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儷方
Chen, Li-fang
論文名稱: 1989-2006迪士尼經典動畫在台灣的消費與運用
The Consump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sney Classical Animation betwwn 1989 and 2006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陳碧燕
Chen, Pi-y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4
中文關鍵詞: 動畫迪士尼
外文關鍵詞: Disney, Anim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73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談到「迪士尼」在大多數人們的心中總是呈現出歡樂的想像,事實上帶給每個人歡笑這也是華德˙迪士尼畢生最大的目標。華德˙迪士尼在1922年創立了他的第一家電影動畫公司,隔年正式成立迪士尼公司,從頻頻面臨倒閉危機到現在擁有全球銷售市場並且仍然處於茁壯擴大當中。這幾十年來迪士尼不斷的提升動畫技術上的專業能力,無庸置疑的是迪士尼在動畫技術上確實為全球動畫界貢獻良多。
    迪士尼動畫電影於1989年首登台灣大螢幕,雖然在這之前台灣民眾已經有幾十年觀賞迪士尼動畫電影的經歷,但是必須透過錄影帶的傳達才能有觀賞的機會。然而於90年代以前的台灣有線電視的使用率以及頻道的數量並不及現在的普遍與繁多。錄影帶依舊是當時佔高比例的卡通觀賞方式,1989年迪士尼電影進軍台灣電影院之後台灣觀眾則多了另一個接觸迪士尼動畫的機會。到了1995年,有線電視台成立迪士尼頻道後更開闊了迪士尼在台灣的影音市場。台灣民眾接觸迪士尼的機會因此增多,也為迪士尼創造更多商機的機會。在這樣的相互狀況下當然也為身為消費者的台灣人民帶來不少的影響性。

    Walt Disney studio was established at 1922. At very first period Walt Disney studio was almost bankrupt, fortunately they work very hard on their technology of animate so that they survive. And make great influence for the world.
    Before 1989 in Taiwan people watched Disney movie just through the video tapes. After 1989 audiences has the chance to enjoy the Disney movie in Movie Theater. Beside the movies television programs also shows on TV in Taiwan since 1995.
    This thesis is going to study for the influence that Disney brings to Taiwan.

    緒 論………………………………………………………………………………..1 第一章 迪士尼經典動畫的發展與特色……………………………………….....6 第一節 迪士尼娛樂王國………………………………………………...…6 一、白手起家的華德˙迪士尼……………………………………….....6 二、迪士尼主題樂園的創建………………………………………….....9 三、新一代的迪士尼接班人………………………………………….....9 第二節 迪士尼動畫的分類與製作……………………………………….12 一、動畫的製作過程與分類……………………………………….......13 二、迪士尼的動畫分類………………………………………………...15 第三節 迪士尼動畫影像與音樂製作的演進…………………………….21 一、迪士尼動畫影像的演變…………………………………………...21 二、迪士尼經典動畫音樂的發展……………………………………...22 第四節 1937-1988迪士尼經典動畫的創作題材………………………...25 第二章 1989-2006迪士尼經典動畫之特色…………………………………….29 第一節 歌舞劇演出形式之融入………………………………………….29 第二節 非西方故事題材的呈現………………………………………….34 一、《阿拉丁》的原著………………………………………………….34 二、《阿拉丁》中的異文化風格與特色……………………………….35 三、《花木蘭》與中國文化的再現…………………………………….37 四、《風中奇緣》與殖民文化………………………………………….40 第三節 從大螢幕到舞台………………………………………………….43 一、進軍百老匯音樂劇………………………………………………...43 第三章 1989後迪士尼經典動畫在台灣影音市場的影響……………………47 第一節 促進台灣影音代理商的行銷以及中文主題曲的發行…………47 一、迪士尼動畫音樂產品在台灣的代理商與發行產品……………..48 二、 迪士尼動畫電影主題曲在台灣的重製…………………………50 第二節 迪士尼動畫對台灣動畫發展與製作的影響……………………55 第三節 迪士尼動畫及卡通頻道對台灣兒童教育的影響………………64 一、迪士尼動畫電影…………………………………………………..64 二、迪士尼卡通頻道…………………………………………………..68 三、與日本宮崎駿動畫之比較………………………………………..71 第四章 近年台灣民眾對迪士尼的消費與認同………………………………….73 第一節 在台灣的迪士尼卡通明星效應與消費者………………………...73 一、迪士尼的卡通明星………………………………………………….74 二、消費者心理與消費………………………………………………….77 第二節 周邊商品…………………………………………………………...79 一、米老鼠家族的商品化……………………………………………….80 二、台灣迪士尼的授權與代理………………………………………….81 三、在台灣的迪士尼周邊商品………………………………………….82 第三節 銷售策略與文化認同……………………………………………...85 一、迪士尼的全球市場………………………………………………….85 二、迪士尼的銷售策略………………………………………………….86 三、意識型態與文化認同……………………………………………….88 結論………………………………………………………………………………...90 參考書目…………………………………………………………………...92 附錄……………………………………………………………………...97

