藉由文獻分析及現地勘查,統整出校園作為社區防救災避難場域規劃出:「地表透水、排水改善」、「風害減災導風板」、「災前警示-小型氣象站/水位監測」、「防水閘門」、「逃生避難路線」、「避難空間」、「沐浴空間-太陽能熱水器」、「醫護空間」、「再生用水」、「物資儲放室」10大重點改造項目。
    二、校園作為社區防救災避難場域之評估基準
    本研究針對10大重點改造項目建構相對應的設計規範,並利用李克量表及百分比計算法歸納出各改造項目的年度成效/現勘分數,有效比較兩者之分數差距,探討差異性原因,進而提出計具體的改善規劃對策。
    三、校園作為社區防救災避難場域之規劃
    1.具防救災效益之項目:「地表透水、排水改善」、「風害減災導風板」、「防水閘門」、「再生用水」此四項目。
    2.需加強後續維護管理之項目:「災前警示-小型氣象站/水位監測」、「避難空間」、「沐浴空間-太陽能熱水器」、「醫護空間」、「物資儲放室」此五個項目若無專責維管人員、缺少後續的維護管理經費支應及維護管理計畫,將易導致硬體空間的閒置、設備的不堪使用及不足以負擔起社區防救災之功能角色。
    3.需有相對應的教育宣導機制之項目:建議此十大項目皆須與防救災教育相結合,以發揮最佳化的社區防救災功能。

    Due to the phenomenon of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GEC), extreme climate and its impacts have become considerably more frequent and drastic than ever before. This study focuses mainly on schools from southern Taiwan and the major hazard potentials of typhoons and flooding.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survey methods, we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10 items that need to be enhanced. We studied a practical case to analyze the space, facilities,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for sustainable campuses that function as communities’ disaster relief and prevention areas.
    As learned from the research analysis, the annual performance/current scores among the four items of soil water content, air deflector, flood-date, and rainwater recycling do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s for the annual performance/current scores of pre-warning system (including small weather station and water monitoring), evacuation route, emergency shelter, showering space using solar water heater, space for medical care, and material storage room,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m. These differences are the result of specialized staff that take care for maintenance but a lack of sufficient funding to maintain subsequent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uphold management projects. Therefore, whether hardware equipment or software support, the personnel are not capable of shouldering the function and role-play of community disaster relief.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與範圍 2 1-3研究方法與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前言 5 2-2國際防災體制 5 2-3臺灣防災體制 9 2-4小結 17 第三章 校園作為防救災避難場域之規劃 19 3-1前言 19 3-2現地勘查 19 3-3防救災設施規劃 20 3-4小結 23 第四章 現地勘查、分析及討論 25 4-1前言 25 4-2建構設計規範統整表計分方式 25 4-3校園基礎資料調查 27 4-4綜合討論與分析 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9 5-1結論 39 5-2後續研究建議 40 參考文獻 41 附錄-原始評分資料 43 嘉義縣- J1 43 嘉義縣- J2 45 嘉義縣- J3 47 臺南市- T1 49 臺南市- T2 51 臺南市- T3 53 臺南市- T4 55 臺南市- T5 57 臺南市- T6 59 臺南市- T7 61 高雄市- K1 63 高雄市- K2 65

    〔1〕唐佑慶,校園支援社區防災之實質空間規劃方法探討-新北市國民小學地震防災與日本案例之比較,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碩士論文,2015。
    〔2〕國土城鄉防災綱要計畫,內政部營建署,2009。
    〔3〕蘇慧貞,永續校園營造指南,教育部,2009。
    〔4〕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既有建築物綠建築評估系統之研究,2010。
    〔5〕張益三,都市防災中基礎避難圈域最適規模之初探,2002。
    〔6〕陳奎邑,SBTOOL運用於台灣社區環境評估系統建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2010。
    〔7〕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2007,國土規劃諮詢顧問報告。
    〔8〕李玉生等,「都市防災空間系統建立之研究—以新竹縣竹北市都市地區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2010,第十卷,第三期,第201-220頁。
    〔9〕江哲銘等,教育部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成果報告書,2009,教育部。
    〔10〕李彥頤等,教育部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成果報告書,2011,教育部。
    〔11〕徐佳均,防災校園成果效益之研究-以102年防災校園建置與實驗專案計畫為例,2015,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論文。
    〔12〕陳永益,校園防災空間設施設備評估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2015,中華科技大學建築工程與環境設計研究所論文。
    〔13〕邱瑋亭,防災社區推動成效評估方法之探討-以新北市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為例,2016,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4〕彭德民,運用BIM製作校園3D防災導覽系統,2014,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5〕張七斗,地震時校園防災機制減災策略之研究-以高雄市鳳山區中正國民小學為例,2014,正修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6〕謝馨瑤,校園逃生出口空間疏散避難分析之研究─以校園室內空間為例,2013,中華科技大學土木防災與管理碩士論文。
    〔17〕劉毓斌,都市校園防災避難規劃之探討--以新北市興南國民小學為例,2013,華梵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18〕黃偉哲,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與校園災害指標關聯性之研究,2014,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碩士論文。
    〔19〕Likert, R. (1932).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rchives of Psychology, 140, 1–55.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1-12-17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