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育仁
Lai, Yu-Ren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休閒運動與都市空間變遷研究-以臺南為例
The Spatial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Leisure Sport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Tainan
指導教授: 曾憲嫻
Cheng, Hsien-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市區改正計畫都市發展休閒運動
外文關鍵詞: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Urban Planning, Urban Development, Leisure Sports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著眼於日治時期臺南市「休閒運動空間」之探討,試圖以生活容易親近之休閒運動為切入點。研究以文本分析法與地理資訊系統(GIS)分析,其目的在於梳理休閒運動文化與空間的發展脈絡,以及歸納個別休閒運動空間之規劃依據,且著重於1920後所發展之近代休閒運動空間;進而觀察在公園與運動空間建置後,臺灣人與日本人的人口分布變化。
    研究發現臺南最早以首座都市公園為核心,開始在園內建立休閒運動相關設施,推動各項休閒運動,藉此培養市民生活素養,並隨著市區改正增設小公園,將既有古蹟轉變為綠園使用。1920年後臺灣體育協會積極在全國辦理運動競賽,1922年頒布「臺灣新教育令」。此時教育課綱與社會風氣的改變,使休閒運動更加盛行,隨著參與人數日益增加,對於場地的需求提高,政府便徵收舊城以南之墓地,於桶盤淺陸續建置綜合運動場、野球場與水泳場。
    在桶盤淺設立特殊公園後,臺灣人與日本人之人口分布有明顯的轉變,新穎的設施便吸引了大量日本人前往居住。相較於其他町,該町人口成長更盛,以此觀察休閒運動空間之建立,對於臺日人口分布,間接造成影響。綜言之,本研究梳理臺南各公園之發展脈絡,並發現在組織與教育推動下,參與休閒運動人口逐漸提升,促使政府興建三座特殊公園,此規劃在當時不僅吸引大量日本人移居,甚至影響現今臺南都市空間樣貌,在地理區位上仍提供相同機能。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leisure and sports space" in Tainan City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attempts to start with the leisure sports that are easy to get close to life. The research uses text analysis method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alysis, the purpose is to sort out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leisure sports culture and space and summarize the planning basis of individual leisure sports space; Then observe the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aiwanese and Japanese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ks and sports spac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ainan was the first to use the first urban park as the core, and began to build leisure sports-related facilities in the park to promote various leisure sports, thereby cultiva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itizens, and adding small parks as the urban area was improved, transforming the existing historic sites into Green park use. After 1920, the Taiwan Sports Association actively organized competi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In 1922, Taiwan's education was reformed again. At this time, the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social atmosphere made leisure sports more popular. As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venues increased. The government expropriated the cemeteries in the south of the old town, and successively built gymnasium in Tongpanqian, baseball fields and swimming pool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eatured park in Tongpanqia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aiwanese and Japanes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novel facilities attracted numerous Japanese to live there. To sum up, this research sor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arks in Tainan, and finds that, driven by organization and education, the population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sport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prompting the government to build three featured parks. This plan not only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Japanese immigrants at that time, but even affected The current urban space of Tainan still provides the same function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疇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休閒運動的文化起源與發展 10 第二節 日本休閒運動的引入與推廣 13 第三節 休閒運動組織的相關研究 17 第四節 市區改正計畫歷程與公共休閒的空間變遷 20 第三章 臺南市休閒運動的空間規劃與變遷 29 第一節 休閒運動空間於都市的引入 29 第二節 休閒運動的空間差異 36 第三節 休閒運動空間的規劃策略與使用 39 第四節 小結 66 第四章 休閒運動空間與人口分布之分析 69 第一節 市區街道改正後的人口結構 69 第二節 綜合分析 76 第三節 小結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87 參考文獻 88