    中文書目
    Bart Moore-Gilbert著,彭淮棟譯,《後殖民理論》,台北:聯經,2004年。
    Brian Mullen, Craig Johnson.著,游恆山譯,《消費者行為心裡學》,台北:五南,1996年。
    David Buckingham著,林子斌譯,《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台北:巨流,2006年。
    David Buckingham著,楊雅婷譯,《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孩童》,台北:巨流,2003年。
    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著,林佑聖、葉欣怡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2005年。
    David Morley、Kevin Robins著,司艷譯,《認同的空間—全球媒介、電子世界景觀與文化邊界》南京:南京大學,2001年。
    Edward W. Said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 ,1999年。
    Frantz Fanon著,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台北:心靈工坊,2005年。
    Friedman, J.著,郭建如譯,《文化認同與全球性過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James Lull等著,邱進福等譯,《傳播時代的文化》,台北:韋伯,2005年。
    Janet Wasko著,林佑聖,葉欣怡譯,《認識迪士尼》,台灣:弘智出版社,2001年。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陳慧慈譯,《最新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2005年。
    John Tomlison著,馮建三譯,《文化帝國主義》,台北:時報文化,2004年。
    Karl Mannheim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烏托邦》,台北:桂冠,2005年。
    Manuel Castells著,夏鑄九、黃麗零等譯,《認同的力量》,台北:唐山,2002年。
    Paul Mcdonald著,馬斌、鄒念組譯,《明星夢工廠》,台北:書林,2003年。
    Peter Steven著,孫憶南譯,《全球媒體時代—霸權與抵抗》,台北:書林,2006年。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消費》,台北:巨流,1995年。
    Ron Grover著,謝佳慧譯,《畫夢巨人:迪士尼》,台北:麥格羅‧希爾,1999年。
    Stefan Kanfer著,張美惠譯,《畫夢的巨人》,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Terry Eagleton著,李尚遠譯,《理論之後》,台北:商周,2005年。
    Valerie Kennedy著,邱彥彬譯,《認識薩伊德一個批判的導論》,台北:麥田,2003年。
    王芳、朱春林,《阿拉伯帝國》,香港:三聯書店2005年。
    王逢振,《文化研究》, 台北:揚智,2000年。
    米勒 Diane Disney Miller 著,楚茹譯,《狄斯耐:/全世界人跟著他笑》,台北:北辰,1987年。
    胡馨云,《紅火—明星偶像與商品的炒與做》,台北:商周,2004年。
    桑慧芬,《影像閱讀時代》,台北:五南,2005年。
    馬克.伊里亞特 Marc Eliot著,洪芙蓉譯,《華麗與晦暗:/華德.迪斯耐傳奇》,台北:博覽出版 ,1996年。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2002年。
    陸揚,《大眾文化理論》,台北:揚智,2002年。
    陶東風,《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2000年。
    凱撒琳.葛林 Datheine Greene, 理查.葛林 Richard Greene著, 安紀芳譯,《美夢成真:/華德狄斯耐傳奇》,台北:絲路,1996年。
    焦雄屏,《歌舞電影縱橫談》,台北:遠流,1993年。
    馮久玲,《文化是好生意》,台北:臉譜,2002年。
    黃玉珊、余為政編,《動畫電影探索》,台北:遠流,1997年。
    黃葳葳,《文化傳播》,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
    楊雪冬,《全球化》,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葉蓉慧,《跨文化傳播—教育的體驗與實踐》,台北:五南,2005年。
    詹棟樑,《兒童哲學》,台北:五南,2000年,頁121。
    劉美琪,《行銷傳播概論》,台北:雙葉書廊,2004年。
    劉婉俐,《影樂˙樂影電影配樂文錄》,台北:揚智,2000年。
    慕羽,《百老匯音樂劇-美國夢和一個恆久的象徵》,台北:大地,2004年。
    蔡源煌,《當代文化理論與實踐》,台北:雅典,1991年。
    盧嵐蘭,《媒介消費—閱聽人與社會》,台北:揚智,2005年。
    鮑伯‧湯瑪斯著,晏毓良譯,《迪士尼傳奇》,台中:晨星,1999年。
    謝奇任,《國際唱片工業研究—跨國唱片公司的全球化、 本土化、數位化》,台北:五南,2006年。
    黛安.狄斯耐著, 楚茹譯,《華德˙狄斯耐傳》,台北:中華日報,1990年。
    藍祖蔚,《奧斯卡獎作曲家的故事》,台北:商周,2003年。

    英文書目
    Bryman Alan. Disney and his Worlds. London:Routledge, 1995.
    Dunlop Beth. Building a Dream:the Art of Disney Architecture. New York:Abrams,1996.
    Wasko Janet. Understanding Disney:the Manufacture of Fantasy. Cambridge:Polity,2001. Malden, MA :/Blackwell
    Grant John. Encyclopedia of Walt Disney's Animated Characters. New York :Hyperion, 1993.
    Watts Steven. The Magic Kingdom: Walt Disney and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Reprint edition (September 1, 2001)

    論文
    李映,《解讀迪士尼動畫電影中的社會意涵---以1989-1999年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2000年。
    陳晉華,《台灣代理國際品牌行銷策略與品牌強度關聯性之研究-以迪士尼公司為例》,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2003年。
    傅鳳琴,《解構迪士尼形塑的童話世界—以1999-2002年台灣上映之迪士尼動畫電影為例》,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3年。
    程文怡,《媒介論述中明星的擬像建構》,台南:台南藝術大學音象藝術管理研究所,2004年。
    黃鈺惠,《台灣動畫電影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1998年。
    黃漢淮,《兒童頻道收視行為與節目規劃管理分析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學童收看迪士尼頻道為例》,台北: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2002年,頁13。
    P. Palmer. Janet Animating Cultural Politics: Disney, Race, and Social Movement in the 1990s .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2.

    中文期刊
    Babara Robertson著,侯彩雲譯,〈創造數位動畫的新歷史—失落帝國文明重現〉,《電腦繪圖與設計雜誌》第161期,2001年8月,頁135-142。
    周思芸,〈漂浮在殘酷世界之外的夢幻烏托邦—迪士尼的童話精神〉,《影響電影雜誌》,1996年8月,頁138-139。
    屈曉燕,〈誰在販賣Kidult〉《空中生活》,北京:空中生活雜誌社,2005年10月,頁49-56。
    約翰˙斯蒂芬斯著,張浩月譯,〈改編它種文化中的故事—花木蘭在西方〉《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19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24-28。
    莊慧明,〈動畫電影產業概況〉,《產業調查與技術》,第152期,頁16-31。
    陳音頤,〈從通俗冒險小說到迪士尼卡通--「人猿泰山」的種族、陽剛和成長議題〉,《中外文學》,2001年1月,頁94-128。
    陳韜文,〈文化移轉:中國花木蘭傳說的美國化和全球化〉《新聞學研究》,第66
    期,2001年1月,頁1-27。
    黃清霞,〈國際文化與本土文化:全球主義所帶來的衝擊—香港個案:由殖民地至迪士尼樂園〉《藝術家》,第271期,1997年12月,頁319-321。
    塗翔文,〈能歌善舞的迪士尼動畫英雄〉,《明道文藝》,1999年4月,頁14-18。
    編輯部,〈花木蘭傳送中國情義〉,《世界電影》,第355期,1998年7月,頁64-70。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8-14公開
    校外:2008-08-14公開
    QR CODE