    中文文獻
    書籍
    丸山宏(1994)。近代日本公園史の研究。京都:思文閣。
    田中正大(1975)。日本の公園。東京 : 鹿島出版會。
    白幡洋三郎(1995)。近代都市公園史の研究歐化の系譜。京都:思文閣出版。
    江崎藤雄(1931)。臺灣之庭園と公園。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卒業報文-林學科。
    竹村豐俊(1933)。臺灣體育史。臺北:財團法人臺灣體育協會。
    竹村豐俊(2020)。臺灣體育史:日治時期。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吳文忠(1957)。體育史。臺北:正中書局。
    杉山靖憲(1916)。臺灣名勝舊蹟誌,臺灣總督府出版。
    李欽賢(2003)。臺灣的風景繪葉書。臺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瑞宗(2017)。臺南公園,如鏡反射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周菊香(2003)。府城今昔。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國家圖書館閱覽組(2007)。日治時期的臺南。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張妙瑛(2009)。臺灣體育史。五南。
    張良澤、高坂嘉玲(2014)。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臺南州卷。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陳水逢(1993)。日本文明開化史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黃世孟(1987)。臺灣都市計畫講習錄。臺北市: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
    黃武達(1996)。日治時代 (1895~1945) 臺灣近代都市計畫之研究論文集。臺北縣:臺灣都市史研究室出版。
    黃武達(2000)。日治時代(1895-1945)臺灣都市計畫歷程之建構。臺北縣:臺灣都市史研究室出版。
    葉澤山(2013)。圖像府城:臺南老照片總覽簡本。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基金會。
    謝仕淵、謝嘉芬合著(2003)。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城邦文化。
    謝似顏(1955)。西洋體育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簡永彬等(2019)。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臺北市:左岸文化。

    史料
    不著作者(1935)。臺南市要覽。臺南市:臺日社臺南支局。
    文部省(1934)。現代體育の設施と管理。日本;目黑書店。
    木西憲勝(1917)。運動と趣味。臺北市:臺灣體育獎勵會。
    早川透(1937)。都市計畫の理論之實際。臺北:小川廣吉。
    東京市市史編纂係編(1907)。東京案內上卷。裳華房。
    臺南公園造營管理者編(1917)。臺南公園造營要覽。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
    臺南市役所(1939)。臺南市要覽。國立臺灣圖書館。
    臺南市勸業協會(1934)。臺南市商工案內。臺南市:臺南市勸業協會。
    臺南州(1926)。臺南州這會事業概要。臺南:臺南州。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32-1939)。市、町、街、庄、區、大字別現住人口(臺南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所藏。
    臺灣總督府(1912)。臺灣統計要覽。發行地不詳: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08)。臺灣鐵道名所案內。臺北府:江里口商會。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3)。臺灣鐵道案內。發行地不詳:發行單位不詳。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南州海水浴場施設費補助」(1912年6月1日),〈昭和十二年國庫補助永久保存第八十七卷地方〉,典藏號00010825001。
    「富地近思外十一名臺南公園造營費寄附募集許可」(1912年6月1日),〈明治四十五年十五年保存特殊第一卷〉,典藏號00005590011。
    「臺南神社神苑造營資金醵出」(1934年11月20日),〈昭和十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庶務十年保存第一冊〉,典藏號00105224003。

    報紙
    〈臺南公園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12年02月20日,第02版。
    〈臺南武德殿擬折毀改築〉,《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06月29日,第08版。
    〈總工費二十萬圓の臺南神社建立森山技師の設計圖成る〉,《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04月21日,第07版。
    〈神社外苑擴張設事務所著手買地〉,《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5日,第12版。
    〈赤崁樓構內設小公園〉,《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07月23日,第n04版。
    〈議修五妃廟〉,《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05月13日,第03版。
    〈臺南市附近舊蹟保存州費補修〉,《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19日,第n04版。
    〈南門公園內に送信所設立か臺南放送局の〉,《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09月17日,第07版。
    〈臺南市將來發展對策市內遍設公園綠園新都市計畫案近將告示〉,《臺灣日日新報》, 1929年06月02日,第n04版。
    〈赤崁特訊 兒童園游地〉,《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12月12日,第04版。
    〈臺南市花園町遊園地來年中に完成〉,《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12月25日,第05版。
    〈臺南綜合運動場第一次計畫進步〉,《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0月04日,第03版。
    〈臺南市—の市民大運動會二十八日盛大に擧行〉,《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05月27日,第03版。
    〈臺南州下の運動界の粹を蒐めて陸上競技大會を開催綜合運動場が完成後はじめての運動競技〉,《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03日,第03版。
    〈臺南綜合運動場平面畧圖〉,《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05月28日,第03版。
    〈臺南市の綜合運動場植樹して綠化木麻黃、ユウカリ、鳳林木等一萬餘本を植ゑ込む〉,《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09月08日,第03版。
    〈市民の保健上から活用の聲が高い餘り利用されてゐない臺南の綜合運動場〉,《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1月16日,第n04版。
    〈綜合運動場決暫保留〉,《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01月20日,第n04版。
    〈籌設水浴場〉,《臺灣日日新報》,1917年06月22日,第06版。
    〈臺南/水泳場開始〉,《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05月04日,第03版。
    〈竣功近づく本島一の野球場各都市代表チームを招聘臺南グラウンド 開きを擧行〉,《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01月24日,第03版。
    〈臺南野球場開場式兩日野球比試〉,《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02月05日,第03版。
    〈臺南野球場擧開場式續行比試〉,《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02月08日,第03版。

    期刊論文
    王怡茹(2021)。日治時期臺南海濱觀光遊憩空間之發展與重構。國史館館刊(68),5。
    佐久間馨儀(2014)。近代日臺劍道文化保存與推廣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丁國(2008)。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1895-1937)。國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丁國(2009)。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的休閒運動-以《臺灣人士鑑》為討論中心。運動文化研究(10),29-80。
    林玫君(2000)。日治時期臺灣體育史料解析。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9),2-16。
    辛德蘭(2006)。日治時期臺灣的大日本武德會(1900-1945)。兩岸發展史究,1-26。
    蔡佩蓉(2013)。現代化、日本化與殖民化-日治時期壽山公園的地景形塑與文化意涵。高雄文獻,52。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許正心等(2014)。臺灣柔道發展探究(1895-2013)。中華體育季刊(3),28。
    陳信安(1997)。臺灣日治時期武德殿建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義隆(2008)。日治時期臺灣武道活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世孟(1985)。臺灣都市計畫歷史之初探(1895~1945年)。都市與計劃,12(1),1-20。
    黃蘭翔(1995a)日據初期臺北市的市區改正。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8,189-213。
    黃蘭翔(1995b)。臺南十字街空間結構與其在日據初期的轉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9),31-59。
    楊珮郁(2013)。府城臺南從城牆都市至現代都市之發展歷程。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劉為光等(2013)。臺南市舊城邊緣帶空間型態在當代都市生活中的文化意涵。建築學報(85),227-244。
    劉為光(2016)。臺南市舊城歷史區域街廓與巷弄紋理保存再生之探討。都市與計劃,43(2),143-155。
    劉瑋靜(2019)。日治時期臺南市綠地空間規劃與臺南公園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蔡禎雄(1991)。日據時代臺灣人的初等學校體育科成立之歷史經緯。體育學報(13)。
    鄭安佑(2008)。都市空間變遷的經濟面向-以臺南市(1920年-1941年)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鄭安佑(2018)。視而後現—臺南市「社會經濟—都市空間」變遷(1895-1945)。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
    鄭國銘(2008)。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體育組織及其運作的歷史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
    謝仕淵(2010)。日治時期「臺灣體育協會」與棒球行政運作之研究。運動文化研究(14),55-101。
    謝晏巧(2020)。都市大型地塊形態分析與演變之研究-以臺南舊城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外文文獻
    五島寧(2009)。日本統治下臺北における近代都市計畫の導入に関する研究。都市計畫論文集,44(3),859-864。
    黃武達等(1991)。日本植民地時代における臺南都市構造の復原的研究。日本都市計畫學會學術研究論文集,26,37-42。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1996).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2), 135.
    Cross, G.(1990). A social history of leisure since 1600. Venture Publishing, Inc.
    Leary, J. T.(1987). John R. Kelly. 1987. Freedom to Be: 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3), 246-247.
    McLean, Daniel D.,‎ Hurd, Amy R. & Rogers, Nancy Brattain(2008). Kraus'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8th ed.). Sudbury, MA: Jones & Bartlett Publisher.
    Mull, R. F.,Bayless, K. G.(1987).Recreational sports programming.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1,53-61.

    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取自http://tais.ith.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取自http://rarebooks.ith.sinica.edu.tw/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中央研究院,取自gissrv4.sinica.edu.tw
    日治時期戶口調查資料庫,中央研究院,取自http://www.rchss.sinica.edu.tw/popu/dataill.html
    戶政司全球資訊網,內政部,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取自https://maps.nlsc.gov.tw/
    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取自http://tcsd.lib.ntu.edu.tw/info_about/about_database_3.php
    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國立臺灣圖書館,取自http://stfb.ntl.edu.tw
    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取自https://tm.ncl.edu.tw/index?lang=chn
    文獻檔案查詢系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取自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Archive
    漢珍知識網:報紙篇 (臺日新+漢日新),漢珍數位圖書,取自http://cdneten.lib.ncku.edu.tw/cgi-bin2/Libo.cgi?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國立臺灣大學,取自https://dl.lib.ntu.edu.tw/s/photo/page/Home
    臺灣學數位電子資料庫,國立臺灣圖書館,取自http://tebook.ntl.edu.tw/default.aspx
    國家文化記憶庫,文化部,取自https://memory.culture.tw/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